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果品华南营销.doc
《新疆果品华南营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果品华南营销.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华南市场营销策略 关志强林果业是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决定了新疆林果独特的品质和风味,从而为新疆林果的营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华南市场作为新疆林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有着与全国市场相同的共性特征,也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因此,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在华南市场的营销策略,必须建立在新疆特色林果产品营销总战略的框架下,并形成自身的营销特色和差别优势。4.1新疆特色林果产品的总体营销4.1.1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初具规模新疆林果业的产业规模是开拓国内外市场和现代林果业建设的基本条件。过去,新疆的果品虽然有名气,但量少、品种杂、种植分散。如今,新疆林果总面积
2、已突破1700万亩,果品产量达600万吨,初步实行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有上百家果品储藏保鲜加工企业,果品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占全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5%,产业规模已初步形成。南疆环塔里木盆地优势林果主产区、吐哈盆地优质高效林果基地、伊犁河谷和天山北坡特色林果业产业带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林果产业逐步成为当地农民实现增收的支柱产业。总体上看,新疆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正在由扩张种植规模向提高品质和效益转变,由以生产初级果品为主,向以生产高档果品和精深加工产品为主的现代林果业迈进。目前,新疆果品总产量的70%以上仍是鲜食,加工转化率不足30%。五年后,新疆优质林果面积将稳定在1500
3、万亩,果品产量将达到1500万吨,林果业在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4.1.2新疆特色林果产品营销格局当前,新疆林果业已经完成了基地建设任务,正处在由生产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的新阶段,总体营销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年来,新的营销渠道及技术不断涌现,促进了营销渠道的创新与改造,果农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消费者、果农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消费者、果农农村经纪人外地收购商消费者、果农龙头企业经销商(代理商)配送中心零售商店消费者等果品营销渠道模式迅速形成和发展,特别是果品连锁经营等新型零售业态的导入,促进了传统流通向多元化现代流通方式的转变。比如,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新疆林果产品销售
4、的龙头企业,已在新疆建成连锁超市和配送中心1000家左右,正在全国建设六大展示平台和物流配送中心,包括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华北、东北地区,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华中,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华南,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华东,以成都为中心辐射西南等,以此基础将在全国建设100家连锁店和加盟店。目前,新疆特色林果产品的营销基本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为载体,以农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外地运销商贩、加工流通企业为主体,以产品集散、现货交易为基本流通模式,以鲜食和初加工产品为客体的营销大格局。4.2.3新疆特色林果产品的总体营销思路当前,新疆特色林果产品的总体营销思路是:在基地建设提质增效、出精品、创品牌的同时
5、,把林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实施品牌名牌战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提高市场开拓能力作为重点和突破口,采取整体推介、展示展销、交易洽谈、产销对接等方式,达到促销新疆林果、宣传新疆林果、打造新疆林果品牌的目的,实现新疆林果产品走出新疆、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主要措施有:一是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在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阿克苏、喀什等地建设辐射全国的大型林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形成包括分选、分级、清洗、预冷、冷藏、包装、冷藏运输和商场冷藏等在内的物流冷链系统。二是建设终端销售系统,在国内大中城市建立连锁店和专营店,大力发展物流配送、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建立辐射国内外的林果产
