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渠道策略 – 案例分析.doc
《营销渠道策略 – 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销渠道策略 – 案例分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营销渠道策略 案例分析案例111 柯达富士之争一、案例介绍【摘要】本案例通过对柯达和富士的介绍,描述了这两家公司各个领域的激烈竞争,特别是对这两家公司进入彼此母国的市场营销战略进行了分析。此外,案例对它们的战略管理过程、营销策略也进行了分析。富士公司最初以其绿色盒装胶卷打入美国市场时,柯达曾对此不屑一顾。他们认为富士的产品在色彩、亮度上不够逼真。但事实却不容乐观,到1990年富士的产品在美国已取得了10的市场份额。柯达和富士都开始为其间的竞争而抖擞精神。(一)柯达富士针锋相对1MBA之战洛奇大学坐落于柯达的故乡纽约州洛奇市。柯达的创始人伊曼生前曾向该校捐助大量资金。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
2、代初,伊曼去世后,柯达仍一如既往地为该校捐助500万美元,其中主要部分是赠给西蒙商学院的。同时,柯达公司也派大量员工去西蒙学院进修MBA。有趣的事情发生在1987年9月,富士公司的一名影像产品策划者西卡,也进入西蒙学院攻读MBA。此事令柯达公司如坐针毡,他们怕柯达的保密资料被西卡获得,因为MBA课程的案例讨论使用了不少以柯达为背景的资料。在柯达的压力下,西蒙学院把西卡调到麻省理工学院。后来由于舆论的指责,西卡重返西蒙学院。柯达的董事会主席卡宾后来也不得不对此致歉:“我们并不想侵害坦诚的学术界。”1988年,这场学术战又趋白热化。富士在洛奇大学理工学院为光像专业的学生设立奖学金,富士提供的这项奖
3、学金只对照相专业的学生,而柯达在近10年中,给了洛奇大学近800万美元的资助。这是富士公司首次在该学院产生影响。一位富士的发言人声称:“我们之所以会选择洛奇大学,仅仅是由于他的声誉,而不是因为它是柯达的故乡。 2汽艇之战照相业(胶卷)公司通常喜欢用耀眼的汽艇广告做宣传。80年代后期,这种奇特的汽艇战在东京爆发,一方为鲜绿色的富士,另一方则是黄色的柯达。柯达始终热心于奥林匹克运动会。只要是在美国或欧洲举行奥运会,柯达的黄色汽艇抬头可见。富士也不甘示弱。但当柯达的黄色汽艇飞到日本富士总部上空时,富士的领导者也深感出境不妙。这场波及当然没有结束。1983年,富士赞助了日美明星棒球对抗赛,而柯达则为日
4、本柔道联赛出资。正如富士的广告部经理迈阿达所言:“柯达太过冒进,他们随时准备开战。”而柯达也毫不客气地反唇相讥,他们认为富士赞助棒球赛是直接针对柯达的。“富士的行为也不是绅士之举,他们倒像个肇事逃跑的司机。”1984年,在美国召开的奥运会上,富士以700万美元买下了这届奥运会的独家赞助权;而柯达立即还以颜色,他们买下了该届奥运会新闻传媒绝大部分的商业时段。正如东京的一名债券专家威廉所说:“如果你从美国的电视中看奥林匹克,你将看不到富士的广告。”到了1988年奥运会时,柯达又称为官方唯一指定的胶卷。3时间之战1987年2月,柯达和富士几乎是同时推出了快捷相机。柯达最终占据优势,原因仅仅是由于推出
5、柯达快捷相机的新闻发布会比富士早了一天。柯达的这种相机名叫“投掷者”,富士的则称为“富士快照”。柯达能在这项时间战上占上风也是来之不易的。早在1983年,富士先发制人,推出了一种新型胶卷,柯达由于晚了半拍而落败。这给了柯达一次深刻的教训。(二)柯达的营销努力1柯达的日本之行当富士闯入美国市场时,柯达决定不和富士针锋相对,而把战略重点转移到15亿美元容量的日本胶卷和相纸市场。其实柯达要已进入日本市场,但从未对此真正重视过。1984到1990年间,柯达加大了对日本市场的投入,总投资额达到5亿美元,雇员也由原来的12人增加到4500人。这一举措使得柯达在日本成为仅次于富士的老二。 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柯
6、达进入日本市场的一个原因是为了追随日本的科研动向。柯达不仅自己建立了一个研究中心,还和日本的一些公司合资。例如,柯达在日本买下了10%的35mm微型相机的生产商,并与三菱化工建立合资企业,生产“威宅”磁盘。同时,柯达还针对富士的“大成像室”推出了柯达“小成像室”。此外,它还向在日本光像实验室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富士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分销渠道策略柯达的影像产品以前在日本市场上是通过日本尼加公司代理经销。1986年柯达与日本的尼加建立了合资公司,加强了产品销售的控制。此外,柯达还成功地跻身于原来只出售日本胶卷的照相店,没有几年分销店就从30000家增加到60000家。但柯达始终无法打入只出售一种品
