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行为变化——麦肯锡.doc
《中国消费行为变化——麦肯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消费行为变化——麦肯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麦肯锡:中国新一代务实型消费者作者: 安宏宇狄维瑞马思默盛颐安 来源: 营销及销售业务 麦肯锡季刊 他们在自认为价值高的产品门类上更舍得花钱,而对缺乏吸引力的商品,他们通常会削减消费开支。-作者:安宏宇狄维瑞马思默盛颐安来源:营销及销售业务 麦肯锡季刊 中国消费者的行为方式正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越来越相像。与过去相比,他们变得越来越挑剔,也越来越实际,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超越了对产品功能的基本关注。此外,他们越来越愿意为更高的产品价值和质量而花钱,并且花费更多时间研究产品,以及探究产品之间的细微差别。麦肯锡的201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还发现,他们正在开辟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路径。显然,这个国家提供了
2、一些全球最大的增长机会,但是,只有那些能透彻了解和正确应对这个快速演变的市场的消费品生产企业,才能抓住这些机会。 中国消费者仍然注重品牌,但与其他国家的购物者不同,他们对产品价值的关注如此强烈,以至于对品牌的忠诚度往往退居其次。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相比,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自己家人的需求或兴趣具有更大的重要性。与其他国家相比,在中国,口碑已成为传播产品信息的一个更重要的来源,这主要归功于快速增长的互联网应用,中国消费者将互联网视为一种可靠的信息来源。然而,最有意思的是,中国消费者通过在不同的产品门类中进行权衡取舍,来区分自己购物的优先顺序:这些中国人通过在他们最关心的产品门类上花更多的钱,而减少
3、在其他产品门类上的开支,来使他们的购买力最大化。此外,中国的市场分布广泛,其规模和范围意味着,任何趋势的影响可能都会取决于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而异。 这些趋势证明了中国人消费行为的转变,他们正成长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消费者。现在,中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消费部门可能是所有大国中最健康的。过去,消费品企业可以凭借自己现有的产品进入中国,将其简化为基本功能,然后以低价在全国各地销售,从而搭上以两位数增长的中国消费快车。如今,就像发达市场的消费者一样,中国消费者也会正确评价和要求购买更好的产品。因此,许多努力在中国寻找利基市场的企业,现在可能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了市场,并吸引了合作伙伴。与此
4、相反,那些依赖低成本、低质量商业模式的企业,可能最终会在权衡决策上失败,它们可能需要转变价值标准。在本文中,我们强调了中国消费者行为的重大变化,并为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提出了一些看法。购物次数更少,购物量更大 过去,中国消费者每周的购物次数大约要比美国消费者多5次,但他们的平均购物量却只相当于美国消费者的1/4。然而,我们今年的研究却发现,中国消费者的购物频率在下降,购物量则越来越大。总体而言,在中国的家庭和个人护理用品门类,每周购买次数从2008年的0.6次下降为2010年的0.5次;平均购物量则从2008年的18.42元人民币上升到2010年的24.10元人民币。 购物次数减少,但购物量增加
5、的趋势反映了中国消费者正在与发达国家的标准接轨。这种变化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消费者正日益被吸引到现代零售业态(如大型百货商场)购物,这种大卖场提供了对质量稳定、价格具有吸引力的产品的广泛选择。此外,中国人比过去更有钱,能在每次购物之旅中花更多的钱,这样,他们就不必浪费时间多次前往商店购物。这一调查结果表明,随着中国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时间变得更有价值。在中国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行为中,一个不同寻常之处是他们将购物作为娱乐的热情:家庭将购物之旅转化为在商业街或大型商场的玩乐之旅。在我们的调查中,约有73的人表示,他们将购物视为一种休闲活动, 45的人将购物作为自己喜欢的一种爱好,刚好超过一半的人
6、认为,购物是与家人一起消磨时光的最好方式之一。与西方消费者相比,这些比例数字要大一个数量级。中国消费者进商店时往往没有任何购买意向。有时候,他们只是浏览一下橱窗或比较一下价格。另一些时候,他们可能会把购物当作一种游戏,与朋友们争相寻找最划算的买卖。 与发达市场的消费者相比,中国消费者的购物频率仍然要高得多,但我们预期,购物次数越来越少、购物量越来越大的趋势将会继续下去,至少在一些消费者细分群体中(如年轻白领及其家庭)将会如此。因此,我们认为,许多目前通行的全球零售业做法将变得更加适合中国从更大的包装规格,到送货上门服务,到提高品牌忠诚度计划。此外,购物次数减少意味着抓住消费者的机会也会减少,因
