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素质冰山”开发策略探析毕业论文.doc
《企业员工“素质冰山”开发策略探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员工“素质冰山”开发策略探析毕业论文.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企业员工“素质冰山”开发策略探析英文题目 The strategy discussion of developing enterprise staffs “quality iceberg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告院(系):商学院学 生 姓 名指 导 教 师论文(设计)题目企业员工“素质冰山”开发策略探析题目来源及意义题目的来源:老师定题意义: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已由原来的产品竞争,发展到服务竞争及更高素质的人才竞争。一个企业可能没有过硬的产品,但决不能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因为它是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能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企业员工的素质大多没有经过企业的开发再造,素质
2、水平停滞不前,客观上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有赖于通过提升员工素质予以解决,否则,必然会严重影响、制约企业整体水平和效益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如何突破企业员工的“素质冰山”就成了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论文题目研究领域状况综合国内外有关员工潜能开发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潜能开发理论研究的不少,但就企业员工潜能开发方面研究的不是很多,研究的内容也大多局限于理论而没有联系实际。在潜能开发方法上,个体潜能开发方法研究多,团体、组织内潜能开发方法研究少,对良好企业文化的构建缺少具体深入的研究。对物质激励开发员工潜能方面探讨得较详尽,但在精神方面,即在组
3、织文化、员工心理契合方面特别是对员工的自我激励方面的研究极少,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充分实现员工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现阶段员工素质发展的现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试图寻找能够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途径,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内容提要或实施方案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充分实现员工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现阶段员工素质发展的现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开发员工的潜能,即:更新管理者的员工潜能开发观念、完善员工激励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本文将着重就培养员工的自我激励及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等课题进行研究。主要观点或主要技术指标第一章
4、 前言1.1 “素质冰山”的含义1.2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 潜能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成果综述第三章 企业员工素质开发现状及问题3.1开发现状3.2突出问题第四章 潜能开发的策略建议4.1 更新管理者的员工潜能开发观念4.2 完善员工激励体制4.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参考文献1肖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素质教育J,汕头日报,2006-7-10.2李志,张雪松.企业营销人员培训需求调查 J.职业时空, 2005, (1).3易玄,谢志明.国企人力资源沉淀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5(4).4我国企业培训的误区EB /OL.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2004-11-2
5、5. http: /www. chinahrd. net/zhi_sk/jt_page. asp? articleid=44557&CurPage=1. 5方 芳,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素质J.团队管理,2006.(7)6文一华.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激励机制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 (23). 7林擎国.政策与管理J.2002,(1).8佚名,世界名企用什么激励留人才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J,2005,(9)9马静.提高员工素质 建立优良团队J.人才资源开发,2007,(1).10韦兆凡.浅淡员工素质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广西电业,2007,(1).11张红星.提高员工素质的途
6、径和方法J.山西建筑,2007, (1).12伊倩.开发和升华员工潜能的重要途径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5 ,(3).13袁海燕,“冰山理论”对成人学习力的启示J.成人教育与学习社会,2007,(7).14彭小民. 企业如何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J.江苏船舶,2006,(1).15王植彬等.现代人才素质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6张兆本等.现代人才资源开发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17TOMAS ,Insearchofexcellence,China translates publisher outward, 198518ZHAO SHU MING,The human
7、resource management theories research thepresent condition analyze. Foreign country economy and management. 2005 (1)摘 要员工的潜能是巨大的,就像冰山一样,平常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员工素质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本文研究的正是如何开发企业员工隐藏着的巨大潜能。纵观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员工潜在素质开发的研究,所研究内容大多都局限于理论而没有联系实际,在企业文化和员工的自我激励方面研究的较少。本文概述了目前企业员工素质开发与管理现状,结合我国国情,指出了其中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
8、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总结出了开发企业员工“素质冰山”的基本策略。【关键词】 素质冰山 潜能开发 自我激励 企业文化ABSTRACTThe staffs potential is tremendous, just like an iceberg, usually displayed in front of us is the tip of the iceberg. There is great room for improving the staffs quality. In this paper, we are just study how to develop th
9、e tremendous potential that hidden inside the staff. Looking at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quality of potential employees in the development, most of the studies are limited to the theory, not to connect with practice, less in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employee self-motivat
10、ion.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urrent corporate staff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equality, quo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pointed out the major issues and deep analysis the cause, from the peoples point summed up the basic strategy of developing staffs equality “the equality iceberg”.【KEYWORDS】
11、 quality iceberg potential development self-motivation corporate culture目 录第一章 前言11.1 “素质冰山”的含义11.2 研究背景和意义21.2.1 研究背景21.2.2 研究意义3第二章 潜能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成果综述4第三章 企业员工素质开发现状及问题73.1开发现状73.2 突出问题73.2.1 观念上:员工素质开发观念落后83.2.2 行动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83.2.3 文化上:企业文化不良9第四章 企业员工“素质冰山”开发策略建议104.1更新管理者的员工潜能开发观念104.2 完善员工激励体制104.2
12、.1员工培训制度114.2.2 物质激励制度124.2.3精神激励制度124.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14结束语17参考文献18谢辞19 第一章 前 言1.1 “素质冰山”的含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素质”概念是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里兰提出的,它被定义为区分绩效出众和绩效平平者的差别的各种特征的总和。此后美国著名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海叶(HAY)公司提出了素质体系的冰山模型。转引自:肖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素质教育,汕头日报J,2006.7.10.素质体系的“冰山模型”将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水上部分”和深藏的“水下部分”。 其中,“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些都是外在表
13、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水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认知、人格特质(品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都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和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样,人的素质就从上到下分为6个层面: 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来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自我认知,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人格特质(品质),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动机,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持续渴望进而付诸行动的内驱力
