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读书心得.doc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内经》读书心得.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黄帝内经读书心得 想学好中医,做一个名理的中医,临床疗效好的中医,无论您走遍千山万水,访遍五岳九州的名师,您终究还得回来温习我们共同的的经典:黄帝内经,分享读书心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黄帝内经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黄帝内经读书心得篇1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
2、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帝曰:劳风为病何如?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瞑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帝曰:有病肾风者
3、,面胕庞然,壅害于言,可刺不?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帝曰:其至何如?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呜、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病名曰风水,论在刺法中。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帝曰:何以言?岐伯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
4、则惊,惊则咳甚也,腹中呜者,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黄帝内经读书心得篇2健康长寿是古今中外人类美好的理想。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一个人能不能健康长寿,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60%取决于生活方式。这其中的60%就是你的养生保健方式对健康长寿的影响。在当前现代医学大力倡导积极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为主,早期干预的主流下,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疾病。我们重读成书于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中医经典著作黄
5、帝内经卷一有关养生防病学说,获益匪浅。我们惊叹植根于华夏民族古老的中医养生文化,其精妙的墨采,深奥的文著,深深的蕴含着东方养生防病的智慧和哲学理念,有着惊人的超时空预测性和现实性,为我们华夏民族的繁衍生息,养生防病和健康长寿,功不可没。现选取其中部分著名的养生防病章节与大家共同尝析。一、养生的重要原则原文:“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译文:上古时代
6、的人,一般都懂得养生的道理,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方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一定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不妄事操劳,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寿命应该终了的时候,度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这样了,把酒当水饮,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酒醉了,还肆行房事,怂情色欲而使阴精竭绝,使真元耗散,不知道保持精力的充沛,蓄养精神的重要,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背了人生的真正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就衰老了。心得: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为十八卷,其中九卷名为素问,另外九卷为灵枢,全书共八十一篇,以问答体形式书写。该书非一人一时之作,是集众人智慧而编写的,主
7、要部份形成于战国时期,该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秦汉以来的医学成就,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凡是历代有所成就的医家无不视其为珍宝。该书注重整体和谐的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和治疗。内经非常重视养身保健,该书开篇第一卷的四篇论中有三篇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均重点论述养生防病的重要性和养生方法,其养生学说并贯穿全书各个章节。本段条文提出人的自然寿命为百岁,能否达到这一寿限,关键在于能否坚持养生,养生者皆度百岁,不养生者,半百而衰,把顺应自然规律,调摄精神,节制情欲,保养元气,抗御外邪,节制饮
8、食,劳逸适度,生活有一定规律做为养生的重要原则。提出养生的最高标准是“形与神俱”,既年至百岁仍然形体壮实,精力旺盛,动作不显衰老。并批评那些不懂养生的人,违背养生规律,把有害于身心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作为常规,恣意饮酒作乐,只贪图一时的心欢,作息没有一定规律,所以容易衰老得病。二、养生强调保护和调养人体正气原文:“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
9、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黄帝内经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译文:上古时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居藏于内,精神内守而不耗散,这样,病又从哪里来呢?所以人们心志安闲,欲望不多,心境安定而没有恐惧,虽劳形体而不致疲倦,真气平和而调顺,每人都能顺心所欲并感到满意。人们无论吃什么都觉得香甜,穿什么都感到舒服,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愉快的生活,相互之间从不羡慕地位的高低,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这样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干扰他们的视听,任何淫乱邪说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不论愚笨的,聪明的,
10、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能够年龄超过百岁而动作不显得衰老,这都是由于他们领会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身体不被内外邪气干扰危害所致啊。心得: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就要受大自然的制约,大自然除了自身的运动变化,还受宇宙中的日、月、星辰的影响,因此发生台风,泥石流,山洪暴发,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自古有之,古人统称之为“虚邪贼风”。人类要得以生存,就必须对这些外来的不利因素要适时躲避,防御,保全生命。同时内经非常重视内在因素的主导地位,“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十分强调保护和调养人体正气的重要性,即“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特别是调摄精神和心
11、态情志、道德修养等内因在养生防病的重要作用,这种“形神合一”论为现代亚健康的治疗学提供了依据。调情志,养精神,心无杂念,自足常乐可使人体气机条畅,血运通顺,利于养身防病,有效的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和利于疾病的康复。三、养生要顺应四时季节变化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气则伤心,秋为痎
12、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译文:春天的三个月,是所谓“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季节。天地间俱显出勃勃生机,富有生气,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当入夜即睡眠,早早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舒张形体,漫步于庭院,使精神愉快,胸
13、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提倡生长不要滥杀伐,提倡施予不要敛夺,提倡奖励不要惩罚,这是适应春天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伤肝,到了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使提供给夏天盛长的物质基础减少了。夏天的三个月,是所谓“草蕃木秀”繁衍秀美的季节。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当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白天太长,使心中无存郁怒,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天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兴趣。这是适应夏天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心气受伤,到了秋天就会发生疟疾,使提供秋天收敛的能力也就差了,冬天再次发生
14、疾病。秋天三个月,是所谓“收容平藏”,万物成熟的季节。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明,应当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少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是适应秋季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秋收之气,肺气就会受伤,冬天就要发生完谷不化的泄泻病,使提供冬天潜藏之气的能力减弱了。冬天的三个月,是所谓“紧闭坚藏”,生机潜伏的季节。当此水寒成冷,大地龟裂,人们应当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的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象有个人的隐私,严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
15、,把它密藏起来一样,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天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如果违逆了冬藏之气,就要伤肾,到了春天就会发生痿厥病,使提供春天的生养能力减弱了。心得:内经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有着息息相通的关系,人体要保持健康,必须维持人与自然规律的协调统一。“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之一,必然受大自然四时季节气候,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的活动与大自然春夏秋冬四时气候的消长变化相互通应,密切联系。本段条文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养生防病方法,并指出如违背四季养
16、生法则不仅会影响当季主令脏腑的病变,也可能对下一季节身体的其它脏腑产生危害。如春季大自然生机勃发,草木萌芽生长,万物复苏,应注意顺应自然变化早睡早起,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要保持乐观情绪,以养肝气。按中医五行归类,春属木,应东方,风气主令故气候温和,万物滋生,气主生发。人体肝气与之相应,肝气旺于春,性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有疏泄功能。“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对人体全身脏腑组织气血的运行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还能较好的协调自身的精神情绪,控制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影响,同时肝疏泄功能正常对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有促进作用,对胆汁的正常分泌排泄,全身的血液流通和水液的正常代谢都有一定的协调作用。如果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帝内经 读书 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0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