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形象设计.doc
《卡通形象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卡通形象设计.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说教材 本课教材是北京教科院、人民美术出版社和编的美术实验教材,第十三册第五课卡通形象设计。卡通:卡通包括卡通影视片与卡通画,一般也成为动画。“卡通”式英语“Cartoon”的音译,意思是连续的画面,本意是指“过分夸张的滑稽图画”。卡通画通常指连环漫画或虽以写实手法表现但又吸取动画片的一些特点而变成的连环画。 卡通形象与动画的关系:卡通形象是动画的基本要素,由许多不同的卡通形象、一定的环境和故事情节就组成了动画。 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不很长,但它以亲近自然、可爱夸张的形象,深受现代孩子们的喜欢,甚至很多成年人对卡通情有独钟。卡通艺术作为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已经很普及了,甚至有人已经
2、提出“卡通文化”的口号。所以正确引导学生了解优秀的卡通艺术,让学生运用健康的审美眼光来分辨卡通的优劣。了解现代卡通艺术的发展趋势,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教学目标:1通过对卡通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了解各国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学习卡通形象的基本设计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相关的卡通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课上,学生了解卡通形象的基本设计方法,学习运用夸张、变形、幽默的设计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对卡通形象的欣赏与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分辨卡通的优劣。
3、二、说学生 学生对卡通艺术中的艺术形象都有一定的了解,都有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例如:机器猫、樱桃小丸子、蜘蛛侠、孙悟空等艺术形象.但对于各国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和那些卡通艺术设计大师了解得甚少。大部分学生还没有亲自尝试自己动手制作卡通形象。有个别学生临摹过卡通形象,但还没有学生尝试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所以,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动手能力也相对较差。学生只是在电视、电影中接触一些比较优秀的卡通艺术形象,对劣质的卡通接触的少一些,那么让学生用健康的审美的眼光来分辨卡通的优劣就容易多了。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技能的具体情况,制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通过欣赏、分析优秀的卡
4、通形象,了解卡通形象的基本设计方法,学习运用夸张、变形、幽默的设计手法,尝试临摹或创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 难点:通过对卡通形象的欣赏与分析,学生能利用多种材料,独立进行卡通形象的设计。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1情景体验法。教师和学生分别展示卡通的相关资料,师生共同体验,卡通艺术的形象夸张变形、活泼可爱、风趣幽默的艺术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卡通的兴趣。2演示法。教师或学生对卡通形象制作全过程进行演示,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的学习卡通形象的制作方法。学法主要是利用课件展示卡通相关的知识内容、卡通形象的图片资料以及卡通形象设计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卡通形象设计制作的方法给与指导。四、说教学过程(一)
5、课前准备通过让学生利用电脑网络、查阅有关的书籍,来收集有关卡通的相关知识、图片等资料,并进行整理,以备课上进行欣赏、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二)课上首先,利用视频展示宝莲灯猫和老鼠小蝌蚪找妈妈等动画片片断,让学生直观感受卡通形象,给同学们带来的美感,让学生发现美。结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并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欣赏、分析、讨论。(问题:你收集的卡通形象是出自哪一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你能出名这个卡通形象的特点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它?是谁设计的这一可爱形象?是哪个国家的?你对各国的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了解多少呢?)让学生对卡通的含义、特点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卡通的含义:是指
6、过分夸张的滑稽图画,包括卡通影视片与卡通画,一般也成为动画。特点:形象夸张变形、活泼可爱、风趣幽默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的眼光欣赏优秀的卡通片,不要看那些充满暴力的、淫秽的、迷信的卡通。 第二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卡通艺术发展的概况、代表作品及各国著名的卡通设计大师。让学生对世界各国的卡通艺术有一个概括地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第三 利用课件展示或教师利用黑板演示卡通的基本设计方法、步骤。使学生直观地进行观察、学习、理解卡通形象的设计过程。(以猴子、人物为例进行卡通形象的过程演示。)也可以让擅长画卡通的同学进行示范,介绍绘画技巧和窍门。引导学
7、生学习简单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第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临摹或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课堂实践:1利用各种材料临摹或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来表现生活中的各种感受。(如:你对学习、对生活中的动物和人的感情、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表现出来。)2为自己喜欢的童话或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设计一个卡通形象。3可以独立完成卡通形象的设计;还可以以组为单位将若干经典卡通形象进行故事情节的组合,表演给大家。也可以设计经典卡通形象的背景。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课堂实践分三个层次,使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提高。第五 展示学生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三)课后延伸办一个班级卡通知识专栏或卡通画
8、的展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把课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五、说板书设计卡通形象设计特点:形象夸张变形、活泼可爱、风趣幽默板书设计主要展示卡通形象的特点,学生无论是在欣赏、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还是在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过程中,都要遵循卡通的形象夸张变形、活泼可爱、风趣幽默的特点。 卡通形象设计教案 张晓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卡通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了解各国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学习卡通形象的基本设计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相关的卡通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课上,学生了解卡通形象的基本设计方法,学习运用夸张、变形、幽
9、默的设计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对卡通形象的欣赏与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分辨卡通的优劣。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分析优秀的卡通形象,了解卡通形象夸张、变形、幽默的艺术特点。学习卡通形象基本的设计方法,尝试临摹或创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 难点:通过对卡通形象的欣赏与分析,学生能利用多种材料,独立进行卡通形象的设计。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1情景体验法。教师和学生分别展示卡通的相关资料,师生共同体验,卡通艺术的形象夸张变形、活泼可爱、风趣幽默的艺术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卡通的兴趣。2演示法。教师或学生对卡通形象制
