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20)》大纲.doc
《《西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20)》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20)》大纲.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14-2020)大纲征求意见稿前 言商贸业功能地位:商贸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商贸服务业的兴旺发达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对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引领消费、促进生产、高效率配置社会资源、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对外辐射能力、竞争力意义重大。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善和服务民生、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商贸服务业竞争力的可靠保障。规划编制缘起:在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引导下,谋求城市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关注、重视、重新审视商贸服务业功能、作用,并高
2、起点、系统性规划它的未来发展。为形成适应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要求的商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引导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并强化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促进商贸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增强西安商贸业的区域影响力,努力把西安市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流通节点城市、全国十一个主要商业功能区核心城市、国际商务城市、中国西部商贸服务中心城市(包括消费中心、时尚中心、会展中心、物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产业服务中心),根据国务院、商务部、陕西省政府关于加强流通体制改革、促进流通业发展、强化内贸发展规划的精神和部署,遵循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修定本规划,
3、规划时限2014年至2020年。文本目录1. 总则1.1 规划背景1. 2 规划依据1. 3 规划对象、范围1. 4 规划期限2 . 规划的指导思想3 . 规划的原则4 规划目标4. 1 战略定位4. 2 发展目标5 . 布局规划5. 1 布局规划总体概括5. 2 城市中心商业区布局规划5. 3 区域商业中心布局规划5. 4 社区商业和城镇商业布局规划5. 5 零售商业网点布局规划5. 6 购物中心布局规划5. 7 商业街布局规划5. 8 商贸功能区布局规划5. 9 中心商务区(CBD)布局规划5.10 地铁商业网点布局规划5.11 商品交易市场布局规划5.12 农产品流通体系布局规划5.13
4、 商贸物流基地布局规划6 推进措施6.1 调控手段6.2 政策促进6.3 管理措施1. 总则1.1 规划背景 城市骨架成倍拉大,商业网点需全域覆盖,以适应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及生产性服务的双重需求,这是城市扩张对商贸业的内在需要; 建设符合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要求的商业体系,市场结构亟需优化、业态结构亟需调整、空间布局亟需多元,适应城市提升发展的要求; 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核心是要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商贸服务业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要件,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基本手段; 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加速转型,要充分发挥商贸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先导性、基础性及发展带动作用;引导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并强化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
5、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促进商贸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1. 2 规划依据商务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商业网点规划术语商务部零售业态标准、城市商业中心等级划分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陕西省政府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西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4-2020)西安市商业分级设置规范西安市轨道交通网线发展规划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西安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1. 3 规划对象、范围商业网点界定:指从事商品流通,为生产经营和生活服务的单体商业经营场所或在同一区域内统一开发、统一经营或统一管理的综合商业经营场所,包括商品流通
6、类网点和服务类网点。大型商业网点重点规划百货店、综合超市、建材家居电器类专业店、购物中心业态,以及商品交易市场、农产品流通市场、商贸物流基地等。在商业空间结构上重点规划各级商业中心布局。在产业集聚板块上重点规划商业街区、商贸功能区、中心商务区。西安市商业网点规划站在点(网点)、线(街区带)、面(商圈功能区等)三个层面,以商业网点为基本出发点,就西安市域的商业发展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商业功能、市场结构、空间布局、组织方式、建设规模、产业服务需求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统筹设计,指导城市商业网点建设发展。规划范围为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中心城镇、镇,总面积865为平方公里,规划重
