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优质ppt课件.ppt
《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优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优质ppt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词五首,饮酒(其五),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首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魏以来继承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作者简况,饮 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
2、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按节奏诵读诗歌:,1至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5至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然闲适的抬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显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截然
3、不同。,(写诗人高尚情致),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诗人从中体会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南山美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由山中之景领会到人生真谛,但诗人并未明辨。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总结全篇),探究: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感悟到的人生真谛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谈谈你喜欢的原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一,心和自然亲近。,“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宁静、自由,不在于居所是
4、否荒远。,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人物小结,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选社会,消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 参加社会
5、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春 望,杜甫是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转折时期所产生的伟大诗人。,他亲身经受了八年安史战乱之苦,因而社会的动乱、中下层人的苦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等,都交织熔铸在他的名篇巨作中。后人评杜诗为“诗史”,称杜甫为“诗圣”。,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写作背景,本诗
6、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齐读课文,溅()抵()搔()浑()胜()簪(),jin,溅落,d,值的,so,用指甲挠,zn,shng,能够承受,一种束发的首饰,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简直,hn,整体感知,速读这首诗,找一找作者在这里写了哪几个形象?,首联:,国、城(长安城),山河,草木,颔联:,花、鸟,颈联:,尾联:,白头,簪,烽火、家书,译文:,国都已变得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是原来那
7、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可是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只因为)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苦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战乱持续很长时间了,家人已久无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可抵得上万金那么宝贵。头发早就白了,(因为忧国念家)变得越来越少,抓绾(wn)起来连簪子也别不住了。,合作探究,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
8、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2、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种注解为:诗人因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有一种解释是:这是以花、鸟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的主体不同,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合作探究,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
9、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第一种理解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触景生情。第二种理解是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 以上两种理解皆可,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整体把握,1、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小 结,春望写于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
10、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雁门太守行,他是唐朝宗室后裔;他幼年丧父,跟寡母过着窘困生活。他虽家道中落,但志向远大,勤奋苦学;他博览群书,才学甚高,但受小人嫉恨,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他怀有一腔报国之志,但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愁苦愤懑在他的内心是涂抹不掉的;他只好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他经常骑一匹瘦马,背一个破囊,得句即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里驰骋,以大胆的想象构建奇幻的艺术境界,他和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
11、李”,他就是诗中之鬼,雁门太守行,cu l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jio yn zh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jun zh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xi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读准字音,作者介绍: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他是唐 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李贺21岁时,因父亲的名字“晋肃”在当时犯讳,所以不准他应考进士。他只做过三年奉礼郎小官,辞官后心情一直抑郁不平。27岁就去世了。李贺的诗歌,除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以外,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的篇章。在李
12、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李贺的这首雁门太守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的。当时年仅17岁。,写作背景,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写于中唐以后,藩镇飞扬跋扈,河北地区战事仍频,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安定。李贺模拟乐府古题而填写的这首新词,虽然带有想象成分,并非纪实之作,但在当时是有典型性的,且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领会诗意,结合下面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每句诗歌的大意,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小组间质疑难字难句。,乌云弥漫在城上,城郭似乎被摧垮了,日光穿过云的缝隙射下来,战士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在深秋的季节里吹响号角,
13、暮色中塞上的泥土如同胭脂凝成紫色。,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深夜里,部队行进在易水河边,寒风卷动着红旗。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不亮。,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为了报答君王招纳贤才的厚爱,我宁愿手提利剑战死在沙场。,译 文,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朝廷血战到死!,理清内容,首联(白天)严阵以待 形势危急颔联(黄昏)刻苦练兵 战斗惨烈颈联(夜晚)
14、天降重霜 潜师奇袭 尾联 抒情 誓死杀敌 报效朝廷,齐读诗歌,体会情感,一、二句“紧张,壮烈”;中间四句“凝重,悲壮”最后两句“坚定,豪迈”(写作背景)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归纳小结,全诗表现了唐军战士浴血奋战,以死报效朝廷,视死如归的精神。,课堂检测,1、“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了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五首 年级 上册 24 诗词 优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97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