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對旅遊活動之動機及需求調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銀髮族對旅遊活動之動機及需求調查.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銀髮族對旅遊活動之動機及需求調查中文摘要:未來因醫學進步,因此壽命會延長,老人的比率也會增加,此一現象不僅在台灣,甚至全球先進國家皆然;研究報告指出生活滿意度及休閒滿意度與老人之健康有正相關係(張樑治,2003),但對於休閒活動會感到重視,及常參與之老人卻是反向關係(賴瓊儀,2002)。在此情形下,為了想了解銀髮族對於旅遊活動的看法,因此決定朝此方向做研究之主題。本研究將重點放在會令其願意從事旅遊活動之動機,以及何種型態的旅遊活動會引起其興趣?另外對於不從事旅遊活動之銀髮族也想了解影響其做此決定之因素。研究假設為:(1.)銀髮族個人資料對於各種型態之旅遊行程喜愛程度有關。(2.)銀髮族個人資料
2、與從事旅遊動機相關。(3.)銀髮族個人資料與旅遊活動需求相關。(4.)旅遊型態和銀髮族從事旅遊之動機相關。(5.)旅遊型態和銀髮族從事旅遊之意願相關。其結果為,(1)受訪者的個人資料集中。(2)受訪者對於旅遊活動很少參與,對於旅遊的自主性強。(3)旅遊多是為了身體健康及放鬆解壓。(4)旅程規劃的內容是影響參與意願最主要的因素。(5)費用負擔是不參加旅遊活動的最主要因素。(6)銀髮族個人資料對於各種型態之旅遊行程喜愛程度有關。(7) 銀髮族個人資料與從事旅遊動機相關性不高。(8) 銀髮族個人資料與旅遊活動需求相關性並不高。(9) 旅遊型態和銀髮族從事旅遊之動機無顯著相關性。(10) 旅遊型態和銀
3、髮族從事旅遊之意願無顯著相關性。關鍵詞:銀髮族、旅遊動機、需求電話:0963110454通訊地址:高雄市三民區大豐二路534號3樓E-mail:longtime19.tw.tw目錄一、 緒論71.1研究動機71.2研究目的81.3研究問題81.4研究範圍8二、 文獻回顧92.1動機相關理論92.1.1動機的定義 92.1.2旅遊動機 92.1.3旅遊阻礙 122.2需求相關理論 152.2.1何謂需求 152.2.2需求的定義 152.2.3老人需求的類型 152.3銀髮族與旅遊活動相關理論 172.3.1銀髮族之定義與休閒滿意 172.3.2休閒活動對銀髮族的意義與目的 17三、 研究假設
4、19四、 研究架構 20五、 研究方法 215.1研究對象 215.2抽樣方法 215.3問卷設計 215.4統計分析方法 22六、 結果與討論 226.1問卷回收情形 226.2敘述性統計分析 226.2.1個人資料敘述性統計分析 226.2.2旅遊特性之敘述性統計分析 256.2.3旅遊動機與需求之敘述性統計分析 286.3假設檢定分析 316.3.1 假設一:銀髮族個人特性對於各種型態之旅遊行程喜愛程度有關 316.3.2假設二:銀髮族個人特性與從事旅遊動機相關 346.3.3假設三:銀髮族個人資料與從事旅遊之意願相關 356.3.4假設四:旅遊型態和銀髮族從事旅遊之動機相關 366.3
5、.5假設五:旅遊型態和銀髮族從事旅遊之意願相關 38七、 結論 407.1結論 407.2建議 437.3研究限制 44參考文獻 46附錄 50附表一 旅遊型態項目分析與信度分析 50附表二 旅遊動機項目分析與信度分析 51附表三 旅遊需求項目分析與信度分析 52附表四 不參加旅行項目分析與信度分析 53問卷 54表目錄表2-1 Thomas(1964)歸納之旅遊動機綜理表11表2-2休閒參與阻礙的因素 14 表6-2-1個人資料敘述性統計分析24表6-2-2旅遊特性敘述性統計分析26表6-2-3旅遊型態之吸引力之敘述性統計分析28表6-2-4旅遊動機之敘述性統計分析29表6-2-5旅遊需求之
