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试行)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XXX市委 XXX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丹发201519号)精神,结合“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特制定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目标任务紧紧围绕2018年全面脱贫,2020年同步小康这一目标,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做强做大致富产业为支撑,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载体,强力推进“新型市场主体+增收示范户+贫困户”的“百千万”产业扶贫攻坚工程,着力培育100家以上示范性新型农业市场主体,重点发展2000户以上增收
2、示范户,就近帮扶带动近3万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稳定增收脱贫,促进扶贫产业大发展,带动贫困农户大增收。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确保2018年底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增收脱贫实现“四个有”中两项阶段性脱贫目标任务,即人均有一亩以上高效多经园、每户有一名劳动力参与务工经商、每户有适度规模的养殖增收项目、每个劳动力有一门增收就业技能;确保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超过同期国家确定的扶贫标准,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70以上;在三年脱贫攻坚基础上,再通过两年时间的巩固提高,使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进一步提高,确保全市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3、。(二)基本原则1. 产业扶贫,精准到户到人。依据贫困户劳动力现状和资源条件,产业发展要因户施策,因劳动力施策,规划到户到人,确保增收脱贫。2. 因地制宜,集约规模发展。结合资源优势和传统种养习惯,确定产业发展项目。项目选择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集约规模发展,抵御市场风险。3. 长短结合,培养脱贫能力。以培育脱贫增收产业、培训脱贫增收技能和培养脱贫致富能力为根本,做到既要注重当年增收脱贫,更要注重长期致富增收。4. 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产业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确保扶贫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统筹兼顾。在库区、水源区、风景区、
4、城镇规划区以及河道、人口密集区内严格限制畜禽养殖小区建设。5. 勤劳致富,自力更生脱贫。贫困户是产业发展的主体,要激发贫困户增收脱贫内生动力,坚定增收脱贫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二、工作重点(一)做实脱贫产业规划扶贫产业发展的成果决定脱贫攻坚的成效,贫困农户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的高低决定脱贫攻坚的成败。按照脱贫为上、紧密衔接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对接规划编制。在发展重点上,全市突出“五百”扶贫产业发展,即着力发展百万亩特色种植业基地;着力发展百万头生态养殖业;着力发展百万亩生态有机渔业;着力发展百公里环库生态观光农业带;着力发展百亿农产品加工
5、园区。在区域布局上,山区以生态养殖、食用菌、中药材为主;库区以柑桔、无公害种植、农家乐为主;城郊和公路沿线以务工经商、生态观光农业和设施农业为主。在产业转型发展上,以现有产业为主,以种养业为主;加强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创建。围绕每个扶贫产业辐射范围、建设内容、带动贫困户数、脱贫目标,及时编制各镇(办、处、区)、村扶贫产业规划。围绕“六个精准”,进一步明确贫困对象、产业项目、投资数额、建设内容、实施年度、脱贫年限等内容,做实扶贫产业到户计划。镇、村、户扶贫产业规划要在2016年元月底前完成,并及时上报。(二)发展脱贫增收产业1. 巩固提高特色种植业增收。全市特色种植业发展项目以柑桔、茶叶、核桃、中
6、药材、食用菌、蔬菜、花卉苗木等为重点,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做强做大致富产业;要以低产园改造为突破口,对现有特色种植业基地进行改造升级、提质增效,确保贫困户人均有一亩以上高效多经园。2. 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增收。以山区优势资源为依托,鼓励发展草食动物舍饲养殖和林下生态养殖、果园生态养殖,发展生态渔业,完善“5541”生态养殖精准扶贫模式等。3. 强力推进打工务工增收。以贫困农户劳动力转移就业为导向,加大定向、订单培训就业力度,确保贫困劳动力掌握增收脱贫技能。鼓励企业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常年打工和就近季节性务工增收。4. 突破性发展乡村旅游增收。在库区沿岸、风景名胜区、城集镇周边,大
7、力发展旅游产业。每个镇(办、处、区)办好1-2个休闲农业旅游特色示范村,让贫困户在参与旅游产业发展中增收脱贫。5. 鼓励从事农产品加工增收。鼓励贫困农户通过从事农产品季节性储藏保鲜、竹木藤条、粮油食品、干鲜野菜等特色农产品初加工,实现增值增收脱贫。6. 支持开展农产品经销增收。支持贫困农户通过“互联网+”电商网店积极经销土特产品实现增收脱贫;依托人流和区位优势经商开店,通过销售生产、生活资料增收脱贫。7. 积极开展农村服务业增收。鼓励贫困农户积极从事农村物流配送服务、信息中介服务、乐鼓乐队、红白喜事餐饮等农村服务业增收脱贫。8. 提倡发展庭院经济增收。大力提倡贫困户在房前屋后广泛种植以樱桃、柿
8、子、葡萄、桃子、杏子等为主的小杂果,发展庭院经济增收脱贫。(三)多渠道促进增收脱贫在通过主导产业升级改造、发展生态养殖、务工就业、开办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经销、农村服务业、庭院经济等增收方式基础上,还可通过订单农业、调整种植业结构、科学种养、推广农机节本增效、土地流转入股等多种方式支持鼓励贫困农户自主增收脱贫。(四)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储运等,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建设百亿农产品加工园区;着力推进农产品精品名牌创建,加大农产品“三品两标”认证工作;着力推进一批通过土地流转、经营租赁、股份合作、技术服务等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农业龙头企业
