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说及其管理思想课件.ppt
《儒家学说及其管理思想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学说及其管理思想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儒家学说及其管理思想,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孟学说为其学术代表,主要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论语、孟子等经典。,第一节 孔子学说及其管理思想一、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其祖先是宋国贵族,因遭迫害逃到鲁国,长期过着平民生活。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上古时期名和字一起说的时候,往往先称字,后称名,叔梁是字,纥
2、是名)是一位武士,据说力大如虎,因战功做过鲁国的小官,在当时也属于“士”的阶层。,叔梁纥正妻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叔梁纥还有一妾,生一子取名叫孟皮,但孟皮有足疾,不能为嗣。于是叔梁纥去求好友颜氏。颜氏有三女,且欲与叔梁纥为婚,但又念叔梁纥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老大老二都不愿意,唯有小女儿颜征在愿意嫁给叔梁纥。颜征在当时才十八岁,而叔梁纥已经七十二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与周礼不合,夫妻只好去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史书谓孔子“野合而生”。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赶出家门,于是带着孔子和孔子的庶兄(同父异母)孟皮到曲阜阕里,过着清贫的
3、生活。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做许多粗活。孔子后来曾说:“吾少而贱,故多能鄙事。”,孔子勤奋好学,志向高远,重点学习礼乐文化,曾问礼于老子,以“博学而知礼”成为鲁国闻人。大约30岁开始授徒讲学,这是他一生中的主要事业。公元前501前496年,孔子在鲁国曾先后担任过中都任(中都的地方官,掌管刑事)、司空(掌管土木工程)、司寇(掌管全国司法刑事)等官职,即主管过行政、工程和司法,但因与鲁国国君政见不合,54岁时带着弟子们离开鲁国,游说列国。从54岁至68岁,孔子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寻找用武之地,先后游说72位国君和当政大夫,历经宋、卫、陈、蔡、齐、曹、郑、薛、叶、楚等国,备尝艰辛,但未能受到统治集团
4、的重用。,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用生命的最后五年致力于教育和古籍整理。孔子一生培养了许多人才,“弟子三千”,精通六艺者“七十二贤人”。他的主要言行由弟子记录下来,编成了论语。而且他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论语八佾y记载:“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学者之一。后世统治者更是尊他为孔圣人、至圣(圣人中的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全中国各地都建有孔庙(或称文庙)祭祀孔子。,
5、二、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 1“仁”,“仁“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所谓“仁”就是“爱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在孔子看来,“孝悌”为仁之本,“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敬重父母,“悌”是尊敬兄长。按照当时的社会道德观念来看,人类之爱是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血缘愈近则爱愈亲。血缘关系以亲情之爱为核心,由此派生出其他道德观念。孔子认为,亲情之爱是培养“仁”的思想土壤,一个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还报的人是不可能做到“仁”的。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仅有亲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泛爱”的思想,做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把孝悌之爱推广到整个社会,阐明了由“孝悌”走
6、向“仁”的逻辑过程。孔子“仁”的最高境界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这是从仁者爱人进到爱民的“重民”观。,“仁”在儒家学说中具有政治实用性和社会规范性。君主必须做到“为政以德”,坚持反战、禁暴、重民、举贤。孔子由“仁”推出了“德政”思想,以德治国才能长治久安。君子应该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晚年提出了“克己复礼为仁”,从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上加强了对“仁”的理解。,2“礼”,“礼”是用以严格区分亲疏、长幼、贵贱、尊卑、上下、男女的宗法制度、贵族等级制度、财产分配原则和伦理道德规范。从政治上讲,“礼”强调等级制;从社会规范和道德上讲,“礼”强调以血
7、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其最简练的概括;在国家关系中,强调中央的无上权威,反对以下犯上的僭越行为;在家庭关系上,维持长辈的无上权威。“礼”既是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又是个人修养的重要内容。孔子一生都在研究礼、演义礼、发展礼,使礼成为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着理论支柱的作用。,3“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孔子晚年提出修身、处世的理论原则。“中”是指不偏不倚,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庸”通“用”,“中庸”即以“中”为“用”。“过犹不及”,“过”比“不及”还不好。凡事有个“度”,凡事要适度,不能过度。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残墙断壁上至今还刻着两句话,第一句是“认识你自己”,第
8、二句是“凡事勿过度”。“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 尧曰),“中庸”既是一种思想观念,又是一种处事方法。在处理君臣关系上,既要加强君主的权威,又不能损害臣民的利益;君主既要统驭臣民,又要接受臣民的监督;臣民可以批评君主的过失,但不能僭越妄为。在处理官与民的关系上,“中庸”认为“民慢官残”(即民众怠慢官府、官府残害民众)是非常有害的,都会破坏统一和稳定。民众必须知礼而为,官府必须宽政惠民,双方达到“不慢”、“不残”的“中”才是最理想的社会环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和自身修养上,“中庸”思想认为“过”与“不及”都是不对的,都会产生有害的结果。正确的做法是“执
9、用两中”,即把握事物的两个极限而取其中点,既要做到“勿过”,又要防止“不及”,才是最好。,4仁、智、勇的统一,儒家学说以治国、修身为目的,实现途径是对君子人格的塑造和完善。作为以天下为己任的君子必须具有仁、智、勇三个方面的品格,并且要做到仁、智、勇的统一。“仁”指慈爱之心,泛爱一切人,可对智、勇起到补充作用。当一个人“智”不足、“勇”不刚的时候,只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也可以成为受人尊敬的君子。“智”指通晓事理的才能,帮助人们提高对“仁”的认识而自觉地去运用它。“智者利仁”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勇”指实现理想的大无畏精神,既包括面对困难的勇气,也包括刚健自强的内在品格。孔子把仁、智、勇称为“君子之
10、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泛爱无私,胸怀坦荡,故无忧;智者明于事理,究往知来,故不惑;勇者刚健自强,知难而进,故不惧。仁、智、勇的统一是君子完美人格的体现,既是个人获得事业成功的条件,也是社会保持稳定和发展的因素。,三、孔子以礼仪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孔子的管理思想有一部分涉及经济管理,而大部分却是和治理国家或管理社会的主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孔子特别主张用“礼”和“义”这些儒家的道德规范来协调统治者上下左右的关系,协调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因此孔子的管理思想同他的伦理思想交织在一起,是一种主张按伦理原则进行管理的思想。,1以“礼”为核心的管理目标,孔子的思想体系以“仁”为理
11、想境界,他对“仁”作过许多解释,最本质的解释是“克己复礼为仁”。所以要达到“仁”的境界,就必须按照“礼”的规定行事。治理国家、管理经济也同样如此,一定要服从“礼”这个目标。孔子的“礼”是一种以社会尊卑贵贱秩序为内容的伦理规范,他思想中的管理目标就是要使社会符合这个伦理规范。,根据“礼”,孔子主张维持严格的等级制度,认为这样就能稳定统治秩序,维持统治者的地位。有一次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下同),就是说君、臣、父、子要各守本分,各按自己的等级名分办事。孔子还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要求人们丝毫不要超出自己的本分。子路曾经问孔子,如果去治理卫国,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儒家 学说 及其 管理 思想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8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