6、敘述性統計分析30表6-2-6不參加旅行之因素敘述性統計分析31表 6-3-1 性別對旅遊型態之T檢定32表 6-3-2年齡對旅遊型態之單因子變異數32表 6-3-3金錢對旅遊型態之單因子變異數33表 6-3-4居住情形對旅遊型態之單因子變異數34表6-3-5性別對旅遊動機之獨立T檢定34表6-3-6每月可使用之金錢對旅遊動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35表6-3-7性別對旅遊需求之獨立T檢定35表6-3-8居住情形對旅遊需求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36表6-3-9旅遊型態對旅遊動機之Pearson分析37表6-3-10旅遊型態對旅遊需求之Pearson分析39附表一 旅遊型態項目分析與信度分析50附表二
7、旅遊動機項目分析與信度分析51附表三 旅遊需求項目分析與信度分析52附表四 不參加旅行項目分析與信度分析53 一、緒論1.1研究動機隨著時代的改變,休閒已從早期只為一部分人的權利轉變為全民皆可從事的活動,而幾乎所有人都重視休閒生活,舉凡看電視、運動、出外踏青等,都是休閒的一部分,每個人每天都能從事,甚至都會從事休閒活動。而以往旅遊活動因需較花時間及金錢,因此只有少數人會從事此項休閒活動,今日也因環境及人們心態的改變,而成為越來越熱門的休閒活動方式,尤其是年輕人更是熱愛旅遊活動,也因此有許多相關的研究。但在此類研究中對於年長一輩的人的研究卻甚少,而此階層之人在未來勢必會成為一個人口型態的重心,因
8、此應該更加以重視才是。 人口結構的老化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必經的過程,台灣更是早在民國八十二年便已進入高齡化的社會,根據內政部所發布的台灣地區人口統計資料顯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在民國八十二年九月便已達到一百四十七萬二千人,佔總人口數的7.02%,首次超過聯合國的分類標準中老人國百分之七的標準比例,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的階段;民國九十二年七月,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更超越了百分之九的水準,在十年之間,老年人口的占比便增加了百分之二,其成長速度極為快速,預估在民國100年,老年人口數達250萬人,民國109年,老年人口數達350萬人,增加的速度相當快速。進入九十年以後,台灣人口的老化現象更
9、為明顯,根據內政部於民國92年7月所發佈的資料顯示,在台灣的各年齡階層之人口組合中,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己由九十一年的8.9%上升至九十二年的9.1%,此一比率雖比先進的歐美國家及日本為低,但卻比亞洲國家的南韓及新加坡等為高。(謝明瑞,2003)由此可知,未來因醫學進步,因此壽命會延長,老人的比率也會增加,此一現象不僅在台灣,甚至全球先進國家皆然;研究報告指出生活滿意度及休閒滿意度與老人之健康有正相關係(張樑治,2003),但對於休閒活動會感到重視及常參與之老人卻是反向關係(賴瓊儀,2002)。在此情形下,為了想了解銀髮族對於旅遊活動的看法,因此決定朝此方向做研究之主題。本研究
10、將重點放在會令其願意從事旅遊活動之動機,以及何種型態的旅遊活動會引起其興趣?另外對於不從事旅遊活動之銀髮族也想了解影響其做此決定之因素。1.2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如下:1.探討銀髮族對於旅遊活動有無需求?2.探討銀髮族的旅遊特性為何?3.探討銀髮族喜愛從事何種旅遊活動?4.銀髮族參加旅遊活動的動機為何?5.何種因素會影響銀髮族對於旅遊活動參與之決定?1.3研究問題 1.了解銀髮族個人特性對於從事旅遊動機之相關性。2.了解旅遊型態和銀髮族從事旅遊之意願之關係。3.了解影響銀髮族不參加旅遊活動之因素。4.了解銀髮族對於各種型態之旅遊行程喜愛程度。5.了解可影響銀髮族決定旅遊活動之因素。1.4研究範圍
