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介绍课件.ppt
《《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介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介绍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应对气候变化司 田成川2015年7月23日,1.1 指导思想1.2 建设原则,第一章 基本要求,2.1 实施主体2.2 创建流程2.3 分类实施,第二章 组织实施,3.1 试点选取 3.2 建设指标 3.3 规划引导 3.4 设施建设 3.5 运营管理 3.6 低碳生活,第三章 城市新建社区试点,4.1 试点选取 4.2 建设指标 4.3 改造方案 4.4 设施改造 4.5 运营管理 4.6 低碳生活,第四章 城市既有社区试点,5.1 试点选取 5.2 建设指标 5.3 低碳规划 5.4 低碳建设 5.5 低碳管理 5.6 低碳生活,第五章 农村社区试点,6.1 加强组
2、织领导 6.3 健全服务体系6.2 完善配套政策 6.5 增强交流合作,第六章 保障措施,第一章 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要求,科学衔接相关工作部署,突出反映地域发展特色,注重前瞻创新性探索,贯彻落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区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战略部署 将有关理念和要求融入到社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居民生活的全过程,结合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智慧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绿色建筑、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等各项工作部署 把低碳社区试点打造为集成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的综合平台程,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气候特征、
3、地理特点、发展水平、发展模式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注重效果,科学确定本地区试点工作目标、建设重点,探索各具特色的低碳社区发展模式,贯彻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决定性作用,推动各类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积累社区低碳发展的新经验、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模式,为全国低碳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第二章 组织实施实施主体,将低碳社区试点开展情况纳入国家对各省(区、市)碳强度下降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制定低碳社区试点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试点建设的指导,组织相关政策培训和经验交流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并落实支持政策,开展“国家低碳示范社区”申报、评审
4、和创建指导工作,工作部署和统筹推进,国家发改委,拟定本地区低碳社区试点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地区低碳社区试点实施方案评审和试点确定工作,指导本地区下级发展改革部门开展试点创建工作,会同本地区有关部门制定支持政策根据试点工作进展适时组织对本地区试点进行评估验收,验收合格的授予“低碳示范社区”称号,牵头推进,省级发改委,应按照国家和本省的建设要求,组织试点社区申报,根据区域实际确定各类社区创建主体市县会同所在地规划、住建、交通、市政市容、财政、园林、水务等相关部门,建立低碳社区试点建设组织协调机制,指导落实本地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组织申报和确定创建主体,市县级发改部门,负责低碳社区试点的选取
5、和申报工作编制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组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开发建设单位、社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和物业公司等参与试点工作,具体组织单位,街道乡镇政府,根据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协助所在地新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做好社区低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低碳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低碳社区服务的引入和规范、低碳文化生活的宣传和推广等工作,具体实施单位,居委会村委会,充分调动房地产开发企业、村镇集体企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规划咨询机构、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碳咨询管理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等社会机构积极性,鼓励其参与到试点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低碳生活方式创建的全过程,充分
6、调动其参与,其他参与机构,第二章 组织实施实施主体,第二章 组织实施创建流程,工作方案编制,试点申报和名单确定,实施方案编制和审核,1,2,3,省级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确定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区低碳发展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本地区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目标、进度安排、基本要求、保障措施。,市县级发展改革部门组织辖区内社区进行申报。省级发展改革委根据本地区试点工作方案,兼顾城市新建社区试点、城市既有社区试点、农村社区试点三大类别,对申报社区进行评审,确定本地区开展的低碳社区试点名单,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纳入本地区试点名单的社区,由主管社区的新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负责组
7、织编制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并经市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上报省级发展改革委审核通过。,第二章 组织实施创建流程,组织实施,试点验收,经验总结与推广,4,5,6,试点实施主体应根据确定的实施方案,做好任务分工、目标分解和进度安排。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对本地区试点进行跟踪指导,及时反馈试点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指导试点社区对实施方案适时调整完善,加大对试点政策支持力度。效果突出的试点社区可组织申报“国家低碳示范社区”。,试点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左右。试点期结束前,由试点实施主体编制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提请省级发展改革委组织验收。验收工作应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低碳社区试点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验收合格的授予“
8、低碳示范社区”称号,效果突出的授予“国家低碳示范社区”称号。,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对本地区低碳试点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对效果突出的典型案例,加强经验交流和宣传推广。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各地成功经验,特别是“国家低碳示范社区”的典型做法和建设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并作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创新成果,在国际交流合作中进行展示和推介。,第二章 组织实施分类实施,以城市新开发区域为对象开展的试点,要求社区规划建设用地50%以上为未开发或正在开发面积。试点要以低碳规划为统领,在社区建设、运营、管理、居民生活等全过程践行低碳理念。整体拆迁的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项目可按城市新建社区开展试点。,城市新建社
