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子新品种推广及深加工技术实施方案.doc
《糜子新品种推广及深加工技术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糜子新品种推广及深加工技术实施方案.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 申报县(人民政府盖章): 河曲县人民政府 所在省 山西省 地(市) 忻州市 项目名称:糜子新品种推广及深加工技术 项目起止年限:2008年 5 月20日 至 2010年 11 月19日 2008年 5 月 10 日 填 报 说 明 一、由县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遴选科技项目、组织申报材料。实施方案应当据实填报,并按要求在封面加盖县人民政府公章。 二、项目名称应当按照规范的用语表述,长度不得超过三十个汉字。 三、申报县基本情况。申报县基本情况中所用数据均为上年度数据。 人均可支配财力是由可支配财力除以财政供养人口数计算所得。可支配财力是指本级政府一般
2、预算收入,上级政府财力性补助收入,以及可用于基本财政支出的预算外收入等。 财政科技拨款是指年度内由各级财政部门拨付的直接用于科技活动的款项,包括科学支出、科技三项费用、科研基建费及其他部门事业费(主要包括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支出、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费等)安排的科研经费。 四、所有栏目均应填写,空格不够可加页,数值栏目一律取整数。 五、本实施方案须上报一式六份,同时报送电子版。 一、申报县基本情况 试点县名称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 GDP(亿元) 30.71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2.38产业结构比例 (%) 一产:4.7%二产:62.2%三产:33.1%人均可支配财力 (万元) 5.
3、18人口数 (万人) 总人口数 14.0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 2174其中: 农业人口 11.36城镇居民可支配 收入(元/人) 9311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 1.11、县支柱产业发展情况: 河曲县地处黄土高原腹部,北与内蒙、西与陕西隔黄河相望。全县土地总面积1323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340个行政村。总人口14.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36万人,占总人口的81%。2007年GDP30.7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38亿元,可支配财力4亿元,人均可支配财力5.18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3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4元。产业结构比例为:一产4.7%,二产62.2%,
4、三产33.1%。第一产业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主要作物是高山、半山区杂粮糜子(粳性)、马铃薯、黑豆、油料。沿黄河一带,蔬菜、瓜果、玉米、花生。养殖业主要是奶牛、菜羊。第二产业主要以煤炭、电力、煤电产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第一产业的结构比例很小,从业人员多,但收入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很大,但从业人员不多,收入较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为三分之一,收入水平和财政供养人员持平。在第一产业里面,糜子种植业是历史 形成的传统产业,曾占种植面积的60%多。从产业比例可以看出,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呈不平衡状态,农民收入偏低且增长速度缓慢。为解决这个问题。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科技
5、富民强县工程领导组,由县长杜永进任组长,出台了“关于科技引导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在全县启动科技富民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科技富民的具体方案。成立了“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组”,和“糜子产业化技术推广中心”。与此同时,还印发了“河曲县开展百村万人科技大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利用农闲季节进行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通过专项行动,在两、三年内第一产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明显的提高。 2、近三年来承担各级科技、农业等部门科技项目情况: 近三年来本县先后承担了科技部,省科技厅科技项目共11项。其中科技部2项,省科技厅9项。共拨付科技引导资金212万元。 附:近三年承担
6、省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列表 项目名称 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来源 引导资金 (万元) 绿色粗粮系列食品 开发 河曲县晋西北绿宝 食品厂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10秸杆生物草粉饲料极其发酵剂技术推广应用 河曲县麻黄沟现代生态园区 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15塑料暖棚养猪技术 河曲县科技局 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5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绒山羊优质高效综合配套技术 河曲县科技局 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5新型饲料加工机械应用与推广 河曲县麻黄沟现代生态园区 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15糜子米粉系列产品制造加工技术推广 河曲县晋西北绿宝食品厂 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7糜子系列食品加工 技术 河曲县科技服务中心 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10300
7、0吨/年超微细粉白炭黑生产技术 山西同德化工有限公司 山西省火炬计划 20煤焦粉生产型煤 河曲县三星型煤厂 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50绿色高透明牙膏级二氧化硅 山西同德化工有限公司 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601.2亿块/年煤矸石空实心砖生产线 河曲县正大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 山西省火炬计划 15合 计 11212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带动了河曲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的进度,提高了河曲的产业科技水平。山西同德化工有限公司在科技部和科技厅的引导资助下,企业和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被山西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去年销售收入达到2.08亿元,利税4550万元,现在正在进行上市运作。河曲县晋西北绿