7、点为主城区,以唐长安城为中心,以绕城高速为基本轮廓,东至灞河,西到绕城高速路,南至长安(潏河),北到渭河,面积约490平方公里;规划满足2020年主城区600万,市域范围1000万人口规模的消费需求以及城市发展对商业的内在需要。1. 4 规划期限为中期规划2014年-2020年,与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截点时间一致。2. 规划的指导思想(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建设总方针;(2)充分反映优化市场布局、调整市场结构、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主导思想;(3)体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新消费服务方式、改善产业服务功能、提升商业竞争力、服
8、务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3. 规划的原则(1)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规划原则;(2)以人为本、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3)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改造与新建相统筹的原则;(4)商、文、旅融合发展的原则;(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6)大型商业设施建设与中小商店生存发展相结合的原则;(7)规划的调控功能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相结合的原则;(8)技术进步的原则。4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4. 1 战略定位 建设国家重要的流通节点城市、全国十一个主要商业功能区核心城市、国际商务城市、中国西部商贸服务中心城市(包括消费中心、时尚中心、会展中心、物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形成网点充分、布局优化、结构
9、合理的商业体系。国家重要的流通节点城市:西安处于我国内陆中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全国交通、信息、航空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西部地区连通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处于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的中心,是连接东西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2009年3月份,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将西安确立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承载物流集散和流通中枢角色。西安建设国家重要的流通节点城市,发展路径主要依靠大型商贸功能区、大型批发市场、大型物流基地支撑。全国十一个主要商业功能区核心城市:在“十二五”国内贸易发展规划中,全国建设形成11个主要
10、商业功能区,发挥商品集散、价格形成、消费集聚、产业服务和辐射带动功能,形成一批国内贸易的重要增长极。关中天水商业功能区建设要强化商品特别是农产品现代物流基地和流通枢纽地位,提升商品集散和消费集聚功能。西安作为关中天水商业功能区核心城市,发挥消费聚集、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传播中心职能。国际商务城市: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国际品牌招商、对外经贸合作、国际性会议展览举办、国际商业文化旅游活动等方面走向世界。中国西部商贸服务中心城市: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西移及中国对外开放的整体格局由沿海向内地纵深发展,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态势,决定了在未来10至20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增长新的热点将出现
11、在西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载明要把西安建设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从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城市禀赋、发展空间、影响力、现有基础等诸多要素,以及西安与西部各大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综合分析考虑,西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的商贸、物流、会展和金融中心,成为辐射黄河中上游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商贸中心。建设中国西部商贸中心城市,要形成区域性消费聚集中心、品牌汇集的时尚中心、商务会展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六大中心功能,尽快把西安打造成为辐射西部、影响黄河中上游区域、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商贸服务中心城市。4.2 发展目标(1)社销额总量预测:20
12、12年西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9%。2012年西安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436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279.99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以2012年西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6亿元为基数,20132020年西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速度按10%-12%测算,预计到2020年西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4500亿元人民币,人均社销额45000元人民币。 (2)商业用地规模预测: 2020年,西安市主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90平方公里以内,中心城镇建设用地
13、规模控制在278.6平方公里内,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7平方公里以内(见西安市规划局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截止2010年,西安市主城区商业金融业用地已建成3263.18公顷,2020年规划控制在3469.04公顷内。参照同类城市人口与商业营业面积的匹配标准,结合人口自然增长、城镇化进程、城市规模扩大、旅游消费人口增多、流动人口增加、汽车拥有量提高等因素,确定西安市人均占有大型商业网点营业面积标准为1.5-2.0平方米/每人。预计2015年大型商业网点营业总面积可达1000万平方米;2020年西安市商业营业总面积应控制在1500-2000万平方米之间,大型百货、
