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浮针疗法培训ppt课件.ppt
《医学浮针疗法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浮针疗法培训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浮针疗法,?,二、概念和命名:,?,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物理疗法,它主要运用浮,针针具,以局部病症为基础,在疼痛周围(而不是在,疼痛局部)进针,针先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行进,相对于传统针灸而言,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病症。,?,因为针刺时不象传统针刺一样深入肌肉层,只在,皮疏松结缔组织,像浮在肌肉里一样,故取名“浮,针”,有人建议叫“毫针皮内刺法”,这样不妥,一,是“毫针”掩盖了浮针所用器具,对浮针发展不利。,二是皮内包括表皮和真皮,而浮针主要行进在皮下结,缔组织内。,?,三、浮针疗法的起始:,?,临床纪录:对几个不能解释的临床现象的思考是浮针疗法发,现的萌芽;
2、,?,1,、腕踝针:由第二军区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曙,教授自,1966,年起反复研究而成,把病症表现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的,6,个针区内,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按区对应选,点进针,要求不引导起酸、痛、胀、肿等症状。临床实践中发现,腕踝针对四肢远端的痛症疗效明显,而对远离腕踝关节的痛症效,果差。现代解剖和组胚并不认为腕踝关节部的皮下和其它部位的,皮下组织结构有很大区别,为什么一定拘泥于腕踝部而不在其它,部位的皮下组织一试呢?,?,2,、推拿按摩:推拿对体表进行机械的压力,不管任何手法,,均作用于表层组织、或者说表层组织至少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中介桥梁作用,是不是在表层组
3、织中或与表层组织紧密相关的组,织中就一种新疗法?火罐疗法也是如此。,?,3,、“得气”新解:,?,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施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谓之得气,也称针感;此时,术者有徐缓和,沉紧的感觉,患者则出现酸、胀、痛等感觉。,?,按传统针灸理论,得气与否认以及气至迟速,不仅影响到疗,效,而且可以窥测疾病的预后。,?,同样,不得气而疗效颇佳的例子也不少见,在激光治疗、电,磁疗中更是如此。有人在需截肢的肢体上,分别刺激血管、神经、,肌肉、骨膜等组织引起多种类型反映。针刺神经多数引起“麻”,,刺激肌腱、骨膜引起“酸”,刺激肌肉引起“酸胀”,刺激血管,引起“疼痛”等。不同组织
4、,不同深度甚至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因此,纯用“得气”来解释,显得过于笼统。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中神末梢稀少,单纯针刺皮下疏松组织一般不会引起,“得气”感,是不是也能有效呢?,?,(二)科学研究,?,董宏伟等研究发现:在相同实验条件下,,100Hz,经皮电刺激,与电针刺激相比,镇痛效果强,而且连续多天刺激不易产生耐受,性,。在这种取效过程中,皮肤或其它表层组织,一定起了作用,,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刺激皮肤或皮下层取得疗效呢。尤其是疏,松结缔组织,水分相对大,电阻小,电流量大,起作用的可能性,大。,?,没有按照腕踝针的分区选点法,按照目前浮针的埋针方法,,同样可以使大鼠的痛域提高。,?,这些
5、都说明疏松结缔组织内蕴藏着无限秘密。,(三)文献研究,?,、皮部理论:素向,皮部论“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分也是络脉之前布,于此。浮针,埋在皮下,不深入肌层,进针总在病痛周围,力专,效宏,理固当然。,?,2,、近治原理:,?,3,、以痛为输理论:灵枢,五邪“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4,、内经刺法为浮针的发展,提供了依据。浮针疗法最,大特点是皮下进针,近部选进针点和留针时间长,内经刺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论述三者。,(,1,)皮下进针,内经九刺中的毛刺,“刺浮痹皮肤”类似浮针,灵,枢,官针“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十二刺中有直针刺,和浮刺属浅表
6、进针。,(,2,)近部进针,内经中有许多近部进针的功述。,十二刺中的灰刺、齐刺、杨刺、短刺、旁针刺等都是近部,进针的论述。杨刺“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也。”中间刺入一针,周围刺入四针的方法。,(,3,)留针时间长内经报刺“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拨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选针复刺之也”,第二部分浮针疗法的特点,?,一、操作特点,?,1,、按部位选点:源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是根据病变,部位所在位置和病变部位的大小来决定进针点,?,2,、在病灶周围进针:如其他方法在局部治疗而浮针在病灶,周围,针尖并不达病所,有时甚至相隔很远。,?,3,、皮下浅刺:要求疼痛越轻疗效效越好