11、本研究主要探討銀髮族對於旅遊活動之動機及需求,又因不同地區之銀髮族可能會有不同之因素,因此設定之目標對象範圍定為居住在台北、桃園縣市地區之銀髮族。其對於銀髮族之定義為50歲以上之族群。而研究所指之旅遊活動,泛指所有地區別之旅遊,並無限定國內外之分。二、文獻回顧2.1動機相關理論2.1.1動機的定義動機一詞是由伍德渥(Woodworth)於1918年首先應用於心理學界(張華保,1986),根據心理學辭典的定義:動機與行為是相對的兩個概念,行為是個體外的活動,而動機則是促進使用個體活動的內在歷程。(張春興,1993)。而大多數心理學家則延伸為動機是引起及維持個體活動,並促使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
12、內在歷程(韓幼賢等,1980;Green,Beatty,& Arkin,1984;Morgan,1961;Sanford,1970;Munn,1972)。一般而言,遊客旅遊動機會影響各遊憩機會之滿意水準,且遊客的目的不同時,則其所偏好及期望之活動場地亦會跟隨著改變(Gold,1972)。Deci(1975)更說明動機是一種內部因素,並彼此喻為潛在滿意的意識 (an awareness of potential satisfaction),意謂動機是未來情況的認知說明,此種動機被認為是行為自主的引發(autonomous uniliation)或行為的自決(self-determination)
13、,且被期望得到滿意的體驗。2.1.2旅遊動機觀光現今已成為最熱門的休閒活動方式之一,所以為了吸引觀光客的目光,必須先了解會引起觀光客參與的動機。關於旅遊動機之研究,由於研究性質、對象等的不同,研究者所提出的旅遊動機也不盡相同。劉純(2001)認為動機是人在希望得的滿足時被激發產生的,每當消費者之需求一經撩撥,即會承受某種必須設法減輕或消除上述之壓力,所需加施加之推、拉力、方向與強度;Pearce & Caltabiano(1983)就引用美國人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 )所提出的層級理論來探討旅遊動機,需求層級理論是按需求層次的要義,說明了動機是人類生存成長的內在動力,此等動力由多種不
14、同的需求所組成;而各種需求之間有高低層次之分,由低而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自尊需求以及自我實理需求,每當低層次的需求獲得滿足之後,高一層的需求隨之而產生,雖然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在近期已有學者提出不同的意見,認為非得要滿足一層需求就一定會往其上一層需求,可能會有跳級的情形,像是生理需求直接尋求自我實現,或是由高需求轉往低層次的需求等,但多數情形仍是可用需求層級理論來加以初步解釋。旅遊動機亦如馬斯洛的層級理論,早期旅遊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理動機的需求,慢慢轉變成為了滿足心理動機的需求。關於旅遊動機之研究,由於研究性質、對象等不同,研究者所提出之旅遊動機也不盡相同,最早提出旅遊
15、動機項目的屬Thomas(1964),其歸納之項目包括有教育與文化、休息與娛樂、種族傳統、其他等十八項旅遊動機,詳見表2-1;Mclntosh et al.(1990)將其基本的旅遊動機分為四種:1.生理動機(physical motivators):包括有生理的休息、參與體育活動、海灘遊憩、以及和個人身體健康直接相關等動機。2.文化動機(cultural motivators):獲得有關音樂、藝術、民俗、舞蹈、繪畫和宗教等文化活動。3.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包括結識各種新朋友、走訪親友、避開日常的例行公事,或建之新友誼等願望。4.地位與聲望動機(status and pre
