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成都统筹城乡发展中.doc
《试论成都统筹城乡发展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成都统筹城乡发展中.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成都统筹城乡发展中 摘要: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肩负着探索金融体制改革路径的重任,而积极推动社区金融发展是成都统筹城乡发展中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当前,成都社区金融发展应选择以发展社区银行为主、其他金融机构为辅的路径,并大力倡导民间金融资源的进入,将流于中国人民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金融资源通过社区金融的方式纳入体系内,降低金融风险。 关键词:成都;城乡;社区金融 社区金融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发生的资金融通活动,在社区内存在一个较为完整金融市场,即社区公众及其组织所产生的一切金融需求和银行满足其需求所开展的一切金融活动。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肩负着探索金融体制改革路径的
2、重任,而积极推动社区金融发展,不仅为统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而且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成都统筹城乡发展中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一、成都金融体系概况 成都是国务院确立的西南金融中心,金融资源较为丰富,目前拥有国有银行、国家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邮政储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金融中介结构,以及资产评估、律师服务、会计师事务所、保险中介、担保公司、典当等金融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种类齐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但从全国范围看,成都金融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状态,2005年,在对全国50个城市进行评估
3、和排名,成都排到24位,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的上海、宁波、温州等城市。而在金融资源的利用上,成都也不够合理,2006年,成都的贷存比为66.2%,比上一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68.5%的贷存比例,说明贷款的利用率不高,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成都市城乡金融发展比较 截至2006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485.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1%,其中企业存款1942.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04%;城镇居民存款24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7%;农村居民存款28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72%。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63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
4、0.30%,其中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37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7%;商业贷款249.06亿元,比上年减少2.83%;农业贷款60.84亿元,比上年减少5.65%。各项贷款的比例,见图1。 由图1可知,在短期贷款中,各个产业的数额之中工业贷款最多,比商业贷款和农业贷款的总和还多,而农业贷款最少,只占到全部贷款总额的1.68%,而同期的农村居民存款是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5.14%,由此可见,农村金融资源的2/3没有被农村所利用。而图2同样说明这个问题,从1998年至2006年,几乎每年的农村贷存比都没有超过35%,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从图2可知,直接用于农业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总额的一小部
5、分,即使在最多的年份也没有超过贷款总额的5%,2006年甚至只有1.68%,可以看出,大部分金融机构对于农业贷款是缺乏兴趣的。成都是一个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大中心城市,素有“天府之国”美誉,但直接用于农业的金融资源却严重偏少,城乡金融资源的二元结构必然导致城乡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这一发展趋势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出发点背道而驰,必须要求一种新的金融体系或机制来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服务。 三、成都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关系的数量分析 以城乡收入差距(ID)指标为因变量,以金融发展效率(FE)和城乡贷款差异(CD)为自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来研究金融在城乡二元收入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6、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19922006年成都市金融发展情况与城乡收入差距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1)城乡收入差距(ID)。本文用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实际纯收入之比来衡量城乡收入差距,即ID=农民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金融发展效率(FE)。对于金融发展效率的衡量,根据成都市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纳王志强(2003)的指标设计,用储蓄与贷款的比值来衡量金融中介结构将储蓄转化为贷款的效率,即FE=金融机构年存款额/金融机构年贷款额。 (3)城乡贷款差异(CD)。长期以来,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工业和农业在获得贷款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农村和农业获得的用于生产贷款远远少于城市和工业,这
7、对农民和农村的发展是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因为笔者大胆地推断城乡贷款差异是形成城乡收入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将其作为模型中的一个因变量。城乡贷款差异用城乡之间历年的贷款比例来衡量,即CD=农业贷款额/城镇贷款额。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成都现实的实际情况,本文中用农业贷款来代替金融机构对整个农村的贷款,而将贷款总额与农业贷款的差额作为城镇贷款的数额,不免有少许误差。 设模型为ID=0+1FE+2CD+1 利用Eviews3.1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 ID=0.5213-0.2297FE+1.7604CD Se=(0.0834)(0.0903)(1.2046)R2=0.4707 t=(6.2497
8、)(-2.5423)(1.4615)校正的R2=0.3825 F=5.3356 在显著性水平/2<10%,2=-2.5423、2=1.4615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尽管该模型的拟合优度不是很高,但是在/2<2.5%的显著性水平下,F值通过检验,说明该回归方程有显著意义,即在显著性水平/2<2.5%下,解释变量金融发展效率和城乡贷款差异对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影响。 从该模型中,可以看出,金融机构的效率(贷存比)以及金融机构对城乡贷款的差别“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成都市城乡收入差距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在于,金融机构贷存比比较高,在城市流动性已经过剩的情况下,农村地区却获不到相
9、应的发展资金,同时,城市反而通过将农村存款转化为城市贷款的途径,吸收农村自身的发展资金。 四、成都城乡统筹发展中推进社区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农村、城市偏远地区社区金融业的发展路径 1.引进民营企业资本组建新的社区银行 以“服务于社区的银行”为宗旨,按照“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原则,新组建公司治理结构相对完善、市场定位比较明确、市场适应能力较强、市场推出机制较为健全的股份制社区银行。对民营银行的监管上,要防止民营银行资本由于强烈趋利动机可能导致过度扩张,加大金融风险以及股东控制社区银行容易发生获取关联企业贷款等问题,根据社区本身的经济发展、人口、产业结构等方面确定社区银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 统筹 城乡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89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