10、作全过程进行演示,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的学习卡通形象的制作方法。学法主要是利用课件展示卡通相关的知识内容、卡通形象的图片资料以及卡通形象设计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卡通形象设计制作的方法给与指导。四、教学准备1资料或资料准备 (1)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实物、学生优秀的作品集文字资料。(2)查阅相关的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资料并进行整理。2教学用具准备卡通形象课件、教学多媒体设备、素描纸、彩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通过让学生利用电脑网络、查阅有关的书籍,来收集有关卡通的相关知识、图片等资料,并进行整理,以备课上进行欣赏、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二)课上首先,学生欣赏米
11、老鼠与唐老鸭、小蝌蚪找妈妈两部动画片的片断。提问:这两部动画片你喜欢哪一部?为什么?(让学生直观感受卡通形象,给同学们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卡通形象的夸张变形、幽默可爱的艺术特点。)结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并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欣赏、分析、讨论。(出示课件)提出问题:1你收集的卡通形象是出自哪一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国家的?2你能出名这个卡通形象的特点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它?3你对各国的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了解多少呢?(让学生对卡通的含义、特点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理解卡通形象与动画的关系:卡通形象是动画的基本要素,由许多不同的卡通形象、一定的环境和故事情节就组成了动画。)出示课件:卡
12、通的含义卡通:卡通包括卡通影视片与卡通画,一般也成为动画。“卡通”式英语“Cartoon”的音译,意思是连续的画面,本意是指“过分夸张的滑稽图画”。卡通画通常指连环漫画或虽以写实手法表现但又吸取动画片的一些特点而变成的连环画。艺术特点:形象夸张变形、活泼可爱、风趣幽默。第二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卡通艺术发展的概况、代表作品及各国著名的卡通设计大师。(让学生对世界各国的卡通艺术有一个概括地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的眼光欣赏优秀的卡通片,不要看那些充满暴力的、淫秽的、迷信的卡通。) 第三 利用课件展示与教师演示卡通形象的基本设计方法、步骤相
13、结合。(以猴子、为例进行卡通形象的过程演示。)使学生直观地进行观察、学习、理解卡通形象的设计过程。也可以让擅长画卡通的同学进行示范,介绍绘画技巧和窍门。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第四 出示课堂实践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临摹或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课堂实践:1利用各种材料临摹或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来表现生活中的各种感受。(如:你对学习、对生活中的动物和人的感情、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表现出来。)2为自己喜欢的童话或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设计一个卡通形象。3可以独立完成卡通形象的设计;还可以以组为单位将若干经典卡通形象进行故事情节的组合,表演给大家。也可以设计经典卡通
14、形象的背景。(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课堂实践分三个层次,使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提高。)第五 展示学生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优秀的作品给与表扬,指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构图、用线的方法、上色、对夸张变形表现手法的运用应注意的问题等。)第六 布置课后展览的事项课代表组织学生收集优秀作品,在班内进行展览。 六、板书设计卡通形象设计特点:形象夸张变形活泼可爱风趣幽默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为适
15、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 终身教育 B. 普通教育 C. 职业教育 D. 义务教育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 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 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4.(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5
16、.(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A. 观察法 B. 访谈法 C. 实验法 D. 行动研究法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A. 视角 B. 视敏度 C. 视野 D. 明适应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A. 常模参照测验 B. 标准参照测验 C. 目标参照测验 D. 团体参照测验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
17、教育学者是( )。A. 杜威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10.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内容11. 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B.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C. 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13.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 自我期待感 B. 自我归因感 C. 自我
18、预期感 D. 自我效能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 教育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15.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16. 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17.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18.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19.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20. 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
19、稳定的动机。2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2. 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23. 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24.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5. 教学26. 学校课程27. 有意注意28. 社会抑制29. 学习策略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0. 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1. 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32. 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33.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34.
20、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六、论述题(11分)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七、教育写作题(16分)36.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 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B解析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
21、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D解析 (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4.D解析 略5.A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6.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卡通 形象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70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