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电信呼叫中心外包业务营销策略.doc
《深圳电信呼叫中心外包业务营销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电信呼叫中心外包业务营销策略.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圳电信呼叫中心外包业务营销策略4深圳电信呼叫中心外包业务宏观环境分析本章主要通过PEST分析方法,分析深圳电信在政治环境上、在经济环境上、在社会文化环境上以及在技术环境上的机会与威胁。4.1政策环境分析2007年,国家认定了11个重点外包服务发展基地城市。其中,深圳被国家批准为首批“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同时由于深圳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环境,使深圳容易受到国际服务业转移和外包企业的青睐,承接和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前景看好。2006年深圳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深圳市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规定,出台了服务外包发展专项资金,人才培养计划、企业扶持等方面激励政策,“鼓励我市的服务外包法人企业,为外国及港澳
2、台公司、其他经济组织提供离岸外包业务”。而在政策驱动下,深圳已建立多个产业基地。首先,相关政策促进深圳成为金融后勤产业基地。根据深圳市支持金融业发展若干规定实施细则(修订稿),境外银行、综合类证券机构将在深圳设立金融配套服务机构,该基地不仅仅是做为香港、澳门的金融后勤基地,也将为国内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提供场地,形成金融机构产业园。第二,深圳逐渐成为面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转口贸易中心,面向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京九地区的商业批发配送中心,南中国地区的远洋、航空运输中心,具有全国影响的物流信息中心。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方面的呼叫中心需求也将带来很大的商机。第三,深圳还建立了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基
3、地。深圳市委市政府计划将深圳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已在深圳南山区、龙岗区、福田区建成多个科技园区,各式各样的高新技术公司在深圳落地,而呼叫中心作为科技产业管理创新点的客户管理和服务管理的需求已备受重视。此外,政府相关政策也在引导与提倡政府、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将促进客户服务的信息化,同时将促进呼叫中心及外包服务的发展。除深圳外,促进政策同时也带动中国各地服务外包基地的快速发展。截至今日,政府已批准的14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包括第一批的上海、成都、大连、西安、深圳,第二批的北京、天津、杭州、南京、济南、武汉;此后又陆续批准了合肥、长沙以及广州的申请。各地都相继开展了呼叫中心基地和外包服
4、务的建设,如成都、上海等地都建立了较大规模的呼叫中心基地,并得到政府的支持。上海日语、英语等多语种的复合型人才较多,且地理位置及城市经济环境优越,往往更受到日本发包方的青睐。而成都、无锡等地则以较低人力资源成本获得高端企业的青睐。可见,在现有的政策环境下,我国外包服务存在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我国促进外包服务业的发展的相关政策对深圳地区呼叫中心外包业务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2)深圳对金融产业基地、物流中心、高科技产业园等的扶持政策,有利于相关产业在深圳的落地发展,蕴藏着服务外包的巨大商机;(3)国内其他外包基地城市同样颁布了一系列外包服务促进政策,而外包基地的建立,当地的地
5、理位置及人才等资源优势同样促进了该城市的呼叫中心行业发展,由于国内呼叫中心基地的目标市场基本是重叠的,对于深圳电信呼叫中心来说存在着竞争威胁。4.2经济环境分析呼叫中心在世界各地发展迅猛,国际呼叫中心业务大概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长。除欧美地区外,亚太地区仍然是呼叫中心外包(contact-center outsourcing)的主要目的地之一。Frost&Sullivan的最新数据表明,2004年该地区呼叫中心的总数超过21,360个,并将以9.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11年末达到39,247个。推动这一趋势的生力军主要是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印度及时抓住了发达国家呼叫中心
