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某公司产20万吨生物饲料建设项目(咨询优秀奖)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江苏某公司产20万吨生物饲料建设项目(咨询优秀奖)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某公司产20万吨生物饲料建设项目(咨询优秀奖)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总 论1.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年产20万吨生物饲料建设项目申请报告2、承担单位:江苏*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新华3、建设性质:新建项目4、建设地点:江苏*5、建设期限:1年:6、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新建主厂房设备安装及一体化库房9000平方米;综合楼2000平方米,圆筒仓 1500吨/个,4个;机修房及五金库400平方米;锅炉房200平方米;配电房300平方米;警卫室及第磅房200平方米;安装100T汽车衡1台;厂区砼道路;大门及围墙等。项目总规划面积为21亩。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预计总投资5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投资1500万元。按资产
2、构成分析,建设投资主要由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及流动资金。项目投资按资金构成分析,其中建筑工程费用760.36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2000万元,安装工程费用251.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77.92万元,基本预备费用150.72万元,流动资金1500万元。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全部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1.2 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一、编制依据1、江苏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江苏*规划3、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4、关于“如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调研报告5、关于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营项目扶持管理实施意见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
3、B50016-2006 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8、工业企业噪音控制设计规范 GB87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1、 关于项目工程设计的合同12、有关部门提供的水文、气象、地质等资料二、编制原则1、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申请报告编制的标准进行设计,选用国产先进设备,力争新建工厂在设施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编制中考虑到工厂将来的发展,各基础设施有一定的预留量,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3、厂房的布局、设备的选用体现合理、先进、实用的原则。1.3 项目研究的范围本报告主要研究年产20万吨生物饲料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通过方案的比选和技
4、术经济的论证,科学合理的确定本项目的建设规模、生产工艺流程、土建及公用设施、分析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合理安排建设工期和进度,落实资金来源和筹措方案,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益,并进行市场风险分析,为项目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分析资料。具体内容有:项目报告研究将就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项目技术先进性、拟建规模、物料供应、项目建设设计方案、总图、物流、仓贮、土建工程、公用工程、环保、消防、节能、招投标、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财务计算和经济评价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提供项目申请报告书。1.4 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1-2序号指
5、标与数据名称单位指标与数据备注1产品规模生物饲料万吨202项目计算期年12其中:建设期年13劳动定员人924项目总用地亩215项目总投资万元55005.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40005.2流动资金万元15006资本金万元5500资本金占总投资比例%1007固定资产投资借款万元0中长期(流动资金)借款万元0短期借款万元08销售收入(不含税)万元38575生产期平均9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300生产期平均10总成本费用万元37327生产期平均11利润总额万元948生产期平均12所得税万元237生产期平均13税后利润万元648生产期平均14投资利润率%18.961.5 研究结论与建议一、结 论1、设计中所采
6、用的工艺成熟、设备先进、布局合理,能满足要求。2、建设项目中产品质量好、结构合理、适销对路,原料周边地区厂家可供,产、供、销均无问题。3、项目建成投产后,三废排放均能达到排放标准,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不利影响。4、项目的建成,将促进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5、该项目总投资为5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流动资金1500万元。项目本身具有很强经济效益。6、从生产工艺、品种结构、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各方面综合分析,该项目可行。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选址合理,设备先进,因此本项目在严格执行国家“三同时”的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并切实落实各项污染物防治措施,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转
7、,避免污染物事故排放,在建设单位能确保以上各条意见落实的前提下,该项目的建设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是可行的。本项目依据市场需求预测和资金筹措的可行性,合理确定了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厂址方案、生产方案、工艺技术路线、设备选型、组织机构和项目实施计划,并从国家政策、市场、技术、原材料和能源供应等方面分析论证了项目建设的依据。经分析论证,认为该项目在工程技术上是可行的,符合国家政策。二、建议1、本申请报告研究设计中,对公用办公、职工生活设施等未作考虑,由建设单位另行解决。2、本工程中未考虑的运输工具及车辆的购置,运输由当地的运输部门协作解决。3、厂界区外水、电设施费用列入总投资,由当地政府有关
8、部门具体实施,要求同步进行。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 项目背景一、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历程在六、七十年代,当国外畜牧专家在研究动物营养标准和快速发展饲料工业的时候,我国的饲料生产是手工作坊,只粗放地生产混合饲料,谈不上配合饲料,处于低级阶段,1980年全国饲料总产量仅为100万吨。八十年代初,部分外国企业看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亟待发展的广阔的饲料市场,率先投资开发饲料工业,领头的是泰国华人企业正大集团,接着美国的康地公司、普瑞纳公司、英国的一些老牌公司也相继进入,为中国饲料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饲料企业管理经验,更带来了饲料养殖业的一些新观念,促进了中国饲料业的快速发展。同期,以希望集