7、,传统针灸直达肌,层,而浮针所在的组织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4,、不要求得气:只求手有松软无阻力感。,?,5,、留针时间长:传统针灸一般,15-30,分钟,很少超过,60,分,,而浮针要求,24,小时,甚至更长。,?,6,、针尖必须对准病灶:进针不能距离病灶太远,进针部位,和病灶一般在两个关节之间,尽量不要超过关节,否则效果差。,进针时必须对准病灶,不能偏离,聚精会神。,二、疗效特点:,?,1,、主要治疗各种痛症,同时对感觉麻、胀、酸等也有疗效。,?,2,、取效快捷:若不立即取效,往往进针部位、进针方法不,对,需加反调整。,?,3,、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4,、经初步统计,疗效与病
8、程关系不大。,?,5,、安全无副作用,无断针、弯针、滞针现象,晕针现象也,比较传统针灸发生的少。,?,6,、对软组织伤痛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对恶性肿瘤引起的,病痛,远期疗效不理想,但即时止疼尚可。,?,7,、因为针完后可以立即回家,所以可利用空间大。,?,8,、费用低:虽然一次治疗费高,但次数少,总费用低。,?,三、适应症,?,1,、四肢部的软伤疼痛。,?,2,、躯干部疼痛:急性腰扭伤、退行性腰椎病、颈椎病、强,直性脊柱炎。,?,3,、治疗内脏痛:急性胃炎、泌尿系结石、癌性痉痛,?,4,、治疗头面部疼痛和非痉病性病痛:如颞颌关节炎、副鼻,窦炎、三叉神经痛及下肢麻木腹胀。,?,四:操作方法:,(
9、一)结构:针芯、针套、针座组成,(二)刺前准备:,?,、体位:,?,(,1,)仰卧位:适宜头、面、胸、腹部进针点和上下肢部分。,?,(,2,)侧卧位: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分部位。,?,(,3,)伏卧位:头、颈、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侧及上肢一部分。,?,(,4,)仰靠坐位:颜面、颈前的进针点。,?,(,5,)俯卧坐位:颈、背部。,?,(,6,)侧伏坐位:面部及耳前后部位。,(三)明确疼痛点:,(四)确定进针点:,?,1,、距痛点,6-10cm,处,?,2,、痛位上下左右,肋间者斜取肋间,?,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4,、尽量避开浅表血管,?,5,、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最好不要有关节否
10、则效果差,(五)消毒,(六)进针和运针,?,1,、进针:双手配合,斜持针管,呈,15,-25,角刺入,透皮,速度要快,略达肌层即可,然后松开手,右手轻轻提位,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再放倒针身,运针。,、,运针: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时可使皮肤呈线状隆起。,整个、运针过程,右手击觉松,易进,病人无酸麻胀痛,不然就是进针太深或太浅。深度:,2.5cm-3cm,,范围大病程长的可长,反之短。扇形扫散,-,对范,围较大的疼痛,平握针身。,(七)针刺的方向:必须由远及近对准病灶。,(八)留针和出针:留针的止的是为了保持镇痛效应。若不留针,,极易复发。留针时间:由动物
11、实验证明,,24,小时,48,小时内相,对越长越好,考虑到实际情况以,24,小时为准。还要注意:注,意病人的反应,病情的性质。天气等。病情重,病情长者,留,针时间长。留针时,勿打湿局部,可稍浮动,不要过大。出针,时,先用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拇、食指拿捏,针座,不要提、捶、捻、转慢慢将针移至皮下,起出,用消毒,棉球揉按针孔。,四、,异常情况处理:一般不会出现滞针、弯针。,?,六:注意事项:,?,1,、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针灸。,?,2,、怀孕三个月,不宜在小腹针刺;行经时,若非治疗痛经,亦不针刺。,?,3,、小儿囟门未闭,头顶勿刺,?,4,、血小板低者不宜。,?,5,、皮
12、肤有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6,、留针时向长,易感染,针具只能一次性使用。,?,7,、留针期间注意针口密封,针体固定。,?,8,、针刺部位一般应选在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的部位,关节,活动度大,一般不宜选用,可在关节附近进针。,?,9,、进针点与病灶间不能有关节,?,10,、治消化系统病:由于皮肤松驰,留针时易偏差,影响治,疗效果,除了加强固定外,还要少活动。,?,11,、浮肿时,效果不佳。,?,12,、聚精会神。,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冰冻肩、粘连性关节囊炎、五十肩、,老年肩。中医根据本病的起因还称作“漏风肩”。,?,本病多发于,40,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多为单侧发病
