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与外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与外延课件.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课程建设的内涵与外延,海南师范大学 教授、硕士生导师 关世民 2016.7,“今天的优势会被明天的趋势代替。把握趋势,把握未来。”,一、开展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一)适应变化了的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1.人类社会发展与转型导致的学生培养目标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四个发展时代。,三次浪潮与未来的第四次浪潮,“第三次浪潮”是美国未来学大师、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提出的概念。托夫勒是第一位洞察到现代科技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结构及生活形态的学者。他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指出,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世界文明先后经历了三次浪潮,每次浪潮都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第一次浪潮是农业文明,从约1万年前开始,实现人类农
2、耕文明的兴起,带动农业的辉煌发展;第二次浪潮是工业文明,从17世纪末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带来工业化的飞速发展;,第三次浪潮是信息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引领信息化改革,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按照托夫勒的观点,人类目前正在经历第三次浪潮。托夫勒认为:第四次浪潮有可能是人类从地球向其它星球迁徙。在上个世纪末,人类总人口才六十亿。美国的世界人口统计,原来预测到2012年才会上升到70亿,可是,2011年10月31日达到了70亿。有学者预测,本世纪中期,人类人口将达到90亿,本世纪末将达到一百亿。,2.人类教育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无学校的社会教育阶段 第二阶段:私塾为主的学校教
3、育阶段 第三阶段: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为主、批量“生产”学生的学校教育阶段 第四阶段:个性化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阶段。具体状态尚不十分稳定。但微小班化、活动教学、合作学习、走班制、导师制等,可能是其初步状态,或是其基本状态的表现形式的一部分。,3.面向未来的教育,有的学者曾对公元1500年1960年世界范围内1249名杰出自然科学家和1928项重大科学成果进行过统计分析,发现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区是2545岁,峰值为37岁。换句话说,从事自然科学工作的人,最有创造力的时期一般是25-45岁。从事社会科学工作的人,最有创造力的时期会稍晚些,一般是30-50岁。按照这个规律推算:2014年小学一年级(
4、6周岁)的孩子,到25周岁时即大概在2033年开始进入他的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段。因此,我们今天一定要着眼于2033年以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来确定我们2014年的小学一年级教育的内容、方式。,2014年初中一年级(12周岁)的孩子,到25周岁时即大概在2027年开始进入他的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段。因此,我们今天一定要着眼于2027年以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来确定我们2014年初中一年级教育的内容、方式。2014年高中一年级(15周岁)的孩子,到25周岁时即大概在2024年开始进入他的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段。因此,我们今天一定要着眼于2024年以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来确定我们今天高中一
5、年级教育的内容、方式。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院也可以此类推。我们的教育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了。,有人说:,(法国)雨果:孩子的真正名字是什么?那就是未来。北京市六一中学:教育就是在现实中创造未来。,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的学生培养目标(摘自:李继星著教师文化力一书的第90页),举例:,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的培养目标:人格健全、学力宽厚、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现代人。南山实验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做人 做中国人 做特区现代中国人 做具有移动能力的世界人,(美国)奥巴马总统云:,培养在全世界具有移动能力的美国人。,一、为什么要开展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二)高标准实现国家课程的需要,国家课程体系的核
6、心是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国家课程标准时,主要参照的是国家内的大多数学校在所谓的“最近发展区”内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照顾的是处于中等水平的,大多数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于水平较高的或者水平较低的(处于两头的)少数学校、教师和学生,则不太照顾或者没有充分照顾。所以,对于某一所学校、某一位教师来说,要想成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学校或者教师,就要考虑:对于国家学科课程,在完成其基本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要高于它。因此,开展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标准实现国家课程的需要。,(三)打造“品质课堂、卓越学校、现代教育”三大战略的需要 优质教育必须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一起抓。因为,专搞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会发现:课堂教学改革
7、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难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学生。如果不搞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已无法深入了。卓越学校的本质是课程的卓越。古今中外的卓越学校,其卓越的领域会因校而异,但其共同点是:都有优于那个时代的课程体系。因此,不搞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无法成为卓越学校。现代教育的本质,主要体现在课程上,体现在按照什么目标来培养人、教什么和怎么教。离开了现代课程,现代教育将荡然无存。,(四)培养有可持续发展力的骨干教师的需要 在知识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骨干教师,一定是具有校本科研能力、学校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这样的教师,需要在实战中培养。,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一)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与课堂教学改
