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资料整合 娄银娜.doc
《儿童文学资料整合 娄银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文学资料整合 娄银娜.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儿童文学 一、儿童文学概貌: 1、伊索寓言(农夫与蛇、狐狸和葡萄、龟兔赛跑) 2、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世界图解,标志着人们开始关注儿童文学的发展特点。 3、1697年,法国学者贝洛鹅妈妈的故事(贝洛童话) 4、1814、1815、1822年,德国语言学家和民间文学研究家格林兄弟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格林童话) 5、1835年,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讲给孩子听的故事(海的女儿丑小鸭豌豆上的公主夜莺皇帝的新装坚定地锡兵小意达的花儿等),成为了现代童话创作的先驱者。 6、1865年,英国作家卡洛尔创作了第一部长篇童话爱丽丝奇境周游记 7、1922年,叶圣陶在儿童世界杂志发表的小白船,是
2、我国第一篇由作家原创的文学童话。 8、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叶圣陶短篇童话集稻草人,成为我国第一本儿童文学作品集。 9、50年代,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严文井的下次开船港、陈伯吹的一只想飞的猫、洪汛涛神笔马良 10、60年代,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孙幼军的童话小布头奇遇记 11、80、90年代,曹文轩的草房子,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张之路的第三军团,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郑渊洁的“热闹派”童话和冰波的“抒怀派”童话。 12、新世纪以来,幻想文学和成长小说 。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师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教学能力 (2)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鉴赏能
3、力 (3)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写作能力 三、“儿童”释义 “儿童”泛指018岁的未成年人。(儿童未成年人)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18岁)这是儿童文学服务的范围 狭义的“儿童”指612岁的孩子(小学阶段) 1、本位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周作人、郭沫若、) 2、工具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 3、专为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
4、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四、儿童文学的范围 (1)、经过收集理的民间文学作品,如格林童话、列那狐传奇等。 (2)、经过改写,为提供儿童阅读方便的经典性*作品。如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燃烧的心等。 (3)、内容新奇、有趣的古典文学作品。如西游记、鲁宾逊漂流记、巨人传等 (4)、非专为儿童创作,但为全世界所公认的优秀儿童文学读物,如鹅妈妈的故事等。 (5)、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
5、学色彩的蒙养读物,如元代卢韶的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的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的幼学琼林等等; (6)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晴天有时下猪,水孩子,小布头奇遇记。 儿童文学:那些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及阅读能力相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五、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 相同点: 以语言文字为物质媒介 (具有文学的属性) 塑造生动、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评价、愿望 例: 邱勋三色元珠笔对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曹文轩少年小说以悲悯情怀表现未来一代的精神品格,重塑未来民族性格,如草房子弓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儿童文学与文学名著没有水准的区别。区别的是儿童文学更有天真和梦幻,
