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非洲外交视野中的国家形象塑造.doc
《中国对非洲外交视野中的国家形象塑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非洲外交视野中的国家形象塑造.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对非洲外交视野中的国家形象塑造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7期中国对非洲外交视野中的国家形象塑造罗建波内容提要在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进程中,非洲大陆是中国树立自身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舞台.中国半个世纪的对非外交为自身塑造了”患难与共”,”平等待人”,”互利双赢”,”文化亲和”,”发展典范”的良好国家形象.但近年来中国与部分非洲国家的经贸摩擦和价值观分歧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在非洲的形象魅力,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以优化和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声誉与形象.关键词对非外交国家形象软实力和平崛起作者介绍罗建波,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对非外交,软实力与国家形象研究.国家形象是
2、一种重要的软实力资源,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资本”.在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进程中,非洲大陆是中国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舞台,而中非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及其世界影响也已成为检验中国国家形象优化程度的重要标尺.及时分析中国在非洲国家形象建设的成就与问题,有利于当前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新中国积极支持非洲人民追求政治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帮助非洲国家寻求经济发展,在国际上维护非洲国家的正当权益.经过半个世纪的积累,中国在非洲塑造了一系列的良好形象.其一,”患难与共”的政治形象.非洲是作为政治盟友进入新中国外交视野的.20世纪5070年代,中国面临维护国家独立和社会制度的紧迫任务,非洲则
3、处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时期,新中国对非外交重在支持非洲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与非洲国家一道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反帝,反殖,反霸和反种族主义斗争.中国在自身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给予了非洲国家大量的无私援助.据统计,中国在19561977年向非洲国家提供了超过24.76亿美元48的经济援助,占中国对外援助总额的58%.特别是,中国帮助修建的坦赞铁路有力支援了南部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成功展示了中国真诚帮助非洲国家的意愿和能力,扩大了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坦桑尼亚前总统尼雷尔称坦赞铁路是中国对非洲和第三世界做出重要贡献的标志;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感谢中国此举帮助非洲前线国家陆续获得了解放.20世纪
4、80年代以来,虽然世界局势和中非双方的国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国在国际上仍坚定地支持非洲国家的正义立场,积极利用多边渠道支持它们的和平与发展.特别是,为帮助非洲国家有效控制非洲大陆的动荡与冲突,自1990年以来,中国已参加了联合国在非洲的9项维和行动(占中国全部维和行动的56%),先后派出3000多名维和人员(占中国维和人员总数的50%).截至2006年11月,中国派往苏丹的维和人员已达461名,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的最大出兵国.其二,”平等待人”的外交形象.追求国际政治李安山:”论中国对非洲政策的调适与转变”,西亚非洲,2006年第8期,第ll一2o页.DavidM.Lampton,”Th
5、eFacesofChinesePower,”ForeignAffairs,January/February2007,PP.115127.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7期领域的平等是中国和非洲国家长期奋斗的目标.中国自与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起便始终坚持”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它们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权利.1964年,毛泽东在接见亚非朋友时表示,”我们之间相互平等”,”我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兄弟关系,不是老子对儿子的关系”;1996年,江泽民主席在访问非统组织时提出”平等相待”等对非洲关系”五点建议”;2006年,胡锦涛主席在访非时将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概括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平等的
6、对非外交风格首先表现在中国积极地与所有非洲国家发展伙伴关系(除了那些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而西方国家大都是有选择地与非洲国家发展关系,如法国主要维系着与法语非洲国家的关系.2006年中非北京峰会吸引了来自35个非洲国家的元首和6个非洲国家的政府总理与会,这是许多西方大国都难以办到的.同时,中国对非援助政策也体现了中国平等待人的外交风格.与西方国家对非援助大多带有苛刻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不同,中国对非援助着眼于推动非洲国家的发展和巩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且不附带任何条件.在援助方式上,中国不仅不以施舍者身份自居,而且强调中非合作过程中的团结,互助与共同发展.有外国学者注意到,中国对非政策文件