16、stige motivators):與被人尊重或與個人未來發展有關的動機。Milntosh et al.(1990)並強調旅遊是一種複雜的象徵性行為模式,旅遊通常是透過這種形式來滿足多重的需求;周義隆(1993)認為個人在自己不同的心理、社會、生理和文化意向下,與社會環境的改變,都會影響人們旅行的動機,而這個動機往往不只是受一種動機支配,而是同時有幾種動機交叉存在。表2-1 Thomas(1964)歸納之旅遊動機綜理表教育與文化休息與娛樂種族傳統其它(1) 去看看別的國家的人民如何工作、生活和娛樂。(2) 去看看特殊的風景名勝。(3) 對現在發生的事件作較深入的瞭解(4) 去參加特別的節慶活動
17、。(5) 脫離每天例行的工作和職責。(6) 好好的玩一下。(7) 去獲得某種和異性接觸的浪漫體驗。(8) 去瞻仰自己祖先的故土。(9) 去訪問自己的家庭或朋友曾經去過的地方。(10) 氣候。(11) 健康。(12) 運動。(13) 經濟。(14) 冒險。(15) 勝人一籌的本領。(16) 追求時髦。(17) 參與歷史。(18) 瞭解世界的願望。資料來源:引自蔡麗伶譯,Mayo, E.J.& Jarvis, L.P.著,(民79),旅遊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93-231 後來也出現了許多使用推力因素(push factors)和拉力因素(pull factors)理論來解釋旅遊
18、動機的研究(Crompton,1979: Yuan & McDonald, 1990: Uysal & Hagan, 1993);Crompton(1979)認為可以影響旅遊者如何選擇觀光目的地的因素,都稱為是旅遊動機,在其研究中將旅遊動機分為推力因素動機和拉力因素動機,得出之結論為:(1)旅動機七大推力因素:逃離世俗環境、探險與對自己的評價、放輕鬆、追求聲望、恢復、增進親屬關係、促進人際互動,(2)旅遊動機二大拉力因素:新奇的事物、教育;在Bello & Etzel(1985)之研究中,將拉力因素列為解釋人們選擇觀光目的地的因素:Uysal & Hagan (1993)認為動機的推力和拉力因
19、素是人們旅遊的原因,這些因素足以形成一股力量(forces)促使人們去旅遊,推力因素會影響個人的旅遊決策,大部分的推力因素是有關於旅遊者對目的地吸引力的知覺,包括了有形的資源在內,是吸引人們前往某一觀光目的地的原因;Uysal et al.(1995)認為推力因素是引起個人旅遊的因素,包括了社會心理動機在內(socio-psychological motivation),而會影響選擇特定目的地旅遊的因素就是拉力因素。Mayo & Javis (1990)認為一般人希望轉換日常生活之固定性、好奇心,為自己的生活多加入一些變化,都是人們會去旅遊的動機;而Maslow的需求層級理論其中的探索需求(e
20、xplorative needs),就是一種滿足人們好奇心的旅遊動機;Yuan & McDonals(1990)研究結果顯示,新奇(novelty)是最顯著的推力動機;Ping & Qu(1999)發現觀光客到香港主要的旅遊動機包括遠離日常例行性生活、社交、美麗的風景;在吳國順(1993)的論文中,將國人出國旅遊動機分為探望親戚朋友、帶子女去玩、增進親子關係、遊學、增廣見聞、蜜月旅遊、洽公或參加會議、休閒渡假散心;在李宏淑(2000)的論文中也提到大多數台灣人旅遊動機包括了:新奇、抒解壓力、實際體驗當地的文化、社會地位感、自我再教育、突顯個人特質;李沛慶(1995)發現台灣人到金門觀光動機包含
21、了探望親友、增廣見聞、追求時髦等共20項;黃琦婷(2001)分析台灣旅客赴歐動機則包括了拓廣見聞、社會地位提昇、滿足好奇心。由以上種種旅遊動機文獻可以發現,出國旅遊的動機是依循著Maslow需求層級理論,由生理動機轉變為心理動機,再繼續往更上層蔓延的,而在過去研究中重點多是以推拉因素理論為主軸,探討相關旅遊動機的情形,可以發現出國旅遊是一種複雜又具有象徵性的行為,人們也會因為需求的不同,延伸出各種目的的旅遊動機,由文獻可知,旅遊動機包括了生理動機、文化動機、購物動機、人際動機、地位和聲望動機等等,在在都顯示了旅遊動機是為了滿足旅遊者多重複雜的需求,因此我們很難期望旅遊動機是單一目的的。2.1.