8、革要齐头并进 在颁布教育规划纲要以前,只搞课堂教学改革,还可以成为中华名校。但在2010年7月29日颁布教育规划纲要以后,在全国范围内著名的中小学,几乎无一不是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齐头并进的学校,甚至更加重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学校。例如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十一学校、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等。在今天,只抓课堂教学改革,不抓课程,是放弃了实质,抓住了外皮;侧重解决了“怎么教”,基本上没有解决更为根本的“教什么”的问题。,因为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制约教学理念和行为。课程与教学是如影随形的关系。如果,课程不改变,任何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改变都是“吸管搅杯子静
9、止中的暂时波动!不属于真正的改变!”真正的改变是变化器皿形状和饮用方式。教育理念决定课程理念,课程理念决定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二)学校课程体系的几个基本类型,目前国内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四大类型。第一个类型:对于国家学科课程,在内容方面有增、有减,围绕着面向未来的学生培养目标来组织教学内容、建构包括学科课程、社团课程、环境课程等子类在内的学校课程体系。同时,建构配套的教学模式、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这种类型,在本质上已经不仅仅是课程整合了,而是课程与教学的重建,带有“革命”的性质,难度最大。,第二个类型:对于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国家学科课程,在内容方面不增、不减,在结构上解构后重新建
10、构。结构上变化很大。重新建构时,适当组合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例如,技术课程方面,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内容不变,在两门课程结构上进行重组,在通用技术中添加与当地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技术,例如,水产养殖、水果树木种植等。,第三个类型:跨学科的形式上的整合。比如:前几年深圳市把理、化、生整合为科学课程,结构上变化不大,内容、内涵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在科学课上,有些学校还是物理教师教科学课中的物理部分、化学教师教科学课中的化学部分、生物教师教科学课中的化学部分。深圳市的上述实验,最终以所谓“失败”告终。又废除了科学课,回到了“物理、化学、生物”课各自独立的时代。,第四个类型:围绕某一主题、某一学习或探究的
11、项目来整合课程。例如深圳市南山区的南油小学,曾经以“桥”为主题,跨学科组织教学内容,融合为以“桥”为中心的一门主题课程。其课程内容涉及物理学中的力学、数学、医学(心脏搭“桥”)、地理学、历史学、心理学、网络技术等多门学科。有的学校组织学生对附近河流的水体污染情况开展项目研究,形成了以学习或探究的项目为主线的实践性课程。其课程内容涉及到地理学、化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上述四种类型,很难说哪种类型好或者不好。要看学校的原有基础、师资力量、学生培养目标,要因校制宜。最合适的课程类型应该体现:,应在中小学阶段就有意识地构建能够适应知识社会需要的、领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个性品质。,(三
12、)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词,1.未来意识(未来观念)2.知识基础 3.关键能力 4.核心素养 人类身份的演化:族民农民(臣民)市民(工人)球民(具有普世价值观的知识分子,世界公民),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的“顶层”,应是办学核心理念。办学核心理念下面,有两个文化要素非常重要。第一个是课程理念,第二个是学生培养目标。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要围绕着课程理念、学生培养目标来展开。在确定课程理念、学生培养目标时,要充分考虑上述四个关键词:未来意识、知识基础、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对于每个人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的能力。为了便于实施和评估,德国教育界将关键能力划分为
13、四个方面,即个人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我在此呼吁我们国家的州长和各州的教育领导者,我们该发展的学习标准和评价,不能仅仅是评估学生考试作答的能力,而是要评估他们是否具备21世纪所应有的关键能力,如解决问题、严谨思考的能力,以及企业家的精神和创造力。(巴拉克奥巴马),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1)社会责任、(2)国家认同、(3)国际理解;(4)人文底蕴、(5)科学精神、(6)审美情趣;(7)身心健康、(8)学会学习、(9)实践创新。,(四)学校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图的设计 框架图中一般要包含:办学
14、核心理念;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的一级到多级分类,课程类型,以及科学的逻辑体系;课程体系关键词;课程保障要素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一览表,国内课程建设成效比较显著的学校有很多,但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主要有以下几所:,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幸福素养课程体系”:,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课程目标:教给学生一生幸福必备的素养,为学生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1为什么教(办学目标):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教 什 么(课程建设):开发幸福素养课程,教给学生“一生幸福必备的素养”3怎 么 教(课程实施):创造幸福高效的课堂,带给学生“幸福的
15、学习经历与体验”。,团队活动,升国旗、社 团 活 动,升旗活动,校 园 节 日,服务与实践,关爱活动,社会调查,义工劳动,军政训练,社区宣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研究性学习,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修养、多元文化,人生价值、审美情趣,理想追求、时政纵横,科学史话、趣味数学,实验探究、太空探迷,绿色环保、科技前沿,动漫制作绘画,拓展,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田径运动、球类运动,形体健美、登山轮滑,书法、绘画、美术,器乐、声乐、舞蹈,影象传媒、生活百科,医药保健、餐饮厨艺,手工制作、实用修理,棋类运动、武术拳类,体育素质,艺术修养,生活技能,成 长 支 援,诚信礼仪,安全教育,身心健康,爱心