9、加快发展;每个村要重点培育或引进一家以上示范性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发展以科技示范户、能人大户、家庭农场为主的增收示范户10户以上,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孵化器,从根本上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三、主要措施(一)创新体制机制,带动脱贫增收1. 创新帮带模式。(1)深入推进“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带动模式,提高贫困户生产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和风险抵御能力,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租赁、作价入股、经营权托管、订单农业、技术承包服务、就地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脱贫。(2)积极发展“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带动模式,依托全市专业合作社,积极吸纳贫困农户参与到合作社之中实现增收脱贫。(3)大力发展“能人大户+贫困户”产
10、业发展互助模式,倡导一个能人大户至少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依靠种养、经销农产品增收脱贫。(4)广泛开展“科技示范户+贫困户”产业发展互助模式,每个村至少办好10个以上各类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再就近帮扶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通过科学种养增收脱贫。(5)着力推进“旅游+贫困户”产业扶贫带动模式,依托我市名山秀水等资源优势,积极引导贫困户依托旅游龙头企业,从事餐饮、住宿、导游、观光游玩、土特产销售等项目实现增收脱贫。2. 创新资源入股模式。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贫困户住房财产权、林权等抵押担保方式,有效盘活资源存量。采取出让、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引导贫困户土地依法有序向龙头企业、合作组
11、织、经营大户流转和参股,推动贫困户资源向股权、资金向股金、农民向股民转变。(二)明确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1. 市财政每年从整合资金中单列1000万元,对安置10人以上贫困劳动力就业或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金融机构贷款年利率5贴息扶持(由扶贫办、财政局、农办、审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民银行制定实施细则)。2. 对贫困户新发展柑桔、茶叶、核桃等传统产业,由各镇(办、处、区)申报,市直主管部门实地规划,市政府审批后,统一采购提供种苗。3. 市财政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人2000元标准筹集专项产业发展资金,统筹包干到各镇(办、处、区),按照农户申请、村
12、级审核、镇级审批、村镇验收、公开公示等程序直补到户。用于各镇(办、处、区)下列产业发展补助:(1)对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各类产业项目,实行“先干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由各镇(办、处、区)制定相应产业发展到户具体补助标准和检查验收措施)。(2)对贫困户生产发展中缺少资金的,享受免抵押,免担保10万元以内3年期全额贴息扶持(由扶贫办、财政局、审计局、人民银行制定实施细则)。(3)对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享受30万元以内2年减半贴息扶持(由经管局、扶贫办、财政局、审计局、人民银行制定实施细则)。(4)农家乐补助。对贫困户新发展农家乐验收达标的每户补助
13、1万元;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半年以上的农家乐经营户,每吸纳1人补贴2000元,按每户农家乐补贴不超过2万元的标准给予吸纳就业补助(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审计局、旅游局制定补助细则)。(5)电商补助。贫困农户新发展“互联网+”电商网店,验收达标的补助5000元(由商务局、财政局制定补助细则)。(6)土地流转补助。贫困户将特色产业基地、耕地、山场等资源在不改变农用土地性质前提下,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经营托管给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的,属于2016年至2018年新增加连片流转贫困户土地面积5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10年以上的,流转特色产业基地、耕地一次性给予贫困户每亩500元补
14、助;流转山场资源一次性给予每亩50元补助(由经管局、财政局、审计局、扶贫办、农业局、林业局、国土局制定补助细则)。(三)落实工作责任,抓好具体实施1. 落实主体责任。各镇(办、处、区)负责扶贫产业规划、组织实施、检查落实、资金统筹、补助到户。各镇(办、处、区)在2016年元月底前要制定出台具体分产业到户详细补助标准,以文件报市扶贫攻坚指挥部备案后实施。对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以镇(办、处、区)为单位组织评审论证、检查验收。新型产业项目可请市直相关部门专家参与论证。2. 落实服务责任。市直相关部门负责扶贫产业项目技术和信息服务,对贫困户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实行全覆盖,制定扶贫产业技术服务实施方案,201
15、6年3月底前以单位文件报市扶贫攻坚指挥部和市委农办备案。将贫困户产业发展技术服务责任落实到每名技术人员,并建立服务贫困户增收台帐,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以科技入户工程为抓手,每名技术人员负责培育10户以上科技示范户,每年组织贫困户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次以上,每季度上门为贫困户现场指导服务一次,若因技术服务不到位造成贫困户产业发展损失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由市委农办牵头负责技术服务工作综合协调,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水产局、蔬菜办抓好落实。3. 落实包户责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包户干部迅速帮助贫困户确定产业发展项目,定期到贫困户家中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及时为贫困户增收脱贫排忧解难。(四)强化督办检查,严格考核考评市扶贫攻坚指挥部将组织专班定期对各镇(办、处、区)产业发展落实情况、各技术服务责任单位和技术人员服务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并及时通报有关情况,作为考核考评依据。中央、省、十堰市出台新的扶持政策标准高于现扶持政策标准的,按上级新的文件规定执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94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