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析案例.doc
《环境分析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分析案例.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分析范例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外部环境条件。美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提出了个人与环境关系的公式:B = f ( p , e )B个人绩效p个人的能力和条件e所处环境 勒温的场理论指出:个人所能取得的绩效,不仅与他的能力和素质有关,而且也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处于不利的环境之中,则很难发挥其聪明才智,也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而且一般员工个人对改善环境的作用有限,改变的方法就是离开这个环境,转到一个更适宜的环境中去工作。因此,要充分评估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职业环境对职业生涯的影响,然后找准职业方位。一、学校环境1、学校环境分析1)学校建设现状: 我校正在加快建
2、设发展步伐,努力将学校建成一个以理工为主,各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成为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优势: 学校的发展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宝贵的机遇;但学校知名度不大。2)培养目标现状: 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薪酬设计、绩效评估、人员测评、岗位研究等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理论和技术运用能力,熟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运行,能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教学培训组织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优势: 学校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使我找到了准确的自我定位,具
3、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为良好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3)教学资源现状: 我校是湖北省开设该专业最早的学校之一,至今有10余年的历史,为各行业输入大量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拥有近200万册藏书,学院拥有28万余册,读者可以很方便地从图书馆网站和馆藏室获取相应的资源。优势: 相对优越和便利的教学资源为我职业基础的培养提供了条件,特别是老师的言传身教和比较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大增强了我的专业研究兴趣,提高了专业技能。4)地理位置现状: 我院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洪山南麓,它临近湖北省委、省政府及金融商贸区,武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湖北省40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图书出版中心
4、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武汉市的黄金地带。优势: 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人才的交流和发展,实践与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会。5)其他高校现状: 武汉地区有众多高等院校,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全国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院校有百余所。 就业竞争激烈,我校学生不占优势。2、学校环境对职业能力的提升 认真学习基础知识,为日后专业学习打好基础,每学期成绩均位于专业前2名;大学二年级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国家等级考试。 多次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获得校园辩论赛最佳辩手、校园英语翻译大赛一等奖,征文二等奖等等,并多次主持大型晚会。 大学期间担任本专业党支部书记,负责基层党建工作
5、,所在支部获得学院先进党支部称号;并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的行列中去。大学期间曾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标兵的称号。 扎实的知识功底为我的个人塑造、全面发展提供了保证和机遇,特别是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增长了我的见识,也增强了我的学习和工作、组织和管理、领导和沟通的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扩大了交际圈。3、学校环境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综上分析可以知道,以“厚德博学,崇实去浮” 为校训的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各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悠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武汉科技大学也有多年的办学经验。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先后与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
6、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十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几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培养实业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毕业生5万多人,为全国各大城市的基础性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历史原因,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在城市建设学院,学院的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等工民建专业特色突出,我也在环境的潜移默化当中对土建,房地产等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校教育,专业实习的共同影响下,我对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发展,国家政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求与岗位,大致工作环节等方面都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这为我的职业选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众所周知,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
7、会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房地产经济的良好运行能够提高人们的居住和生活水平,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和改善投资环境,为社会创造财富,增进政府财政税收和扩大就业。所以,我希望能进入这样的行业,利用我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二、就业环境1、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是现代化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坚实基础,更是西部大开发的生力军。但是从1998年高校扩招至今,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这是一组来自教育部且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
8、。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6月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80%,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73%、2005年72.6%。 2006大学生就业率与择业观调查 DB/OL .中国教育在线一增一减,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且在今后若干年将会持续严峻,这不仅跟中国社会的特定情况有关,跟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是密切相关的。1)影响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个人的择业观念大多来源于其所生活的社会,是社会
9、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等等因素影响和渗透的结果。青年人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愈发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目前社会自身价值的实现多以物质收入为标准。一个人拥有骄人的财富或者在职业中出人头地,即被看作是成功的标志。这种社会价值观对大学生择业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偏远乡村走出的大学生来到城市,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在大城市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深信“知识改变命运”。同时在大城市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更不愿意去艰苦的基层锻炼。家庭价值观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都是不同的。由于经济水平上的差异,每个家庭持有的价值观也会不同。家庭拥有的职业愿望、教育抱负会对大学生
10、的择业观产生深刻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经济回报率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所具有的选拔和分配社会成员的功能使之成为社会筛选的主要手段和向上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文凭和学历不仅是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象征,也是大多数人获得不同职业的重要依据,是个人未来职业收入的指标。家长期望子女在高学历取得之后可以脱离原有阶层向上流动,这也导致了大批的毕业生宁可在城市漂泊等待机会也不愿回到自己的原籍去。这种单纯依靠教育来实现向上流动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必须认清社会发展的形势,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做起。个人价值观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个人价值观不仅是人生处世的定向工具,也是道德行为的定向工具。个人价值实现的
11、最根本途径是实践活动。我国很多学者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了调查,他们认为大学生总体价值观是积极进取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现象。一种表现是极端个体化,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对集体利益漠不关心、责任意识淡漠、奉献意识缺乏。一种表现是追求物欲,认为“有钱就有一切”,甚至为了追逐金钱不择手段。还有一种表现是价值迷失,当今社会新旧观念交织,中西思想交错,传统价值观念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而新的价值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大学生作为比较敏感、比较前卫的群体更易产生困惑和无所适从,对诸多社会现象是非曲直认识不清,理想与奋斗目标模糊、意志消沉懈怠,行为消极盲从。2)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在受到这种择业观
