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现状和对策的调研报告.doc
《关于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现状和对策的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现状和对策的调研报告.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关于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现状和对策朱 X X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推进“全民创业”是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致富人民群众的重要途径,更是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创业促就业倍增效应的重要举措。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和课题组深入到丹阳市云阳镇、界牌镇,京口区健康路街道和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市技师学院等院校,召开各类座谈会8场次,并结合全局系统开展的“深入千家走访,结对百人创业”主题实践活动,开展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创业促就
2、业工作开展情况,广泛听取大专院校学生、城乡各类劳动者的创业意愿和创业需求,多方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在分析现状、查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创业促就业的对策和建议。一、我市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也不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努力优化创业环境,改进创业服务,积极引导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着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1、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着力提高创业促就业的贡献率。据统计,2006年2008年,全市三年累计扶持城乡劳动者实现创业1.23万人,累计带动就业5.24万人,创业促进就业的倍率达1:4.3。截止2008年末,全市从业人员总数165.39
3、万人,比上年净增8万人,其中私个经济从业人员净增近7万人,占到净增人数的87.5%。特别是在2008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2万人中,由创业带动新增就业近1.6万人,创业对新增城镇就业的贡献率为25.8%。今年13月份,全市扶持成功创业1272人,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69万人,其中创业带动新增就业4600人,创业贡献率达27.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2、着力培育创业主体,不断提高创业型就业比重。据工商部门统计,近年来全市私个经济就业人数年均增长13.1%,截止2008年末达56.32万人。今年3月末,全市私营企业2.6万户,从业人员43.33万人,同比分别增长7.86%和4.59%;个体
4、工商户8.7万户,从业人员14.13万人,分别同比增长3.61%和5.68%。两类经济组织分别以1.62和16.67的乘数创造新增就业岗位,创业型就业比重逐年提高。3、建立创业激励机制,着力完善创业扶持政策。2002年,我市率先在全国、全省建立了创业贷款、创业奖励和创业实物补贴等创业扶持创业政策,对自主创业人员给予2-5万元的创业贴息贷款,对大龄失业职工自主创业给予1000至2000元奖励,对就业困难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1000元创业实物补贴。此后,又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明确了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基地、创业补贴等15条优惠政策。今年,又新增了20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基金,
5、将贷款对象扩大到城乡所有劳动者,并设立10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据统计,20032008年,通过政策激励,实现创业的人数达2万多人,带动就业达4万多人。4、扩大创业培训范围,着力提升创业成功率。坚持把创业培训作为扶持创业的关键环节,不断扩大培训范围,创新培训机制、推广创业培训模式,有效提高了创业培训的质量和实效。将免费培训范围从最初的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被征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等人员,创业培训领域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培训对象由城镇失业人员向城乡所有劳动者拓展,培训内容由知识型培养向能力塑造型培养转变。据统计,2006年2008年参加创业培训的人数分别为1769人、2400人和
6、5995人,年均增长62% 左右;培训后创业率分别为60%、65%、70%,三年累计有6857人通过培训实现成功创业。5、拓展创业载体,着力完善创业服务体系。近年来,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通过规范创业服务标准,加强创业指导、强化创业培训、落实创业政策,全方位提供创业服务。成立创业者协会和创业者联谊会,组织开展创业服务进社区、进乡镇、进校园“三进”活动,将创业服务重心下移,提高了创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充分利用区域和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创业示范园、示范街、示范村建设和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帮扶安置点建设,积极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创业载体,努力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京口区分别建立了“第一
7、楼街”创业园、“滨江创业示范街”和35个创业帮扶安置点,吸纳创业200多人;润州区七里甸街道投资1050万元,建立创业一条街,吸纳创业100多人;新区丁卯街道建立了5.5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作为创业孵化基地。二、我市创业促进就业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下,我市创业就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与周边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创业观念落后、创业意识不强、创业氛围不浓、创业促就业倍增效应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突出表现为:1、缺乏统一的组织引导体系。许多先进地区的创业工作实践表明:只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引导,才能有效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推进创业工作,浓厚创业氛围,激发创业热情
8、。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在推进全民创业上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办法,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创业的工作格局还未真正形成,部分基层组织对推动全民创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普遍存在“一般要求多,分类引导少;大会讲得多,实地引导少”的问题。具体来讲:一是组织领导有待加强。目前我市各级已经建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但创业工作组织领导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区域间创业工作开展不够平衡。二是资源要素有待整合。在推进全民创业上,全市劳动保障、人事、工商、税务、财政、经贸、农林、教育等部门的资源要素整合还不够到位,部门间合力推进创业的工作空间还比较大。三是创业
