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人员升迁制度之研究.doc
《公务人员升迁制度之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人员升迁制度之研究.doc(1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务人员升迁制度之研究目 次壹、前 言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范围 2 三、研究限制 四、研究目的4 五、研究方法 5贰、公务人员升迁意涵分析 一、公务人员升迁问题的特殊性13 二、制度面的意涵14 三、结果面的意涵15 四、过程面的意涵16 四、小结18参、升迁制度的施行特色 一、英国的作法20 二、美国的作法25 三、我国升迁法的施行意涵31 四、升迁法修正草案的变革38肆、现行升迁法施行问题分析(文献部分) 一、我国制度与英、美经验的比较40 二、历年铨叙部函释内容分析52伍、现行升迁法施行问题分析(实务座谈成果分析) 一、进行过程简述64 二、各场次座谈意见简录67 三、座谈意见内
2、容分析72 四、小 结90陆、策略建议 一、问题综合归纳100 二、可实行的变革途径107柒、综合结论 一、对升迁制度施行的综合评价113 二、机关未来办理升迁工作重点建议114参考数据116附录:附录一:实务座谈会讨论提纲118 附录二:公务人员升迁法修正草案条文对照表(说明从略) 119 附录三:铨叙部有关升迁释例内容125附录四:实务座谈内容记录140图目次:图一:本研究分析架构6图二:本研究流程10图三:英国中央政府高级行政职务招募过程24图四:美国联邦公务人员招募甄审流程29图五:我国公务人员的升迁流程37表目次:表一:英、美两国升迁作法与我国升迁法的比较40表二:行政院及所属各级政
3、府机关公立学校公务人员升任评分标准表46表三:铨叙部函释关于制度面问题分析53表四:铨叙部函释关于执行过程面问题分析54表五:铨叙部函释关于结果面问题分析62表六:实务座谈参与人员身份统计分析表64表七:升迁法施行实务问题座谈内容重点摘要表 90壹、前 言 一、研究背景 虽然从组织职务调整的角度而言,升迁(promotion)亦属于任用制度的一部分,然而对于政府机关及公务人员而言,却格外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政府机关组织编制与员额都受到法律限制,而不得任意变更,再加上每一职位除了专属业务职掌外,也都具有法定职权,故经由升迁制度才能使其在合法基础上建立适当的人才甄补管道;相对地,对于公务人员而言,
4、虽然其身份权益均受到法律保障,但如此却也相对限制其自由请调至其它职务的困难,故升迁制度便成为其规划生涯发展的基本凭借。 公务人员升迁法(以下简称升迁法)的公布(2000.05.17.)与施行(2000.07.16),可说建立了我国公务人员升迁制的共同游戏规则。本研究认为本法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将升迁自任用制度中独立,自成一套法令体系,而是其规范了各机关办理升迁时的基本原则与程序。也因为具有如此重大影响力,使升迁法自施行始即广受各界注意,甚至引发许多适用上的不同见解(范祥伟, 2001:7- 21)。于是考试院在整合各方意见后,乃于2002.07.22提出升迁法修正草案,并送立法院审议中。 藉由上述
5、背景说明可知,今日各界对于升迁法施行的定位、意义,乃至于落实等,可能尚未能形成共识。故本研究目的即在于从升迁与人事行政体系的关系,以及对政府人事运作可能产生的影响等层面,尝试分析升迁法所可能具有的概念意涵,以及在施行过程中对于机关可能产生的意义与影响,进而提出策略建议,以作为未来人事主管机关拟订相关政策时的参考,及协助各机关能本于升迁法的立法意旨,在实际办理各项业务时能符合各项规定。 二、研究范围 虽然升迁乃是每一位公务人员从事公职生涯均会面临的普遍问题,也如前段所述,具有人事行政运用上的多种功能,且涵盖多重问题面向,但是作为一个研究主题,这些重要性在实际研究进行过程中,却反而可能会形成下列困
