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幼儿心理与和行为指导(第二版)ppt课件.ppt
《儿童幼儿心理与和行为指导(第二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幼儿心理与和行为指导(第二版)ppt课件.ppt(1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心理与行为 指导(第二版),1,2019-1-30,2019-1-30,第一章 幼儿心理基础知识,2,2019-1-30,2019-1-30,第一节 心理及幼儿心理学概述,一、心理的概念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环境、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现象,也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人在清醒时,时时刻刻都有心理活动。,3,二、心理的分类 心理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活动过程 2.个性心理 因为每个人先天和后天的情况各不相同,使每个人形成了不尽相同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这些方面的差异就是个性心理差异,它使人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发生的时候就不再是
2、千篇一律的。心理学上将这种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呈现与众不同的个人色彩的现象称为个性心理,或个性心理特征。,4,二、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5,三、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1.幼儿心理学的特点 2.幼儿心理发展的培养 3.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6,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生物因素 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1)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幼儿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2.生理因素,7,
3、二、社会因素 第一,环境和教育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 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第二,环境和教育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8,第三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 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心理发展是渐变式的、连续性的,各阶段间无明显界限,但其心理在渐变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以年龄为标志,叫做“年龄阶段”。,9,先前学期(幼儿早期)(13岁)学前期(36岁)(幼儿期)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岁)学龄期(618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学龄中期(11、1214、15岁)学龄晚期(14、1517、18岁),10,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
4、龄特征 1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概念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活动。,11,2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特性(1)稳定性 1)幼儿脑部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2)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幼儿也必须遵循。3)从幼儿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可变性,12,三、各年龄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幼儿初期(34岁)(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2)爱模仿(3)思维靠行动(4)思维缺乏可逆性(
5、5)想象力开始发展,13,2.幼儿中期(45岁)(1)爱玩、会玩(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3)规则意识刚刚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14,3.幼儿晚期(56岁)(1)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3)个性初具雏形,15,四、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语言敏感期(06岁)2.秩序敏感期(24岁)3.感官敏感期(06岁)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5.动作敏感期(06岁)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7.书写敏感期(3.54.5岁)8.阅读敏感期(4.55.5岁),16,第二章 幼儿的注意,17,2019-1-30,2019-1-30,第一节 注意概述,一、注意
6、的概念 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总是和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同时发生,它是各种心理过程共有的特性。,18,二、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这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19,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的变化 四、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2.幼儿的有意注意逐渐发展,20,五、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 1.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活动 2.幼儿注意的广度与幼儿的活动 3.幼儿注意的转移与幼儿的活动 4.幼儿
7、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21,第二节 幼儿注意的培养,一、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注意的发展对其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注意品质,将直接影响他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他做事的效率。,22,二、幼儿注意的培养方法 1.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使幼儿充分理解活动的目的 4.合理组织活动 5.培养幼儿的间接兴趣 6.在游戏和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和抗干扰能力 7.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8.注意幼儿的个性差异,23,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觉,24,2019-1-30,2019-1-30,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
