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系统价值流课件.ppt
《农业生态系统价值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系统价值流课件.ppt(1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第八章 农业生态系统价值流,价值流概述 价值流的流向和流量分析 价值流循环增殖分析 管理环对价值流的控制 农业生产过程的经济外部性问题,第一节 价值流概述,一、价值流内涵二、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流类型及其特征 三、农业生态系统价值流的影响因素四、价值流分析的途径与方法,所谓价值流(value stream),即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能值”被物化或被凝结在产品中以后,随着系统内各种交换活动,从一个环节流到另一个环节,从一个部门流到另一个部门,并随着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的形成进入消费领域的过程。,一、价值流内涵,.价值流的概念,农业生态系统的
2、价值流形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 包括活劳动的更新;物化劳动的准备;原材料储备以及信息准备等。(2)物化或凝结阶段(3)实现阶段 价值实现的阶段,是指产品经过包装、贮藏、运输进入交换领域或系统内最终消费领域,价值流的终点。,.价值流的形成过程,(1)根据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划分 植物性农产品的价值流(比较平稳)动物性农产品的价值流(具有渗透性,稳中有升)(2)根据农产品的社会属性划分 生理需求产品的价值流(相对稳定)社会需求产品的价值流(波动性很强)(3)根据农产品的经济属性划分 交易性农产品的价值流(左右于市场需求规律)中性农产品的价值流 非交易性农产品的价值流(稳定),二、农业
3、生态系统的价值流类型及其特征,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再生产过程能流和物流特征。2.经济因素 经济政策、市场体系、涉农企业分布等经济因素对价值流具有导向作用,从而间接的影响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流特征。3.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中文化教育程度、技术发展水平、风俗习惯等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价值流具有重要作用。,三、农业生态系统价值流的影响因素,根据生态经济学价值流原理,对任一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价值流分析,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1)价值流的流向和流量 主要是对系统在运作、发展过程中资金使用方向(投资方向)及资金量的大小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投资的正确与否。,四
4、、价值流分析的途径与方法,1.价值流分析途径,(2)价值流的循环增殖 通过系统运作前后资金的变化、系统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效率高低,从而适时地对结构进行调整,对操作、运转措施适时改变。(3)系统管理对价值流的控制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财务运算和管理反映管理机构对资金的筹集、使用、核算和监督,以取得最优经济效果的财务活动的管理。,基于下列假定,对系统的价值流进行具体分析:(1)将某一农业生态系统看成是一个“生产货币的单位”,用生产货币的多少来衡量系统的效益。(2)系统内的任何物质流动均以价值的形式表现,单位为人民币(元或万元)。(3)和能量流、物质流的分析一样,价值流也是在系统结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5、的,但需要对系统的经济结构层次重新进行划分,以适应价值流分析的需要。(4)根据生态系统的“等级组织”(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原理,用黑箱图表示价值流的流向。,2.价值流分析方法,(5)根据技术经济分析研究中投入产出原理,编制系统投入产出表。(6)在上述基础数据获取的条件下,利用产值优势度指标和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原理对价值流的流向和流量进行分析。(7)对价值流增殖的分析中,采用了两种分析方法:(a)在货币效益分析中,采用了收入弹性系数、系统稳定性指数、基本经济效益指标、系统产投比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建立投入产出模型,通过计算机进行预测分析;(b)在非货币效益分析中,
6、应用环境经济学的影子价格法;(8)分析管理环对价值流的控制时,采用财务管理分析法,以寻找价值流循环中的问题。,一、价值流的流向和流量表示方法二、价值流流向与流量分析 三、价值流流向与流量分析实例,第二节 价值流的流向和流量分析,1.价值流流向表示 系统内部结构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系统价值流的流动方向,可应用适于所有系统的原理等级组织原理,用“黑箱”表示。2.价值流流量表示 价值流的载体是系统内的物质产品,即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同时,系统内的能量也是价值流的载体,系统内物质、能量的消耗同时伴随着资金的利用和消耗。因此,系统价值的投入产出最终可以用物质或能量的投入产出来表示。,一、价值流的