14、。 冰山模型,百度百科,从上文可以看出,“水下部分”是素质冰山的核心内容,也是员工潜能开发的关键。员工素质的“水上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们一般比较重视的方面,因为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培训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但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综合素质的问题。例如:应届毕业生在技能知识方面的表现还可以,但在社会角色、自我认知、人格特质(品质)和动机方面由于没有得到过培训,所以比较欠缺,这就是很多企业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真正原因。员工素质的“水下部分”都处在水面以下,如果不加以激发,它只能潜意识地起作用,这方面处于冰山的最下层,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被忽视的,也是经常被员工本人所忽视的。然而,如果
15、员工的这些素质能够得到合理的培训和引导,那么对员工能力的提升将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对企业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1.2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 研究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用“素质冰山”理论形象地说明企业员工潜能的巨大。员工的能力就好比一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像员工已知能力,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沉没在水面之下的未显露部分却是显露部分的5 倍、10 倍、20 倍、30 倍。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能力的10%,尚有90%的潜力。美国人类潜能研究专家HA奥托在其发表的人类潜在能力的新启示一文中指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控制论奠基人
16、之一的N维纳说:“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说,每一个人,即使他是做出了辉煌创造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他自己的脑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一。”员工潜能的开发,即使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推销员(如推销界汽车之王乔吉拉德),也只不过开发了极小的、微不足道的部分。这都说明了员工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效力,实现更大的价值。一些国际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飞利浦的价值观就很明确:“我们激发并使彼此能够运用我们的创造性及企业家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我们的潜能。”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充分实现员工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现阶段员工素质发展的现状并结合中国的国
17、情提出问题进行分析,试图寻找能够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途径,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1.2.2 研究意义(1)开发企业员工潜在素质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朱总理曾说:“提高劳动者素质,使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长期保持下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对企业员工“水下部分”潜能开发的研究,分析现阶段企业员工素质开发的现状,结合中国的国情,探讨出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充分发挥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让企业更具竞争力,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开发
18、企业员工潜在素质是实现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个人发展,员工潜在素质开发的好坏不仅直接的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且也深刻的影响着员工个人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就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说法,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员工都渴望能得到良好的个人发展,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而开发企业员工潜在素质正是给员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个人发展契机。第二章 潜能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成果综述关于开发企业员工潜能的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理论,我在这里简要的介绍一下国内外主要的研究情况。2.1 国外理论综述国外的理论主要
19、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ERG理论、X理论和Y理论、麦克莱兰德的需要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期望理论。2.1.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成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低层次的,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马斯洛的发现因符合一般的观察结果,因而在企业界与学术界都颇为知名,得到广泛的认可,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许多管理者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的不同划分提出了不同的激励措施,在实践中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马斯洛的观点不免带有机械论的偏颇:他认为需要层次只有单一的逐级上行的机制。2.1.2 ERG理
20、论耶鲁大学的阿德弗教授针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缺乏实证研究的不足,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修改为ERG理论,使之和实证研究更加一致。他认为有3种核心需要:生存(existent)、相互关系(relatedness)和成长(growth),所以,称为ERG理论。ERG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样,认为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会带来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愿望,不同的是 ERG理论证实了人的多种需要不是阶梯式的关系,它可以同时存在,如果高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愿望会更强烈。2.1.3 X理论和Y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里格提出完全不同的人性假设,一种基本上是消极的,称为X理论,另一种基本上是积极的,称
21、为Y理论。麦格里格认为Y理论比X理论更符合实际,因此,他提出一套充分发挥员工潜能的方法,如参与决策过程等等。2.1.4 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麦克莱兰认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们有三种主要需要,包括: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归属需要。可以根据员工不同的需要安排其工作岗位,激发其潜能。2.1.5 目标设置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爱德温.洛克提出,指向一个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激励的主要源泉。具体的、困难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如“尽最大努力”效果更好。目标的具体性本身就是一种内部激励,在能力允许范围内,目标越困难,其潜能越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特别是当员工获得了在朝目标前进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时,员工会
22、做得更好,因为反馈能帮助他们认清已做的和要做的之间的差距,即反馈引导行为。2.1.6 强化理论与目标设置理论相对的观点是强化理论,它认为强化塑造行为,强化理论家把行为看成是由环境引起的,他们认为管理者不必关心员工的内部认知活动,因为控制行为的因素是外部强化物,假设行为结果之后马上跟随着一个反应,则会提高被行为的可能性,激发员工的潜能.但是,强化理论忽视了情感、态度、期望等等人的内部状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2.1.7期望理论美国学者弗鲁姆在1946年提出期望理论,他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既定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对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时候,才会被激励起来,才会去做某些事情,潜能才能得到
23、开发。具体地说,当员工认为努力会带来良好的绩效评价时,他就会受到激励进而付出更大的努力,良好的绩效评价会带来组织奖励,如奖金,加薪或晋升。2.2 国内理论综述周其仁提出,第一,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第二,人力资本的产权权利一旦受损,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第三,人力资本总是自发地寻求实现自我的市场。刘正周认为,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与激励对象(或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他认为激励机制应包括诱导因素集合、行为导向制度、行为幅度制度、行为时空制度和行为规划制度。吴敬琏认为,股权激励可以充分激励经理人员在不断地为股东博取更大的价值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可能的高收益,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员工 素质 冰山 开发 策略 探析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89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