7、没有使用帮助非洲国家”削减贫困”或者”贫穷”这样的表述,而是多次出现了”共同繁荣”的字样,突出强调中非在经济,教育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合作.正如胡锦涛主席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强调指出,中非关系之所以历久弥坚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平等相待”,”这是中非互信日益增进的重要保证”.其三,”互利双赢”的经济形象.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O年里,虽然中非贸易额不大,1977年双边贸易额才达到7.2亿美元,但中非双方的物资往来都是对方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所亟需的.进人2O世纪8O年代后,中国对非”互利双赢”的经济形象更趋明显.中国政府宣布了对非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即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
8、同发展,并开始积极探寻新的对非援助方式,相继推出管理合作,代管经营,租赁经营,以及政府贴息优惠贷款和援外项目的合资合作经营等方式.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对非投资已逾66亿美元.中国对非投资项目分布在49个非洲国家,涉及资源开发,交通运输,生产加工,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开发等多个领域.至2006年底,中国在非洲开展了800多个援建与合作项目,其中援建农业项目137个,基础设施项目133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方式不仅提高了援助项目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促使中方企业积极培养当地的经营管理人员,并逐步得到了非洲国家的赞赏和肯定.此外,近年来中非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双边贸易额连续5年保持了30%
9、以上的增长率,2006年达到555亿美元.目前,中国已超过英国,成为继美国和法国之后的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中非经贸关系的强化活跃了非洲国家的商品市场,推动了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有力改善了非洲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日益边缘化的处境.据商务部测算,目前中非经贸往来对于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0%左右.安哥拉总统桑多斯表示:”我们热情赞扬中国对安哥拉的务实态度,这使我们能加快国家的重建.”英国国际发展署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农业等方面的合作对非洲国家的发展是极其必要的,这些合作刺激,鼓励并维持了非洲的发展.其四,”亲和友善”的文化形象.早在20世纪5O年代中非双边外交关系开启
10、之初,中国与非洲国家的文化交流就有力地发挥了外交”先行官”作用.黎家松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记(第二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O1年,第433,438页.英肯尼斯?金:”中国与非洲的伙伴关系”,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第4期,第1020页.胡锦涛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l1月5Et,第2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4)年,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1984年,第V一30页.”中非贸易额达555亿美元”,人民日报,2007年1月30日,第2版.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年终专稿:2006年中非经贸合作成果显着”,http:/www.mofeom.gov.en/a
11、artiele/difang/henan/200701/2O070104329701.htm1.参见”非行上海年会,发掘互利双赢”,http:/www.mobRoryCarroll,”ChinesePremierBootsTradeWithSevenna-tionAfricaTour,”TheGuardian,June22,2006.英肯尼斯?金:”中国与非洲的伙伴关系”,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第4期,第1020页.49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7期截至2005年底,中国与非洲国家共签订文化协定65个,文化协定的执行计划150多个;先后派遣50多个政府文化代表团访问非洲国家,派出各类访问非洲表
12、演艺术团组达170余个.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加大了对非文化外交工作.特别是2004年,中国举办了”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派遣了4个艺术团,3个艺术展赴非洲国家巡演和巡展,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族和谐,人民安康和蓬勃发展的良好形象,大大提高了中国文化对非洲的吸引力.截至2005年底,非洲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数达到8000多人,已有l6个国家的近120所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国也有计划地在肯尼亚和埃及等国启动建设了6所孔子学院,以满足非洲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观念创新是体现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又一重要形式.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必须提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必须就国际社会的和平
13、与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是”万隆精神”的主要倡导者,支持者和实践者,当时中国政府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协商一致”原则得到了绝大多数非洲代表的支持和拥护;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多极化等主张都得到了非洲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当前中国在价值观念创新上的最好体现当属”和谐世界”的主张.2005年4月在纪念万隆会议50周年的亚非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首次提出的”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主张,迅速得到众多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2006年通过的中非北京峰会宣言和北京行动计划(20072009)两项纲领性文件,丰富和发展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和实