22、3旅遊阻礙參與旅遊為觀光活動的其中一種型態,當我們討論阻礙模式時,研究者多以休閒(leisure)的角度去探討,基本上休閒、觀光(tourism)以及遊憩(recreation)三者概念並無明顯的界定與區別(李銘輝,郭建興,2000)。所以在此探討的旅遊阻礙為套用休閒阻礙的模式進行。當外界刺激引發人們產生休閒需求後,動機隨之產生。休閒動機驅使人們想去從事休閒活動,經過多方考量對實際從事,形成休閒行為;相反的,若此動機為不可行,將導致活動中斷或打消此念頭。這說明在整個休閒行為的過程中,愛到許多因素影響,影響包括促進休閒因素與阻礙休閒因素這兩個面向,當刺激與反應的助力較多時即促成休閒行為;反之,阻
23、力較多時就導致休閒行為的阻斷。Crawford & Godbey(1987)指出,人們原存有某一項休閒偏好,然而由於休閒阻礙的介入,使休閒偏好無法獲得進行。Jackson(1988)更將休閒阻礙明確認定為凡介於偏好一項活動,和參與此項活動間的任何因子,皆視阻礙。,個人從事休閒所獲得的體驗及利益等,是屬於內在因素,此因素引起個體自動從事休閒的意願,這意願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可經由學習的歷程養成,凡屬習慣、嗜好之類的行為活動皆為內在因素。休閒行為除受內在動機影響外,亦受外在環境影響。Iso-Ahola & Weissinger(1990)便指出休閒參與中遭遇阻礙所帶的挫折感也會導致無聊感產生,使個體
24、無法在休閒中獲得適當的滿足經驗。關於休閒影響,限制個人參與休閒的重要因素有六大類,其分別為:1.時間,2.金錢,3.活動技巧,4.體能,5.活動的接近性與獲得機會,6.社會態度。 Mull, Bayless , Ross及Jamieson(1997)分析影響個體參與的外在因素有:1.地理位置與氣候,2.社會化,3.經驗,4.參與機會。Crawfor & Godbey(1987)統整出各類休閒阻礙之研究,將休閒阻礙定義為個體主觀知覺到影響個體不能喜歡或投入參與某休閒活動的理由,並發展休閒阻礙模式,將影響個體休閒喜好與休閒參與阻礙分成三類別:1.個人阻礙,2.人際阻礙,3.結構性阻礙。此外,李世昌
25、(2000)認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選擇參與休閒活動事實並不是事事都能順心如意,在我們的主觀與客歡條件因素中,有些因素會阻礙我們參與活動,這些阻礙因素歸納整理後可以分為三大類(表2-2):表2-2休閒參與阻礙的因素個人阻礙人際阻礙結構性阻礙1.提不起興趣2.缺乏參與此活動技能3.此活動對我缺乏吸引力4.沒有多餘時間5.活動花費太高6.體能不適合7.課業(工作)負擔太重1.自己的身份不宜或不適合參與2.與其他的參與者不投合3.沒有合適的人結伴同行4.預期人群擁擠5.缺乏交通工具1.缺乏足夠的休閒資訊2.休閒公共設施不足3.休閒環境噪音高、空氣汙染4.休閒環境複雜、沒有安全感5.距離太遠圖表引自:張朠
26、紹(2003),高職生選擇休閒場所與至網路咖啡廳動機之研究以嘉義市高級職業學校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台中。林清山(1985)在休閒活動理論與實務一書中研究國人休閒時,影響參加休閒活動的主因為1.沒時間,2.缺乏場地設施,3.無人指導,4.花費太多等。大多數國人在下班或下課後立刻回家,並未參與任何活動。文崇一(1990)分析台灣地區居民休閒活動時指出,教育程度的高低、年齡的大小、休閒時間的多寡,對休閒行為產生實質的影響。該研究指出,台北市民表示,時間不夠是最大的麻煩(41%),其次是場地不足(30%),找不到合適的活動項目(16%)與經濟不足(6%)等。以上有關休閒阻礙之研