16、孝悌,勤奋成功,生活卫生,优秀传统,人物风骨,历史沿革,校园文化,社团今昔,人物故事,理想责任,意志磨砺,演讲艺术,法律意识,团队精神,领袖风采,运筹掌控,继承创新,百业博览,民族国防,拓展体验,必修,领袖素质课程,活动,选修,选修,领 导 素 养,北 大 文 化,领导创造力课程领袖素质课程体系,(五)配套的课程制度建设 1.学校课程体系基本方案 2.学校课程开发制度(课程开发方案、开发指南、课程建设委员会制度等)3.课程实施计划 4.学生用课程手册 5.课程评价方案,(六)新型课程建设可能遇到的严峻挑战,1.与现行评价观念、评价制度、考试与招生制度的矛盾。2.家长的心理矛盾:希望改革,又不希
17、望拿自己的孩子做首批改革实验。3.课程要“面向未来”与“未来社会对课程内容的要求目前还看得不够清晰”之间的矛盾。,4.综合提升课程文化“五个力”与现实水平、与人员的职业倦怠的矛盾。(提升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团队“课程领导力”;提升全体教师的“课程开发力”;提升以一线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团队“课程执行力”;提升以教学研究、教育科研部门为主体的指导团队“课程指导力”;提升以名师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课程研究力”。),5.学校课程标准与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标准的矛盾。6.与教师人事制度、岗位编制制度的矛盾。7.与绩效工资制度的矛盾。上述矛盾,都会构成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问题和阻碍,应该重视。,三
18、、基于核心素养的新型课程建设,核心素养该是什么样子?核心素养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地?多数一线教师对这些问题非常关心,但有些迷茫。尤其是担任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的老师,更加关注如何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表”。初中学段和小学学段要不要贯彻、如何贯彻学科核心素养?即将颁布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在核心素养的内容与表现方面,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有何差异?这些都是当下亟待回答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离不开对学科核心素养理解的两个关键字,即“通”与“同”。,(一)核心素养内涵2015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
19、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立德树人靠什么来落实呢?这是个问题。曾几何时,知识本位、应试教育填满了学校生活的缝隙,师生争分夺秒,为的是获取更多的知识。然而,当知识以几何级态势增长,这种方式还能奏效吗?人们意识到,知识教学要“够用”,但不能“过度”,因为知识教学过度会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发展受阻。,教育不能填满学生生活的空间,要留有闲暇。因为学校教育绝不是给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
20、的“桨”。更新知识观念是一种世界趋势。国际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它还将对学习程度做出刻画,进而解决过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操作性不足的问题。当然,它不仅挑战我们现有的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同时也拷问着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素养,从概念到行动,从“知识至上”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您准备好了吗?(人民教育2015年第7期),(二)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价值以“新课程”为标志的课程改革,至今已历十余年时光。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基于三维目标的课程建构,
21、让教学产生了和以往不同的新变化。各地对于改进教学的有益探索,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有关课程和教学的重大改革,并没有在学生那里实现效果最大化。“减负”政策年年有,学生的书包却越来越重。,在不少地方,三维目标的综合评价标准,被简单地归结为以应试能力为本的机械学习,进而导致换汤不换药的应试模式大行其道。这种理念在学科层面的表现,就是每个学科都试图以“学习时间”为标准衡量自己的价值。,核心素养的提出与付诸实践,就是针对这一“病痛”开出的良方。核心素养将学生视为完整的生命个体,关注个体成长所需的必备素质和核心能力,试图通过各学科协同的“共同作用”,让学生成长。在这个意义上说,与
22、以往的课程体系相比,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建构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将学生的培养方式,从分解式变成了整合式。,所谓分解式,就是将学生成长需要的东西分解为每个学科,每个学科要分别完成各自的三维目标。在这种模式下的各学科,更强调学科的独立性,而忽视了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个体是一个完整的人。这种分解的最终结果落到学生身上,出现前述状况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当前的核心素养建构,先确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各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再将这些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具体化为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核心素养的着眼点,不再是各学科的任务分解,而是整体的“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23、力”。基于这种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应该着眼于整合思维,聚焦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具体化。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件大事。在课程标准未做新的修订之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也应该根据有关政策文件和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如何在教学实际中转换思维,培育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学生成长的素养基础,也是高中阶段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前提条件。义务教育阶段不可能脱离于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从这个意义上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也必须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实现,关注以学科核心素养更新育人理念的路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面