7、牌(通常是富士)的专卖店(通常是小型的夫妻专卖店)。在打入日本铁路网时,柯达也遇到了麻烦,主要是要进入该市场,必须和代理商、批发商和铁路管理部门三方面进行交涉,而柯达在这方面显然缺乏联系的方式和相应的关系。 促销方面加强促销手段 柯达花了几年时间在日本“时代广场”建立了一个巨型的柯达广告牌,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柯达形象。2采用产品系统法采用产品系统法开发、推出新产品是柯达的一大特色。所谓产品系统法是指其产品的胶片格式是特定唯一的,只有特别设计的可兼容的相机方可使用。采用此方法,从快速自动相机到光盘相机,柯达都获得了成功。从1963年柯达推出其快速自动相机的短短26个月内,快速自动相机的销量达1
8、000万台。1972年,柯达又推出一种小型号的快速自动相机,称为便捷式快速自动相机。到了1975年,柯达的这种相机的销售量到达6000万台,而同时期其竞争对手的相机销量仅为1000万台。柯达正是通过这种系统开发方法,不断保持其技术的垄断地位,最终在便捷快速相机市场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但采用产品系统法的风险也很大。有些产品系统如快速系统、光碟系统和8mm照相录像机便遭受了失败。1982年,柯达推出了快速照相系统,但这种产品在欧洲和日本的销售很不景气,人们似乎更习惯用35mm高分辨率相机。光碟系统也未达到预期的8-10年的良好销售生命周期,甚至连其3亿美元的开发成本都没能收回。到了1988年,柯达无
9、奈的宣布停止这种产品的生产。另一种令人失望的产品是柯达的8mm照相录像机。这种产品曾被宣传为商用录像机,但由于它使用的磁带比普通磁带窄,因为不受消费者青睐,最终被称为是“一种过时的玩意儿”,以失败告终。3柯达的多角化经营考虑到电子、无胶卷成像成为21世纪照相业的主导趋势,柯达较早涉足电子行业。1972年,柯达收购了以高密度数据存储为专长的斯宾物理公司,成为柯达多角化经营的里程碑。然而,由于柯达在这一行业既没有技术优势,又没有成本优势,屡屡碰壁。1988年,柯达以5亿美元收购了斯蒂尔药品公司,成为其多角化经营的又一实例。然而,多角化经营也给柯达带来了诸如文化冲突等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成
10、为柯达的当务之急。(三)富士的美国之行当柯达步入电子成像领域时,富士也紧跟而进,甚至准备迎头赶上。1富士“悄然”进入美国市场,引起轩然大波20世纪60年代,日本照相业市场的饱和,使日本富士决心向海外发展,美国成为富士的首选目标。最初,富士是以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小企业形象出现在美国市场上,考虑到海外业务拓展的必要性,富士同大多数打入美国的日本公司一样,宁愿以国内73%的市场利润来支持其进入美国的市场。再加上最初进入美国的富士认为,柯达在美国的领导地位坚如磐石,很难被击败。因此,富士的策略是在不惊动柯达的情况下,寻求那些实力较弱的影像公司(诸如3M公司),从这些公司手中争夺市场,力争达到15%的美国
11、市场份额。然而富士的初衷没能实现,富士的迅猛发展,不仅仅引起了柯达的注意,甚至让柯达大为恼火。1977年,富士降低相纸价格,柯达也立刻降价并采取了一系列激烈的市场销售策略。1983年,富士推出两种速率的高分辨率胶卷,可达也立刻推出类似产品。为了还以颜色,柯达还推出了四种速率的高清晰胶卷。此后的商战愈演愈烈。富士对此的解释是“我们并不想挑起争斗。我们很乐意在柯达的保护伞下生存”“我们做的并不出格。若我是柯达,我是不会为富士的存在而忧虑的。”2富士的R&D1967年,初进美国的富士花了几百万美元开发的8mm家庭电影系统,由于与柯达以往的产品不匹配而被柯达轻易击败。此事给富士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使富士
12、加强了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巨大的投入给富士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富士成像产品的高质量已是家喻户晓,包括办公设备、医药设备,半导体和家庭电脑的新产品更是层出不穷,为富士的多元化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富士拥有一支高素质并富有柔性的员工队伍。富士的员工都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可以在不同的工厂里根据不同的要求作不同的工作,生产不同的产品,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4多元化经营随着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富士开始涉足医药、电子行业,经营范围也由照相机、胶卷扩展到医药设备、复印机、自行车、录像带。其中,胶卷是其主要产品。据1990年的统计,富士的销售额中,胶卷占到50.4%,磁性产品占10
