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课内文言文复习ppt课件.ppt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课内文言文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课内文言文复习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之课内文言文复习,课内文言文考试常见题型,1、选择题/字词翻译2、句子翻译3、问答题(人物形象分析/主旨理解),课内文言文复习内容,1、重点字词、句子翻译2、通假字3、古今异义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6、特殊虚词7、人物形象分析8、内容理解,文言翻译顺口溜:文言翻译重直译,联系全文斟词句。名字称谓不必译,单音词语双音替。倒装语句调语序,其他特殊一般译。重点词语能体现,省略内容要补齐。语序颠倒要调换,对留删补是规律。,世说新语二则,一、通假字:不: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
2、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世说新语二则,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今:指。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今:3、门外戏:古:;今:4、入门不顾:今:5、陈太丘与友期行:今:6、太丘舍去:今:7、下车引之:今:。,学习目标:复习、巩固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子侄辈;今:指儿子和女儿。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介词,乘趁 今:因为3、门外戏:古:嬉戏;今:戏剧。4、入门不顾:回头看 今:照顾;5、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今:日期;6、太丘舍去:离开 今:到去7、下车引之:拉 今:引用。,学习目标:复习、巩固文言文知识点。,三、一词多义:日:日中不至:寒雪日:去:
3、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不: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不亦乐乎:舍:太丘舍去:不舍昼夜:若:未若柳絮因风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过中不至,则是无信: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过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学习目标:复习、巩固文言文知识点。,一词多义:日:日中不至:太阳 寒雪日:天去:太丘舍去:离开 去后乃至:离开不: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待君久不至:没有 不亦乐乎:不舍:太丘舍去:丢下、舍弃 不舍昼夜:停息若: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得上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像,如同过中不至,则是无信:是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过中不至,则是无信:信用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学习目标:复习、巩
4、固文言文知识点。,约定,过去的,离开,回头看,拉,放开,放弃,牺牲,守信,随意、随便,回头看,约定,五、问答题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地点“_”人物_事件“_”等要素。答: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4、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后者写的好,好在意象上,风趣灵动,有春天的
5、生机,富有诗意,形神兼备。,5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6、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谦词,指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7、“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1)失礼:客人既已认错,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2)不失礼:客人“无礼”“无信”在先,元方据理力争,维护家父的尊严“入门不顾”显示了他的
6、气愤,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也不应如此求全责备。,(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们讲论文章的义理。(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翻译句子,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陈太丘就丢下他而离开了,离开后友人才到。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和我的父亲
7、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正午不到,就是没有信义,对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4、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简直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论语,【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今义: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古义:。今义:3、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今义:4、为人谋而不忠乎。(忠)古义:。今义:。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今义:6、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今义:7、饭疏食饮水。(水)古义:。今义:,学习目标:复习、巩固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1、
8、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古义:几个。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目。3、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4、为人谋而不忠乎。(忠)古义:做事尽心竭力。今义:忠诚。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书信,相信。6、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7、饭疏食饮水。(水)古义:泛指冷水。今义:冷水和热水的统称。,学习目标:复习、巩固文言文知识点。,一词多义: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我如浮云:为: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知之者不如好
9、之者:乐:不亦乐乎: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习目标:复习、巩固文言文知识点。,一词多义: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 于我如浮云:对于为:可以为师矣:成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得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乐:不亦乐乎:乐:高兴、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乐趣,学习目标:复习、巩固文言文知识点。,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1)人不知而不愠(2)为人谋而不忠乎(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表转折),(表转折),(表转折),(表承接),(表承接),(6)学而不思则罔,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语文期末 文言文 复习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21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