6、最简单地把深刻说完,最幽默地讨论了哲学,艰辛啦、危难啦、乃至生命的告终,都会诗意也好玩,不让你望而生畏,不让你觉得是高山和阻碍。(梅子涵语) 不同点: 1、目标指向的差异。 童趣、游戏精神、神奇惊险纯真美、 定位于儿童能够并乐于接受上 变幻美、简洁美 平易、简朴、易懂、好玩 2、文化底蕴的差异 没有成人文学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表现出虚化的时空,淡化的背景,活泼的儿童生活。 3、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 重在教育功能 4、文学接受对象的差异。 主要面向的对象是儿童 六、儿童有什么心理、行为特征? 逆反心理、好奇心强、奇思妙想、好问、模仿、游戏 七、儿童文学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奇幻的想像、浅显具体
7、的语言、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波折迭起的故事情节、简明易懂的道理、直接陈述的叙述,创作特色发展递进、强烈的游戏精神 八、儿童文学特定的表现内容:儿童的生活、儿童的心理、儿童的想象世界。 九、儿童文学三大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1.1母爱型: 内容:带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作爱的传达,使孩子感受到爱的迷人和伟大。 审美:审美感情的升华。 审美基调:亲切温馨。 爱的母题:通过作品来传达对孩子的爱,借此培养儿童的爱心 作品表现慈爱的母性,题材是母亲们感兴趣的话题,语言体现了母亲的慈爱。(灰姑娘、白雪公主、女巫) 1.2父爱型: 内容:直面人生,以现实的深刻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人生中的难题。 审
8、美:揭示人生难言与奥秘。 基调:端庄深邃。 爱的母题的意义:渴望母爱,寻求家庭和社 会的温暖,体现了人类现实性的一面,它起源于人的现实发展的需要。(小红马) 2、顽童的母题:张扬儿童活泼、顽皮、淘气的天性。 内容:表现儿童的任性与调皮。 审美:在意外的认同中获得审美的狂喜。 基调:奇异狂放。 顽童的母题的意义:渴望自由,向往无拘无束,尽情翱翔的天地,体现人类的未来指向,是对现实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深情的呼唤。 (木偶奇遇记、爱丽丝梦游奇遇记、小飞人卡尔松) 3、自然的母题: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内容:以自然万物为表现对象。 审美:在对自然的审美中形成超脱感和神秘感 基调:悠远率真。 自
9、然的母题的意义:给人带来超脱感,惊异感,亲近感。使人感悟到在人类社会之外还有一个无比伟大的自然,感悟到自己与大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狼王洛波、黑鹿谜踪、猛狮爱尔莎) 十、儿童文学特定的表现形式 形式:“作家把反映在他主观意识中的客观存在表现出来的一种方法方式” 儿童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儿童文学作品内容的组织构造或在物质显现(包含结构、语言、韵律、文体等)。 儿童文学特定的语体色彩浅显明白、具体形象、准确规范 叙述人语言:简单句、色彩感、儿童口语 人物语言:体现儿童惯用口头语,真实再现儿童的心理、性格、年龄特点。 例: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小头爸爸躺在长椅上,呼噜噜,呼噜噜睡大觉,大头儿子
10、在公园的草地玩,太没劲了。他走过去推小头爸爸,可小头爸爸动也不动。哼!气死我了!大头儿子朝地上看了看,忽然拿起一只大皮鞋,走到树下,卟,扔进树下的废物箱里;还有一只拿出来,把它挂在树上。嘻嘻,大头儿子开心了,他回到爸爸那里使劲推,这下终于把爸爸弄醒了。 十一、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儿童情趣:就是作品中所反映的儿童特有的行为、动作、心理、性情、兴趣、喜好、思想、感情等。其根本特征就是儿童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来感知外部世界。 1、儿童情趣具体表现: 1)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都像人一样有眼、耳、口、鼻,能说话、行动、思考。 2)很Q,活泼可爱,顽皮捣蛋,鬼主意特多,扮鬼扮马,表情丰富,异想天开。 有自己