9、团为代表的中国饲料业民营企业也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投资创业,从几千元资本开始发展到今天的几十个亿,对饲料行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九十年代至今,中国饲料业从初期的规模扩张发展到技术层次的提升,诞生了挑战集团、大北农集团等科技型企业。他们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推动中国饲料业进行新的飞跃。挑战集团依靠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的技术优势,把一大批专家学者研究出的国家级科技成果迅速进行开发转化,投放市场,使中国饲料业的技术与世界同步。二、饲料业发展现状我国饲料工业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与发展,已经建成了包括饲料加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原料工业、饲料机械制造工业和饲料科研、教育、标准、检测等较为完备的饲料工业体系。
10、目前,全国饲料企业按经济类型统计总数为15519家,其中国有企业487家,集体企业527家,私营企业8893家,联营企业408家,股份企业3776家,港澳台资企业155家,外商企业305家,其他类型企业968家。从业人员约51万人。2005年,饲料工业产品总产量为1.07亿吨,比2000年增长77.2。配合饲料产量7757万吨,浓缩饲料产量2498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472万吨,分别完成“十五”计划指标的97.0%、166.5%和157.3%。饲料工业总产值为2742亿元(见下表)。1996-2005年全国饲料工业产值和产量 单位:亿元、 万吨表2-1 年份总产值总产量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
11、混合饲料19961081561051184197319971262629954747011251998132265995573887138199918556873555310972232000158074295912124925320011644780660871419301200219068319623917643162003207787126428195832620042428966070312224406200527421072777572498472“十五”期间,我国饲料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继续得以巩固和提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我国饲料工业的大力发展,为保障安全优质的
12、畜禽及水产产品供给,促进粮食的增值转化,带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养殖产品竞争力增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特点当前,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新的特点: 1、产量快速增长。从总量看,饲料产量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并开始由速度型向质量、速度并重型转变。“十五”期间饲料年均产量与“九五”期间相比,增长37.8%。“十五”期间饲料产品总产量年递增率为7.6%,而“九五”期间为7.1%,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2005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值与饲料产品总产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77.2%和44.4%。从饲料产品结构来看,2005年配合饲料产量比2000
13、年增长31.2%,浓缩饲料产量增长100%,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增长86.6%。赖氨酸产量为33.6万吨,增长19倍;氯化胆碱产量24.5万吨,增长2.5倍;磷酸氢钙产量203万吨,增长2.0倍。2、质量稳步提升。1987年第一次饲料产品质量全国抽查,样品合格率仅为20%;1990年、1995年、1998年、1999年进行的配合饲料产品质量四次全国统检,抽样合格率分别为59.7%、62%、89.7%和95.7%。“十五”以来,全国配合饲料质量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高品质的饲料产品已成主流。同时,农业部在全国开展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瘦肉精等违禁药品蔓延的势头,饲料生产环
14、节瘦肉精检出率大幅度降低,从2000年专项整治前的19.8%降至2005年的0.1%以下;生猪养殖环节瘦肉精检出率总体下降,由2001年的10.1%降至2005年的1.54。3、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目前,我国禽、猪、水产和反刍家畜配合饲料的比例为51:33:11:5,产品结构日益多样化,彻底改变了先前饲料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在配合饲料稳步发展的同时,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发展迅速。2005年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三者的比例为1:5.3:16.4,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养殖业实际情况的产品结构,促进了养殖业的结构调整和持续发展。4、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饲料是动物营养科技的载体,是现代饲
15、料加工工艺的终端产品。在现代集约化养殖中,饲料对提高养殖业生产水平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大量现代饲料科技的应用,我国肉鸡配合饲料的转化率已由“八五”时期的2.5:1提高到目前的1.8:1,出栏缩短18天左右;肥育猪由3.3:1提高到3.0:1,出栏缩短40天左右;养殖水产品由2.0:1提高到1.8:1,养殖效益明显提高。5、企业整合重组速度加快。随着饲料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化运作的不断深入,企业集团化整合速度不断加快。当前,全国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157家。全国排名前10位的饲料企业集团生产饲料产品为250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3%。一些大型饲料企业强强联合步伐加快,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
16、高。集团化企业多数都是国家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链条覆盖了饲料生产、动物养殖、良种繁育、兽医药品和畜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有些企业还实现了跨行业的生产扩张,在经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四、我国饲料工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分析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饲料工业开始进入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产业升级阶段。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已由速度型向质量与速度并重型转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产学研紧密结合,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饲料企业的风险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逐步增强,饲料企业和产品认证工作积极推进,饲料企业名牌意识日益增强。1、饲料产品