8、宝食品厂在糜子产业化的研究开发方面,独树一帜,其产品远销香港、东南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民营科技企业”,被忻州市政府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双百千亿”重点项目,为糜子产业化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县科技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及其工作基础: 河曲县科技管理分县、乡两级,组织机构健全,职能明确,管理条件良好,能独立开展工作,顺利行使管理职能。 县科技局单独设立,在县科技领导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县政府22个职能局之一。编制9人,在岗9人,其中大学专科以上4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3人,注册科技咨询师1人。内设办公室、业务科、情报科、科技交流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局领导班子由局长
9、1人,支部书记1人,副局长2人组成。现有三层办公楼一栋,房屋46间,1196,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办公设备,包括电脑、打印、复印、传真、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这些均为我们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等业务活动提供了较好的工作条件。 各乡、镇已配备1名科技副乡长主管科技工作。吸收农业、农技、林业、水利、农机、畜牧等有关人员组成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科技机构,为农民开展各项技术推广和服务咨询。 近年来,科技局积极转变机关职能,不断发挥部门优势,整合全县的科技资源,在农业技术培训、科技普及和宣传、农村技术承包、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为全县的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
10、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特别是今年以来,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科技局”的活动,围绕县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方案,科技局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科技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同。连续五年被市政府评为“科技先进县”。 4、省、地(市)、县对加强县域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和投入情况 (1)、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工作,从1995年开始陆续出台了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六个促进条例、山西省民营科技企业认定办法等五个暂行办法,每年拿出几亿资金进行各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近几年对河曲的科技项目累计投入引导资金212万元,把河曲作为杂粮扶持的重点县份之一,支持河曲的科技富民
11、强县行动。 (2)、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政府的法律和条例: 成立了“忻州市科技工作领导组”,每年年初与各市、县政府签定科技工作责任书,年终对照责任书考核内容对每个县市科技工作和科技投入进行实地检查考核和评比排队,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以及关于实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行动等政策措施。 (3)、县委、县政府为了贯彻上级科技工作精神: 2006年出台了关于科技引导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年又制定了关于在全县启动科技富民工程的实施意见,2008年成立了“河曲县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组”和印发了“河曲县开展百村万人科技大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科技富民的政策措施,
12、2007年拨付科技研发费用和各项科技支出259.7万元,占到财政总支出的1.1%,同时注重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培养,出台了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四十条及河曲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商标战略推进品牌兴县的意见,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给予奖励,对于绿色食品认证和商标注册给予资金扶持。 二、项目概述 1. 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1)糜子的产业化技术开发是河曲富民强县的迫切要求。 从古至今糜子(粳性)是我县的大宗农作物。据河曲县志记载,解放前糜子的播种面积最多时达35万余亩,解放后曾是忻州市重点出口商品。因为在靠天吃饭的河曲,只有种植糜子才能保证“十年九收。”所以,糜子过去是世代河曲人的保命粮,而现在对
13、于十年九旱的河曲仍然把糜子作为保收作物来种植。因此,县委、县政府会同山西省农科院专家经过详细的考察、调研、论证,结合河曲的实际情况,决定把糜子产业化开发作为科技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组,决定通过专项行动在两、三年内使糜子产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明显的提高。 目前我县糜子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糜子的品种老化、退化,产量不高,农民栽培糜子的技术还停留在传统水平上,同时由于产品没有后续加工,没有延伸其产业链,因此近几年农民种植糜子的收入不及种植向日葵、蓖麻等油料作物收入高,所以积极性不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决定通过科技手段进行糜子产业化技术开
14、发,首先是推广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扩大糜子的种植面积,恢复糜子在河曲农业中的传统地位。其次是通过产业化开发使糜子增值,尽快使农民增收致富,提高糜子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发展河曲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 、河曲县位于北纬39023、东经11009,平均海拔1223米,全县平均降水量360ml,无霜期150天。全县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恶劣。“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外口,女人挖苦菜” 的“走西口”场面成为河曲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的限制,注定了河曲“十年九旱”的农业生产条件。 全县现有耕地总面积595500亩,沿河平地5.05万亩,主要种植瓜果蔬菜,引黄灌溉,稳产高产。半山区2