6、难: (一)涉及范围太广 根据公务人员升迁法第四条之规定,公务人员之升迁,系指下列情形之一者:1.升任较高之职务;2.非主管职务升任或迁调主管职务;3.迁调相当之职务。由此可见,除初任公务员考试外,几乎机关各项人事管理措施均可能与升迁产生关联性,如此将会增加研究聚焦的困难度。 (二)机关间差异众多 根据公务人员升迁法第七条之规定:各机关办理本机关人员之升任,应注意其品德及对国家之忠诚,并依拟升任职务所需知能,就考试、学历、职务历练、训练、进修、年资、考绩(成)、奖惩及发展潜能等项目,订定标准,评定分数,并得视职缺之职责程度及业务性质,对具有基层服务年资或持有职业证照者酌予加分。由本条文可知,各
7、机关人员升任标准、评分方式乃各不相同,而无法设定一致性的评估标准。 (三)涉及首长裁量权 根据公务人员升迁法第九条之规定:各机关办理公务人员之升迁,应由人事单位就具有拟升迁职务任用资格人员,分别情形,依积分高低顺序或资格条件造列名册,并检同有关资料,报请本机关首长交付甄审委员会评审后,依程序报请机关首长就前三名中圈定升补之;。换言之,人员升迁过程中,机关首长尚可弹性发挥一定的裁量权利,而无法完全由制度规范。 (四)可能与不同人事行政措施产生连带影响 如前所述,升迁制度可能涉及的问题范围,是与人事行政运用密不可分的,而此一情形则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效应。从而可能形成研究的两难困境:若不考虑
8、这些连带影响,则无法厘清升迁问题的完整系络,此其一;但是若全盘考虑各种可能影响因素,则又会造成研究失焦,并无限延伸研究的范围,此其二。无论出现何者,均将对研究形成巨大障碍。 基于上述四项考虑,欲期于规定研究时程内一一检讨升迁制度及其施行时可能涉及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途径,实属不可能之任务。是以研究小组认为在无法对整个升迁制度作全面性检讨的限制下,又要获得具体研究成果,唯一可行途径乃是回归实务面,即检讨自法制公布施行后至今,其是否确能达成公务人员升迁法第二条所揭示的:公务人员之升迁,应本人与事适切配合之旨,考虑机关特性与职务需要,依资绩并重、内升与外补兼顾原则,采公开、公平、公正方式,择优升任
9、或迁调历练,以拔擢及培育人才。也就是探讨公务人员升迁法施行迄今,其对于机关用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是否确能在人事行政上能发挥具体效益等具体主题。 此外,根据蔡秀涓与施能杰之研究,升迁制度内涵及其表现的各项特色,主要乃是受到下列二大因素的影响(蔡秀涓、施能杰,1996): (一)策略性因素 指升迁制度设计时,首先应考虑整体情境特性及相关问题,其具体包括下列三类: 1.环境系络:包括了政府部门的定位、人力需求型态、人力来源等。 2.组织特质:包括决策集权程度、人事制度类型,以及专才与通才之生涯体系。 3.工作特性:包括工作性质与职位层级。 (二)公平性因素 由于升迁将影响人员权益,从而转化成特定的资
10、源,故在运用时也应纳入公平性的考虑,其具体有二: 1.程序公平原则:包括一致性、无谬误性、正确有据性、可改正性、参与代表性、决定伦理性等。 2.分配公平原则:包括衡平性、均等性,以及个人需求性等。 上述对于策略性与公平性因素的重视,恰可说明公务人员升迁法第二条内容在运作上所呈现的意义,并印证前述强调升迁制度在人事行政上所能发挥功能的重要性。因为若从运作层面观之,一个适当的升迁制度,应该是既能符合机关运作需求,而且也可以作为公务人员生涯发展过程中,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进一步推论,升迁制度不仅具有人事行政制度的意义,更可以作为机关运作过程中,特定策略的具体实践(许文杰,1999)。因此,从制度落实
11、与施行的过程中,或更可以找出升迁法在制度设计上的可能问题,同时研拟出可行的政策。 综上分析,研究小组经由与委托单位的讨论后,乃将本研究之范围设定如下: 第一,探讨公务人员升迁法施行至今,对机关人员任用的主要影响为何?包括可能产生的正面效用与负面影响。 第二,分析公务人员升迁法施行对公务人员而言,是否确能提供其在转换职务时的适当管道?并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第三,为促使公务人员升迁法在未来更顺利运作,则尚有哪些人事行政制度或措施可配合调整? 本研究认为上述三项研究范围的设定,虽不一定能立即找出个别机关适用公务人员升迁法的问题所在,但却相对较能在有限时间内,从宏观角度来呈现公务人员升迁法施行至