7、流向和流量表示方法,一般以产值优势度(output dominance)来分析价值流的流向与流量。产值优势度分为两种:1.部门优势度(用符号A表示):表达次级系统在其所属系统中所占产值份额的大小;反映了各个结构单元或生产部门为整个生态农业经济系统所做出的贡献。该值越大,说明产值份额越大。A=ni/N=Pi(ni:次级系统产值;N:系统总产值),二、价值流流向与流量分析,2.总体优势度(用符号C表示):表达系统随内部结构单元的增加,各次级系统的产值差距。该值越小,说明系统越稳定,结构越合理,系统越趋于平衡。它主要用来与其它生态经济系统相比较。C=(ni/N)2(Pi:系统产值优势度),以胜利油田
8、生态农场生态经济系统为例(卞有生,1999),以1990年为时点,介绍价值流计算分析的方法和对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三、价值流流向与流量分析实例,为适应价值流分析需要,将农场结构从生态经济系统角度重新进行划分,整个系统分为3个层次:(1)包括各子系统内部的生产项目,即粮田、蔬菜、经济林、防护林、鸡、猪、牛、羊、鱼、虾、服务业、工业等12个亚子系统。(2)包括农、林、牧、渔、工及服务业5个子系统(3)生态农场生态经济系统,即总系统。,1系统结构,价值流的流向用“黑箱”图表示(图8-2),整个系统的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黑箱”,它由更简单的“黑箱”组成,这样就构成了复杂的等级组织。通过研究任一黑箱的
9、输入、输出关系,即可判断该黑箱的行为,从而为子系统和亚子系统提供依据。,2价值流流向表示,图8-2生态农场生态经济系统1990年价值流流向黑箱,表8-1给出了系统内各个生产部门的内部投入,外部投入和系统的总投入,同时也给出了系统内部的中间产品产值和最终产品产值,投入和产出的均是价值量而不是能量和物质量。,3价值流流量表示,表8-1 生态农场生态经济系统1990年投入产出表(单位:万元),*指系统内一个子系统从另一子系统获得的收入,空格表示相互间没有收入,表8-2 1990年系统产值优势度对比(%),1990年农场各部门产值优势度计算结果列于表8-2。由表8-2可见,农业比重由生态农场建设前19
10、88年的18.19%下降至10.49%,工业比重由6.6%上升至69.74%,林果业由1.2%上升至2.09%,养殖由12.4%上升至16.48%,总体结构趋于平衡、合理。,可见,商品生产是基础,是前提;服务性产业是保证。没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整个国民经济是无法正常运转的。没有高度发达的商品性农业生产产业,乡镇工业也是发展不起来的。,第三节 价值流循环增殖分析,一、价值流循环增殖分析的必要性 二、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分析原理 三、货币效益分析与非货币效益分析,价值流的循环增殖分析(Proliferation cycle analysis):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与经济要素相互交织的过程中,
11、依据价值运动的信息,寻求价值增殖的规律。价值增殖也就是效益问题,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效益分为两种:一种是货币效益;一种是非货币效益。,一、价值流循环增殖分析的必要性,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讲,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流增殖也遵循收益递减规律(the rate of diminishing returns),即在追求农业生态系统价值得到最大增殖的同时,必须考虑如何在增殖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以实现增产增收。,二、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分析原理,1.收益递减律,图8-3 收益递减律示意图(其中:abcdef,e=0,f0),收益递减率也称报酬递减律,最初是由经济学家A.R.Turgot于18世纪后期在经济研究中
12、提出来的,它反映了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认为从一定土地上所得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量却在逐渐减少。,根据收益递减律原理,在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资金流调控和农业资源的投入时,要注意:(1)必须选择合适的农业资源投入水平(2)以系统的观点综合分析各种农业资源的投入 产出规律,2.经济效果原理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economic effects):在使用农业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时,生产消耗(production consumption)和生产占用(production occupation)对于生产成果的比例关系
