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课件.ppt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目 录一、区域地质背景二、意义和目的三、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各级次层序特征四、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集砂体的关系,鄂尔多斯盆地地处中国中西部结合部位,横跨陕西省、甘肃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五省区,面积33104km2,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除河套盆地、六盘山盆地、渭河盆地、银川盆地等外围盆地外,盆地本部面积25104km2,是一个整体沉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一、区域地质背景,在大地构造属性上,鄂尔多斯盆地处于中国东部稳定区和西部活动带之间的结合部位.沉积-构造发展演化经历了太古-早元古代基底岩系形成、中晚
2、元古代大陆裂谷集中发育、早古生代槽台对立发展、晚古生代中三叠世克拉通坳陷与碰撞边缘形成、晚三叠世白垩纪内陆盆地发展阶段、新生代周边断陷盆地发育六大阶段。,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一、区域地质背景,鄂尔多斯盆地构造风格示意图(据孙肇才,1980),盆地为一典型的叠合盆地,盆内广大地区的构造环境具长期、整体的稳定性。对盆地的基本地质特征与含油气风格等具有重要作用的构造运动主要为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以及燕山运动。并形成目前盆地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含油气系统,即: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含气系统、上古生界陆源碎屑岩煤成气含气系统、三叠侏罗系陆源碎屑岩含油气系统。,一、区域地质背景,上古生界沉积盆地性质与演化
3、,1、本溪期陆表海盆地和裂陷盆地,2、太原期陆表海盆地及坳陷盆地,3、山西期-石千峰期近海湖盆-内陆湖盆,二叠纪鄂尔多斯内陆盆地沉积演化示意图,一、区域地质背景,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过程,主要受北侧的“古中亚洋盆”、南缘和西南缘的秦祁海槽及其派生的贺兰坳拉槽的扩张、俯冲、消减作用的控制。鄂尔多斯晚古生代沉积盆地就是在这样的区域构造背景下发生发展的,这些区域构造格局的转变,以及南北构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直接影响和控制了鄂尔多斯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整个演化过程,造成沉积体系丰富、旋回结构清晰、层序类型多样的盆地充填与演化特征。,一、区域地质背景,研 究 区 范 围,具体地理位置是:靖边以北的鄂尔多
4、斯盆地北部地区。,由于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太原组下石盒子组沉积体系类型多样,构成储层的河流砂体、三角洲砂体、潮道砂体和障壁砂坝砂体的分布规律复杂,因此查明该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下石盒子组储层砂体的发育规律是急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太原组下石盒子组以陆相地层为主,以及含气砂体以相变快和厚度不稳定的特点,本文以适合陆相地层层序分析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为指导,同时借鉴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在陆相含油气盆地层序分析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太原组下石盒子组地层开展精细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研究,分析储集砂体成因特征、时空
5、展布规律及其与储层发育的关系,为合理的开发苏里格上古气田提供依据。,二、意义和目的,在对研究区地表露头和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Cross倡导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根据基准面升降旋回特点及等时对比原则、沉积物体积划分与堆积方式、沉积体系配置以及层序界面特征等因素,将研究区上古生界太原组至下石盒子组共划分3个超长期旋回(SLSC1-SLSC3),8个长期旋回(LSC1-LSC8),17个中期旋回(MSC1-MSC17)和数十个短期旋回,各超长期、长期和中期旋回层序与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方案中的组、段、亚段的对应性较好,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由表1所示。,三、高分
6、辨率层序划分及各级次层序特征,三、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各级次层序特征,表1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代太原组-下石盒子组高分辨率层序划分方案与岩石地层对比关系,21短期基准面旋回短期旋回层序是根据露头、钻井岩心或测井曲线等实际资料所能识别的最小成因地层单元,以V类界面为层序边界,与Vail的V级旋回或准层序级别相当,厚度普遍较薄,仅为数米级(一般不超过5 m),极大多数由彼此间具成因联系的若干单一岩性或多个岩性韵律层组成,层序的底、顶界面可以是小型侵蚀冲刷面、间歇暴露面,也可以是欠补偿或无沉积作用的间断面。依据盆地北部短期旋回层序形成条件及其边界性质的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A型旋回、B型旋回和C型旋
