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商务礼仪规范手册.doc
《实用商务礼仪规范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商务礼仪规范手册.doc(2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用商务礼仪规范手册内容提要商务礼仪是指现代公司、企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其他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士,在经济往来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商务人员的礼仪风范不仅代表了个人的形象品味,还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形象,商务礼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整个商务活动的成败。现代商务礼仪不仅体现在言谈举止方面,更体现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兴领域都要求全新的礼仪规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现代礼仪知识,以适应迅猛发展的商业浪潮。为此,在有关权威专家和单位的指导下,我们特别编辑了商务礼仪规范手册,其中包括仪表、形体、言谈、工作、往来、会议、谈判、宴会、涉外、出
2、访、旅行、馈赠、通讯和文书等现代商务礼仪知识,非常科学和实用,是现代商务礼仪知识的规范读本。目录第一章 礼仪概论1.礼仪的起源(4)2.礼仪的特点(6)3.礼仪的原则(9)4.礼仪的作用.(13)5.礼仪与气质的培养(16)6.礼仪与道德的培养(18)第二章 职场仪表礼仪 1.职场服饰礼仪(21)2.职场仪容要求(24)第三章 职场形体礼仪1.仪表的重要内涵(27)2.体姿礼仪.(27)3.体态礼仪.(30)4.动作语礼仪禁忌(35)第四章 职场言谈礼仪1.敬语、谦语的运用(36)2.称呼礼仪(37)3.介绍礼仪(38)4.言谈技巧(40)5.言谈礼仪(41)6学会赞美他人(43)第五章 职场
3、工作礼仪1.求职礼仪(45)2.办公室工作礼仪(46)3.日常工作礼仪(50)4.工作会议礼仪(54)5.拜访、接待礼仪(54)6.工作餐礼仪(57)7.公务文书礼仪(59)第六章 商务往来礼仪1.名片的礼仪(61)2.握手的礼仪(62)3.邀约礼仪(63)4.迎送礼仪(65)5.商务接待、拜访礼仪(66)6.演讲礼仪(67)7.销售礼仪(70)8.商务乘车礼仪(73)第七章 商务会议礼仪1.洽谈会礼仪(75)2.发布会礼仪(79)3.赞助会礼仪(82)4.展览会礼仪(86)5.茶话会礼仪(88)6.股东年会礼仪(91)第八章 商务谈判礼仪1.见面礼仪(92)2.会见礼仪(93)3.交谈礼仪(
4、94)4.签约礼仪(95)第九章 商务宴会礼仪1.宴会准备礼仪(96)2.中餐餐具的使用礼仪(97)3.西餐餐具的使用礼仪(99)4.就餐礼仪.(101)第十章 商务涉外礼仪1.涉外礼仪原则.(109)2.涉外迎送礼仪.(110)3.涉外会见、会谈礼仪(112)4.各种仪式礼仪.(114)5.涉外参观游览礼仪.(116)6.商务礼俗与禁忌.(117)第十一章 出访、旅行礼仪1.乘飞机礼仪.(129)2.乘车礼仪.(130)3.约会礼仪.(131)4.社交舞会礼仪.(131)5.商务旅行礼仪.(132)第十二章 商务馈赠礼仪1.馈赠规则.(135)2.礼品的选择.(136)3.馈赠的时机与场合.