27、究,大部分皆可視同為旅遊阻礙之因素,為少部分可能要加以修正後,仍適用於旅遊阻礙之研究。2.2需求相關理論2.2.1何謂需求需求是人類為了生存、福利、自我實現等,而產生的生理、心理、社會和經濟的需要,這些需求不能只靠個人、家庭或市場經濟來獲得滿足,於是要由政府介入,提供各種福利服務和資源,來解決尋求者的問題。尋求的意義是相對的,在同一時間,不同社會的需求互異,而同一社會,在不同時間的需求也不相同。需求常隨著社會中某些團體所建立的標準而改變(詹火生,1993)。因此不同的地點下,不同的社會,家庭和個人都有不同需求。因而根據不同的需求,便需要有因時、因地制宜,並且考量到個別差異的需求滿足機制。2.2
28、.2需求的定義在心理學領域,界定需求的理論最常被提及的是美國Maslow的需求層級論;在社會學的範疇,則以英國學者Bradshaw的理論最具代表性(王苑如,1998)。由於Maslow 的需求層級論我們在動機章節已談論過,因此在此我們就直接討論Bradshaw 的理論。 Bradshaw在” A Taxonomy of social need”一文中,將需求分成四大類:(一) 規範性需求(normative need):以專家或專業人員在某一既定情境時所界定的需求。(二) 感覺的需求(felt need):個人依其欲望所感覺的需求。(三) 表達的需求( expressed need):轉變成為
29、需要的需求。(四) 比較的需求(comparative need):以區域公平為原則的需求;假如甲和乙都具有相同特性但乙接受某一服務而甲沒有,則可說甲有這項需求(引自謝美娥,1993)。2.2.3老人需求的類型國內學者林松齡、王德睦(1994)經由研究分析指出,台灣地區老人社會需求項目集中在長期疾病、陪伴、金錢支持、閒聊慰藉以及住家整潔等四個項目,所以徐立忠將老人需求歸納為三類:第一是生活上的需求,主要指經濟支援;第二是健康上的需求,包含老人心理的改變和醫療的需求;第三類為精神上的需求,指老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包括社會參與和休閒活動。另外,詹火生(1993)則對於老人需求分為四大類:(一) 健康
30、問題和需求:係針對疾病需要照護的老年人,以及老年人的健康維護和醫療保健。(二) 經濟安全的需求:老年人自就業市場退休,喪失經濟正常收入,絕大多數老年人必須依賴子女的奉養或退休前的個人蓄儲。隨著老化、醫療照顧的依賴日深,結果老人易陷入貧窮和疾病威脅的雙重剝奪的困境中。(三) 居住方面的需求和問題:在工業化的社會中,隨著家庭結構的核心化、家庭功能的分化、家庭空間的隔間化及女性就業的普及化,遂使老人的居住安排必須採取多元化的對策。(四) 休閒、娛樂、教育、再就業等方面的需求: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動機依然非常強烈,尤其是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因此,協助其繼續與社會維持適當的關係,避免老人迅速從社會脫離,將有助
31、於老年人維持身心的健康。綜合各家所言,老人需求可以分為四個主要的類型:即健康照顧需求方面、經濟安全需求方面、居住安養需求方面、生活調適需求方面等。本研究只針對生活調適需求方面中的休閒旅遊部分做探討。根據柯瓊芳(1999)針對歐體十二國(愛爾蘭、丹麥、英國、荷蘭、法國、盧森堡、西德、義大利、比利時、西班牙、希臘、葡萄牙)老人日常休閒生活與生活滿意的研究發現,在半數以上國家之老人的休閒活動參與數和生活滿意度之關係到達顯著水準,亦即活動參與數越多的老人,生活滿意度越高。因此,休閒活動會是老人生活品質的重要影響變數。2.3銀髮族與旅遊活動相關理論2.3.1銀髮族之定義與休閒滿意行政管理者對退休或養老金
32、方面所規定的年齡限制,一般認為是 50歲至75歲以上都是老年(廖榮利,1994)。在本研究中將銀髮族之定義依據此而界定為在50歲以上之族群。由於老人與旅遊相關文獻不多,而休閒與旅遊基本有相關性,所以以下是以休閒相關探討為主。一般而言,成年人之生活大抵可分為工作、休閒以及家庭日常活動等三大部分(Trafton and Tinsley,1980),而隨著年歲漸增,相對於工作與照顧家庭的責任逐漸減少之際閒暇將予驟增。不過,卸除工作與家庭責任非但無法讓老人落得清閒,反而使多數老人徒增生活重心轉移的失落感(吳文忠譯,1997);至於餘暇時光的增加更是讓許多老人心生無聊,生活變得枯燥乏味,是以這些老人之生