14、践,中非领导人一致认为,世界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中非关系的和谐发展.其五,”发展典范”形象日益凸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治的持续稳定,激发了广大非洲国家学习和效仿中国的热情.近年来非洲出现了”向东看”,”向中国看”趋向,普遍希望通过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关系,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以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为加强双方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探寻适合自身的发50展之路,中国自1998年起在华举办了多期培训非洲国家管理或技术人员的研讨班或培训班,这些项目一般由商务部,教育部,卫生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如1998年8月3日至9月28日,中国在北京举办了首期”中国一非洲经济管
15、理官员研修班”,来自22个非洲国家的经济管理官员参加了此次研修.中非合作论坛会议早在2000年就设立了”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中国在此框架下已为非洲国家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2万余名,培训内容涉及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医疗卫生,网络通信,农业技术,领事保护,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中国政府还积极倡议召开了多次国际研讨会,以推动中非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减贫方面的经验交流.2004年9月,中国政府承办了”支持非洲发展,分享减贫经验”国际研讨会,非洲多位驻华使节和外交官与会.为使非洲官员能够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增加对当前中国发展的深切感受,这些研讨班还组织代表实地考察了中国的部分经济开发区或具体的减贫项目.2
16、007年5月于上海召开的非洲发展银行理事会年会,主要讨论了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能力建设,债务管理以及消除贫困等问题,这是中国推动开展中非双方在发展经验和治国理政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又一重大举措.当前中非关系无疑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双方在政治上紧密合作,在经贸关系上持续发展.但中非经贸关系的迅速升温及非洲形势的变化也凸显了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首要的问题是中非在经贸领域出现了较多的摩擦.集中表现在:一是部分中方资源开发企业未能很好地协调资源开发与当地经济发”文化交流促进中非友好”,人民日报,2006年8月8日,第7版.”非洲兴起汉语热”,人民日报,2006年儿月7日,第7版.”
17、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构筑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人民日报,2005年4月23日,第l版.BatesGill&YahZhongHua,”SoureesandLimitesofChineseSoftPower,”SunJ,Vo1.48,No.2,Summer2OO6,PP.1736.”深厚的友谊丰硕的成果”,人民日报,2006年儿月3日.第7版.<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7期展和环境保护问题,导致了部分当地人的怨恨,甚至出现一些针对中方人员的过激行为.近年来,中国在非洲的资源开发企业频频遇袭,仅2007年的头4个月,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相继发生5起袭击中方企业人员的案件.
18、其中,尼日利亚南部地区民众大多生活极端贫困,常常抱怨他们未能从本地的石油开发中受益,因此多通过绑架外方石油工人以达到勒索钱财和向政府施压的双重目的,中方企业人员是其重要袭击目标.二是部分中国投资企业主要从国内雇佣工人,而没有充分为本来就存在严重就业压力的非洲国家创造就业机会,这为国外人士攻击中国提供了口实.例如在安哥拉的中方石油企业多习惯使用中方技术工人,外国媒体称目前在安哥拉工作的中国员工已超过2500人,而很少雇佣当地劳务人员.三是中国相对廉价的轻纺和机电等商品大举进军非洲,客观上影响了非洲国家刚刚起步的纺织工业和其他制造业的发展.近年来,部分非洲国家已开始从政府层面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贸易
19、救济措施.据中国商务部统计,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至2005年底,中国遭受非洲国家的反倾销及保障措施案共48起,占中国受国外贸易保护调查案件总数的6.2%,远高于中非间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其中,南非是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非洲国家,截至2005年底,南非共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36起反倾销调查,涉及轻工,土畜产,医药保健品,纺织,五矿等各类产品,其中对大部分发起调查的产品都征收了高额反倾销税,迫使中国多种产品退出南非市场.同时,中非在民主与人权方面的分歧日渐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数非洲国家推行了民主化改革,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民主,人权,自由,良治等价值观念开
20、始成为非洲舆论的主流观念.非洲国家对”国际干预”,”主权至上”和”不干涉内政”等原则逐步有了新的理解.如为加强相互间的治理监督,它们创设了”非洲互查机制”,要求加入国必须公开其政府管理,经济政策以及人权等方面的情况,接受其他成员国按照既定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估.截至2006年底,已有26个非洲国家加入这一机制.非盟宪章中虽然保留了不干涉成员国内政的原则,但同时又确立了”非漠视原则”,即非盟有权在成员国国内出现战争罪,种族罪,反人道罪行时,以及在出现不符合宪法的政府更迭时采取强制措施,以恢复正常的国家秩序和政府治理.非盟还于2004年3月设立了作为非盟立法和监督机构的泛非议会,其宗旨在于动员非洲各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非洲 外交 视野 中的 国家 形象 塑造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0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