6、服务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契机,在呼叫中心外包服务方面已远远走在了前头。另外一个推动因素是这一地区就近输出(near-shoring)的兴起。例如,日本和韩国的公司正在把他们的联络中心运营输往中国。而新加坡的联络中心28则在比邻的马来西亚建立运营基地。澳大利亚公司则把目光对准印度和菲律宾。不过,虽然印度、菲律宾的外包市场做得很好,但是他们主要的市场在国外,中国市场相对不成熟。日本公司是就近输出呼叫中心业务的领头羊,日本外包的全球选择相对来说是很少的,中国是其很重要的一个外包合作伙伴。同时日本是一个超大的发包国家,但由于日本国内的商业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其实际的发包量只占到应该发包量的1-2%。但
7、总的来说最大的流量是从美国到亚洲。呼叫中心外包在亚太地区的整体繁荣,尤其是毗邻中国的印度、菲律宾等国家的外包服务业蓬勃发展的景象,可带动了国内外包服务业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近年来,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使得国内外包变成一个迅速发展的增长点。再加之奥运、世博等大项目对国内市场的拉动,国内外人力资源成本的差异,使得外包业务的发展空间也日益广阔起来。与美国、欧洲、印度、菲律宾等呼叫中心外包业务蓬勃发展的地区相比,中国呼叫中心外包业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外外包呼叫中心一般占客服业务量的20。而在国内,最新调查显示,2007年中国地区总呼叫中心座席中,呼叫中心外包座席仅占4.4%。外包呼叫中心仍然有很
8、大潜力。从呼叫中心座席数量来看,虽然国内外包座席的比例并不是很高,但其增长速度是高于呼叫中心座席数的增长率的,2007年达到了3.4万,外包收入为18.8亿元人民币。截至2007年底,中国的呼叫中心产值已达到380亿。和欧美80%以上企业采用外包呼叫中心模式以及印度同期3000亿美元的产值相比,我国外包呼叫中心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虽然我国发展呼叫中心外包有上述较好的形势,但是国内呼叫中心外包服务的现实发展水平无论与我国参与国际制造业产品内分工深度比较,还是与承接呼叫服务外包比较成功的印度等国比较,都存在相对不足和落后问题。目前处于呼叫中心外包整体产业规模刚开始出现与形成的阶段,借鉴印度的和菲律
9、宾的发展流程,他们已经发展了大概十五年,而最近58年才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国内的外包产业刚刚进行了初步的积蓄,在经验和知识方面将随时面临着突然出现的匮乏的状况。同时国内的企业与印度等地的大型企业相比,在规模和经验上29均处于弱势,整体竞争能力较弱。32通过上面对亚太地区和国内地区的经济环境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在发展呼叫中心外包服务业时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与印度等外包产业蓬勃发展的国家相比,我国国内外包产业的规模和经验普遍不足,整体竞争力有所欠缺。4.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从产业视角来看,呼叫中心产业正经历着从自建到外包的模式转变,行业用户的需求和产业链各环节的推动促进了整体呼叫中心外包市场的高速
10、发展。呼叫的概念已经扩展、深化,客户与企业的每一次联系(Email,或传真,或在企业网络主页上的一次点击),都可以认为是一个呼叫。而呼叫中心多元化应用的优势也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间产品及服务质量的差别越来越小,企业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就要保证顾客对其产品的满意度与忠诚度,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内各个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促使这些企业提高公司的信息化程度,兴起信息化建设的高潮;同时,国外先进经营模式的引进,加强了国内企业对外包模式的接受度。深圳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相对接受程度更高些。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习惯对呼叫中心外包仍然有制约作用。与国外相比,国内企