5、(137)4.馈赠方式.(138)5.馈赠技巧.(139)6.涉外馈赠礼品礼仪.(140)第十三章 商务通讯礼仪1.电话礼仪.(141)2.传真礼仪.(141)3.手机呼机礼仪.(142)4.电子邮件礼仪.(143)第十四章 文书礼仪1.信函礼仪.(143)2.请柬礼仪.(145)3.贺卡礼仪.(146)4.启事礼仪.(147)5.题词礼仪.(148)6.祝辞礼仪.(149)7.致词礼仪.(149)第一章 礼仪概论1礼仪的起源礼仪作为人类交际的表现形式之一,同其他诸如文字、绘画等文明表现形式一样,是人类不断摆脱愚昧、野蛮,逐渐走向文明、开化的标志和见证。那么,礼仪的含义何在?今日丰富多彩的礼仪
6、,其最初的根源又是什么?礼仪的含义在中文里,最早的“礼”和“仪”是分开使用的。在古代典籍中,“礼”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政治制度,二是礼貌、礼节,三是礼物。“仪”也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容貌和外表,二是指仪式和礼节,三是指准则和法度。而将“礼”和“仪”连用始于诗经小雅楚茨:“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中国古代的“礼仪”从本质上更偏重于政治体制上的道德教化。在西方,“礼仪”一词始于法语Etiguette ,它的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的法庭为保证法庭秩序,把各种规则写在进入法庭的通行证上,让人们去遵守。后来,“礼仪”一词进入英语,演变成“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它同样有三种涵义:一是指谦恭
7、有礼的言谈举止,二是指教养和规矩,也就是礼节,三是指仪式、典礼、习俗等。纵观中外对“礼仪”含义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它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意思:其一,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见了面不自觉地要伸出手,临走时下意识地要说声“再见”。没有人非逼着你这样做,但你却觉得只有这样才算合适和正确。其二,礼仪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当然,不可能全世界每个人都遵从同一礼节,但相对于偶然性的行为,礼仪却是普遍的。现在,国际上通用见面打招呼说“你好”。其三,礼仪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的,如约束人类欲望,保证社会秩序,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当然,这是概论上的认知,和外在表现是有区别的。礼仪的根源关于礼仪的根源问题,古往今来一
8、直是人们颇感兴趣的,但至今并无定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乐山乐水,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流行的观点:祭祖说 即认为礼仪源于祭祖,它是原始人祭祀祖先的一种仪式规则,后来才逐渐发展为调整相互关系的风俗习惯。风俗说 即认为是由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演变而来的,进入文明社会后,由所谓的“圣人”加以改造,变成系统的礼。父权制说 即认为是为了划分尊卑贵贱的需要,类似于家长制的说法。需求说 即认为礼仪是人类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源于人际交往的需要。我们认为,不能以某种行为或需要作为礼仪的最初起源,若从时间上分析,它肯定源于原始社会;若从缘由上分析,它是人性的要求。关于握手的起源,就有很多有意思的观点。有人认
9、为,在远古时代,人类以打猎为生,不同部落的陌生人在路上相遇,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恶意,便主动丢掉手中所握的石块或利器,并让对方触摸、检查手掌,以表示对对方的信任和友好。这种礼俗沿袭下来,便诞生了见面之时要握手的礼节。还有一种观点是,在中世纪的欧洲,骑士之间为了超越对手,证明实力,要进行格斗,败者摘下头盔,甘拜下风,乞求胜者宽宏大量,饶其不死。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果格斗双方势均力敌,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使用动作来谈判。他们把平时持剑的右手伸向对方,相互上下摇晃,直到达到满意的协议才分开。这种骑士的规矩后来便传播到广大民众中,而成了当今遍布全球的握手礼节。据考古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材料证明,我国原始社会
10、生活中已经形成了颇具影响的礼仪规范,宗教礼仪、婚姻礼仪等初具雏形。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说法,在一些保留着很多原始特征的民族中,可见一斑。我国东北的鄂伦春族,在解放前仍沿袭着原始社会的一些礼仪规范,如相信万物有灵,他们对熊的崇拜,正像某些汉族人对龙的崇拜一样,十分虔诚。打猎归来,若捕到了熊,大家都伤心地痛哭一场,吃完熊肉后,还要再哭一次,并对熊骨进行天葬。在国外的某些民族,原始的礼仪形式同样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但这种约束是自觉的。某些风俗习惯也很有意思。在非洲喀麦隆一带的西非庞圭人,往往瞧不起到他们那儿去的白人考察人员,认为他们“缺乏教养”,原因很简单:这些人连“我要去拾点柴”或“我去看看捕售陷阱
11、”是暗示大小便的话都不懂。这就是庞圭人的原始礼仪,忌讳直言粪便、尿液的排放。颇有礼貌的庞圭人来到其他村寨,首先便是婉言询问“村长的住处”,或者问:“如果有人追捕我,我能到什么地方去躲避呢?”上述说法概出自“讲礼仪”的人之口,他们总是用其他词句表达“上厕所”这一意思。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他主张“为国以礼”、“克已复礼”,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孟子也重“礼”,并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和核心。荀子则比孟子更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说:“礼者,人道
12、之极也”,把礼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低贵贱的尺度,因而他强调:“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实际上,早在孔子以前,就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因革相沿,至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其间有许多关于礼仪的“书”问世,比较著名的有周礼、仪礼、礼记。从这些大思想家及这些礼仪专著中不难看出,礼仪是适应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在西方,礼仪的演变与中国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大的特殊性,这不仅表现在礼仪的具体形式上,还在于关于礼仪的哲学论述上。换句话说,孔孟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不一样。爱琴海地区和希腊是亚欧大陆西方古典文明的发源地。约自公