33、活多為不滿。(Nour, et al, 2002)。無獨有偶,絕大多數的發展心理學者亦認為,從職場退休與親友的相繼離去(包括死亡和遷移)乃老人生活與心理調適所面臨的最大課題。假若此問題調適得當則生活將大為滿意;反之則心生不滿(林美珍,1991;黃慧真譯,1994)。由於休閒參與不僅能提供老人生活重新安置的著落點之外(Iso-Ahola, 1980),其更可豐饒老人心靈而消除無聊感(Bammel and Burrus-Bammel,1992)故倘若老人能多從事休閒活動將有助於生活滿意之提升。再者,因為安養機構老人與外界的互動較一般居家老人更少,失落與無聊的情形更為嚴重(Schulz, 1976;
34、 Voelkl, 1990),是以可以預期地,休閒對其生活滿意之影響應更為顯著。2.3.2休閒活動對銀髮族的意義與目的目前人體老化速度之所以會減緩,是因為社會的富裕、醫學的進步,使得許多慢性疾病及其危險因子都減少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老化並不是完全由基因決定(遺傳而來),生活方式及其它環境因素反而影響最大。也就是說,老化的身體機能往往是自身數十年來生活及飲食習慣的反映(張嘉倩譯,1999)。根據長田畏玖郎(1975)的研究,認為防止老化有四:運動、營養、睡眠、休養。老人由於年齡的增長,運動量的減少,而使得身體能力減退(體脂肪增加、筋肉減衰、精力減退),再加上社會的壓力(有老大不中用、自尊心低
35、、不安抑鬱等心情),而形成免疫力的減退(心臟病、高血壓、各種身體病痛)。如此惡性循環,如果能有適時適當的運動,將有提高健康素質,延緩老化的功效(柴田博,1992;鄭明德譯,1999)。鄭石岩(1999)指出,體力活動不只可減輕焦慮及壓力,更可提高成就感與效能感,對慢性病老人行動能力提升,更是顯著。此外在Helmrich的研究中亦發現,在閒暇時間與運動較多者,患糖尿病的比例較低,且隨著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增加,患糖尿病的機率亦相的降低(黃永任,1998)。徐立忠(1983),指出退休後的老年人生,是一種長期休閒活動的過程。長囗畏玖郎(1975)研究老人與一般成人在一天當中生活時間的分配上,認為一般成
36、人睡眠時間佔8小時,勞動時間佔8小時,通勤時間佔2小時,生活常務(吃飯、排泄、入浴)佔3小時,閒暇時間佔3小時,總共24小時。而老人的睡眠時間佔9小時,生活常務佔4小時,其餘11個小時都是休閒時間。根據萬井正人在1992年的研究,知道老人與小孩的閒暇時間比例很長。現在的老人自工作崗位退下來,除了轉業或再就業外,大部份時間均可從事休閒活動,休閒往往是老人的全部(王素敏,1997)。可見如何善用休閒時間,讓老人瞭解參與休閒活動的意義與目的,應可提高老人參與休閒活動的人口,曾加參與休閒活動的動機。休閒活動對老人具有以下四點意義:(一) 利用休閒活動的參與,可填滿老人多餘的時間,滿足老人對老化事實調適
37、的需要,達成一功能性的平衡(引自王素敏,1997)。(二) 藉由休閒活動的參與,吾提供老人學習新技能與自我表達的機會,以體驗自我價值。(三) 老人藉由休閒活動的參與而得到社會支持,從而提高其自尊及獨立感(Zimmer、Hickey及Searle,1995)(四) 老人參與休閒活動可使老人再社會化形成人力資源以服務社會。總結以上論點,老人參與休閒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增強體質、增進身心健康、預防疾病、充實生活、延年益壽。現代人的健康觀,是重視壽命的質量與生活的品味,對於休閒活動的選擇與運動的目的,更為重視。三、研究假設1.銀髮族個人資料對於各種型態之旅遊行程喜愛程度有關。2.銀髮族個人資料與從事旅遊動