9、区试点,针对城市已基本完成开发建设、基本形成社区功能分区、具有较为完备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体系的成熟社区开展的试点。要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对社区建筑、基础设施进行低碳改造,完善社区低碳管理和运营模式,构建居民低碳生活方式。,城市既有社区试点,农村村民委员会管辖、具有独立规划面积且未纳入城市规划范围的试点村域。试点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能源,优化农村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完善农村生态风貌,逐步提升农村社区的低碳文化意识。具有城市社区特点的农村社区参照以上新建社区、既有社区要求实施。,农村社区试点,综合考虑城乡社区开发建设成熟度、生活方式特点和低碳建设重点内容等因素,将低碳社区试点划分为三大类,并探索形成符
10、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试点社区选取要求 试点建设主体确定 试点建设模式选择,试点选取,指标体系 指标的运用,建设指标,贯彻低碳规划理念 低碳规划管理,规划引导,绿色建筑 低碳交通设施 低碳能源系统 水资源利用系统 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 低碳生活设施 社区生态环境,低碳设施建设,推行低碳物业管理 建立社区碳排放管理系统 建立智慧管理平台,运营管理,培育低碳文化 推行低碳服务 推广低碳装修,低碳生活,第三章 城市新建社区试点,3.1 试点选取,(1),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有明确四至范围,(2),社区开发建设责任主体明确,(3),属于地方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对带动当地低碳发展具
11、有示范引领作用,(4),优先考虑国家低碳城(镇)试点、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新能源示范园区等范围内的社区,(5),优先考虑开展保障性住房开发、城市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项目的社区,3.2 建设指标:10类一级指标和46个二级指标,贯彻低碳规划理念,低碳规划管理,优化空间布局。将低碳理念贯穿到社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行“多规合一”,倡导产城融合,推行紧凑型空间布局,鼓励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OD)的开发模式,倡导建设“岛式商业街区”。统筹已建区域改造与新区开发的关系,合理配置居住、产业、公共服务和生态等各类用地,科学
12、布局基础设施,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推行社区“15分钟生活圈”,强化社区不同功能空间的联通性和共享性。加强低碳论证。根据审核通过的低碳社区试点实施方案,对已有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开展低碳论证,对上述规划进行完善和补充,并将建筑、交通、能源、水资源、公共配套设施等各项低碳建设指标纳入规划。对新开发小区建设方案开展低碳专项评审。,强化土地出让环节的低碳准入要求。试点社区在土地出让条件中应将主要低碳建设指标纳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纳入控规指标体系,进入“一书两证”(城市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流程。强化项目的低碳管理要求。将试点社区低碳规
13、划建设指标体系要求纳入社区建设管理工作,对试点社区内项目开展低碳评估。强化开发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覆盖一、二级开发和分领域规划设计管控机制。试点社区开发主体应按照低碳理念和低碳建设指标体系要求,进行项目规划和设计。项目单位提交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项目文件应包括低碳建设指标体系落实情况。,3.3 低碳规划引导,3.4 设施建设,绿色建筑,加强设计管控:建设单位落实试点社区绿色建筑比重和标准要求;设计单位做好绿色建筑设计;支持试点社区进行国内外绿色建筑相关认证 推行绿色施工:施工单位参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推广工业化和设计装修一体化的建造方式。鼓励开展项目节能低碳评估验收,低碳
14、交通设施,低碳能源系统,路网布局:推行网格式道路布局,构建紧凑高效社区公交和慢行交通网络 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设立社区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站点,公共机构优先配备新能源汽车 静态交通设施:合理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拼车搭乘和出租车停靠设施 智慧交通系统:开发社区智慧交通服务系统,打造智慧交通出行服务体系,常规能源高效利用:优先接驳市政能源,推广工业余热或采用冷热电三联供 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太阳能光电、太阳能光热、水源热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 能源计量监测系统:同步设计安装电、热、气等能源计量器具,倡导建设能源利用在线监测系统,3.4 设施建设,水资源利用系统,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低碳生
15、活设施,给排水设施:同步规划建设供水、排放和非传统水源利用一体化设施,鼓励雨污分流,同步安装智能漏损监测设 非传统水源利用:从单体建筑、小区、社区三个层面统筹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建设雨水收集、利用、控制系统,创新社区垃圾处理理念:优先采用社区化处理方式,从建筑设计理念、基础设施配套、管理方式创新、居民生活行为等多层面构建系统 合理布局便捷回收设施:设立旧物交换站,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岗位 科学配置社区垃圾收集系统:鼓励建设厨余、园林等废弃物社区化处理设施,便利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便民生活配套设施,建立生活信息电子化智能服务平台,合理布局社区物流配送服务网点,公共服务场所:合理建设公共服务
16、空间,鼓励建设服务综合体 宣传引导设施:公共活动空间设立宣传低碳理念和社区低碳试点工作的社区宣传设施,社区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优先保护自然生态景观,鼓励划定禁止开发的生态功能区,促进社区景观绿化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机协调 推行立体式绿化:充分利用建筑屋顶和墙面、道路两侧、过街天桥等公共空间,开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树围绿化、护坡绿化、高架绿化等立体绿化,3.5 运营管理,推行低碳物业管理,建立社区碳排放管理系统,建立智慧管理平台,试点社区应建立覆盖社区内各类主体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制定碳排放管理制度,明确各主体责任和义务,建立社区重点排放单位目标责任制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物业单位应设置碳排
17、放管理岗,负责日常低碳管理工作,试点社区应结合实际情况,明确碳排放统计核算对象和范围,建立社区碳排放统计调查制度和碳排放信息管理台账 按照社区碳排放核算相关方法学,综合采用统计数据、动态监测、抽样调查等手段,组织开展统计核算工作强能源资源节约管理结合起来,安装自动控制设施,对社区内的公共设施进行智慧管控,试点社区应定期开展碳排放评估工作,并定期向社区居民和有关单位公示反映社区低碳发展水平的指标信息针对碳排放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设施,鼓励推行碳排放报告、第三方盘查制度和目标预警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碳排放管控措施,3.6 低碳生活,培育低碳文化,推行低碳服务,推广低碳装修,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 社区 试点 建设 指南 介绍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2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