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总结.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6年XXX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2016年,我县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国家级示范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各相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农科(教育)函201568号)、甘肃省农牧厅关于认真做好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通知、2015年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意见和2015年XXX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我县紧密布置,科学安排,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培训任务完成情况2015年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县下达了
2、300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任务,其中生产经营性新型职业农民215人、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50人,现代青年农场主35人。我县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并确定县农广校为项目实施单位。自6月份开始,县农广校深入全县各乡村分产业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摸底调查工作,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后备学员库,采取分段式的培训方法,分别在明花、马蹄、祁丰、皇城四个乡镇和县社会服务培训中心,集中举办了生产经营型和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7期,赴外观摩和参加实训8期,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7人,其中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247人,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60人。完成2015年新
3、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234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后期跟踪服务也正在根据各项农牧业生产工作的开展加以跟进,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培育学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专业生产技能水平显著改善,在农牧业生产中产生的效果虽然还不能立竿见影,相信将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会得到具体体现。二、主要工作措施(一)制定方案计划,明确工作任务根据甘肃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意见,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紧紧围绕我县现代农牧业发展,结合农牧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时制定了培育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参照农业部发布的培训规范,根据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特点及能力素质要求,坚持生产经营型分产业、社会服务型按岗位的
4、办班原则,从教育培训(包括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师遴选、教材选编、组织实施等)、认定管理、政策扶持、总结评价等方面科学制定操作性强的培育计划。为确保培育工作取得实效,县农广校严格按照培训计划,认真开展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并把各个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上报主管部门,为切实做好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遴选学员根据我县产业特点,县农广校重点从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培训需求、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务农意愿、发展策略等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密切相关的问题入手,组织XXX农广校干部和各乡镇农牧服务站分组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走访调查,把姓名、性别、年龄、地址、产业及规模等信息登记
5、造册,掌握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状况,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信息库,围绕主导产业初步确定培训对象,为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重要依据。(三)实地调查摸底,申报现代青年农场主。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县农广校与各乡镇通力协作,开展了摸底调研,了解了本地青年农场主的创业情况,对各乡镇申报的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返乡创业大学生、中高职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的信息进行了审核和汇总,确保推荐人选质量。(四)广泛动员宣传,落实培训任务为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顺利开展,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一是通过会议宣传,分别在全县农村工作会
6、议和乡镇分管领导会议上宣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二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定期在县电视台、县人民广播电台上宣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各项政策;三是通过张贴“通知”进行宣传,由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发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通知,对培训机构及其所承担的培训任务、岗位等进行了公示,张贴通告300多份;四是通过开展活动宣传,农广校组织全体干部分别深入各乡镇,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政策释义,面对面交流等形式组织开展了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惠农政策和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岗位等情况,鼓励农民参加技能培训;五是印制新型职业农民宣传挂历1000册,制作大型宣传牌7块,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和新
7、型职业农民的影响力,有效提高了农民参训率。(五)认定培育机构,分解培育任务按照培育机构四个认定基本条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以XXX农广校为主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分解了培育任务。即农广校培育生产经营型农民215人(绒毛用羊),社会服务型农民50人(农机操作与维修),现代青年农场主35人。(六)扎实开展培训,提升培训质量1.采取“分段式”模式开展培训。结合不同类型职业农牧民的从业特点和能力素质实际,详细制定了2015年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对象培训计划,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根据不同培育对象,按“一班一案”,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开展培训。截止现在全县共开展理论培训7期,开展
8、实训及参观交流8期,为保证教学质量,使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在培训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采取集中办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同一内容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空中课堂和田间课堂,采取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咨询式教学模式。在上好理论课的基础上,注重实际操作演练,把培训班办到了田间地头,羊棚牛舍,使田间地头和羊棚牛舍成为了广大学员的实训基地,现场解决学员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学员学有所得,有效地解决了产学脱节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2.选择合适的教材。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我县农牧民特点
9、的培训教材,共选购农产品网络营销、牛羊屠宰加工技术、牛羊生产技术、村级动物员实用技术手册、农业机械保养与检修技术、农机合作社建设法律法规及制度选编等各类专业教材1350本,影像教材900套,制作教学课件30余个,同时结合我县农牧业生产实际和产业发展现状,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围绕细毛羊标准化生产、舍饲养殖、疫病防治以及牧草种植、饲草料加工、农机具维修等实用技术和涉农政策法规,编印了农牧民实用手册,进一步提高了培训质量。3.聘请优秀培训教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立足我县区域特色经济、农牧优势产业发展实际,按照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牧民的总体要求,加大培训师资力量建设,一是通过聘请市
10、、县农牧、科技等部门单位的专家教授组建“专家师资库”;聘请农牧村致富能人、科技能人、产业带头人、农牧民合作经济领办人组建“乡土师资库”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涉及各行各业的县级部门、乡镇、村三级培育培训师资队伍,二是在全县已建成的专业合作社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内建成了皇城镇细毛羊改良及标准化生产实训基地、马蹄乡小寺儿肉牛、肉羊实训基地、白银乡设施葡萄种植实训示范基地、康乐乡细毛羊养殖实训基地、大河乡细毛羊机械剪毛实训基地、大河乡饲草料加工实训基地、明花乡黄河湾肉羊养殖实训基地、明花乡甘草合作社实训基地、明花乡锁阳合作社实训基地、祁丰乡天生场牧草种植、舍饲养殖实训基地作为我县新型职业农