17、市场广阔。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膳食结构的改善,我国畜产品和养殖水产品消费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我国多数畜产品在国际上具有成本和价格方面的比较优势,只要加强扶持和监管,我国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潜力很大。畜产品和养殖水产品消费的不断增长必将促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饲料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饲料工业的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以散养为主导的传统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行适度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方式。在牧区和半农半
18、牧区,结合草原生态保护,逐步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模式。养殖方式的转变对饲料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饲料加工产品的需求将有大的增加,从而为饲料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2、饲料原料供应还有增加的潜力。我国饲料资源的增长潜力还很大。一是饲料粮有待转化。当前我国只有约四分之一的饲料谷物直接用于饲料加工,其他四分之三的饲料谷物由养殖场自行加工或农户直接饲喂,表明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二是粮食生产的潜力。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将稳步提高;三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潜力。随着三元种植结构的不断推进,专用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饲料粮生产的土地利
19、用效率将显著提高,在耕地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饲料粮产量还可望大幅度提高;四是利用国际饲料谷物市场仍有空间。尽管国内玉米供给量逐年增加,但增幅小于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发展饲料工业已成为必然。饲料资源增长的巨大潜力为饲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非常规饲料资源丰富,部分饲料原料仍有缺口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每年可生产秸秆6亿多吨,综合利用4亿吨,还有2亿吨左右未被利用,已经利用的也是粗放的低水平利用。如果通过秸秆青贮、氨化、机械加工和发展全混合日粮等技术,将这2亿吨秸秆充分利用,生产草食动物饲料,可节约饲料用粮6000万吨,有效提高奶牛产奶量
20、和质量,降低饲料和劳动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秸秆蕴藏着丰富的能量,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经过科学处理,可作为我国饲料的重要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棉籽饼、菜籽饼是非常规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棉籽饼脱毒等一系列非常规饲料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推广以及油菜籽双低品种的推广,我国大量棉籽饼、菜籽饼等非常规饲料资源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每年生产的动物性下脚料资源超过800万吨,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生产优质蛋白质饲料400万吨,是我国每年进口鱼粉数量的4倍,折算相当于600万吨豆粕资源,对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对畜产品需求的日趋旺盛,以及畜牧
21、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对饲料粮和优质饲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部分饲料原料出现较大缺口。一是蛋白质饲料将长期短缺。我国重要的动物蛋白饲料鱼粉一直依靠进口,约70%需要进口;饲用大豆明显不足,每年用于豆粕生产的大豆近70%需要进口;50%以上的氨基酸依靠进口。二是我国用量最大的能量饲料玉米生产的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优质高产的专用饲料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少,无法满足饲料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是部分饲料添加剂的国内供应量严重不足,存在品种单一,产品生产成本偏高等问题,在质量和数量上距饲料工业的需求还相差甚远。4、饲料原料开发亟待加强,距离新型工业化还有差距我国是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的国家。目前,主要蛋白
22、质饲料原料仍然依靠进口。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大量优质蛋白质资源未能得到开发利用,造成宝贵的蛋白质资源浪费。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率低,大量秸秆被抛弃在田边沟渠造成面源污染,或者焚烧后造成大气污染。秸秆饲料加工的装备水平较低,秸秆饲料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亟待加强。当前,我国饲料企业数量多,但多数规模小。饲料企业散、乱、无序竞争的现象依然存在;企业管理水平较低,获得质量认证的比例小;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比例小;科技开发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低,竞争上处于劣势。我国饲料企业发展现状与“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2.2 项目建设必要性及意义一、生物饲料是饲料工业发展的方
23、向饲料生物技术及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发展水平是国家饲料工业高科技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应用生物工程技术,提高饲料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的生产水平,符合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发展战略及对策的需求。针对我国存在人畜争粮。饲料利用率低、大量秸秆浪费、饲料安全卫生质量差、饲料发酵工业技术落后、产品少等问题,“九五”以来,在我国“863”项目、攻关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资助下,通过高效、优质新产品的选育,发酵工程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有效提高了我国饲料生物技术和微生物发酵工程产品及其企业的整体水平,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增强我国饲料行业和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饲料和粮食生产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由于受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某公司 20 生物 饲料 建设项目 咨询 优秀奖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9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