9、组织层次不高。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引导,我市民众创业还停在自发式、家族式的创业阶段,创业相对比较零星和分散,没有形成一个区域性的特色创业产业集群和创业链。2、缺乏积极的自主创业观念。从全市创业氛围上来看,XX总体上全民自主创业的观念落后,创业动力不足,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热情不高。普遍存在打工者多、创业者少。有些人虽有创业的欲望,但缺乏创业的勇气,创业激情不高,不想、不愿去艰苦创业,存在 “怕”的心态、“难”的情绪、“守”的观念。据我们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三类重点人群的创业意愿调查:目前我市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51%、29%
10、和4%。另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市与其他周边城市相比,总体创业指数(万人拥有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数)还不高,全市平均创业指数大致在350左右,而民众创业氛围较浓的地区,如丹阳市界牌镇、新桥镇等,平均创业指数也仅为450左右。相对于全民创业较好的温州、台州等浙江城市,全市平均创业指数相差200个点以上,即使创业最好的界牌等地创业指数也相差100个点以上。3、缺乏活跃的创业要素。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推进创业促进就业上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发挥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执行不到位等原因,部分城乡劳动者对创业的政策还不够了解,扶持政策落实效果不太明显。调查表明,目前我市只有五成以上的
11、城乡劳动者了解和掌握相关创业政策。在成功创业人员中,只有50%的人享受到税收减免,70%的人享受到各项收费减免,27%的人员享受到创业场地扶持。因此造成我市各项创业要素还不够活跃,创业者普遍存在“三缺”现象。一是缺资金。目前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仅靠下岗补贴、失业保险金或打临工来维持生活,保障生活都有一定的困难,筹措创业资金就更难,而一些高校毕业生更是白手起家、空手创业,资金更为缺乏。由于资金的原因,许多有创业愿望的人被挡在创业大门之外。二是缺技术。相当一部分城乡劳动者对市场经济和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多、不深,对市场把握不准。而作为我们推进全民创业的重要主体之一的高校毕业生,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普遍
12、缺乏相应的创业知识、创业实践和创业能力,迫切需要各高校开设创业课程,加强创业教育。三是缺项目。部分城乡劳动者虽有创业的冲动和愿望,但找不到合适的创办项目,对一些创业项目也把握不准,以至有钱不敢投,投了收不回,迫切需要创业指导。4、缺乏配套的创业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市在优化发展环境上有了较大改善,但还缺乏更为健全完善的创业配套服务体系。一是缺乏推进全民创业的部门联动服务机制,对创业促进就业工作认识还不够统一,甚至有的还认为推进创业促进就业是劳动保障部门的事,对开展人性化创业服务往往是喊在嘴上、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一个多部门联动,推动创业的服务体系。二是社会中介服务还不发达。在对一些个私经济组织调查
13、中发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反映,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存在融资难、项目选择难、场地落实难等问题,而自身又难以化解和解决,非常希望有相应的社会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帮助解决,而目前我市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社会化服务机构。三是创业公共服务机制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市各级还没有建立相应的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尚未形成一个相互贯通的“四级”创业平台服务体系,为城乡创业人员提供开业指导、创业咨询、创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三、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推动全民创业是实现XX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坚持把以创业带动就业摆上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努力在思想观念上,解决民众想创业、敢创业的问题;在服务环境上,解
14、决促创业、助创业的问题;在组织引导上,解决民众能创业、创成业的问题,引导和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一)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把创业促就业的力量“统”起来。浙江等地全民创业的成功经验表明,要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和高涨的创业热情,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是核心,全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是关键。要切实加强对创业促就业 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全市上下合力推进全民创业的工作台新格局。一是建立统一的创业促就业组织领导体系。建议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创业促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劳动保障、人事、经贸、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积极参与。各辖市区和各乡镇(街道)党政组织,成立相应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机构
15、,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创业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强化创业促就业的部门联动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抓创业、促就业的工作责任。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经贸和劳动保障部门具体做好牵头、协调、推进工作;人事、农林等部门做好大学生、农民等人群创业推动和服务工作;财政部门加大创业引导资金投入力度;工商、税务等部门切实落实各项税费减免和场地扶持政策;银行加大创业贷款发放力度,做好各项创业融资服务;高校和各技职校加强创业教育,开设创业课程,建立创业实训基地,积极为在校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环境;其他各部门和社会团体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做好创业推动和服务工作。三是完善创业促就业的目标考核体系。各级党
16、委政府每年召开创业就业工作会议,明确各级各部门推进创业促就业的工作目标任务,把提高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稳定率、创业带动就业率等列入重要的考核内容,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同时,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及时跟踪各级各部门创业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创业促就业工作协调例会制度,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四是全面开展结对帮扶创业实践活动。当前,市劳动保障局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开展了“深入千家走访,结对百人创业”主题实践活动,重点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大中专毕业生等三类重点人群,开展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创业场地、创业贷款、创业政策、创业开办等帮扶措施。实践活动中,我们深感,要