11、牧民培育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夯实了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的基础。4. 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一是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和班委管理制度。每期培训班都由县农广校配一名教师当班主任,要求做好参训学员的报到、相关台账资料、信息的收集和培训班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从参训学员中选举产生班委其他成员,协调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尤其发挥联系学校、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负责沟通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向教师反映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传达老师对同学的意见和要求,时刻了解掌握全班同学各方面的状况,坚持定期和随时向班主任汇报工
12、作,配合班主任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和基本技能训练,做好课堂考勤工作;农广校配一名后勤服务人员,配合做好学员的食宿、车程等后勤服务工作。二是查阅学习笔记,提高培训认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参训学员对培训的认识和重视,提升参训学员的文化素养,每期培训班的班主任及班委成员在每天的理论授课结束后,对参训学员的学习笔记进行查阅指导,对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的学员在班上给于表扬和鼓励,并将其学习笔记在班里进行传阅,这样便有效调动了其他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正所谓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学员们将老师讲授的重要知识点做好笔记,有利于把学过的知识深切铭记于心,以便在以后的实际生产和经营管理中能够学以致用。通过查阅
13、笔记的方法进一步督促了学员上课认真听讲,将学习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更有利于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和巩固培训效果。三是实行综合鉴定,巩固培训效果。在每期培训班结束时,班主任和培训教师要对参训学员进行综合鉴定,从书面考试、实践操作、资料学习、学习记录、考勤、培训效果等方面给予鉴定,对综合鉴定合格者合格者颁发全省统一式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四是开展座谈交流,了解培训需求。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更深入地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和培训需求,征求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在每期培训班上,由班主任组织授课老师和参训学员进行座谈交流。5.科学设置课程,优化培训方式。根据今年我县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目标,生产经营型培训班
14、理论授课主要围绕绒毛用羊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社会服务型培训班理论授课以农机维修公共基础知识、维护保养知识、故障诊断与排除知识以及零部件鉴定与修理知识为重点内容设置教学课程。在开展培训期间,把一些能够代表我县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体现我县农牧业产业特色的示范园、养殖、合作社等作为实训基地,运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田间培训+生产指导”等形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外出考察学习重点选择到邻近市县区的龙头企业、各大养殖场和示范性合作社学习当地的先进技术、典型经验。6. 加强典型宣传,引领示范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教育作用,
15、激发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参训热情和创业激情,我校高度重视典型宣传教育引导作用,不断探索形式多样的典型宣传教育活动,采用回访、民主测评等方式评选出了20名县级优秀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网络和社会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用先进的事迹感染人、用进取的精神激励人,进一步提升了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形象。三、取得的成效(一)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通过这样的培训,促进了学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拓宽了视野,给学员带来了全新体验,实地学习各地的成功经验,让学员们得到前所未有的视听效果,学员们充分利用培训平台,相互交流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相互之间形成资源共享。(二)提高生产销
16、售水平。学员们通过授课教师在销售渠道开拓、品牌塑造等培训内容知识引导帮助下,逐步认识到销售技巧的重要性,有的学员经过学习后,对产品进行重新改良包装后,增加了不少的经济效益。(三)增强学员务农信心。学员们普遍认为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教师讲课水平高、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管理规范、服务到位。通过三农问题、现代农牧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体验式的农耕文化、社会责任等培训,把握了宏观形势。培训中还融入支农惠农政策、农业项目申报、合作社法、财务管理、合同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认定、农业金融等内容,提升了经营管理能力。通过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培训,建立了对农产品生鲜电商、渠道建立、品牌塑造等问题的深层
17、次认识。通过产业趋势发展、五新技术的培训,掌握了产业动态,让学员对从事农牧业充满了希望。四、存在的问题(一)受条件制约培训难度大。由于我县地域广、面积大,培育对象居住分散,集中培训难度大、成本高,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整体推进。部分培训对象由于长期受小农思想束缚,缺乏长远打算,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二)受训农牧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参训农牧民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接收培训的理解能力不一,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技术过程缓慢,造成培训效果不够统一。(三)部门联动功能相对滞后。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教师都是兼职教师,只能满足短期的、阶段性的培训,而对长期跟踪指导服务方面则显得力不从心;
18、另一方面,跟踪指导服务初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外,还需要工商、税务、土地、金融等多单位、多部门协调联动,而往往多单位、多部门协调难度较大。五、下一步的工作打算针对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县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力推进培育工作:1.要进一步加强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相关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密切配合工作,形成整体合力;办公室要认真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培训机构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扩大招生规模;各乡镇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引导,共同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参训率、合格率。2.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宣传
19、栏、板报、科技直通车、科技入户、咨询服务等形式,深入各乡镇、农牧户家中,加强大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工作宣传报道和工作交流,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的、意义、内容等,充分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调动农民参与培育的积极性。3.加强认证考核管理工作。继续组织好技能鉴定工作,从严认证、搞好跟踪服务、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及时报送工作信息和做法,规范档案资料收集管理。探索建立培育制度。实行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强化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培训,对符合新型职业农民条件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并配套创设相关政策予以扶持。4.加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长效机制。在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中形成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构筑起集政策宣传、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小额贷款、减免税款及跟踪扶持为一体的上下沟通、内外紧密结合、服务支撑有力的工作平台,形成多层次、多途径支持农牧民培训及创业的格局。5.建立健全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县社会教育培训中心培训机构的主导作用,统筹利用好农牧业公益性教育机构培训资源,并积极开发农民合作社、农牧业企业、农牧业园区、与大学联合等社会化教育培训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9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