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件.ppt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基本特征,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必要性,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 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越来越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自学引导,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水平 成就:A、B 不足:(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新要求的具体内容:、(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19811990):实现GNP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20世纪末):使GNP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
2、人均GN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1)总体小康水平 成就:,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A、从微观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B、从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不足:,(注:以世界银行2008年发布的划分标准为依据),2009年,我国GDP以5.2万亿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GDP 仅3678 美元,排名第100位,卢森堡以104512 美元排名第一。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仍属中下等收入国家。,我国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到37%和43%(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全国
3、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550万人,农民工人数为2647万人(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我国目前的小康还处于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的总体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2009年,人均GDP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落后地区,上海市人均GDP达11320.41美元,湖南省2837.92美元,最低的贵州省1350.98美元,苗家人的学校,上海市的小学,我国的总体小康是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拓展研究: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什么区别?,低水平低标准,人均GDP只有1000多美元,较高标
4、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小康。,发展很不平衡地区、城乡、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标 准,生活质量,社会发展状态,总目标: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发展比较平衡的小康,更全面的小康,(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为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九大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
5、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水平 成就:A、B 不足: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算一算: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美元,如果翻两番,是多少?,(1)新要求的具体内容:,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在优化结
6、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翻;,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3)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4)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6)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企业、,财政,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特征,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3)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4)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
7、界总数的99。是否拥有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区分创新型国家与非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人们往往用相关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从一个侧面来衡量国家的创新程度,一般来说,创新型国家的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目前我国有6000万人处于低水平的温饱,城镇尚有1800万人纯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未来510年全国每年新增适龄劳动力人口至少1000万,目前尚有1400万城镇下岗人员和1.5 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要通过20年的努力,城乡建立起一个财力雄厚、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就业,控制基尼系数,使人们达到殷实的小康。,思考:这体现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是什么?,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就业、社会
8、保障),全面改善人民生活,1)、社会就业更加充分,2)、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3)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就业和劳动者权利保护财政的作用,财政的作用,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制度、原则)税收,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破坏,世界每亿美元GDP能源消耗量(万吨标准煤)1990年 2000年,思考: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什么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生态文明,产业结构,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树立正确消费观促进生产发展,“绿色GDP”即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
9、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所剩下的部分,即:绿色GDP 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词典,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建设,(1)新要求的具体内容:,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具体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知识结构,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水平 成就:A、B 不足:(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
10、社会的美好远景: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新要求的具体内容:、(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1、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认识正确的是(),A、只是在经济上实现全面小康B、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C、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只是水平仍比较低D、是少数人的小康,多数人还处于贫困状态,B,2、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之间的联系表现在(),A、全面小康是实现总体小康的基础B、总体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过渡期C、总体小康偏重生存资料消费D、全面小康偏重精神消费,B,3、十七大报告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十七大报告提出人均GDP翻两番的新目标(),突出体现了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济 目标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18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