13、,即 经济效果=生产成果/消耗或占用的劳动 生产成果常以货币形态表示,其全部价值由三部分构成:生产资料(C)劳动报酬(V)利润(M)那么,(C+V)就是成本,(V+M)是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通常叫净产值。,根据生产成果的划分和资源耗用的情况,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可以使用不同的指标从不同角度来反映(表8-3)。以首栏的某种生产成果为分子,以表头的某种资源占用或消耗为分母,即可构成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各项指标。例如,土地生产率总产值土地面积。,表8-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不同指标,边际效益(marginal benefit)分析,又称增量分析,它是一种对投入效益受投入量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的方法。现以朱维和
14、等(1982)在珠江三角洲进行的水稻施肥试验获得的收益递减结为例(表8-4,图8-4),说明边际效益分析的步骤。,3.边际效益分析,表8-4不同钾肥施用最对稻谷产量的影响,图8-4 水稻不同钾肥施用量的产投比曲线及其边际效益分析,(1)确定投入x与产出y的回归关系(曲线A),一般收益递减曲线都可得到下列形式的回归式:y=a+bx-cx2 本例施K2O量x(kg/hm2)和稻谷产量y(kg/hm2)的回归关系为:Y=5598.07+18.478x-0.0705084x2(8.1)经检验F=267.1131*(界限F0.05=199.5),(2)确定反映收益递减速度的边际产量曲线dy/dx和边际效
15、益曲线(曲线B)从式(8.1)得 Yr=dy/dx=18.478-0.1410168x(8.2)式中Yr表示在某一施钾水平(x)下,K2O对稻谷增产的效应,单位为kg/kgK2O稻谷。当时稻谷每千克为0.239元,则增收效应Z(元/kgK2O)为Zr=0.239Yr(8.3),(3)确定投入(x)与成本(z)的回归关系(曲线C)设钾肥以外的成本(a)不随钾肥施用量提高而改变,且a=100元/hm2;b是每千克K2O的成本,且b=0.64元/kgK2O。因此有:Z=a+bx=100+0.64x(8.4)(4)确定反映成本随投入水平改变而变化的边际成本曲线dz/dx(曲线D)从式(8.4)得Zd(
16、元/kgK2O):Zd=dz/dx=b=0.64(8.5),(5)计算最高产出(Ym)和相应的经济收益(Rm)以及对应的投入水平(Xm)当式(8.1)对x的导数为零时,也就是式(8.2)Yr=0时,Y取得最大Ym,从(8.2)18.478-0.140168Xm=0,得 Xm=131.03(kgK2O/hm2)代入(8.1)得:Ym=6806.69(kg/hm2稻谷)这时的经济收益Rm=总收益-总成本,即:Rm=0.239Ym-Z=0.239Ym-(100+0.64Xm)=1443.42(元/hm2),(6)计算最高经济效益(R0)及其对应的投入水平(X0)和产出水平(Y0)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
17、益时,系统能获得最高经济效益,这时Zr=Zd。结合式(8.2)、(8.3)和(8.5)可得:0.239(18.478-0.1410168X0)=0.64 得:X0=112.045(kg/hm2K2O)代入(8.1)得:Y0=6783.27(kg/hm2稻谷)这时的经济效益为:R0总收益-总成本=0.239Y0-(100+0.64X0)=1449.49(元/hm2)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要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钾的投入量应为112.045 kg/hm2K2O,要获得最高产量,钾的投入量应为131.03kg/hm2K2O。,4.边际平衡原理 边际平衡原理是以产品的边际产量及其边际收入与资源投入的边际用量及
18、其边际费用作为它的立论基础。产品的边际产量(marginal yield):每增投一定数量的变动资源所取得的某种农产品的增产数量 产量的边际收入(marginal revenue):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资源的边际用量(marginal dose):增产某一数量的产品所增投的某种变动资源的数量 边际费用(成本)(marginal cost):增设的资源代价,它等于资源的边际用量乘以该资源的价格。,边际平衡原理的要点如下:1.必须在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比值在01 的区间 内考虑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2.在边际费用与边际收入相等时系统的纯收入最大3.利用资源替换找出生产等量农产品的最低成本资源组合
19、 4.找出等量资源用于生产多种产品时的最大收入组合,5.价值转移原理 一切产品的价值都是由活劳动、物化劳动消耗和剩余产品的价值构成。农产品的劳动消耗或完全成本,实际上是生产和实现该种产品所投入的劳动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价值的转移。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的产品价值在量上要高于它所耗费的劳动消耗或完全成本,即要有剩余产品的价值存在,才能正常进行扩大再生产。,我们继续以胜利油田生态农场生态经济系统为例(卞有生,1999),阐明价值流循环增殖中的货币效益分析与非货币效益分析的应用原理。1.货币效益分析(1)直接消耗系数(用符号a表示)(2)价值产投比(用符号b表示)(3)系统的稳定性指数(用符号e表示)(4