12、的影响下,目前大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的就业心理是:攀比心理大学毕业生寻找、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是用别人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别人选择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事后却后悔不已。盲目求高心理部分大学生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身。不掂量自己的才学,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盲目求高,最终导致不少大学生与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不平衡心理部分大学生或因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或因时机把握不准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这些大学生
13、往往不正确归因,反而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这种不平衡心理往往导致少数大学毕业生对社会、对人生产生偏颇看法。自卑心理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部分大学生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的长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因所学专业紧俏,或因就读学校为名牌学府,或因自己无论专业知识还是综合素质都高人一筹,或因为被不少用人单位垂青,而产生了一种睥睨一切、高人一等的极端自负心理。在这种心理
14、支配下,往往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个单位不顺眼,那个单位也不如意,从而错过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 依赖心理有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虽然接受了四年大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在择业就业时,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依靠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 3)大学生就业趋势正是在这种就业心理的影响下,让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呈现新的态势。2006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一份调查,向我们揭示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外企是毕业生最青睐的就业单位调查显示:高达29.85%的毕业生表示会把外企作为自己就业时的首选;其次为国企
15、,有25.80%的毕业生把国企作为自己的就业时的首选单位;政府机关排名第三,所占比例为15.20%。而作为容纳毕业生就业的很重要的民企、私企但来说,受到毕业生的相当冷落,仅有8.23%和6.42%。自主创业最受毕业生冷落。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毕业生就业的供需性矛盾冲突。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但却是最多毕业生毕业时的首选;政府机关也成为许多毕业生毕业的首先,结果是近几年越来越火的“公务员热”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现象。毕业生的薪酬期望绝大部分在3000以下(元/月)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主要还是集中在1000-2000元及2000-3000元之间,所占比例分
16、别为40.45%,37.52%。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地点仍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提高技能” 是毕业生认为解决就业难的最主要途径 数据统计显示,毕业生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选择最多的是“提高自己的技能”(41.28%),其次为“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31.94%),两项选择因素均与大学生自身有关。这说明毕业生对自己在高校所学知识和技能缺乏自信,对自己职业素质能否符合单位要求缺乏信心。排在第三、第四位的是“获得更多的就业渠道”(24.84%)
17、、“通过实习等更加了解企业”(23.15%)。“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成为困扰毕业生的首要因素“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45.47%)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中的首要因素,这说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缺乏有效、实质沟通交流,供求之间没有建立相互了解的渠道;“求职方法技巧欠缺”(31.66%)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的第二大因素,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仍没有掌握较好的求职方法和技巧,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仍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要,社会的相关渠道也没有有效建立起来;“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30.54%)成为困扰毕业生生求职的第三大因素。2、企业方的用人要求同时,报告还指出了企业方对大学生就业的看法和意见,
18、其中许多地方与大学毕业生的想法有些不同。1)毕业生对企业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 在企业看来,大学生要求的薪酬福利合适的比例仅仅约有5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对自己第一份薪酬的期望和企业所能给与大学生的薪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招不到人,而大学生又就不了业的局面。2)企业人士:大学生最应该调整就业心态对比一下大学生和企业人士在“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上的选择的话,发现有很大不同。在企业人士看来,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而“学生提高职业素质”、“提高学生技能”反倒其次,而在学生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反而并
19、不主要。企业和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有很大差距,但是现在人才市场是供大于求,而这种情况不会在短时间内有所缓解,所以大学生就业时还是应该参考一下企业人士的看法,更多的来调整一下自己的就业心态。3)“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最主要因素在困扰大学生求职因素上,企业人士和大学生有一定相同点,都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4)适应能力、专业水平、品德是企业最看重毕业
20、生的素质能力 企业对毕业生素质及能力的要求中,首先是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其次是毕业生的“专业水平”,第三为毕业生的“品德”。这与毕业生对自己素质及能力要求的最大不同在于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要求远远高于毕业生自己对“品德”的要求。5)大学生要提高“专业知识”以符合企业要求 在企业人士看来,首先大学生要提高“专业知识”以符合企业要求,其次是“实践经验”,第三为“心理素质”。 通过对上述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供需双方各持己见。鉴于以上报告较为笼统地描述了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动态,但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符合企业的要求?为此问题,我电话采访了福建实达集团副总裁钟先
21、生、山西迅速环能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先生。通过对企业人士的访谈,我受益匪浅,并将他们的建议总结如下: 心态要端正,从基础做起,不要期望太高,对职业的预期值适时加以调整,即使不如意,可作为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 深化专业知识,增强综合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能力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做到德才兼备 希望大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目前的情况,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达到理想就职,这对求职者、对企业而言是双赢 也有人士把大学生就业问题归到了政策、社会、高校中,期望这方面的改进促进大学生就业,如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和机会;高等教育应更多与实际的中国企业管理现状相结合,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在对待“先
22、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的问题上,两种观点同时并存。一种是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再发展;一种认为,不要报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想法,高流动率使得用人单位望而却步。3、国家相关政策介绍尽管企业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大学生的薄弱环节,给出来自己的建议,但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大学生就业的总体形式还是严峻的,我国政府已经把人才战略作为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既定国策之一。人才战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国策,并颁布实施了相关政策。(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在艰苦地区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都,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
23、。(2)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3)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4)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录活就业。(5)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6)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7)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等职业学校(大专)毕业生,使大批动手能力较强、适应性较好的高职(大专)毕业生生有用武之地。从以上的各项政策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分析 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1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