14、超市、购物中心、专业店的营业面积400-500万平方米之间。其中:2020年主城区人口规模为600万人,大型商业网点营业面积宜控制在1000万平方米,所需商业用地约6000-8000亩(400-533公顷);市域其余中心城镇(阎良、泾渭、临潼三个新城,新筑、洪庆、常宁、六村堡四个城市组团,以及户县、高陵、周至、蓝田四个县城)、镇(50个)商业营业总面积宜控制在300万400万平方米之间,所需商业用地约2000亩3000亩(133-200公顷)。(大型商业网点商业用地包括大型零售、餐饮、住宿等商业服务用地。大型商业网点指营业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商业设施。)(3)商业网点功能结构目标:按照西安
15、市城市布局形态和完善现代服务体系的发展要求,形成以中心商业区、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为主的三级商业服务网和以副中心、城市组团、城镇商业为主的外围商业网络。在商贸产业发展方面,形成商贸功能区、中心商务区、商贸物流基地、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为载体的产业结构体系。全力推进商贸聚集区建设,实施“四大聚集”战略:大型商业网点向中心商圈聚集,特色消费、专业消费向商业街区聚集,便民消费朝社区商业聚集,大型市场向商贸功能区聚集。近期目标:到2016年实现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商业体系,基本建成西部商贸中心城市框架体系。中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与国内外接轨的现代商业体系,实现商业发展战略目标。5. 布局规划
16、5. 1 布局规划的总体概括 5.1.1商业发展空间模式:根据西安商贸服务业聚集发展的历史传统、分布规律、功能作用、交通网络、辐射人群,以及规模、密度和业态结构的不同,大西安商业布局呈现“向心环带”的圈层发展空间模式,包括中心商业带、中心外缘带、中间商业带、市区边缘带、外围城镇带五个层级。 (一)中心商业带范围:明城以内,包括东南西北四条街区和解放路,以及其他特色商贸文化旅游街网。商业设施高度集中,是大西安的商业核心区,发展具有国际都市水平的现代商业中心。(二)中心外缘带范围:由环城线至二环路以内中间范围众多综合商贸街区、特色商业街区组成, 整个区域呈环带状发展,商贸业以商贸经济街区为主要发展
17、重点,重点发展具备都市级商业影响力的综合商贸街区和特色商业街区组团。(三)中间商业带范围:除中心商业带、中心外缘带之外(二环至三环)的主城区范围。区内零售业、餐饮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具有一定的整体营业规模,客流主要是本区域内的居民、部分本市其他地区及本市以外的居民;商业较为集中,零售业以中型百货店、超市、专卖店、专业店为主;餐饮、金融、居民服务业较为齐全。该区域重点发展成以满足本区域消费的区级商业中心。(四)市区边缘带范围:三环以外的主城区范围。随着西安的东南西北等多个客运站的集中外迁至该区域,重点发展物流集散功能园区、专业市场、生态休闲商业。(五)外围城镇带范围:主城区以外的临潼、阎良、户县副
18、中心,泾渭新城,新筑、常宁、洪庆、六村堡城市组团,周至、蓝田、高陵县城。确保每个组团县有1个商业中心区。5.1.2商业等级体系划分:根据商业分级设置规范和城市商业中心等级划分国家标准,西安商业体系分为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级。形成等级分明、功能互补的布局体系和不同级别的城市的消费中心,是西安商业网点规划体系的重点。市级商业中心位于明城墙内和小寨、曲江旅游休闲区,区域商业中心位于中间商业带和外围城镇带的副中心、城市组团。5.1.3 商业网点聚集形态:根据商业网点的聚集形式及功能作用,西安市商业网点在空间布局上分为商业街区(分特色商业街、专业街、综合型商贸街区)、中心商务区(CBD)、商贸功能区(商
19、品市场集群板块)、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四类形态。 5.1.4商业能级划分:根据老城区、新建区不同情况,繁华区和发展区的不同情况,存量改造和增量建设不同情况,结合不同地域资源优势和商业发展态势,西安商贸业未来发展任务在城市地理空间上划为示范区、增强区、提升区、发展区、建设区五类板块,确定不同的商业功能、差异特色、发展目标、建设规模等。(1)中心示范区:皇城商贸旅游区,都市商业中心区,成立西安皇城商贸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统一区内商业规划、商业设施提升改造、商业发展促进。(2)优化增强区:雁塔区小寨商圈、曲江休闲商业区,大西安商贸副中心。(3)调整提升区:土门商圈、三桥商圈、经开凤城商圈、高新科技路商
20、圈,以增量建设为主、存量改造并行,突出消费、商务两大功能。(4)充实发展区:阎良、临潼、户县副中心,及高陵、蓝田、周至郊县,发展目标以充实商业网点为主要任务,注重业态结构优化调整。(5)拓展建设区:以规划新建的泾渭商圈、浐灞商圈、大明宫商圈、韩森寨商圈、大兴新区商圈、长安新城商业中心、航天城商业中心、常宁、洪庆城市组团商业区为承载区域,主要体现增量建设。5.1.5 规划总括:根据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结构和商业发展的空间特征、等级体系、聚集形态,以及商业发展能级划分,大西安商业布局在空间结构上呈现“九宫格局、轴向布点、一核多心、组团发展”特点,总体布局规划为
21、“一核一轴两副两带,一港九心十区十二圈”,形成“时尚购物在皇城、区域商业有中心、便民便利社区行、物流集散绕三环”的服务网络。(按照终端消费服务和商贸产业板块的不同,大西安商业布局在空间结构上表述为“一核两副九心十二圈,一轴两带一港十区”,形成消费集聚发展板块和产业集聚发展板块层次分明、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商业体系。)一核:皇城商贸旅游区级别:超广域,都市商业中心,充分彰显富有西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商业区,西安商业发展名片。功能:大西安商业中心,西北地区商业发展的风向标。一轴:由未央路-北关正街-北大街-南大街-长安北路-长安南路连贯形成的南北商业发展轴线,贯通西安市区,接南山通渭河,是大西安
22、城市发展的大动脉和彰显西安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商业经济主轴线。两副:小寨商圈、曲江休闲商圈级别:超广域,市级商业中心,大西安商业副中心。功能:都市时尚消费、青年消费、文化休闲旅游消费、商务经济活动的复合型商业聚集区。两带:二环商务经济发展带、三环商贸物流发展带。二环商业带重点发展商务楼宇经济,三环商业带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产业。一港:国际港务区级别:超广域,西部最大的现代商贸物流聚集区。功能:大西安商贸功能核心区、辐射西部的商贸物流聚集区、中国内陆商务港。九心:区级商业中心, 级别:主城区内区域商业中心,广域。包括:经开凤城商业中心、北城大明宫商业中心、西咸三桥商贸中心、城西土门商业中心、高新商业
23、中心、长安新城商业中心、韩森寨商业中心、航天城商业中心、浐灞生态休闲商业中心。功能:满足区域消费需求的商业中心。十区:六个商贸功能区+四个中心商务区。主体商贸功能凸显,产业集聚,是打造西安商贸业辐射力、带动力、对外影响力的核心抓手。 商贸功能区:以批发交易、批零兼营、物流配送为核心功能,以商品展示、信息服务、金融结算等为辅助功能的产业集中区,通常表现为商品交易市场集群,是一个城市流通业发展水平和商贸实力的集中体现。西安商贸功能区主要建设国际港务区、长乐路轻工商贸功能区、(太华北路)建材家居商贸功能区、三桥汽贸流通商贸功能区、(朱宏路-北辰大道)五金机电商贸功能区、草滩农产品流通商贸功能区。中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20 西安市 商业 网点 发展规划 2020 大纲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96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