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苏教版课件.ppt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苏教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ppt-苏教版课件.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为豪放派词人代表,人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苏词“豪旷”,辛词“豪壮”。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著有稼轩长短句。,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
2、,故名。层楼:高楼。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只好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诗歌背景】,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
3、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赏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
4、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词的上片是追忆,下片转入记实。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赏析】,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而今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丑奴儿 山道 ppt 苏教版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20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