13、.2%(磁带、磁盘),商业产品如打印机、药品、办公设备等占到39.4%。二、案例使用说明: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柯达富士之战,更深入地剖析和总结柯达、富士所运用的市场营销战略。2更深入的理解市场营销管理的战略性内涵,并能够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3更深入的理解制定市场营销战略与发展营销战术之间的关系。 2问题讨论1. 你怎样评价由富士进入美国影像市场所引起的这场柯达富士之战?2. 在柯达富士之战中,你认为它们各运用了什么市场营销战略?与各自营销战略相匹配的营销组合的主要特征又是什么?3. 在柯达富士之战中,谁是赢家?你从它们的营销中学习到什么?4. 在柯达富士之战中,双方是否有失误的地方?你
14、认为怎样做才更好?3分析本案例所运用的营销理论与方法:竞争地位与营销战略相关理论营销管理过程的有关内容产品研究和开发营销组合策略(资料来源:吴晓云、许晖主编,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案例精选,第55-60页。)第十一章 营销渠道策略案例112 沃尔玛进军中国商界一、案例介绍 沃尔玛连锁店公司是六、七十年代崛起于美国的商业企业,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1995年销售额达940亿美元,1996年突破1000亿美元。1996年8月,美国沃尔玛连在深圳开设了两家商店山姆会员店和沃尔玛购物广场,这不仅给深圳带来巨大的震动,而且引起了全国许多城市的关注。可以说,“沃尔玛”比北京的“家乐福”、“老福爷”更
15、让人倍感新奇,比上海的“八佰伴”、“巴黎春天”更令人怦然心动。深圳正经受着沃尔玛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沃尔玛购物广场位于深圳市商业最繁荣的罗湖区,三层共1.7万平方米的营业场所,显洁干净,货架上摆满了商品,但并不显得拥挤。商品的品种十分丰富,服饰、美容保健用品、电子设备、音像制品、文化用品以及新鲜蔬菜、净菜半成品、冷冻食品等品种繁多,顾客各自推着手推车专心致志地挑选商品,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服务员总是会很及时地出现在顾客的身边。出口处有2O多个通道,在这里一般不会出现排队的现象。最吸引人的是这里的商品比其他商店便宜,在商店的醒目位置张贴着沃尔玛的口号和格言:“我们的目标是超过您对我们期望”;“保证
16、让您100意”。在收银台上除了有让顾客随意领取的宣传品,还有一种小册子,名为致总裁先生的信,是专为顾客提意见和建议而设计的,上面有总裁的签名。 座落在靠近深圳市郊的福田区香密湖畔的山姆会员店,虽然周围几乎没有什么建筑,但这个孤零零的仓储式商场一点也不显得冷清。和沃尔玛购物广场相比,山姆会员店“仓储式”的特点更加明显,1.4万平方米的商店中,货架上摆满了商品,顾客在货架之间穿行,家具、各种电器、计算机及其配件、保健美容用品、食品、服装、书籍乃至汽车配件应有尽有。由于是会员制商店,这里的商品比沃尔玛购物广场更加便宜。这里也允许非会员的顾客购物,但价格不同,一般说来,会员价格要比非会员价格低5左右。
17、要想成为会员非常简单,只要一次性交纳150元会员费即可。 虽然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但其市场一直是在美国,直到1991年,沃尔玛才开始进入国际市场。目前,沃尔玛在全世界有3000多家商店,其中2000多家是普通小型连锁店,400多家山姆会员店,300多家购物广场。而山姆会员店和购物广场是沃尔玛八九十年代推出的新型销售方式,商品齐全,价格低廉,服务周到的“一站式购物”更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方式。沃尔玛在深圳开设的两家商店不仅是进人中国市场的开始,而且也是进人亚洲市场的第一站。自商店开业以后,沃尔玛密切注意市场变化,既引导市场,又适应市场。刚开业时,沃尔玛商店摆出了很多西式食品,但他们发
18、现销售情况不如预期的好,于是便增加了中式食品的份额,适当减少了西的品种和数量,现在深圳沃尔玛2万多种商品基本上都是适销对路的商品。 沃尔玛劳师远袭,实力固然是保障,但更重要的还是他们的经营思想和先进的经营方式。作为跨国连锁店公司,沃尔玛有最现代化的商品配送中心,80以上的商品都从中国当地的供货商采购。沃尔玛的经营宗旨就是以低廉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在沃尔玛商店里,商品基本上都是各地的名牌产品,这使商品质量有了最基本的保证。作为跨国连锁店公司,沃尔玛有最现代化的配送中心和卫星电脑管理系统,协助管理及降低成本。同时,沃尔玛的低价格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沃尔玛在市场上所向披靡的重要