12、今,对机关人事业务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可能问题,进而能具体描绘出今日公务人员升迁制度施行时的具体图像。 三、研究目的 基于前项研究范围,本研究设定之问题主要有四: (一)检讨当前公务人员升迁法有关规定与机关用人需求间可能形成的落差。 (二)各机关订定升迁序列表时,所应考虑的共同性因素或条件内容。 (三)基于升迁的公平、公开,以及公正需求,分析现行公务人员升迁法应补充或修正之内容。 (四)探讨在现行公务人员升迁法的规定下,机关办理人事业务时应实行的配套措施。 四、研究限制 本研究进行过程主要限制有下: (一)由于本研究系接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托,针对当前公务人员升法执行过程所产生之问题进行研究,故
13、整体研究重心较偏重于我国实务问题之分析,而未能进行深入的学理讨论。 (二)基于委托单位的业管权责,本研究对于研究标题升迁制度内涵之界定与分析焦点,主要以执行层面为主,而不全面性地检讨升迁制度及有关法制问题。 (三)由于研究时程仅有5个月(2003. 08.至2003. 12.),故实证数据搜集方式在征求委托单位同意后,仅能于北、中、南各办理一场实务问题座谈会,而无法进行大规模的问卷与访谈。 五、研究方法 (一)研究架构 由于公务人员升迁制度施行所产生的问题,乃属高度实务性,而且亦是我国特殊人事行政体制与文化下的产物。是以研究小组认为欲使研究成果具体可行,同时又能凝聚讨论焦点,则思考主轴应置于现
14、行法制与实际施行问题的综合检讨上,如图一所示:公务人员升迁法公务人员升迁的意涵英美两国人事升迁特色公务人员升迁制度的施行特色公务人员升迁法的施行问题研究发现研究建议图一:本研究分析架构 由图一内容可知,本研究主要探讨焦点分为下列四大部分: 1.公务人员升迁的意涵 研究小组拟从学理与现行法制两层面分析升迁法在整个人事行政体系中的地位,及藉由升迁制度施行所可能发挥的功能。 2.公务人员升迁法的制度特色 即从制度出发,探讨作为一个单独的法律,升迁法与人事行政制度间的关系,及这些关系所彰显的意义所在,以及升迁法制度施行时所呈现之意涵。 3.英美两国人事甄选特色 除了探讨我国法制内容外,本研究亦将分析英
15、、美两国中央(联邦)公务人员的升迁制度特色。其中英国部分主要依据文官委员会(Civil Service Commissioners)于1999年所颁定的招募典则(recruitment code)有关规定;美国部分则是依据功绩制管理委员会(Merit Systems Protection Board,简称MSPB)于2001年所公布之联邦公务人员功绩升迁计划(The Federal Merit Promotion Program),本计划除介绍美国联邦公务人员升迁制度外,亦检讨现行升迁执行的有关问题。 4.公务人员升迁法的施行问题 即从实际运作经验中,分析升迁法施行过程中,对于机关、人员所产生
16、的转变,以及在不同性质、地位机关中,法律规定与实际运作间的可能落差。 经由上述意涵、制度、实作等三方面问题的综合分析,研究小组认为或将较能具体归纳出今日升迁制度之问题所在,进而能本于前述研究目的内容,提出具体而可行的研究建议。 (二)研究流程 为能在有限时间顺利达成研究目标,研究小组乃将主要探讨重心均置于法制面与实作面关系之上,并针对升迁法施行过程中具体的实务问题,作为资料搜集的重点。至于外国学理部分,由于未能找到近似的施行实例或个案,故仅能作为概念上的启发,以及作为本研究提出策略建议时的思考指引。基于此一思惟,并配合图一的研究架构,本研究实行方法有下: 1.法制分析 即从现行人事行政法制中,