7、此,企业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次机会,或许要使用一些促销手段,如即领即用的优惠券和产品捆绑销售折扣等。使店内陈设更具吸引力的重要性将会上升。 如何将消费者吸引到商店中来将日益引起商家的重视。在一些城市,法国的家乐福连锁超市为购物者定时开行接送班车,并提供免费停车服务。今后,使购物体验更多地成为一种家庭娱乐形式可能会证明是卓有成效的例如,在商场建筑内开设饭馆,增加儿童游乐区,或在附近开设配套的电影院。不仅仅满足于基本功能多年来,中国的购物者一直将一种产品的功能属性它工作是否可靠,或者味道好不好?作为最重要的购买因素。现在这一点仍然没变,但我们的调查也发现,出现了向更高功能标准转变的趋势。例如,平
8、板电视的购买者现在不仅关心图像质量,而且也很看重审美要求或创新功能。越来越多的洗衣粉购买者要求产品 “气味芬芳”(从2008年的40,增加到今年的61),以及“包装设计具有吸引力”(从2008年的16,增加到今年的28)。与在世界其他地方一样,这种发展反映了向一种消费环境的转变,在这种环境中,消费者具有要求获得除产品基本功能以外更多功能的购买力,而且,迎合消费者更精细化的品位爱好也日益成为一种准则。 然而,通过一种本地视觉会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在接连爆发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丑闻以后,中国消费者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一样,已经变得更具有健康意识。远比其他国家更严重的是,对可能受污染的恐惧,已经推动了对
9、不安全产品更广泛的担忧,尤其对于儿童使用的所有产品(食品、饮料、玩具和服装),更是如此。其结果是,在弄清儿童用品的材料或成分方面,中国的母亲们已成为世界上最精明老练的消费群体之一,因为她们担心这些产品会对自己的孩子造成潜在的伤害。 在情感因素越来越多地影响购买决定方面,中国购物者也正在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看齐。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任何特定购买行为的身份价值的重要性已有强劲的增长,那些渴望成功或中产阶级中的低端消费者尤其如此,对他们来说,具有成功人士的外表形象是最重要的。另一个快速增长的关键购买动因是,在中国更年轻(也更富裕)的大众市场人口中,“什么最适合我” (或“什么对我有好处”)的产品
10、门类异军突起。这些购物者不愿意随大流,他们的购买方式不太在意别人对自己怎么看,他们更关心的是,具体的产品是否适合自己的实际生活需要。这种动因就是当消费者经济状况变化(好转)时, 他们会增加消费的主要原因,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往往对更好的产品更为满意。 “什么最适合我”的消费心态主要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比较突出,随着全国各地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这种心态可能会在全国范围内更为流行。此外,一些无形的、情感的因素也开始推动更年轻、往往也更富裕的消费者群体的购买决定。对于那些在中国的产品营销存在问题,但现在可以建立类似于在西方市场长期使用的有效策略的企业,这种趋势比较有利。这些企业可以创造一些由情
11、感驱动的消费机会(例如,在一些社交场合),或引进一些旨在满足情感需求(例如,自我放松或奖励)的品牌。品牌具有吸引力,但只有在价格合适时才有效 中国零售业的一个信条是,消费者具有极强的品牌意识:有45的消费者认为,“一分钱,一分货”,与之相比,在美国和日本,分别只有16和8的消费者如此认为。同样,与其他国家的消费者相比,愿意购买更昂贵的名牌产品的中国消费者要多得多。然而,中国消费者也非常务实,因此,他们的购买决定并不仅仅建立在品牌的基础上。实际上,中国消费者具有品牌意识这一事实,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就会忠于品牌。尽管消费者往往都会受到最大品牌的吸引,但由少数几种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提供的相对价值评估,
12、通常才是选择的基础。我们的调查显示,在中国,有23的购物者会不怕麻烦,到能提供最优惠价格的商店去购物,而在美国和日本,分别只有18和12的消费者会这样做。虽然质量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但价值才是最重要的首选因素。中国购物者首先确定购物的预算,然后编制一个包括几种特定品牌的候选名单,最后举行“选美比赛”,以确定最具吸引力的品牌。这个购买决定往往涉及大量的研究工作,也许就是在闲暇逛街时进行的。由于消费者通常是在商店做出最终购买决定,因此,促销活动和店内广告对影响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哪些特定品牌仍然有效。此外,促销活动往往会导致消费者冲动购物,他们会通过贮存生鲜食品来寻求价值最大化。务实的“丢卒保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消费行为 变化 麦肯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9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