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板桥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
《宣威市板桥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威市板桥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 云南省行政学院毕业论文宣威市板桥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及对策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专 业: 公共管理(专科) 年 级: 2008级 目 录目 录1一、板桥镇的产业结构及劳动力配比1(一)板桥镇产业结构现状1(二)板桥镇各行业劳动力配比1二、板桥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的主要趋势和特点21.劳动力转移人数逐年增加22.劳动力转移从女性为主转变为男性为主2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地理半径上呈扩大趋势24.二、三产业成为成为吸纳劳力的主要行业25.劳动力存在一定的回流现象3三、板桥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3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缺乏组织和引导32.转移的劳
2、动力缺乏技术和技能33.经济发达地区对外来劳动力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34.转移劳动力在外地的权益得不到保障3四、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促进板桥镇经济发展31.加强引导和管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42.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43.搜集各地就业信息,拓宽劳务输出渠道44.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45.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56.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培养种田大户,促进劳务输转。5五、结束语5参考文献:6宣威市板桥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及对策【摘 要】随着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会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将不断减少;另
3、一方面,耕地却很有限,而且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农业就业的余地越来越少;另外,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也遇到了结构性困难,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减弱。这三个方面的原因使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严重超过需求,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民越来越多,农民外出务工得到的收入已成为近几年板桥镇农户家庭纯收入增加的主体。本文通过对宣威市板桥镇农村劳动力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了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措施,为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带动本镇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关键词】农村 剩余劳动力 转移 经济体制【正文】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人均耕地面积少,而且正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同时,
4、随着科技的应用,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人多地少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这一国情导致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这部分劳动力边际收益为零甚至为负数,他们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即使不增加投入也不至于影响农业产品的总量。目前农业领域容纳劳动力出现了绝对量下降的情况,平均每年下降0.83个百分点。如何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一、 板桥镇的产业结构及劳动力配比(一) 板桥镇产业结构现状板桥镇辖13个行政村,其中永安村为民族村,截止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76973人。全镇国土总面积252.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5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656亩,总体呈现地少人多的
5、现状。201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2568万元。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7222万元、林业125万元、牧业4977万元、渔业244万元。全镇有企业700个,其中镇办企业1个、行政村企业26个、私营企业26个、个体企业670个,从业人员8020人,总产值51820万元。从中可以看出,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仅为19.52%。(二) 板桥镇各行业劳动力配比从调查情况看,2010年全镇农村劳动力为4.32万人,占全镇农村劳动力总数(52318)的82.57%;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63.64%,从事工业、建筑业的占12.57%,从事商饮服务、交通运输业的占23.79%;从性别结构看,男劳动力占52.87
6、%,女劳动力占47.13%;从文化程度看:文盲半文盲占2.4%,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5.7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6.42%,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2.52%,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5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31%。从中可以看出:全镇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占了71.82%,人员素质不错,却不合理地分布在第一产业,从事着产出极低的农业生产。二、 板桥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的主要趋势和特点农村劳动力一直供大于求,只不过在计划经济时期处于隐性状态。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体制发生革命性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解除了对农民经济活动的诸多限制,短缺经济和
7、计划经济下将农民禁锢在农村的粮油副食品定量供给彻底改观,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地相对变少了。同时,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不再安于现状,不满足当前传统农业经营带来的微利,在家乡又找不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一股热潮。据调查:全镇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1.37万人,其中省外0.19万人,省内1.18万人。总体上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呈现以下趋势:1. 劳动力转移人数逐年增加从板桥镇劳动保障所的统计结果来看,自2006年初至2010年底的5年间,板桥镇新增劳动力转移人数0.48万人,平均每年增长7.0%,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0年云南出现特大旱
8、灾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无法种植,节令错过,板桥镇更是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外出打工潮。2. 劳动力转移从女性为主转变为男性为主前些年外出打工者,多以女性为主,主要是未婚女青年到外面从事家政、餐饮、服务等工作。但近年来由于女性工种收入较低,而传统男性工种工资却增长较快,从家庭总体收入考虑,许多家庭经过权衡后,转而由男性出去打工,妇女则在家留守。因此许多妇女也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犁田耙地无所不能,再不济的只要照顾好老人、孩子,地里收成如何已不是考虑的重点。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地理半径上呈扩大趋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较以前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随着各类信息的增加,农民不再满足温饱型生活。经济的快速发展
9、,城市建设的需要,使经济发达地区为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了更多农民前往这些地方打工赚钱。农民打工的地点也从宣威、曲靖、昆明一直向广州、深圳、东莞等逐步扩散,越走越远。据调查,全镇2010年外出打工的就有81%分布在省内,19%则出省打工。4. 二、三产业成为成为吸纳劳力的主要行业从统计结果看,板桥镇农村输出的劳动力有74.6%从事工业和建筑业,绝大多数从事建筑业的住房建筑、装修以及电工、木工等工作,性别主要为男性。25.4%从事商业、餐饮、家政等服务业,主要以女性为主。5. 劳动力存在一定的回流现象有部分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又重新回流,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后的民工返乡潮中尤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宣威市板桥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及对策 毕业论文 宣威市 板桥 农村 剩余劳动力 转移 存在 问题 对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8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