7、回3种基本类型及6个亚类型。,三、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各级次层序特征,211向上变“深”非对称型旋回(A型旋回)此类型层序在研究区内非常发育,其主体主要由河道砂体组成,成因类型包括冲积扇、河流和三角洲等沉积体系中的辫状河道和分流河道中的河床滞留砂体,心滩和边滩砂体,以及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中的障壁砂坝砂体等。按岩性组合和沉积序列特征,可细分为低可容纳空间(A1型)和高可容纳空间两种亚类型(A2型):A.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1型)整个层序由单个或多个河道砂体连续叠置组成,岩性组合简单,主要为粗粒砂砾岩,层序的底、顶面都为发育于砂体之间的冲刷面,以保存上升半旋回沉积的河道砂体主体部分(
8、如心滩和边滩)为主(图1、2),为一类最有利储层发育的短期层序结构类型,砂体之间不发育泥、粉砂质隔层,因此砂体的连通性极好。B.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2型)岩性组合相对较复杂,由粗中粒砂岩、细-粉砂岩、泥岩、有序地叠置组成向上连续变细“加深”的沉积序列,底部往往为含砾粗中粒砂岩,与下伏地层大多数呈岩性突变的冲刷接触关系。与A1型比较,不仅位于层序中下部的河道砂体保存较完整,而且位于层序上部的细粒洪泛沉积往往也可得到不同程度的保存(图1、2),因此,储集砂体主要出现在层序的中下部,上部为局部隔层的发育位置,也为一类有利于储层发育的短期层序结构。,三、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各级次层序特征
9、,三、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各级次层序特征,A1.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亚类型;A2.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亚类型;B.向上变浅非对称型;C1.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2.近完全完全对称型C3.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图1杭锦旗区块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剖面结构和短、中期旋回类型,伊6井(盒8下),锦评1井(盒8下),三、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各级次层序特征,A1.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亚类型;A2.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亚类型;B.向上变浅非对称型;C1.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2.近完全完全对称型;C3.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图2杭锦旗区块曲流河三
10、角洲平原剖面结构和短、中期旋回类型,212向上变浅非对称旋回(B型旋回)此类型层序出现在具备沉积物供给量递增而可容空间递减的基准面旋回过程中,因此形成仅保留下降半旋回的向上变浅部分而上升半旋回缺失的沉积记录(图2)。出现在三角洲前缘地带的此类旋回可具有较大的沉积厚度和分布范围;而在三角洲平原地区相对不发育,主要出现在规模较大的决口扇沉积区。,石鄂2井(盒7),石鄂2井(盒5),213对称型旋回结构(C型旋回)此类型层序形成于沉积物供给率等于或略小于可容空间增长率(A/S1)的条件下,为研究区各沉积体系中最为发育的短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之一(图1、2、3)。层序由基准面上升和下降两个半旋回叠加组成
11、,说明此类层序形成于沉积与沉降处于相对均衡或弱欠补偿条件下,因此层序的上升和下降两个基准面半旋回沉积记录均得以保留。对应的洪泛面,为河道间(或分流间)小型湖泊或沼泽微相的泥岩、炭质泥岩或煤层发育位置。以洪泛面为对称轴,按层序中的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厚度变化状况,可进一步细分为对称性变化各不相同的3个亚类型,即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图1、2、3中的C1型)、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相等的近完全完全对称型(图1、2、3中的C2型)、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图3中的C3型),其中以C1型为研究区最发育的短期旋回结构类型之一。,三、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各级次层序特征,三、高分辨率层序划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鄂尔多斯 盆地 北部 上古 高分辨率 地层学 特征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28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