24、向未来,实现学生培养的“通”。,(三)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特质,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另外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不同学科之间、同一学科不同学段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容易回答。就算是不说核心素养,我们也可以大而化之地说“既区别又联系”。而实际上,对于“如何区别与联系”的问题,很多教师目前的认识是不够的。有的教师甚至提出:每个学科若干学科核心素养,到了学生那里,就变成了几十个核心素养,这怎么实现啊?,1.从核心素养培育的整合思维来说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学段之间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同”的一面,即都是实现学生整体性培养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学科之间
25、、同一学科的不同学段之间应该存在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性质的一致性,即不同学科和不同学段的学科核心素养都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完整”培养学生素养的需要;(2)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即学科核心素养都是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正能量的培育;实现路径的一致性,即都要基于学生成长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3)这些“共同性”基于“整体性”的学生素养培育,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致力于将学生成长的“历时性”状态与教育教学的“共时性”状态结合在一起,体现的是教育教学活动系统性与过程性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同
26、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那里的表现,不应该是简单的“加法”,而应该是“乘法”,是以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为表现的统一体。,2.从核心素养培育的呈现维度来说,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学段之间的学科核心素养,都应该表现出其对于学生素养培育的“独特价值”。不同的学科,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素养培育。这种“独特价值”既是学科差异的表现,也是学科价值的体现。这种“与众不同”的独特价值,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同中之异”。每个学科都有自己学科性质的表达方式,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问题领域,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都可以在不同的程度和水平上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需要。,这些内容,都具有鲜明的学
27、科烙印和学段差异。例如,同样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语文学科主要在经典诗篇的学习中实现,而德育学科则关注于尊重与自尊;同样是关注学生的“政治认同”,小学阶段实现的主要方式是对于“国家观念”的初步感受,初中阶段就要落实到对于基本国情国策的认识,而高中阶段,这一素养的落实,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受的层面,而应该通过更加深化的认识,形成学生的国家立场和人生态度。,(四)问题思考,1.如何在课程标准执行中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要求?2.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与课程标准是否冲突?3.核心素养能否象课程标准那样制定出“标准”?4.学校课程建设的重点要从学科教学转向素养教育,我们都准备好了吗?,四、学校基本教学模
28、式设计(一)为什么要设计学校层面的基本教学模式,我们反对模式化,因为一旦模式化了,在相当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僵硬的情况。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有一种模式,有一种整体推进工作的思路,并随着情况的变化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模式,对工作是有利的。有些校长感到:一些具体的做法,好学校不一定都高于一般学校,好学校的一些具体做法,在一般校中,几年前可能也做了。但好学校往往有较高质量的、完整的体系即模式,但一般校多数没有完整的体系即模式。,未来学校的教学(个性化教学、高效教学),什么是高效教学 高效教学是指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积极、合作、探究学习,限定的时间内生成较高的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29、高效地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高效教学既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未来学校的教学模式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李继星为大连市金州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起草的 关于推进高效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代拟稿第二稿)附有一张评价表,名称为金州新区中小学高效教学工作评价表,供大家参考。见下页:,(二)基本式与变式,不同学校的课程建设特色与模式:以深圳教育集团旗下几所学校为例。,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团课堂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质疑探究:在于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独立学习:需要思维空间和深度学习;合作分享:是多赢、博弈、智力与情商的综合考验;教师引领:会有效形成真正意义上得“学习共同体”。,深圳市南山区具有代表性的卓越课堂学习模式的校级变式:,德育为先 立足课改 狠抓质量 突出特色,立人课堂环节流程,德育为先 立足课改 狠抓质量 突出特色,德育为先 立足课改 狠抓质量 突出特色,育才四小“KSS”绿色卓越型课堂学习模式,下图是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下图是南山区阳光小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下图是南山区阳光小学数学学科变式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23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