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认识生命现象ppt-济南版课件.ppt
《中考生物复习:认识生命现象ppt-济南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复习:认识生命现象ppt-济南版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第1讲 认识生命现象,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中考考点清单,考点2,考点3,生物的基本特征,1.常考的生物(1)植物:生石花、樟树、水杉等。(2)动物:珊瑚虫、海豚、蚂蚁等。(3)微生物:细菌(如大肠杆菌等)、真菌(如蘑菇、木耳等)、病毒(如寨卡病毒等)。,考点 1,2.常考的非生物:化石、木马病毒、鹅卵石、钟乳石、礼花、珊瑚、珊瑚礁等。3.生物的六大基本生命现象(1)生物具有_现象。举例: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并产生代谢废物。(2)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由小长大。举例: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新陈代谢,(3)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繁殖后代。(4)生物具有遗传与变
2、异现象。(5)生物具有_。,应激性,举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生物不会因个体死亡而导致物种灭绝等。,举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同一窝猫体色不同(变异)等。,举例:“朵朵葵花向太阳”;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等。(6)生物能对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并影响环境。举例:仙人掌适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能疏松土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4.生物与非生物的判断方法:判断某一物体是否属于生物,关键看该物体是否具备生物的六大基本生命现象,而不能根据某一生
3、命现象来判断,如机器人能对人的指令作出相应反应,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但它们都不是生物。,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1)概念:有生物生存的圈层。(2)范围:海平面上下各约_千米,包括地球_的下层、整个_和_的上层。(3)作用:提供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等。,考点 2,10,大气圈,水圈,岩石圈,(4)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_。【特别提醒】生物圈指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其中不包含人类活动所能到达的所有范围如月球,火星等。2.栖息地(1)概念: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2)_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生态系统,(3)破坏生物栖息地的
4、因素: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考点 3,1.巴斯德实验(1)实验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2)实验示意图,(3)实验的变量是 _。(4)实验装置A的作用是 _。(5)实验结论:肉汤变质是由_引起的;它们来自于 _。(6)曲颈瓶设计的妙处是能阻挡空气中的 _进入肉汤中。2.科学探究,微生物,微生物,对照,空气,微生物,(1)过程:_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_表达交流。(2)成功的前提:提出有_的问题,并作出_的假设。(3)成功的关键:制订出恰当的_。(4)变量: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_或因素称为变量
5、。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_个变量进行研,得出结论,研究价值,符合科学事实,探究计划,一,条件,提出问题,究,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_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_不同外,其他条件应相同。3.探究常用的方法(1)观察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通过_和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查和描述,以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是在不影响生物正常生,感官,对照,变量,活的前提下,对生物进行观察,主要用于观察动植物的外观及动物的生活习性,如观察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等。(2)实验法:利用特定的_和器具,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
6、人为设置场景,观察生物,通过对比生物对不,材料,同场景所作出的反应或变化进行探究。实验法主要用于研究某种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时应注意控制单一变量,如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等。a.对照实验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包括_和实验组。_组是指能,对照组,实验,反映实验目的的、需要研究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_组是指能与实验组进行比较以方便实验结果的验证或得出而进行简单处理或不处理的对象组。遵循原则:_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有时需设重复组、取平均值)。对照实验主要应用于研究单个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得出结
7、论,如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等。b.模拟实验:主要用于不能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对照,单一变量,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拟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3)测量法:利用尺子、秒表、温度计等工具,对确定对象的长度、高度、速度、温度等进行测量,用 _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法主要借助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一般涉及到数据的统计,如测量水温等。(4)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订计划,收集,数据,_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实地调查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调查方法,如研究公园中银杏的生存状况等。,研究对象,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考点 4,练习使用显微镜,显微镜 的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
8、【识图要点】,大,正比,长,反比,(1)目镜和物镜:显微镜最主要的结构,它们的作用是_物像。,放大,(2)转换器:具有_物镜的作用。(3)_和反光镜: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前者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亮度变亮,要用_,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后者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因此,光线强时用_,光线弱时用 _。,转换,凹面镜和大光圈,遮光器,大光圈,平面镜和小光圈,(4)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a.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快速上升或下降,下降镜筒时眼睛侧看物镜,防止物镜压碎装片;b.细准焦螺旋:稍微转动,使物像更加_。(5)光线穿过的路径:反光镜光圈通光孔载玻片物镜目镜。,清晰,
9、下列镜头中,哪个目镜与物镜的组合能使显微镜视野最亮?,目镜(5)和物镜(4)组合能使显微镜视野最亮。,2.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与安放a.取镜:一手握_,一手托_。b.安放: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_朝向自己,镜座距身前的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取镜,对光,镜臂,镜座,镜臂,(2)对光a.转动_,使镜筒上升。b.转动转换器,使_对准_。c.转动遮光器,选用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d.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_,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e.视野较暗时,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视野较亮时,选,粗准焦螺旋,通光孔,物镜,反光镜,用小光圈和平面镜。f.对光时,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和反光镜要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生物 复习 认识 生命 现象 ppt 济南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23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