17、在全市真正兴起浓厚的创业氛围,必须要协调动员各级各部门的力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议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像抓结对帮扶脱贫工作一样,抓好结对帮扶创业工作,把结对帮扶创业任务落实到全市各级、各部门,推动全民创业、实现创业促就业。(二)完善政策体系,努力让创业促进就业的机制“活”起来。进一步完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政府对创业工作的投入力度,将创业扶持资金纳入各级财政的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创业扶持资金。一是建立城乡互通的创业贴息贷款政策。进一步扩大贴息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将贴息贷款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农民进城创业的,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大中专毕业生和城镇各类劳动者从事涉农
18、项目创业的,也可以申请农民创业担保贷款,实现政府创业贴息贷款“全民化”。同时进一步扩大贷款银行机构数量,增加创业担保贷款资金,适度提高银行担保贷款利率,对所有创业贷款给予全额贴息。二是进一步完善创业奖励政策。提高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奖励标准,对大龄失业人员,统一给予2000元的创业奖励,对其中就业困难群体再给予1000元的创业实物补贴;对初始创业的大中专技职毕业生,给予1000元创业奖励;对进入见习基地实习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的生活费补贴。进一步扩大创业奖励范围,对每招用5名以上就业困难人员的各类企业,给予企业2000元奖励。对高新技术等企业引进高校毕业生,一次性给予企业和大学生
19、个人3000元和1000元补贴。对进入政府设立的孵化基地创业的,给予适当租金补贴。三是完善和落实创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推进城镇创业扶持政策向大学生延伸,向农村劳动者拓展。对参加创业培训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凭证享受税费减免政策。对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创办企业的,在土地使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并享受与招商引资企业同等待遇;开办个体工商户的,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四是对初始创业者给予劳动保障政策扶持。对初始创业的城乡劳动者,给予社保补贴,允许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各类开办企业,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三)着力培育
20、创业主体,努力让创业带动就业的人群“多”起来。一是鼓励干部带头创业。积极鼓励和引导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辞职开展创业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创业资助补贴。允许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采取保留工龄或提前退休的办法,开展自主创业。二是积极扶持重点人群创业。重点加大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和大中专、技职校毕业生三类人群的创业扶持力度。将扶持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扩大到高校和技职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实行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同等的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创业政策、创业融资、创业培训、创业场地、创业指导、创业服务等方面的扶持。三是积极培育创业经济人队伍。采取“公司+农户”或“公司+
21、家庭”的形式,大力发展我市“创业经济人队伍”,积极发动千家万户开展自主创业。大力发展适合千家万户的创业项目,把小生产、小加工引入居民家庭,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创业型城市建设,不断拓展创业空间,大力发展创业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社区,促进全民创业向产业化发展。四是积极引导二次创业。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工程,着力推动个体工商户升级创办私营企业,激励私营企业进入规模以上行列,优先安排财政资金扶持、优先安排公益服务、优先列入融资服务重点;引导本地成长性强的企业进入规模以上行列;加快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技术创新,规模扩张,外向开拓,做大做强。(四)强化创业培训,努力让创业带动
22、就业的能力“强”起来。坚持量质并重,不断扩大培训范围,健全培训体系,提高创业培训合格率、成功创业率和稳定经营率,形成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机制。一是强化基地建设,健全培训体系。在进一步加强现有创业培训基地建设基础上,重点认定一批县级、乡镇(街道)级创业培训基地,形成覆盖城乡的创业培训体系。加快建立创业培训服务专门组织,定期组织创业培训教师开展研讨交流、观摩教学等活动,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二是拓展培训内涵,提高培训质量。大力推广使用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模式,加快本土化进程,采用案例剖析、企业家现身说法、创业实训等方式,切实提高创业培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增强创业培训的针
23、对性和实用性。积极拓展创业培训内涵,对已开业的创业者,继续提供IYB(改善你的企业)、EYB(扩大你的企业)培训。三是创新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效果。在做好城乡劳动者创业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送培训进院校活动,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提升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积极实施技职校毕业生特别创业教育计划,充分发挥技职校学生技术专长,开展创业教育,增设创业培训课程,加强创业引导,建立学校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场所,提高创业能力,力争通过努力,使我市技师学院毕业生创业率达10%以上。(五)强化创业服务,努力让创业促进就业的环境“优”起来。进一步完善创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全市创业环境充分发掘广大民众
24、的创业潜能。一是积极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建立推进创业型城市组织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把全员创业活动指数、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创业活动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创业环境满意度等,作为创建创业型城市的主要标准,努力在全市营造各级党委政府抓创业、社会组织支持创业、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创业的良好环境。二是建立四级创业服务平台。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在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增设街道(乡镇)创业服务所和社区(村)创业服务站,免费为城乡创业人员提供开业指导、创业咨询、创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三是加强创业示范点建设。在全市各辖市区大力推进创业示范点建设,在全市着力打造一批创业示范园、创业示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创业 促进 就业 工作 现状 对策 调研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8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