15、5万亩、高山区29.5万亩,种植玉米、高粱、谷子、油料等作物,一直在“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收成较好,遭遇旱年颗粒无收,而糜子在这样的条件下却可以“十年九收”,丰年亩产400公斤,旱年也可产250公斤,这已经是固定不变的规律。所以,利用科技手段大量种植糜子是河曲县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糜子古称“稷”,人类已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有十一篇描述了糜子,古代社会帝王用来祭祀祖先、天、地的主要贡品就是糜子,所以糜子被称为“五谷之长”。糜子有一种特殊的习性,他的蛋白质的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河曲即周边地区正是高纬度低海拔地区,所以所产的糜子蛋白质的
16、含量最高,可达13.9%。是旱涝保收,“十年九收”的作物。所以时至今日这一古老的作物在以河曲为中心的区域还广为种植。 糜子是一种尚未大规模开发的高蛋白杂粮,它的蛋白质含量远远高于小麦、稻谷和玉米,特别是蛋白质的含量均衡丰富,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见表)。引自杂粮食品加工工艺与配方,科技文献出版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徐怀德教授编著糜子与禾谷类粮食营养成分比较(mg/100g) 食物 项目 糜 米 小 麦 粉 大 米 玉 米 面 蛋白质(%) 13.611.27.48.0脂肪 (%) 2.71.50.84.5食用纤维 %3.52.10.76.2碳水化合物 67.671.577.266.9Vb1
17、 0.30.280.110.34Vb20.090.080.050.06尼 克 酸 1.421.93.0Ve1.791.80.466.89K2.01190103276Na1.73.13.80.5Ca30311312Mg1165034111Fe5.73.52.31.3Mn1.51.561.290.4Zn3.051.641.71.22Cu0.570.420.30.23P2441881101872、工作基础和优势 工作基础: 2006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科技引导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各个方面对河曲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提出实施“优质、无公害糜子基地建设工程”。2007年又出台了“
18、关于在全县启动科技富民工程的实施意见”,对农业科技富民工程作了详尽的安排,成立了科技富民工程领导组。 组 长:杜永进(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刘耿富(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徐升宽(主管科技工作的副县长) 成 员:赵瑞明(县科技局局长) 赵眉才(县财政局局长) 白占良(县农业局局长、农工办主任) 许二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梁 军(团县委书记) 王润喜(县中小企业局局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办公室主任由赵瑞明兼任。 2008年根据具体任务实施情况又成立了“河曲县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组”,由县长和主管副县长及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并成立了“河曲县糜子产业化品种技术推
19、广中心”,具体负责品种的调运、计划安排、技术指导。2007年已与“山西省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签订了品种引进和技术合作合同。 已引进 “犊牛蛋” 新品种,适宜本地环境,大受农民欢迎。 工作优势: (1)政策优势:为了发展糜子产业化,国家科技部在“十一五”科技计划中专门就糜子品种的培育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各级政府就杂粮的开发与产业化进行重点扶持。糜子产业化技术推广项目是市政府的重点工程项目,是市科技局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河曲县农村工作领导组在河曲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中强调:“到2010年,以半山区社梁乡、沙坪乡、旧县乡、陆固乡、刘家塔镇为主建设糜子基地10万亩,其中绿色食品糜子基地2
20、万亩,无公害糜子基地8万亩,并配备必要的土壤、肥力检测仪器和设备。”这些政策的支持,就糜子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巨大的舞台。 (2)历史文化优势:河曲是糜子在全国的主产区,河曲农民家家户户都有种植糜子的历史和精耕细作的经验,并且有一套传统的操作规程和栽培模式,以及“糜黍文化”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河曲的地方戏“二人台”有好多出就弘扬了糜黍文化,比如捏软糕、打樱桃、五哥放羊等。糜子产业深深地植根于河曲大地和河曲人民的心中。推广糜子产业化开发正和河曲的民间文化相吻合,必将调动老百姓的产业积极性,在思想和文化上引起共鸣。 (3)技术优势:河曲已有种植糜子许多年的历史,从种子提纯复壮选育;墒情掌握、播种时
21、间;留苗数量;锄耧保墒管理等一系列栽培技术都有一套成型的经验。加上省农科院糜子科研成果的转化,科学的栽培技术,产学研的结合正是发展糜子产业化开发的技术优势。 (4)加工优势:河曲县科技局从1999年开始对糜子产业化进行专项研究,先后考察了内蒙、北京等市场,对全县的糜子产业化进行了规划,并推广糜子的无公害种植措施。现已有糜子加工的两个骨干企业。 河曲县晋西北绿宝食品厂和河曲县金粒子食品加工厂已有从事糜子加工近十年的历史,其产品已走出国门,形成了固定的市场销售渠道。 河曲县晋西北绿宝食品厂成立于2000年10月,专门加工糜子系列产品。该厂采用食品工程的八大高新技术之一的挤压膨化技术,自己设计工艺流
22、程,开发出了糜子米粉系列产品九个品种,并于同期上市。其工艺路线为:除杂去皮一次粉碎一次混合挤压二次粉碎二次混合造粒包装成品。该技术的加工工艺合理、先进,填补了国家杂粮加工的一项空白。2002年糜子米粉两个品种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3年8月糜子米粉制造加工技术通过忻州市科技成果鉴定,获忻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10月申报两项国家发明专利,2006年11月颁发发明专利证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本项目规划10万亩,可产糜子4万吨,河曲县晋西北绿宝食品厂米粉系列产品原料消化1万吨,糜子方便面消化900吨,出口俄罗斯糜子米消化5100吨;河曲县金粒子食品加工厂加工炒米出口蒙古国消化1.1
23、万吨;农民经纪人收购外运2000吨;作为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消化1.1万吨。项目产品可以全部消化,保证农民有稳定的收入。 (5)市场优势:晋西北绿宝食品厂的“晋河”牌、“走西口”牌糜子米粉系列产品、杂粮面系列产品,市场知名度很高,其产品远销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及东欧地区。2007年省科技厅列入国际合作项目立项,资助引导资金10万元。近期与黑龙江同江市财达经贸有限公司达成出口俄罗斯糜子米的意向,每月出口300吨,一年出口3000吨,出口价值1200万元。河曲县金粒子食品厂的“金粒子”炒米已远销蒙古国,农民经纪人的外贸出口糜子作为鸟食已达欧洲、东南亚。潜在的市场空间很大,待开发的市场更是广阔。 3、总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糜子 新品种 推广 深加工 技术 实施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17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