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市场经营环境的探析.doc
《对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市场经营环境的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市场经营环境的探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市场经营环境的探析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由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的单一形式逐步向多元化转变,商业银行结构呈现出三个层次:一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二是跨区域的股份制银行,如交通、民生、招商、深发展、浦发展、广发展、华夏、光大、兴业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独资的中信实业银行;三是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功地从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的第一年,中国入世历经15年漫长谈判,也终于得以成功。不难预见,在未来数年、数十年的时间内,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更为开放的外向型经济时代,其最直接的表现就
2、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市场国内化,中国的市场环境将更为复杂多样。金融业所代表的资本市场,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银行业无疑又在整个金融行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在互动作用下,国民经济体系的巨大变化,市场经营环境的改变,自然也会给这一支柱行业带来重大影响,有机遇也有挑战,有推动也有冲击,最终必将从深层次上促进银行业的蓬勃发展。在这里,笔者就当前市场经营环境来探讨城市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一、当前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经营环境1.国家调控宏观经济,银行经营风险增大国家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根本性改变,银行业原有的经营优势逐步丧失。从我国国内的经济环境来看,随着改革的推进和深化,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
3、在市场供求结构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由供给制约转向需求制约,经济波动的周期也由计划周期转向商业周期。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销售困难,国有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国民经济生活中的系统性风险增大,开始逐步进入高增长之后的大调整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结构和效益有待改善,社会平均利润率降低,这都将深刻地影响到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方式和盈利能力,使城市商业银行原有的经营优势逐步丧失。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到位,国内金融环境暂时陷入萧条。一方面,受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因素影响,1990年代末,我国市场物价曾连续几年出现负增长,对企业生产发展、经济效益和投资信心都产生
4、了明显的不利影响,致使我国金融运行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紧缩现象。通货紧缩对商业银行的直接影响就是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速偏低和金融深化过程放慢,这导致银行负债业务资金来源减少。具体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惜贷和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派生存款减少,给城市商业银行存款负债业务的增长带来较大阻力;二是大中型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企业改革滞后、效益低下且负债率较高,使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累积的不良资产总额迅速攀升,有的银行甚至已经接近国有商业银行水平。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储蓄存款所占比例很小,资金来源稳定性差,通货紧缩更加大了其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为启动内需和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国家采取了一
5、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如2001年起对储蓄收入征收20%的利息税。从宏观上来看,这一政策的确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储蓄存款增长率明显回落,社会经济也有了新的起色,然而在微观上却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其直接表现就是储蓄存款增幅急剧下降,有的甚至在存款总额上也出现了负增长。这部分稳定性较好的存款减少,既给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匹配带来了很大难度,也对其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加入WTO,业界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业对外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开始竞争国内市场。长期以来,银行业在缺少竞争的情况下导致服务产品单一,服务质量较差,政府不得不设置大量壁垒,以分隔内外金融机构
6、的服务范围。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的外资银行无疑对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构成了极大威胁。面对世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浪潮,银行业面临着日益增强的竞争压力,从目前已经对外开放的长江、珠江三角洲的实践情况来看,外资银行的引进已经给当地的城市银行业带来了冲击,其主要表现在:市场份额下降,中间业务量减少,大批业务骨干和优质客户群流失,“南京爱立信投奔花旗银行事件”就是一个实例。此外,从世界金融发展的态势来看,与经济全球化伴随而至的金融一体化,辅之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银行业务都提出了挑战,金融业未来将面临着国际化、
7、市场化和知识化的三大发展趋势。就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国际化意味着其要面对国内大商业银行和发达国家跨国银行的双重竞争;市场化则意味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城市商业银行将失去政府在业务、地域等方面的保护;知识化虽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但对城市商业银行却可能意味着经营成本、融资成本的扩大,因为其资金实力能否支撑设备的更新与网络的维持是一个问题。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国内竞争加剧。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并非是在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后才产生的,其实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我国政府对金融业进行深化改革时便已经开始,只不过一则遵循的是潜移默化渐进式发展模式,另一则又都是国内企业,因而并未引起人们
8、的普遍关注。事实上就算是在入世五年后,我国金融市场完全对外开放,外资银行也可能会因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在某些领域内(如信用卡)与国内各商业银行展开厮杀,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竞争只可能发生在国内各商业银行之间。随着国内外市场经营环境的改变,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市场定位重新部署战略,城市商业银行来自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也将越来越明显。首先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传统的大宗业务绝大部分仍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办理。如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级企业集团(部委)结算往来、事业经费拨付等基本仍由指定银行办理。资金的趋利性原则在计划指令和政策干预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市场竞争的不平
9、等仍然存在。同时,由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快改革转轨步伐,并将业务发展中心转移到中心城市,使平均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开拓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且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重点被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领域,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优势和网点优势相比,明显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竞争的结果必将导致城市商业银行在利润和收益上付出代价。其次是跨区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承担着四大国有独资银行所不具有的生存发展压力,因而从一开始就注重按照标准的现代商业银行管理运营模式确立内部管理机制、规范企业行为,基本上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结构,产权清晰,制约力强。它们虽然没有政府补贴,但不承担国家政策性贷款
10、业务,很少有政府干预,在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生存发展的行为目标指引下,管理严密、机制灵活、经营规范、服务完善,利用竞争手段开拓市场,其行为特征的市场化和竞争性远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甚。中国银行业的并购重组行为也首先出现在这些银行之间。如1996年广东发展银行收并中银信托投资公司,1999年3月中国光大银行整体收购原有中国投资银行29个分支行的137家营业网点。这些都表明区域性银行通过克服自身所处的不利境况,初步打破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高度垄断的状态,并以优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确立了竞争优势。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政策环境日趋严格。第一,国家利率连续下调和财税制度改革,使银行利润空间缩小。
11、1993年7月到2002年3月不足十年的时间里,央行连续八次下调利率,而且从我国新发行的国债利率低于银行利率的情况来看,在近期内央行极可能将继续下调利率。由于我国金融产品的单一现状,银行的主营收入是存贷利差,利率的迅速走低致使存贷利差明显缩小,银行失去了高利润收入的政策空间。此外,金融新政策出台,使金融业利润趋于平均化;而财税新政策的施行,包括“坏”或“呆”帐准备金提取办法的改革和税率结构的调整,又进一步压缩了银行业的利润空间,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形势日益严峻。第二,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银行资金与用户大量分流。近年来,为促进资本市场的成熟与完善,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三类企业、投
12、资机构、保险公司和个人投资者入市,这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大大分流了银行的资金来源,特别是保险资金入市后,对银行的资金来源和经营管理影响巨大;二是分流了银行的优质客户,一些公司直接通过一级或二级市场筹资后,其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明显削弱,而这些企业通常是效益较好且具有发展前景的客户,这部分客户的分流和退出,使得银行贷款客户资质相对下降。尽管这种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条件下,其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冲击要远远大于国有银行。可以预见,随着开放基金的推出,其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更大。第三,国家对银行监管力度加大,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一方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前 城市 商业银行 市场 经营 环境 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0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