6、品市场营销网络,尽快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林果产品销售流通体系。三是建设三大外销平台,在北京、上海、广州建立了新疆农产品外销三大平台,对原有的销售渠道进行整合,并建成了新疆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销售平台和新疆特色林果电子商务平台(新疆林果网),以“顺畅有序、配送灵活、保鲜供应、四季销售”为目标的区内、区外、国外三大市场的销售网络体系正在形成。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基本上延续旧的农产品销售办法,以农贸市场为主要源头,向交易集中的瓜果市场延伸,超市与社区市场结合的销售模式,即农民种植,商贩收购,集市销售的模式。当然,有些是自种自销的,也有通过合作组织集中采购销售的。所以,新疆林果产品的销售仍然以政府主导的大市
7、场为主。因此,不断提出要建设大的贸易市场,建设农产品外销平台。这样的销售方式将在很长时间存在,因此,新疆特色林果产品的营销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政府指导为基础的交易模式,即渠道流通销售模式;二是新的纯粹商业交易模式,即直接专营销售模式。4.2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华南市场的营销现状4.2.1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在华南市场的销售状况(一)在华南市场销售的新疆水果种类在华南市场(主要针对广州市、深圳市两个典型市场进行了调研)上销售的新疆水果以鲜果和传统的大宗水果为主,特色水果、特色干果种类很少。在华南市场销售的鲜果,主要有哈密瓜、提子、香梨,还有少量的阿克苏糖心苹果。其中,哈密瓜的主要品种是八六王,还有黄八六
8、、天山密瓜、火焰密瓜、黄氏密瓜、金皇后等;提子的主要品种是红提,还有巨峰、无籽红提、吐鲁番大无核白、木纳格、玫瑰香等;香梨的主要品种是西域香妃。在华南市场销售的干果,主要是葡萄干、红枣和核桃。其中,葡萄干的主要品种是吐鲁番绿提干;红枣的主要品种有哈密大枣、和田玉枣、若羌红枣、阿克苏红枣,等等;核桃的主要品种是薄皮核桃。(二)新疆水果在华南市场销售的份额新疆传统水果在广州和深圳两大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在鲜果销售市场中,新疆哈密瓜市场份额最高,占到广州和深圳哈密瓜市场的80%以上,在6至10月的销售旺季可达90%以上;新疆红提在广州和深圳红提市场的占有率可达45%,其余市场份额为进口红提、其他
9、产区的红提;阿克苏糖心苹果,因货源不足,经营不连续,消费者认知率低,市场份额不足5%;在广州和深圳市场上销售的香梨,全部都是新疆库尔勒香梨。在干果销售市场中,新疆葡萄干的市场市场份额高达90%,其余份额为进口提干。新疆红枣和核桃,由于其价格昂贵,品种单一,市场竞争不明显,消费者缺乏了解,市场份额在10%左右。相比之下,沧州红枣的种类很多,价格低,销售包装灵活,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云南核桃的种类多,价格也便宜,虽然在外观上不及新疆核桃,但也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新疆干果在广州、深圳市场上均可以实现全年销售,但是新疆鲜果在广州、深圳市场上的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其中,库尔勒香梨基本可以实现全年销
10、售(除8月份以外),哈密瓜的销售季节为6-10月份,提子上市季节为8-11月份,阿克苏糖心苹果的销售季节为10至次年3月。4.2.2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在华南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从华南市场销售情况的调查来看,新疆林果产品主要存在销售季节过短、消费者认知度低、市场份额不高、保鲜效果不好、果品品质参差不齐、供求信息不对称、营销手段单一等问题。从主产区调查情况看,新疆林果产品营销组织化程度低、管理落后、经营粗放、产大于销、没有市场强势品牌、竞争力不强等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一)消费者认知度低首先,广州和深圳的被调查者对新疆传统水果(吐鲁番葡萄、哈密瓜)的认知度较高,而对其他新疆特色林果产品的认知度
11、都很低。调查问卷反映,广州和深圳的被调查者中听说过新疆杏及杏干、巴旦木的不足10%,听说过新疆红枣和核桃的不到50%。其次,新疆特色林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以深圳市布吉市场为例,在2009年销售旺季(第三季度)新疆水果日交易量达450吨,占到布吉市场水果日交易量的15%。但是,在销售淡季占比锐减。新疆干果的年销量只有2500吨左右。(二)果品品质参差不齐首先,果农管理水平低和产品标准化意识差。在华南市场调查中,经销商普遍反映,新疆农户产品等级意识差,水果采摘后不进行筛选分级;新疆哈密瓜的品质不稳定,不同批次甜度大相径庭,有的根本不甜。在广州市如意果品批发市场,虽然有许多商户在销售新疆红枣,但