8、感觉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按照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还是内部,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25,2.感觉的种类,26,3.感受性变化规律(1)感觉的相互作用(2)感觉的适应 明适应 暗适应(3)感觉的对比 相继对比 同时对比 4.感受性的发展与补偿 5.联觉“甜蜜的声音”“冰冷的脸色”,27,二、知觉1.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28,2.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是否正确 正确的知觉 错误的知觉 根据知觉活动中占主导 视知觉 地位的感受器的不同 听知觉 嗅知觉 味知觉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
9、 物体知觉 社会知觉,29,3.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和知觉的紧密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30,第二节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感觉的发展 1.视觉(1)视觉敏锐度 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能力,俗称视力。,31,讨论:是不是年龄越小视力越好?根据幼儿视敏度的特点,幼儿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32,(2)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辨色能力。,33,讨论:幼儿的视觉发展有什么特点?,1)幼儿初期。能辨认基本色。2)幼
10、儿中期。大多数幼儿已能区分基本色和近似色。3)幼儿晚期。不仅能认识颜色,还能运用各种颜料调出需要的颜色。,34,2.听觉(1)听觉感觉性 1)绝对感受性 2)差别感受性(2)言语听觉什么是重听现象?,35,3.触觉 触觉是肤觉和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触觉的绝对感受性在幼儿很小的时候就发展起来了,在幼儿期,这种感觉的感受性逐渐提高。,36,二、幼儿知觉的发展 1.空间知觉(1)方位知觉 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照镜子式”的示范动作,3岁-上、下;4岁前、后;5岁左、右(自身为中心);6岁前、后、左、右,37,(2)形状知觉 幼儿掌握基本形状的难易顺序?对幼儿形状教学注意什么?,
11、初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中晚期半圆形、梯形教师指导菱形、平行四边形、椭圆形,38,(3)距离与深度知觉是指一个人判定物体与物体之间以及物体与人之间距离的一种能力。,“视崖”实验深度知觉,39,2.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对幼儿来说是较难的。幼儿对时间的知觉往往和具体事物相联系。,40,第三节 幼儿感知觉的培养 一、感觉特性与幼儿教育 1感觉的相互作用与幼儿教育 2适应性与幼儿教育 3对比性与幼儿教育 4感受性的发展与幼儿教育,41,二、知觉特性与幼儿教育 1知觉的选择性与幼儿教育 2知觉的整体性与幼儿教育 3知觉的理解性与幼儿教育 4知觉的恒常性与幼儿教育 5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与幼儿教育(
12、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对象的活动性(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相邻性原则)6.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42,三、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1.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在观察中培养幼儿的概括性 3.让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4.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43,第四章 幼儿的记忆,44,2019-1-30,2019-1-30,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以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再现)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45,二、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1)形象记忆(2)情绪记忆(3)逻辑记忆(4)运动记忆,46,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分类(1)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
13、)长时记忆3.根据记忆是否被意识到分类(1)外显记忆(2)内隐记忆,47,三、表象 1.表象的定义 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2.表象的特征(1)形象性(2)概括性(3)可操作性,48,四、保持和遗忘 1.保持 保持是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2.遗忘 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是错误地再认和回忆。,49,第二节 幼儿记忆的培养 一、幼儿的记忆特点 1.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逐步发展(1)无意记忆 无意记忆是指没有自觉的记忆目的和任务,不需特定的记忆方法,也不需要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记忆。(2)有意记忆 有意
14、记忆是指具有自觉的记忆目的,需要一定的记忆方法,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50,2记忆具有明显的形象性3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1)机械记忆 机械记忆是在不了解材料的意义的情况下,只根据材料的表现形式,采用简单重复的方法进行的一种记忆,即所谓的“死记硬背”。(2)意义记忆 意义记忆是根据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一种识记。4记忆精确性差,51,二、培养幼儿记忆力的方法1教学内容要具体生动,识记材料要形象而富 有趣味性2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材料,提高意义记忆水平3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4向幼儿提出明确、具体的记忆任务5合理地组织幼儿复习,52,第五章 幼儿的想象学习目标了解什么是想象
15、以及想象的分类。理解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理解如何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53,第五章 幼儿的想象,54,2019-1-30,2019-1-30,你相信这是椅子吗?,藤制“摩托车”,55,第一节 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映像的过程。人们的实践活动不能没有想象的参与,想象越丰富,活动越富有成效。,56,二、想象的种类 1.按照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不同,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和意图,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的想象。(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自