11、业对呼叫中心外包模式的整体接受程度仍然不高,对外包的决策会比较谨慎。由于决策的谨慎,企业的呼叫中心项目一般决策时间长,决策部门多,决策流程长,一个项目的决策长到3年也很普遍。对于国内客户来说,许多公司还是处在一个低成本竞争的初级阶段,客户并不清楚如何使用外包来作为自己的战略工具,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而只是一味追求低价格。这些情况不只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甚至发生在外资企业的国内分支机构中,因为这些企业的本土经理人对于外包的认识还只是本地市场的认知。他们认为“我们只是在买你的服务”,而外国企业则认为“我们是合作伙伴,你是我们中的一份子”。这样就出现了一种节奏和结构性的认知错误。也就是这种思想,是中国
12、企业选择外包较难跨越的一个障碍。同时,国内企业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呼叫中心行业服务评价标准体系,国内企30业对呼叫中心的评价往往建立在技术层面,呼叫中心的规划和发展缺乏通用的检验和评估的体系,国际上流行的评价方法如COPC法等在国内企业的认知不高。综上所述,随着产业应用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对呼叫中心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对外包呼叫中心的需求日益提高。但同时从外包接受程度来看,国内企业对呼叫中心外包服务模式的接受程度仍然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1)国内许多企业对呼叫中心外包的战略价值认知不多,同时又缺少有效的评价体系,导致对外包的接受度不高;(2)由于认知不足,企业决策呼叫中心项目往往需要
13、更长的时间和更多流程,这期间不确定因素较多,使得拓展难度和强度大。4.4技术环境分析呼叫中心技术整体朝着高端发展。先进的呼叫中心产品供应商把无线技术、Web技术等引入到他们的产品中,CTI技术与Internet技术的紧密集成,使得呼叫中心由单一的以声讯访问为主转变为多种媒体手段的组合。企业要建立高效的呼叫中心服务,往往必须结合优势的技术及应用,并与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更紧密的结合。国内呼叫中心技术软硬件供应商按照应用分为分类如下:呼叫中心平台厂商包括:适合较大规模呼叫中心的平台包括华为、AYAYA、ASPECT等,在国内占主要份额的是华为平台和AVAYA平台,ASPECT平台在国外的金融系统
14、应用较多。中小型呼叫中心平台的厂商很多,但大多根据所在地域不同有各自的应用市场,还没有在国内占主导份额的厂商。相关应用系统厂商包括:主导品牌包括CISCO、IBM、HP、DELL等;相关电脑设备供应商包括:主导品牌包括宾特利、大北欧、HP、联想等。呼叫中心高端应用软件(如知识库软件、排班系统软件、工作流软件等)提供商包括:华为等,国内提供相关软件的独立开发商还是比较多的,但与呼叫中心切合度不高。从国内需求趋势来看,大型的呼叫中心倾向于使用高端配置和高端应用,而我国部分小规模的呼叫中心企业对呼叫中心技术要求并不高,往往倾向通过简单的自建来完成。在这一需求下,低端建设模式如智能语音技术、板卡呼叫中
15、心也顺应低端需求而发展成熟,目前呼叫中心低端解决方案已形成十分成熟的呼叫中心自建产品。综上所述,技术的发展推动外包的发展,这是因为高端配置的呼叫中心自建成本大,而外包能够让企业用更小的投入获取更高端的应用。不过价格敏感型的小型呼叫中心客户仍然更愿意选择低端产品,并且目前市场上低端呼叫中心自建解决方案已经有很成熟的产品,呼叫中心外包模式在中低端市场的应用优势不大。5深圳电信呼叫中心外包业务内部环境分析本章对深圳电信呼叫中心外包业务的基本状况和产品体系进行了分析,并以此得出深圳电信呼叫中心外包业务的优势及劣势。5.1呼叫中心业务基本状况深圳电信客户服务中心是中国电信专业电话呼叫中心,于1983年成
16、立,前身为深圳114查号台。目前共拥有坐席2000多个,系统容量达4500中继。包括南油、益田、莲塘、鸿波四个呼叫中心基地,在建2个基地。深圳电信客户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一直为深圳地区广大电信用户提供10000号电信业务咨询、查询、业务受理、故障申告、投诉和114查号服务。后来,深圳电信客服中心又承接了对新老客户的回访以及电信业务的电话营销等工作。近年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了做“综合信息服务商”的口号,要求企业在做好基础业务的同时,响应客户综合信息需求,积极尝试服务的转型。中国电信的客户服务中心也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窗口转变,在做好电信自营业务服务支撑的基础上,尝试开展呼叫中心外包,促进呼叫中心
17、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型。2003年,呼叫中心外包业务在国内刚刚兴起。2005年,在某美资保险公司呼叫中心外包项目的驱动下,深圳电信客服中心利用剩余的呼叫中心资源,尝试开展呼叫中心外包业务。由于资源的局限,深圳电信无法大面积展呼叫中心外包业务。2006年,服务的竞争成为主流,呼叫中心在国内蓬勃发展,呼叫中心外包需求日益凸显,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2006年7月正式将“呼叫中心外包”业务确定为中国电信五大重点转型业务之一,转型业务得到了资源和流程的一定保障。同年,深圳电信客服中心正式向全行业推出呼叫中心外包业务。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通信运营商已经在呼叫中心外包领域形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队伍。技术的发