12、都不是新疆成品枣,而是由商户或采购商在新疆采购后,运至河北或河南等地进行筛选、分级、包装等初加工后,运抵广州市销售的。在南疆主产区的调查中,“重造轻管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果农为了单纯追求产量,采用环割、采摘期灌水,使用超标农药等方式,影响了果品质量。其次,尽管许多果品获得国家地理标识,取得市场通行证,但受行政区划的限制,各自为政,造成品质不一,品牌不一,混淆了消费市场对地域性产品统一的品质认识。第三,果品监测体系不健全,林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低。在华南市场调查中发现,新疆果品的运输包装(核桃)和销售包装(葡萄干)都存在缺斤少两的现象,新疆果品因食品安全原因遭拒现象也屡屡发生,如哈密瓜冷藏后生黑点
13、,新疆提子易掉粒脱落。(三)果品流通企业发展滞后在果品流通领域,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仍是流通市场主体,整体素质不高,具有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不多,作为林果产业的先导产业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一是果品流通业仍是果品加工业的配套产业,没有成为果品加工业发展的推动性产业;二是对提高果品生产加工的支撑作用不强,对林果生产服务少,加上流通效率低,盈利能力弱,目前更多的是关注如何“榨取”上游企业的利润,而没有和加工企业一道形成共生共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三是果品流通企业对林果生产的作用还局限于林果产成品的流通上,对产前、产中的支援能力低。四是从事果品流通的企业资金缺口压力大,政府的扶
14、持力度不大。受银行信贷体制影响,果品流通企业融资贷款、流动资金贷款难度较大,既影响了果农利益,又不利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四)物流能力低且成本高首先是远离华南消费市场,以汽车运输方式为主进入华南市场的果品运输成本非常高;其次是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滞后,特色果品冷链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目前全疆只有不到10%的鲜果在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鲜果在运输过程中腐损率较高;第三,由于新疆产地冷库租用费用较低,商户多选择在产地租赁冷库储藏果品。然而,产地冷库装备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运转不良,严重影响果品品质。还有,产地的农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导致果品在途时间长、运输损耗大。(五)果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从华
15、南市场来看,新疆果品处于被销售、被营销的被动局面,华南市场销售平台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对原有销售网络的整合正在进行中,新的适应新疆现代林果业发展的营销网络体系远没有建立。还有,华南市场上新疆水果经销商之间存在恶性竞争,竞向压价,损人不利已。从产地来看,全疆规模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少,特色果品专业市场起步晚。多数地方注重硬件服务,忽视流通服务,全疆几乎所有果品批发市场以传统现货交易为主,电子结算、代理结算等现代交易方式还处于萌芽阶段。(六)果品产销脱节现象严重新疆果品进入华南市场的主要渠道是经销商从产地农户、产地企业或产地批发市场采购。如广州市江南市场(一级水果批发
16、市场)的哈密瓜从农户采购的64.6%,从产地企业采购的占27.1%;提子从农户采购的占68.5%,香梨从农户采购的占79.20%。华南市场的新疆果品采购商普遍反映,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购要加价10%至20%,因此更愿意直接向农户(或经纪人)采购。然而,产地果品农户(或经纪人)强行指定运输、包装及装卸的公司或个人,更因文化差异、语言不同,使采购成本加大,还带来诸多的麻烦和不便。总体上看,个体经销商为主的新疆果品流通主体,由于其逐利性、小规模等特点,使其在产销衔接中缺乏稳定性。对新疆果品主产区的调查表明,95%以上农户直接销售或通过个体商贩销售,通过订单销售很少。这种状况,难以保证产销的结合和顺畅
17、。4.3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华南市场营销策略4.3.1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华南市场营销思路多年来,新疆林果产品在华南市场的销售,主要是经销商(供货商)在产地采购后在当地批发和零售的模式;近年来,“农超对接模式”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正处在由传统销售渠道模式向综合型多渠道模式转变的新阶段。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在华南市场的营销思路是:以华南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华南地区的顾客为中心,充分发挥广州新疆农产品外销平台的作用,全面整合华南市场原有的销售渠道系统,变被动销售为主动营销,积极探索新型销售平台模式,建立起“顺畅有序、配送灵活、保鲜供应、四季销售”的新疆林果产品在华南市场的营销网络体系。同时,采取整体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疆 果品 华南 营销 doc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13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