16、觉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的想象。,57,2按照想象的创造性、独立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等示意,在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赖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58,三、幼儿想象的主要特点1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2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59,第二节 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一、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二、艺术教育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1通过绘画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通过手工活动来发挥
17、幼儿的想象力 3通过音乐活动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三、科学活动中启发幼儿的想象力,60,一、语言教育活动中想象力的培养1.续编故事2.续编儿歌3.“接龙”游戏4.一问一答,61,捏橡皮泥可以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橡皮泥,教孩子揉、压、卷、捏等动作,接着塑造各种人和物的形象。可适当给予指导。孩子刚开始学时,可先做些简单的造型,如面条、筷子、皮球、饼干等,等孩子再大些,可教他们学塑麻花、饺子、茶碗、糖葫芦、小兔、小鸭、苹果、柿子、飞机、坦克等复杂的造型。,62,拼贴画让孩子把一些零散的东西,如细绳、毛线、小塑料片、彩纸片、烟盒纸、包装纸、羽毛、树叶、贝壳等粘在纸上,不能用浆糊粘的也可用胶带粘。任孩子按自己
18、的想象去创造,怎么摆都行,最后构成一幅图画。,63,折纸折纸是一种很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可以锻炼手的技能。折纸需要的材料极其简单:废旧纸张和剪刀。教会孩子对边折、对角折、四角向中心折、连续几次向中心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等,并在此基础上折成各种玩意儿。小一些的孩子可折钱包、房子、船、飞机,再大一些可学折青蛙、鸭子、金鱼、手枪、裤子、书包等。,64,木偶根据孩子最喜欢的书中角色做一个彩色木偶。先在木棍上画出脸蛋,加些纤维当作头发和衣服。下一次你们一起阅读时,让孩子利用木偶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游戏完后,将木偶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65,制作玩具游戏离不开玩具,给孩子的玩具并不在于它价格是否昂贵,
19、重要的是看它能否满足孩子想象力发展的需要。所以有时利用废旧物品和孩子一块制作玩具,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制作过程就是激发孩子想象的绝佳时机。,66,苹果里的星星下次吃苹果时,切开果芯,看一下里面的种子是如何排列的。问孩子这像什么形状?一朵花?一颗星星?现在,将所有的种子从果芯中拿出,数一下共几个。画一个苹果,让孩子将种子粘到苹果中心。,67,堆雪人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雪天可玩雪塑,让孩子用雪堆塑成各种形象,如雪人、雪山、雪屋、雪船等。雪塑的形象既可以是模拟的现实事物,也可以是想象的未来事物或童话世界中的人和物。,68,想象字母在纸上写下一些字母并运用字母的外型创造其他事物。将大写的“M”
20、当作骆驼,将大写的“B”当作蝴蝶的半边翅膀。让孩子自由地想象和创造。这个游戏锻炼字母辨认与记忆技能,激发想象。,69,第六章 幼儿的思维,70,2019-1-30,2019-1-30,第一节 思维概述,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71,二、思维的产生,三、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有相同性质的事物抽取出来,对其加以概括,并得出认识。2.间接性 间接性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其他事物为媒介,通过迂回曲折的认识路线,了解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思维过程。,72,四、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1幼儿前期思维
21、的特征 幼儿前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但开始出现具体形象思维的形式。,2.幼儿中期思维的特征 幼儿的思维逐渐从直接的感知和行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可以凭借具体事物的鲜明的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活动。,3.幼儿后期思维的特征 幼儿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开始出现抽象逻 辑思维的萌芽。,73,第二节 幼儿思维的培养,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发明创造过程中的特有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综合,是能够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特定范畴。,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必须十分重视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早对幼儿进行适宜和思维早期,74,三、幼儿创造性思
22、维的特征,1.流畅性 如:词语开花,2.变通性 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独特性 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75,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1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 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3教授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4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5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76,第七章 幼儿的言语,77,2019-1-30,2019-1-30,第一节 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一、言语的概念 言语是把语言符号按照语言的规则排列起来表达具体的内容的。,78,二、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1.语音 36岁是幼儿语音发展最重要、最迅速的 时期。3岁左右的幼儿,有不少声音发不准。4岁
23、以后,基本掌握全部语音,只有个别幼儿对个别较难发的音,仍感到困难。到6岁,不仅能正确地发出词音,而且能按语句的内容调节自己的音调,能清楚准确地发出四声。,79,2.词汇 幼儿期,也是儿童掌握词汇最关键的时期。(1)幼儿掌握的词汇数量增加很快 三岁幼儿掌握八百至一千个词,四岁幼儿可掌握一千六百至二千个词,五岁时可增加到二千二百至三千个词,六岁时可掌握三千到四千个词。,80,(2)幼儿掌握的词类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三、四岁幼儿所掌握的词汇中,绝大多数是名词、动词,还有部分形容词。到五、六岁,形容词大量增加,副词、数词、量词、连接词、前置词等也逐渐被掌握。到幼儿末期,言语活动中最基本的一些词类,在幼儿
24、言语中都可以找到。,81,(3)幼儿掌握的词汇内容不断丰富、加深 一方面幼儿掌握的每一个词本身的概括性逐渐增长。另一方面幼儿掌握抽象性、概括性较高的词汇数量逐渐增加。,82,3.语法 三岁左右的幼儿,大量运用的是由十来个字词组成的简单句,由于他们对词和词的关系的掌握不好,所以常常出现语法上的错误。四岁左右,幼儿开始能够大量正确运用简单句,并能用许多简单句来稍详细地描述自己的见闻,或说明自己的意思。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已经开始出现了复合句式。到五、六岁时,幼儿语言中各种类型的复合句相继出现,并且不仅有反映时间、空间关系的复合句,而且还有反映原因和结果、手段和目的、部分和整体的复合句。,83,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幼儿 心理 行为 指导 第二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98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