11、的一套行为法则和思维方式,希望能融进大人的世界。但大人又别想他们会跟你一样,也别跟他们讲深奥复杂的大道理。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 (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各种美学特征是怎样表现的P7) 纯真童真美的表现。 稚拙稚气、拙朴的、综合化、艺术化表现,稚拙美通过叙述人语言和人物语言来体现。 欢愉 “儿童文学是欢快的文学”。 营构欢愉的手段:幽默与夸张、滑稽与变形。 欢愉的美学效果笑剧色彩。 变幻幻想、荒诞、动态美。 质朴(一个被劈成两半的子爵、田鸡卖泥塘、进城怎么个走法) 第二章 儿童作家与儿童文学 第一节 儿童文学作家 (一)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 成人作家与儿童文学作家
12、都必须遵循创作规律进行创作,具有较强的文学能力。 1、讨论:如何理解儿童文学作家? u 他们作品的读者对象是儿童而不是成人。 u 他们的创作活动必须以尊重儿童的审美特点及接受能力为前提。 u 他们的作品必须得到儿童的确认。 u 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儿童的历时性阅读中确定。 2、儿童文学作家除了应该达到文学创作的一般要求以外,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 1)独特的精神气质。 审美感知的独特性儿童视角看世界。 审美情感的独特性儿童的情感和对儿童的热爱。 审美想象的独特性想象活动契合儿童的想象特点。 2)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历。 对儿童生活独特的敏感、有独特的生活经验、有独特的感受力。 3)有独特的艺
13、术表现力。 审美想象力、幽默感、诗意及讲故事的才。 (二)儿童文学的作家队。 1、作家队伍的总体构成:成人、教师、儿童自身。 2、儿童文学作家分为两群体、六种类。 自觉型 :教育型、社会使命型、娱乐型 自发型 :童心型、儿童崇拜型、童年回忆型 (三)、小学教师与儿童文学创作。 小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接近儿童的职业上风,同时加强对生活素材的认识和挖掘,努力突破教育者的固定角色,抓住儿童的天性特征和情感需要,去创造出真正走进儿童心灵、富有想象力和独特审美趣味的儿童文学作品。 (四)、儿童与儿童文学创作。P30 刘倩倩(9岁)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田晓菲绿叶上的小诗、欢快的小星,吴导(11岁)有太阳真
14、好、(12岁)我喜欢长大的世界,郁秀花季雨季,韩寒三重门,蒋方舟(12岁)正在发育,窦蔻(6岁)窦寇流浪记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接受 (一)儿童读者与成人读者。 儿童文学的主要接受对象是儿童,成人读者也是儿童文学的接受对象。 成人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要原因: 角色需求(出于“身份”或“职业”的需要走向儿童文学); 潜在童心的阅读选择(在阅读天性上、在文学心灵的深处与儿童、儿童文学有一种沟通、默契和认同感)。 (二)、儿童对文学的接受具有年龄的阶段性。 1、儿童的年龄阶段划分: 婴儿期(03岁)、 幼儿期(36岁)、童年期(6、7岁11、12岁)、 少年期:少年前期(1315岁)、少年后期(151
15、8)。 每一阶段的儿童都有相对一致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这种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儿童在文学接受中具有了相对一致的期望视野,接受能力,接受方式和理解能力。 2、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接受的特殊性,把儿童文学划分为三个阶段。 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3、各年龄阶段儿童文学的特点: 1)幼儿期文学:游戏性、趣味性、直观性 内容方面:叙述话语的色彩感、动态描述,给读者直观感画面感。 形式方面:图画故事、玩具化图画书、有香味的书 2)童年期文学:浅显性(主题浅显、语言运用浅显)、故事性、趣味性(表现浓郁的童趣) 3)少年期文学:真实性(本质的真实)、深刻性(主题深刻)、艺术性(各种艺术手法
16、的运用) 4、儿童对文学的接受具体条件的限定性。 主观条件:阅读兴趣、艺术感知力、知识积累、文学能力 客观条件:文本对儿童的吸引力。 5、儿童文学文本的三个层面 语言层:通过感官可以感知 语象层:借助语言描述,通过想象,复现文本形象。 语义层:文本的意蕴所在。 6、儿童对文学的接受 婴幼儿:语音层面的接受,初级的感官性接受。 童年:二级的想象性接受。 少年:三级的理解性接受。 儿童对文学的接受具有再创造的儿童性。 第三章:儿童诗歌 儿童诗歌是具有诗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节奏,以优美简洁的语言表现儿童生活,抒写儿童情感的布满童趣、洋溢真情,张扬童心的儿童文学文体。包括儿歌和儿童诗两种具体形式。 第一节