18、展以及外包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使电信运营商已经越来越深地介入到呼叫中心外包领域,广州电信、深圳电信、四川电信等都已正式开展呼叫中心外包业务。33目前广深地区的呼叫中心外包已确立为中国电信广东公司的明星产品之一。深圳电信拥有近千席位专门的外包呼叫中心席位,目前在建的两个呼叫中心基地均规划为专门的外包呼叫中心场地。20062008年外包业务发展迅速,2007年全年业务收入与2006年比增长了900%以上。已成功拓展的项目中,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制造、通信技术、媒体等行业;业务形式包括呼入服务、呼出服务、培训服务、资源出租服务等形式;座席规模方面,100席以上的项目有3个,20至100席的项目
19、有8个,20席以下的项目有12个。由上述业务情况描述可见,深圳电信此时正是发展外包业务的大好时机,但同时也看到深圳电信的作为业务的新进入者,存在着很多不足:(1)电信集团公司对转型业务的资源倾斜,深圳电信前期深圳电信此时正是发展外包业务的大好时机。同时,深圳电信在一年多的项目运营中,在行业、服务模式、座席规模上进行了多元化的尝试并有成功案例,因此积累了一些经验,也为行业渗透拓展打下了一定基础。(2)目前来看,广、深两地均定位为珠三角地区的两个中心之一。广州电信在2003年就开始发展了呼叫中心,目前呼叫中心外包业务规模为全集团第一。由于广州和深圳的地理位置比较近,呼叫中心服务范围及产品十分类似,
20、对于深圳电信来说以后的集团定位很可能对深圳电信呼叫中心的定位带来很大影响。(3)但由于深圳电信是外包业务的新入者,在外包业务项目经验不多,在外包呼叫中心业务这条路上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5.2现有产品体系深圳电信现有产品体系对呼叫中心外包业务的业务定义、业务定位和业务种类进行了规定,具体如下:1)业务定义该业务是指基于呼叫中心平台,提供自动语音应答系统、软硬件、人工座席等呼叫中心资源出租、呼叫中心业务外包和呼叫中心运营咨询培训等服务。2)业务定位该业务主要面向广东省内和港澳地区的政企客户。现阶段业务发展重点以广东34省内经济发达地区为主。客户类型分为营销取向型、服务取向型和综合型。(1)营销取向
21、型营销取向型客户视商业呼叫中心作为销售管理渠道,业务以呼出为主,通过主动电话营销获取商业利润,注重营销效率,看重电信公司的客户资源。客户的外包业务量增长能为客户带来直接利润。(2)服务取向型服务取向型业务以呼入为主,作为提升服务水平的渠道,注重对外服务质量,看重电信公司的网络资源,通过外包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间接提升企业利润。(3)综合型综合型则结合营销取向型和服务取向型。3)业务品牌以“中国电信呼叫中心外包服务”进行业务宣传。4)业务种类提供6类呼叫中心外包业务:硬件外包、座席外包、业务外包、应用外包、管理外包和培训咨询。其中硬件外包、座席外包、业务外包、应用外包与系统平台相关,管理外包
22、和培训咨询与系统平台无关。(1)硬件外包:即提供呼叫中心硬件设施(座席除外,如IVR资源、会议室、培训室等呼叫中心配套设施等)出租;(2)座席外包:即提供平台资源、座席场地、座席设备、话务代表出租;(3)应用外包:即提供与呼叫中心相关的接口软件、客户应用软件、数据挖掘等开发服务;(4)业务流程外包:即提供完整承接客户业务流程的服务,如为客户提供其咨询投诉、客户回访、专家服务、提醒服务、欠费催缴、电话营销服务;(5)管理外包:即提供客户管理架构设计、话务代表招收管理、话务现场管理、绩效管理、项目运营报告等管理服务;(6)咨询培训:即提供呼叫中心解决方案咨询、设计,话务代表培训、座席管理人员培训、
23、运营管理培训等;(7)系统集成:即提供呼叫中心系统集成服务综合上述,目前深圳电信的产品总类比较齐全,但是差异化不足,与行业特性35结合不足,主要表现为:(1)目前产品种类涵盖了从资源租用到服务应用等的内容,产品内容是比较全面的。但是在产品应用性方面较差,往往与客户需求不能很好的结合,同时内部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产品创新及完善机制。(2)深圳电信外包业务的定位为广东省内及港澳地区,而呼叫中心服务的特点是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目前的业务定位于业务需求不匹配。(3)业务定位和产品设计较粗,与客户及行业需求的切合度不强。5.3产品卖点深圳电信呼叫中心外包产品主要针对现有呼叫中心产品,并基于呼叫中心资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圳 电信 呼叫 中心 外包 业务 营销 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07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