17、分析公务人员升迁法所涉及的人事行政问题,并探讨其间可能形成的落差或模糊之处。2.英美两国人事升迁制度之比较分析即比较分析英美两国升迁制度之内涵与特色。3.实务问题座谈 由于本研究时程短暂,加上升迁所涉及的问题多与个人长期工作经验,或是机关特定情境较有关,而难以藉由满意度调查,或是从假设性问题的认知或反应中归纳真正问题。是以研究小组在征得委托单位同意后,实行实务问题座谈方式,即从中央与地方各机关,邀请现职公务人员参加座谈,请其发表对升迁法施行的评价、认知,以及个人经验,再由研究小组加以汇整,并透过小组成员间的脑力激荡而归纳出其中潜存的问题或重要建言。本座谈进行内容主要如下: (1)研究小组根据委
18、托单位提供之机关名单(含地方政府),随机抽出参与座谈人员所属机关 由于研究小组未能直接取得人员姓名与基本资料,故仅能以机关为单位进行抽样。 (2)为求尽量搜集不同职务、层级,以及工作性质人员对于升迁法施行的意见。研究小组乃设定、简任荐任委任、主管非主管、人事人员非人事人员等三个条件,再于前项选取机关中依随机方式配对出指派出席人员所应具备的资格(例如甲机关被选定后,再分别自三个条件中随机配对其参与座谈人员的谈件为荐任主管非人事人员)。并由委托单位发函该机关指派合乎设定条件人员与会。 (3)研究小组预先与委托机关共同商定座谈会讨论提纲(如附录一),并随发函选定机关时一并附上,以利出席人员预先了解。
19、 (4)座谈进行采开放式讨论,除针对讨论提纲内容进行发言外,也容许与会者提出补充意见,或是对其他人员意见进行响应。如此将更能增加搜集所得意见的深度与广度。 本实务座谈分别于高雄市、台中市,以及台北市办理一场,其具体过程与内容整理,于后文中再行详述。此外,由于考虑探讨法制面的施行成果时,也不应忽略学理或观念上的检讨,故第三场(台北市)座谈时,尚邀请政大施能杰教授与台大彭锦鹏教授两位人事行政学界之专家参与讨论,提出其对本研究主题之意见。整体言之,藉由此座谈之举办,研究小组期望能在有限研究时程中,能从不同地区、层级、职务性质的公务人员,深入了解其亲身对升迁法的评价,以作为本研究关于实务面问题的资料来
20、源,并据以提出可行策略建议。 至于本研究进行之流程,可由图二表示如下:界定研究焦点建立研究目的法制与文献分析英美两国人事升迁制度介绍 办理实务问题座谈分析法制与座谈所得资料提出结论与建议图二:本研究流程 兹针对图二内容说明如下: 1.界定研究焦点 本研究题目虽为公务人员升迁制度之研究,惟委托单位基于本身并非法制主管机关,且平日受理案件多为执行或适用上之问题 根据研究小组查询全国人事法规释例数据库检索系统发现,自2000年5月升迁法通过透行起,各级机关申请托单位进行解释之项目,主要均以执行问题为主,如评分标准认定、适用方式等,均以执行层面问题为主。此部分内容将于后文再述。(请见http:/www
21、.exam.gov.tw/weblaw/main.htm,2003. 10 23查询)。,故要求研究单位以升迁法执行过程所产生之问题,即机关运作、人员士气、组织气候等,作为研究焦点。故本研究乃据此界定研究范围(如前文所述)。 2.建立研究目的 如前文所述,从略。 3.法制与文献分析 由于本研究系以升迁法施行问题为主要范围,故小组在于本部分的焦点,主要仍以升迁法及其施行细则,以及考试院2002. 07. 22.函送立法院审议之公务人员升迁法修正草案等有关规定为焦点,即从各条文内容归纳公务人员升迁意义、特性等,并作为与实务座谈所得内容相互比对印证之依据。至于国外案例,则以英国与美国的法制与实例为分
22、析依据。 4.办理实务问题座谈 即从公务人员办理或是本身适用升迁法的经验中,了解并归纳升迁法在执行面对于机关人事管理可能产生的效益、问题,及对机关组织运作、组织文化可能形成的影响。 5.分析资料 本部分主要是将法制分析所得结论与实隒问题座谈所反映的资料相互比对,期能发掘升迁法施行过程中,实务界所关切的焦点,并据以分析有关问题的性质类别,以及可能涉及的有关法令规定。 6.提出结论 综合前述研究成果,研究小组最后将针对前文所述四项研究目的提出结论。至于内容将区分为两部分:第一类为基于现行法制规定,可以调整或改善的策略建议。即在不修改现行法令规定下,透过机关本身改变管理或作业方式后,即可让现行升迁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人员 升迁 制度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89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