19、法宝,他们奉行“天天平价,始终如一”的经营原则,保证信誉、减少环节、杜绝回扣、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使沃尔玛能以最低的价格从供货商得到稳定、及时的商品供应,诱使顾客心甘情愿地掏出钱包。沃尔玛的服务观念也是很先进的,在沃尔玛购物广场的店堂内,张贴的顾客服务原则常常引起顾客会心的微笑:“第一条,顾客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有疑问,仍遵照第一条原则”。沃尔玛的员工中树立的是“顾客是老板”的观念,服务不到位,沃尔玛的员工会被“炒鲸鱼”,经营不好,市场就会把沃尔玛“炒”出市场。正是这些先进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方式,给沃尔玛创造了上千亿美元的销售额,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资料来源:来游旅行网,二、案例分
20、析三、案例思考讨论1沃尔玛采取的渠道模式是哪一种?2沃尔玛可以做到“天天平价,始终如一”基础是什么? 第十一章 营销渠道策略案例113 春兰公司是如何维系经销商的一、案例介绍江苏春兰集团实行的受控代理制是一种全新的厂商合作方法。代理商要进货,供销员必须提前将货款以入股方式先交春兰公司,然后按全国规定,提走物品。这一高明的营销战术,有效地稳定了销售网络,加快了资金周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一些同行被互相拖欠拖得筋疲力竭的时候,春兰却没有一分钱拖欠,几十亿流动资金运转自如。目前,春兰公司已在全国建立了13个销售分公司,同时还有2000多家经销商与春兰建立了直接代理关系,二级批发,三级批发,加上零
21、售商,销售大军已达10万之众。春兰的经验虽然简单易行,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一下子学到手。因为春兰用于维系经销商的手段并非单纯是金钱(即预付货款),更重要的是质量、价格与服务。春兰空调的质量,不仅在全国同行首屈一指,而且可以同国际上最先进的同类产品媲美。其次,无论是代理商还是零售商,都要从销售中获得理想的效益,赔本交易谁也不会干的。而质量第一流的春兰没有忘记给经销商更多的实惠。公司给代理商大幅度让利,有时甚至高达售价的30%,年未还给予奖励。这一点,许多企业都难以做到。有的产品稍有点名气就轮番提价,想把几年的利润在一个早晨就通通挣回来,根本不考虑代理商和经销商的实际利益。再次是服务。空调买回去
22、如何装?出了毛病找谁?这些问题不解决,要想维系经销商也是很难的。春兰为了免除10万经销商的后顾之忧,专门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售后服务中心,近万人的安装、调试、维修队伍。他们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顾客在任何地方购买了春兰空调,都能就近得到一流的售后服务。春兰正是靠这些良好的信誉维系经销商的。10万经销商也给了春兰优厚的回报:他们使春兰空调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了40%,在同行各企业中遥遥领先。二、案例思考、讨论1.春兰公司维系经销商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2.企业怎样正确处理经销商拖欠货款与维持拓展渠道网络的关系?第十一章 营销渠道策略案例114 万客隆明天会更好一、案例介绍目前,中国的零售企
23、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家乐福、华堂、万客隆这些国外大型零售商纷纷到中国市场抢滩,说明中国零售市场不仅没有饱和,反而有着更大的拓展空间。从外商投资零售企业的数量上来分析,目前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合资零售企业只有20家,加上各地自行批准的277家,总数不到300家,还不到内资企业的千分之一。从销售额来看,最近两年外商投资零售企业的消费品零售额只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左右,即使在自行批准合资零售企业最多的上海市和深圳市,外商投资零售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不到10%。合资零售业在数量和市场份额的比重都很小,但它给国内企业带来的心理压力,要远远大于实际产生的市场压力。其实,这些心理压力并非来自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营销渠道策略 案例分析 营销 渠道 策略 案例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07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