13、,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大部分病人有肩部受风寒史。,?,【临床表现】,?,疼痛:,肩周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重,常被痛醒,不敢患侧卧床,,疼痛可向颈、背及上臂放射,疼痛呈持续性。,肩周炎,?,活动受限:,自觉肩部僵硬,肩关节外展、上举、内旋受限明显,以致,梳头、洗脸、穿脱衣服等日常活动困难。,?,【浮针治疗】,?,寻找痛点:,疼痛最明显的地方往往是组织粘连及炎性反应最严重的,地方,也是确定浮针针方向和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步骤。所以,术者,在针刺前必须在患肩周围选出一个或几个最敏感的压痛点做为浮针治,疗的针剌点,做好标记。,?,针刺方法:在距痛点,6,8,厘米处常规消毒,然后术者右手持浮针针柄,,
14、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痛点下方皮肤,针尖斜面向上,对准痛点,针体,与皮肤呈,15,25,快速刺入皮下,若刺入肌层将针尖抽退至皮下,,放平针身,沿皮下向前推进至痛点附近后,手握针柄做扇形运动数次,,然后按压痛点检验治疗效果。绝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疼痛减轻或缓解,,功能受限亦有一定的改善。若疼痛无改善,可重复做数次扇形环扫运,动,直至疼痛减轻为止。,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又叫网球肘或肱桡滑囊炎。一般记载本病多见于网,球运动员,故称之为“网球肘”。但日常所见网球运动员甚少,而其,它职业患者占多数,长期劳损与该病的发病确有一定关系。,?,【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缓慢出现的肱骨外上髁处的疼痛,疼痛可
15、向前臂桡侧、,腕部或上臂放射。握物无力,尤其在屈肘时手不能拿重物,但肘关节,在伸直时能提重物。检查时肘部活动正常。肱骨外上髁处有局限性增,生隆起。肱骨外上髁、桡骨头或肱桡关节处压痛明显。伸肌腱牵拉试,验阳性,方法:肘伸直、握拳、屈腕,然后将前臂旋前,即发生肘外,侧部剧痛。,?,【浮针治疗】,?,对于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治疗,可以从上向下,在肘关节上选择,进针点,也可从下向上,在肘关节下进针。或者横向进针,第一次治,疗时很难一下找出疗效最佳的治疗点。在首次治疗时,相当部分患者,的疼痛会奇迹般地减轻或消失,也有部分病人感觉效果不明显。,落枕,?,落枕是指颈项疼痛牵强及活动困难,属于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
16、,,多数是由于胸锁乳突肌或斜方肌损伤导致。,?,【临床表现】,?,多于晨起后感到一侧颈或肩部酸痛不适,颈项旋转功能受限,重,者疼痛牵涉患侧肩背及上肢,并见头向一侧歪斜,转头时身体一起活,动。,?,查体:胸锁乳突肌起止点或斜方肌明显压痛和肌紧张,病程长者,可触及肌腹有条索状物。,?,【浮针治疗】,?,斜方肌明显压痛可以从颈背部进针,针尖向上或从肩井部向颈部,斜刺。,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退行性关节炎、颈肩综合征、颈椎综合征。当前各家,著作对此尚无统一的定义,对颈椎病包括的范围及临床分型也有所不同。从,临床习惯看,颈椎病一般泛指颈段的骨、椎间盘、韧带、肌肉、神经及血管,等因为退行性改变和劳损
17、、外伤等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发病率在成人,中约占,10%,15%,,常在中年以后发病,,40,岁以上的病人可占,80%,。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临床上主要分以下六型:,?,(一)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病中本型最常见,约占颈椎病的,50%-60%,。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多于女。其病缓慢,多无明显外伤史。,?,1.,症状,?,颈肩及上背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酸痛,以后疼痛可沿神经根分布,由上肢放射至手部,疼痛串至一只手的两或三个手指,多在尺侧,可有烧灼,样、针刺样或触电样疼痛。有的伴有头皮痛,头颈后伸、侧弯或咳嗽时可使,疼痛加重、无力感。手的握力减弱,精细动作有
18、困难,皮肤麻木,感觉迟钝。,脊髓型颈椎病,?,(二)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可引起四肢瘫痪,此型约占颈椎病的,10%-15%,,,致残率较高。,?,1,、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起病缓慢,病程长,常有慢性劳损史,,约,2%,左右的病人有过外伤史。先由下肢发麻、发沉开始,可单侧也,可双侧;随后行走困难,步态不稳,双脚有踩棉花的“踏空感”,肌,肉发紧,颈部发僵且后伸时症状加重。进而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麻木、,疼痛、手无力,持物不稳,精细动作困难,部分病人有尿储留。因发,病机制不同,故同时有根性症状者极少,北医三院报告仅为,6.5%,。如,交感神经受刺激,可有头晕、头痛、半身汗出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疗法 培训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1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