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复习之答题技巧优秀ppt课件.ppt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之答题技巧优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散文阅读复习之答题技巧优秀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散文阅读复习之 二、答题技巧,2014年考试说明: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试能力与层级:12分析综合,C级;35鉴赏评价,D级;68探究,F级。,二、散文的基本知识(一)、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
2、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
3、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3)、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
4、,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二)、散文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
5、达主题服务。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三、散文选料内容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1、对乡土文化、农业文明的思
6、考。2、对历史人物的抒写。3、对传统或历史文化的思考和感悟。4、对人类生存状态(或人与社会)的思考和感悟。5、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6、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四、考试命题类型1、作用分析题2、原因概括题3、体会含意题4、鉴赏表达特色题5、探究题五、散文的命题涉及点(方向)1、词语2、句子3、文章(信息概括、要点归纳、结构)4、形象(景象、物象和人物形象)5、表达技巧6、探究,一、题型分析一、作用分析题1、语句作用题2、段落结构作用题3、艺术技巧作用题4、人称作用题5、标题作用题6、景物描写的作用7、写作内容作用题,语句、段落 作用题命题特色 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
7、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3、这种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单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多向考查为同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结构(内容)作用”,双向考查题干只笼统地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4、常见提问方式(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作者写这些
8、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5、无论哪种命题指向或提问角度,答题时必须 联系文章整体,答案要具体、周全。,语句、段落作用分析题总结:作用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分析综合考点而设置的常见题型。要做好这种题型,须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1、知识模式(储备)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
9、人以启迪。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2、思维模式(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4)、根据不同文本
10、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3、答题模式(1)、常见答题模式见下表,(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对全文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人称作用题【知识储备】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
11、,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散文标题作用【知识储备】1、线索作用。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4、象征意味、寓意。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景物描写作用题总结【知识储备】景
12、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B、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C、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D、象征、暗示作用。,写作内容作用题【知识储备】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等。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贯穿全文的线索。5、照应(呼应)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二、原因概括题1、分条列出依据题2、由果溯因题3、简述概括题命题特色 这类题多以问“为什么(或原因、理由是什么)”形式出现,故选“原因
13、概括题”为代表。内容概括有整体概括和局部概括两种,而“原因概括题”则是全文内容要点的概括。提问方式:作者这样说(评价)的理由是什么?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概括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思考原则: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其上下文,往往是答案要点最密集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答题模式 它无固定的答题模式,但根据题目要求不同,一般有几种具体的答题方法:(1)、引述,即择用原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作为试题的答案。(2)、整合,即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相关语意重新组合。(3)、概
14、括,即不能用文中的现成的词句作答,必须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另外,原因概括题答案组织最好规范,可用:因为这种形式回答。,三、体会含意题1、语句的理解题2、语句意蕴题命题特色 体会含意题主要是针对考点“体会主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而设置的题型,意在考查句子内容的思想性。提问模式 对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析该句的内容。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思维模式“六看”,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答题模式 概括抽象的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散文 阅读 复习 答题 技巧 优秀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2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