17、 儿歌 1、什么是儿歌?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以口语化的韵语来叙事表情的一种短歌。 儿歌是人生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样式。 儿歌是属于诗歌的范畴,具有诗歌的一般属性. 2、儿歌的审美特征: 1)单纯形象,具体稚拙美。 单纯: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短的篇幅集中描绘幼儿的某一活动,介绍某一事物,简明地说明某一种道理。 形象:表意方面与儿童直观形象思维相吻合,儿歌所描绘的任何事物,所介绍的任何知识、活动都是具体的,突了形、色、声的特点,能给幼儿造成感官上的印象。 2)重音乐节奏,具音乐美。 音乐性是一切诗体作品的共同特征,儿歌与其他诗体作品相比,更强调音乐性。因为儿歌以幼儿儿童
18、为接受对象,而幼儿对文学的接受更侧重于感官性接受。因此,儿歌强调听觉,重音韵效果,有很强的音乐性。儿歌的音乐性表现在鲜明节奏和押韵上。 鲜明的节奏由诗句的停顿构成明显的节拍,节拍有三种构成情况: I节拍字数一致(排排坐:“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弟弟睡了留一个”) II节拍字数不一致。(狗熊打蚊子:蚊子叮,脸上痒,狗熊抬手就一掌!蚊子没拍住,嘴巴打得响。 III节拍不固定。(小猴上楼梯(教材P90) 押韵。押韵有四种情况: i句句押韵。(弯弯腰:弯弯腰,弯弯腰,弯成一只大香蕉。) ii隔句押韵。(学猫叫:小老鼠,哭又闹,大老鼠,学猫叫。猫叫学得太像了,大老鼠自己吓一跳。) ii
19、i变换韵脚。(连锁调)(小鸟多快活:鸟多快活,天上遮云朵,云朵遮不着,树上排排坐。排排坐,做什么?嘀里嘀里学唱歌。) iv用一字押韵一字韵(好孩子:撺桌子,抹椅子,拖得地板像镜子,照出一个小孩子。小孩子,卷袖子,帮助妈妈扫屋子,忙得满头汗珠子) 3)歌戏互补,具有游戏性。 儿歌的一个实用价值是辅助游戏。诵、唱、戏、笑合为一体,因而具有明确的游戏功能。它往往与游戏配合,游戏也总是与相应的儿歌相伴随,歌戏互补性成为儿歌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3、儿歌的结构特点 儿歌具有口头文学的特点,所以从句式看,不固定,有二二言句式、三言句式、四言句式和五言句式,也有六言句式、七言句式和杂言句式;从分节看,有一节式
20、、两节式和多节式,儿歌的句式和分节便构成了儿歌特殊的结构特点。 4、儿歌的特殊形式 儿歌的特殊形式是指儿歌受到汉语语音、词汇的影响,在世代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殊形式,这些形式有的因内容造成,有的因功能造成,有的因语音造成,有的因词语造成。常见的特殊形式有以下几种:P74 摇篮曲 又称摇篮歌、催眠曲、抚儿歌,指哄孩子睡觉时由母亲或其他人吟唱的儿歌形式。 (“从母亲嘴里听来的歌倒是孩子们最初听到的文学”(泰戈尔) 问答歌 又称对歌、盘歌、猜谜调,是指以设问作答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事物或一定道理的传统儿歌形态。 连锁调 又称连珠体、连环体、连句、衔尾式,是一种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结构诗文的传统儿
21、歌形式。 颠倒歌 也称稀奇歌、滑稽歌、古怪歌、反唱歌,指使用夸张手法,故意颠倒地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面的荒诞揭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的目的的传统儿歌形态. 数数歌(数字歌) 指将数字和形象结合,通过数数吟唱,以帮助儿童认识数的儿歌。 绕口令 也称急口令或拗口令,指有意用许多双声、叠韵词语和发音相近的字词来组成具有简单意义和浓郁韵味的传统儿歌形态。 时序歌 也称时令歌,指用优美的韵律来引导儿童根据时序的变化去初步认识、了解自然现象的传统儿歌形态。 第二节 儿童诗 儿童诗是指为儿童和少年创作、切合他们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欣赏的诗歌。 儿童诗是诗,具有诗的特点高度凝炼地
22、反映生活,有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感情,美的意境。 儿童诗是属于“儿童”的诗有特定的读者对象和表现对象,抒写儿童独特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浓郁的儿童情趣。 1、儿童诗和儿歌的区别 欣赏对象。 思想内容。 表现形式。 总的来说,同儿歌相比,儿童诗的思想内容较深沉蕴藉,抒怀性更强,更讲究诗的意境,结构比较复杂,语言更有文采,讲求优美精致,而字面韵律要求比较宽松,甚至不押韵,有些还趋于口语化。儿歌更趋于追求音乐性;童诗更趋于追求内容、思想、文字的文学价值。 2、儿童诗和成人诗(诗歌)的区别 语词凝练上。 结构跳跃上。 节奏和韵律上。 高度集中(概括性、象征性)上。 意象上。 诗歌: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文学资料整合 娄银娜 儿童文学 资料 整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10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