13、元前6000年起,爱琴海诸岛居民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此后,相继产生了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公元前11世纪,古希腊进入因荷马史诗而得名的“荷马时代”。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这部著名的叙事诗主要描写特洛伊战役和希腊英雄奥德赛的故事,其中也有关于礼仪的论述。如讲礼貌、守信用的人才受人尊重。古希腊哲学家对礼仪有许多精彩的论述。例如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年前500年)率先提出了“美德即是一种和谐与秩序”的观点;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前399年)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在于谈天说地,而在于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培植人的道德观念。他不仅教导人们要待人以礼,而且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柏拉图(公元前
14、427年前347年)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理想的四大道德目标:智慧、勇敢、节制、公正。公元1世纪末至公元5世纪,是罗马帝国统治西欧时期。此间,教育理论家昆体良撰写了雄辩术原理一书。书中论及罗马帝国的教育情况,认为一个人的道德、礼仪教育应从幼儿期开始。而诗人奥维德通过诗作爱的艺术,告诫青年朋友不要贪杯,用餐不可狼吞虎咽,但追求情侣的男子,却可以用手指蘸酒写情书。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开始封建化过程,1217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中世纪欧洲形成的封建等级制,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将封建主与附庸联系在一起。此间制订了严格而繁琐的贵族礼仪、宫延礼仪等、例如于12世纪写成的冰岛诗集伊达,
15、就详尽地叙述了当时用餐的规矩,嘉宾贵客居上座,举杯祝酒有讲究1416世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该时期出版的涉及礼仪的名著有:意大利作家加斯梯良编著的朝臣,朝臣论述了从政的成功之道和礼仪规范及其重要性;尼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14661536年)撰写的礼貌,礼貌着重论述了个人礼仪和进餐礼仪等,提醒人们讲究道德、清洁卫生和外表美。17、18世纪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兴起的时代,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相继爆发。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逐渐取代封建社会的礼仪。资本主义时代编撰了大量礼仪著作。应该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于1693年写作了教育漫话。教
16、育漫话系统地、深入地论述了礼仪的地位、作用以及礼仪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英国政治家切斯特菲尔德勋爵(16941773年)在其名著教子书中指出:“世界最低微、最贫穷的人都期待从一个绅士身上看到良好的教养,他们有此权利,因为他们在本性上是和你相等的,并不因为教育和财富的缘故而比你低劣。同他们说话时,要非常谦逊、温和,否则,他们会以为你骄傲,而憎恨你。”总之,礼仪的历史演变到今天,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礼仪文化和礼仪规范。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法国人的浪漫情调、美国人的洒脱自由、日本人的男女有别等等,已为世界所共知。但另一方面,当今世界也形成了一些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礼仪惯例。个性与共性并存,特
17、色与惯例同在,共同构成了当今世界礼仪的亮丽风景。2礼仪的特点 礼仪的本质特点是它的文化性,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由经济基础制约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一般而言,礼仪具有五性:时代性、地域性、具体性、操作性、理智性。时代性西藏在和平解放前基本上是农奴制社会。那时,农奴主外出,农奴既要备马,还要跪伏在马的一侧,供主人当“阶梯”。对当时的所有人而言,这就是天经地义的礼节。农奴主根本不会对农奴的尊严、人格有丝毫的牵挂,从农奴的背上上马,耀武扬威,非常合乎礼节。而农奴制一旦被推翻,日月换新天,就不可能再有这样的礼仪,若再有,在法律上违法,在礼仪上将被视为“无礼”。这就是时代变迁的结果,“世移事异,边礼宜矣”
18、。20世纪初,在欧美如果有一位少妇外出遛狗,将被视为极大地丧失风度,有辱礼节。即使那只哈巴狗很有“教养”,同样证明少妇是没教养的,周围的异样眼光将使她陷入尴尬境地。但是20年之后,欧美遛狗成风,成为最有风度的少妇最有风度的行为。在人们羡慕的眼光里,这不但符合礼节,而且是一种上层生活的表现。由上可见,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必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历史的进步而进步,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后人对前人的礼仪规范也没必要墨守成规,要正视礼仪的变异性、现实性,正如黑格尔所说:“传统并不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它所接受过来的东西忠实地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地保持着传给后代。它也不像自然过程那样,在它的形态和形
19、式的无限变化和活动里,永远保持其原始的规律,没有进步。”历史的长河北流不息,“逝者如斯夫”,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礼仪。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未来更高阶段的礼仪,必然适应更高度的文明,从而更能为所有的人自觉遵守。地域性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国家、民族,同一国家的不同地方,也都有着不同的礼仪,甚至截然相反。中西礼仪的差距是共知的,它基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别,呈现了各自的地域特色。中国人崇拜龙,就是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开始的,进入君主时代,龙又成了“真龙天子”的象征。到今天,龙又成了吉祥喜庆的代名词。然而,在英国以至整个西方世界,龙是凶残阴险的标志,人人惧怕,人人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用 商务礼仪 规范 手册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0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