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doc
《平顶山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顶山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平顶山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目 录第一部分:城市发展研究一、平顶山市城市概况二、平顶山市社会状况三、平顶山市经济发展状况四、城市交通状况五、城市发展规划六、城市房地产相关法律法规七、平顶山市城市发展潜力第二部分:房地产市场调研分析一、平顶山房地产市场综述二、平顶山市房地产市场特征和市场环境变化三、平顶山市房地产市场供求分析四、区域性市场分析五、土地市场状况六、各档次产品分析七、消费者分析八、市场总结九、开发建议第三部分:项目基础资料调查第四部分:初步产品建议附件前言本次平顶山市场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平顶山市经济和城市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当地房地产发展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分析,考察项目地块,为项目开发提
2、供基础信息资料参考,最终通过科学的论证对中留村和马庄两个项目进行项目定位、产品定位,提出开发建议。城市简介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部,以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1957年建市,现辖汝州、舞钢两个市,宝丰、郏县、鲁山、叶县四个县,新华、卫东、湛河、石龙四个区。2006年底全市总面积7925平方公里,总人口495.7万人,城镇化率37。市区面积439.97平方公里,2005年底市区人口92.1万人。2006年底建成区面积70多平方公里,约有人口73万人。平顶山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沙河、汝河、澧河、甘江河等31条河流,大中型水库175座,库容28
3、亿立方米。自然及人文景观遍布全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备受中外瞩目。现已成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等工业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第一部分:城市发展研究一、平顶山市城市自然概况1.1 位置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西依蜿蜒起伏的伏牛山脉,东接宽阔平坦的黄淮平原,南临南北要冲的宛襄盆地,北连逶迤磅礴的嵩箕山系。周围与漯河市的舞阳,驻马店市的西平、泌阳县,洛阳市的汝阳、伊川县,南阳市的方城、南召县和郑州市的登封县,许昌市的禹县、襄城县相接壤。地理坐标:北纬33083420,东经1121411345之间,市区距省
4、会郑州铁路里程218公里,公路里程135公里。1.2气候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季风气候特别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生长。1.3 面积全境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792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025平方公里,占13%;丘陵面积4966平方公里,占63%;平原面积1891平方公里,占24%。1.4地理面貌平顶山市处于豫西山地和淮河平原的过渡地带。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在低山和平原之间,分布着高低起伏的丘陵。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中心市区西北、西南地势
5、较高,向东南逐渐降低,形似簸箕状。北部有焦赞寨、马棚山、平顶山、落凫山、擂鼓台、龙山等山峰呈北西向排列;南部有河山、北渡山、白龟山、凤凰山、锅底山、舒山,海拔135245米,构成了白龟山水库和沙河北岸的天然堤坝。这种特殊的地貌特征,使两山间形成狭长的走廊式洼地,湛河自西向东穿市而过。1.5自然和矿产资源平顶山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矿种22种,潜在经济价值6000多亿元。其中煤炭保有储量31.59亿吨,是华东和中南地区最大的煤田,素有“中原煤仓”之称;岩盐探明储量20.9亿吨,远景资源储量2300亿吨,是我国第二大井盐产地;铁矿储量7.3亿吨,是全国十大铁矿之一。2005矿产年产量4030万吨
6、,年工业总产值113亿元,综合利用产值2.3亿元,年工业增加值58.7亿元,销售收入107.8亿元,年利税总额32亿元,年投资额10.3亿元,从业人数12.1万人。1.6自然环境平顶山市境内河流众多,均属淮河水系。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25条,建有各类水库170座,其中大型水库5座,即白龟山、昭平台、石漫滩、田岗、孤石滩水库,较大的河流有沙河、北汝河、澧河、干江河等。全市地表水饮用水质较好,水质级别属于优良。地下水水质级别为良好。森林资源由原始次生林和人工林两部分组成。原始次生林林区面积不大,集中在石人山一带。全市森里覆盖率15.8%。1.7旅游资源平顶山不仅有秀美雄奇的自然山水,而且有
7、丰富厚重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辉。现已开发各类旅游景区(点)40余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鹰城外八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不断增长,旅游收入也随之增加。2006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15.1亿元,增长42.6%,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7.2万人次,同比增长45.0%。城市开放程度提高,城市活力不断增强。 1.8交通状况铁路漯宝线成为连接京广、焦枝两条铁路干线的联网线公路许平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平漯、平临高速正在加紧建设,太澳、新石高速正在加快做前期工作。311国道穿市而过。昌平高速焦枝线京九线南洛高速漯宝线二、平顶山市社会状况2.1 城市属性“中原煤仓”矿产、化工工
8、业城市“平顶山因煤而立,因煤而兴”,丰富的矿产资源使之成为国内重要的矿产、化工工业城市。2.2城市定位以能源、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豫中地区中心城市1957年建市,现已成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等工业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2.3历史、人文状况平顶山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为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古典汉语“应”“鹰”通假,平顶山因此又称鹰城。长城之祖楚长城遗址、北宋汝官窑遗址、千年古刹风穴寺、香山寺、三苏园、叶县明代县衙等人文景观,闻名遐迩。一年一度的宝丰马街书会,绵延700余年不衰,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由此宝丰被中国曲协命名为“曲艺之乡”,平顶山被命名为“中国
9、曲艺城”。 平顶山人杰地灵。是春秋战国思想家墨子、唐代著名诗人元结、宋代名将牛皋、清代小说家李绿园等名家的故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的家乡,世界刘姓和叶姓华人的祖地。“中原小深圳”,当代的平顶山是河南省中最具有青春活力的城市,平顶山的独特之处是市区没有统一的方言,这座年轻城市里的人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平顶山的文化属于多元文化,一个移民的城市。所以平顶山也有人称“中原小深圳”。市雕创业;市花月季2.4城市的人口状况2.4.1 人口数量、分布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495.7万人,非农业人口124.5万人,城镇化率达37%,人口密度625人/平方公里。男女比例:全市125:115,市区1