20、)收入弹性系数(用符号f表示),三、货币效益分析与非货币效益分析,(1)直接消耗系数(用符号a表示)由系统各个生产部门对生产资料的消耗来计算,包括对系统内部中间产品的消耗系数和由系统投入的生产资料的消耗系数。计算公式:a=Xi/X式中,a为直接消耗系数;Xi为生产部门对原材料单项消耗量;X为消 耗原材料的总量。1990年农场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计算结果列于表8-5。,表8-51990年生态农场生态经济系统的直接消耗系数,由表8-5可以看出:(1)畜牧业子系统对农业系统生产的产品和副产直接消耗系数为0.08263,工副业子系统对农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02712,合计为0.1098,系统内部
21、对农副产品的利用还很不充分,仍需设法提高.(2)农业、林业、渔业和工副业4个子系统,对养殖产品和副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分别是0.05158、0.07069、0.1819和0.02088,四者之和为0.3253,远大于对农副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这说明生态农场对其畜牧业子系统的产品,副产品的利用比较充分,表明农场的综合利用取得初步成效.(3)生态农场内部,对林业、渔业和工副业子系统品、副产品的消耗,还是薄弱的,在今后应努力使其进一步得到利用、增殖,从而提高整个生态农场的经济效益。,(2)价值产投比(用符号b表示)价值产投比是指各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消耗与产品产值之间的关系,用来衡量资金使
22、用效果。在价值流分析中,可以对单项产品、也可以对行业、还可以对系统总体的产投比进行计算。价值产投比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b=ni/XB=ni/X 式中,b为子系统的产投比值;ni为子系统的产值;X为子系统的总投入;B为系统总体产投比值。,1990年生态农场生态经济系统各子系统产投比的计算结果列入表8-6。从表可知,1990年农场的总体产投比为1.01,说明该年度是不亏损的,但又不甚理想。,表8-61990年生态农场生态经济系统价值产投比指标,(3)系统的稳定性指数(用符号e表示)e=-Pi/logePi 式中,Pi为i系统的产值优势度,e增大时,稳定性增强,抗御外力冲击的能力提高。当e值变小时,
23、则表示生态农场的稳定性降低。(4)收入弹性系数(用符号f表示)f是表示系统经济效益变化的一个指标,f 1表示系统效益提高,f=1表示系统效益不变,f 1则表示系统效益下降。f=(R/R)/(C/C)其中,R为收入;C为费用;为报告期与基期之差。,2.非货币效益分析 非货币效益分析即“影子价格法”,就是用“影子价格”(shadow price)把系统功能价格化。即假设以同样大小功能的替代物的收益或费用作为补偿费用,代替被代替物的收益和费用。,例如生态农场建设中,由于综合利用的开展,养殖业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节省了化肥,也就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费用;沼气的建设与利用,降低了农场煤和天然气的消耗,
24、也就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支出。假设在农业-养殖业-渔业-沼气这个循环中,养殖业、渔业、沼气系统为农业提供有机肥,为农田节省了15万公斤的化肥开支,相当为整个系统节省了费用。若化肥以每公斤1.00元计算,则:收益(节省的费用)1500001.00150000(元)在农业-养殖业-沼气这个循环中,农业和畜牧业系统为沼气系统提供秸秆和有机肥,沼气系统产生的沼气,相当于100吨标准煤,若每吨煤以35元计算,由此节省的费用为:收益(节省的费用)100 35 3500(元)从以上价值流循环增殖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胜利油田生态农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价值流的渠道畅通。其价值增殖速度和价值增殖的稳定性都是比较好的,由此
25、也证明了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来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完全正确的。,一、管理环对价值流的调控作用 二、管理环对价值流的控制阶段 三、管理环对价值流的实际控制,第四节 管理环对价值流的控制,一、管理环对价值流的调控作用,图8-5 管理环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价值流的理想控制图,图8-5为管理环对生态经济系统中价值流的理想控制图。在整个价值流的形成、流动过程中,有四个主要环节,即供应环(Supply Central)、生产环(Production Central)、销售环(Sales Central)和管理环(Management Central)。供应环:价值流形成的准备阶段 生产环:决定价值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生态系统 价值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98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