38、機相關。3.銀髮族個人資料與旅遊活動需求相關。4.旅遊型態和銀髮族從事旅遊之動機相關。5.旅遊型態和銀髮族從事旅遊之意願相關。四、研究架構個人資料動機旅遊特性 研究流程1. 探討銀髮族對於旅遊活動有無需求?2. 探討銀髮族的旅遊特性為何?3. 銀髮族參加旅遊活動的動機為何?4. 何種因素會影響銀髮族對於旅遊活動參與之決定?確立研究動機與目的界定研究範圍對象1. 研究範圍:台北、桃園地區2. 研究對象:50歲以上之族群相關文獻回顧1. 老人、老人休閒2. 動機、旅遊動機3. 旅遊需求問卷設計問卷測試與修改問卷發放資料整合與分析結論與建議五、研究方法5.1研究對象本研究對象設定為50歲以上之族群,
39、不分男女與其有無旅行過之經驗。而其地點則選擇為台北、桃園二地。5.2抽樣方法以問卷調查方式,預測問卷以便利抽樣法,請附近之年長者填寫五份,針對填寫者建議之部分做修改;改完之後於10/28到11/7號之間,以寄送方式託朋友及親戚以滾雪球抽樣法一個交由一個傳遞填寫,其對象限定為居住在台北、桃園二地區。所有問卷在11/9號收回。5.3問卷設計本問卷設計採用結構性封閉式問卷,內容包括了:(1)個人資料,包括了性別、年齡、學歷、每月可以自由使用的金錢、居住情形等基本資料共五題。(2)參與旅遊活動之情形,包括了多久安排一次旅遊行程、參加旅遊行程都是由誰決定、旅遊行程都是和誰一起參加 、較希望從事多久的旅遊
40、天數、什麼樣的旅遊型能會引起興趣、最常透過何種管道得知旅遊活動之訊息、最願意(喜歡)參與何種單位舉辦之旅遊活動。(3)參與旅遊活動之動機及需求,包括了從事旅遊活動之原因、何種情況會願意從事旅遊活動、不參加旅行之因素。其中基本架構多為參考退休老人休閒參與量及類型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蔡長清,1998)、台中市銀髮族退休教師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張耀中,2001),以及退休社區之老人休閒環境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邱俊村,2002) 此三本論文為主;而在細項中,從事旅遊活動之原因、何種情況會願意從事旅遊活動及不參加旅行之因素,也是參照上述三本論文;而旅遊型態類型則是參考觀光消費行為理論與實務,(J
41、ohn Swarbrooke & Susan Horner, 1999;謝智謀、王怡婷譯,2001)。參考完上述資料後,再依所需之要項及不符合之內容做增修。5.4統計分析方法回收有效問卷以SPSS統計套裝軟體為工具,對問卷資料進行以下的分析方法。(一) 敘述性統計分析(Descriptive Analysis)針對銀髮族之背景先以簡單次數分配及百分比顯示相關基本資料之分佈狀況,再對旅遊動機變數以平均數、標準差等統計量來描述資料分佈情形,說明樣本特性。(二) 獨立樣本t檢定(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探討不同個人特性之銀髮族對旅遊動機是否有顯著差異。(三) Pearson分析法用以探討旅遊型態對旅遊動機及旅遊需求之間是否有顯著相關性存在。六、結果與討論6.1問卷回收情形本研究之量化問卷抽樣方法,問卷發放時間為93年10月28號至93年11月7號為止,發放區域為台北、桃園二區,共發出100份問卷,回收87份問卷,回收問卷經整理後,由個人電腦逐筆輸入,檢視問卷答案沒有勾選或一題勾選兩格以上造成無法判別者,視為遺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9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