10、21.7:108.5。2001年至2005年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7.29、6.36、5.29、4.36、4.54,五年平均值为5.568。20012005年人口变化状况项目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总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市区人口(人)907519913389非农业人口(人)663395686984数据来源:平顶山市统计年鉴2005年分区人口状况市区新华区卫东区石龙区湛河区总户数(户)1616183229总人口(人)53346239481户均人口(人/户)3.3 2.9 男性人口(人)27551134072女性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706751293374252
11、673人口自然增长率()4.544.883.93结论:人口一直平稳增长三、平顶山市经济发展状况3.1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平顶山市工业基础与焦作安阳相当,但是其他方面不如焦作突出,交通也不是十分便利,因此其在河南省内地级市排名状况如下: 全辖区(指整个城市管辖的行政区域,包括城区、郊区和所辖县市)比较:处于全省城镇综合发展水平首位的是郑州市,紧随其后的是焦作市、洛阳市、安阳市 新乡市、漯河市、南阳市、三门峡市、濮阳市、许昌市、平顶山市、开封市,居于后列的城市有鹤壁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 市区(指城市自身,包括城区、郊区两部分)比较:郑州依然位于领先位置,紧随其后的是安阳市、洛阳市、
12、焦作市、新乡市、濮阳市、平顶山市、南阳市、漯河市、商丘市、开封市、许昌市、三门峡市,排在最后的几个城市是信阳市、周口市、鹤壁市、驻马店市。 200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 河南省入选城依次为:洛阳、郑州、开封、商丘、平顶山、漯河、登封、鹤壁、灵宝、汝州。结论:城市发展迅速但综合实力仍然相对较低。3.2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平顶山市整体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项目单位2000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人口 年底总人口万人480.34488.57490.4 非农业人口万人114.03120.31122.7就业 全部职工人数人537533526258515728国民核算 GDP亿元271.5
13、365.66469.82 产业结构 人均GDP元9598 国内支出总额万元4698229 最终消费万元2156650 资本形成万元1866560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1137904财政 财政收入万元215156315621404000 财政支出万元177484286929379641532560物价总指数(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5102.6105.2102.3100.9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8.4101.3104.8102.299.9利用外资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43685809工业 工业总产值万元915948611873000建筑业 建筑业总产值万元311
14、804355144 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409.16524 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117.06160.3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 社会零售品总额万元14603971686000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旅游 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3372644461家庭 家庭总数万户128.87132.05141.64143.57 城镇居民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人3.173.133.133.05居住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方米20.43生活 居民消费水平元2379 非农业居民元5270 城镇乡居民年底储蓄存款余额万元141856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4789.66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元3995.35工资和福利 职工工
15、资总额万元325969.8 职工平均工资元6073分析:GDP以每年*%以上的速度逐年上涨,社会经济整体运行良好。财政收入逐年增加,自2004年增速加快,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有关,特别是国家对矿产采掘的严厉控制,间接促进了当地大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大部分企业经济效益良好,但也有部分企业不够理想。在财政收入增加同时,财政支出增加更快,超出收入的*%以上,政府采用了*手段来促进发展。2006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1:62:27,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经济结构相对失衡,但与该市以矿产工业为主的城市经济特征有关,同时也说明当地经济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增加到2006年的
16、*%,固定自产投资近两年增加较快,显示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固定资产投资拉动GDP增长的作用也很明显。平顶山市经济外向性基数小、增幅低,虽持续发展但仍然不够,这也是中原城市群的共同不足。城市的工业结构类型,以及其他产业相对滞后等直接影响了城市活力在短期内的提升。在整体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上,居民收入、消费支出也顺应了该趋势平稳增长,预计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突破10000元人民币,在居民消费总量较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价格水平增长相对较慢,也预示着实际购买力的增加,下面再来看一组城镇居民收支状况数据:平顶山市城镇居民2004-2005年收支明晰项目2004年2005年绝对额 (万元)构成()
17、绝对额 (万元)构成()全部职工人数(人)515728491415工资总额543419.4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106391330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8723.21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食品类支出31.06%31.76% 衣着类支出11473010.97%14.68% 居住类支出8.99%7.59% 家庭设备、用品级服务类支出4.64%4.56% 医疗保健类支出8.75%91544 公共医疗消费支出1.63%18760 交通和通信类支出9.12% 文化教育娱乐及服务类支出9.87% 对金融媒介服务支出330093.16%36574 自有住房服务虚拟支出497744.76% 实物收入消费支出
18、 其它商品和服务31684城镇乡居民年底储蓄存款余额2744978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宏观经济运行良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价格水平小幅增长,居民实际购买能力增强;。河南省内城市横向比较:河南省各市国民经济指标对比(2005年)市总人口(万人)平均工资(元)GDP(亿元)GDP指数(上年为100)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零售总额(亿元)城乡居民年末存款(亿元)郑州市653.40 16694开封市477.24 10121洛阳市641.69 14641平顶山市493.24 14536安阳市533.80 13423鹤壁市143.84 12044新乡市14.3 268.65 83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顶山市 房地产 市场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13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