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初步设计研究报告293.doc
《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初步设计研究报告29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初步设计研究报告293.doc(2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初步设计第一篇 设 计 说 明 书第二篇 主要设备及材料第三篇 工 程 概 算第四篇 附 件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初步设计XX 规 划 研 究 院二一一年三月目录第一篇 设计说明书1第1章概述21.1项目背景21.2设计依据51.3工程定位61.4设计概要71.4.1建设目标71.4.2建设规模和内容81.4.3建设周期91.4.4工程投资9第2章现状和设计条件112.1试点及推广省份条件132.1.1选取原则132.1.2试点和推广地区发展现状132.2外部协作条件202.2.1外部数据资源202.2.2法规政策202.2.3相关标准规范22
2、2.3内部配套条件232.3.1应用系统条件232.3.2网络条件242.3.3信息安全条件262.3.4基础信息资源262.3.5机房条件27第3章系统需求分析293.1系统建设目的293.2系统功能需求303.2.1重点营运车辆日常规范性运营监管需求303.2.2重点运输过程数据分析需求313.2.3货运安全监管与服务需求313.2.4营运车辆执法和从业人员考核需求313.3系统性能需求323.3.1部级系统性能需求323.3.2省级系统性能需求34第4章系统总体设计364.1总体思路364.1.1本工程功能定位374.1.2本工程建设原则384.1.3后续建设基本思路394.2建设目标4
3、04.3总体布局414.4建设任务434.5总体架构444.6工程边界47第5章应用系统方案设计495.1重点运营车辆日常运营规范性监管系统495.1.1重点运输车辆实时监管监控子系统505.1.2车辆事故预警与警情处理子系统535.1.3平台考核管理子系统565.1.4安全监管信息发布子系统605.1.5青海玉树应急车辆管理子系统615.2重点运输过程运行数据分析系统615.2.1基本信息统计分析子系统645.2.2接入情况统计分析子系统655.2.3辅助决策支持分析子系统655.3道路货运安全监管和服务系统675.3.1道路货运安全监管信息查询及分析子系统685.3.2道路货运运单信息报备
4、子系统715.3.3道路货运车辆安全监管监控子系统715.3.4道路货运服务子系统735.4道路运输跨区域联网执法示范系统735.4.1道路运政执法机构管理子系统745.4.2道路运输执法案件管理子系统775.4.3行业违章信息发布子系统795.4.4移动执法终端应用子系统80第6章数据工程方案设计826.1数据采集方案826.1.1数据采集总体要求826.1.2从业人员数据采集方案836.1.3运营车辆数据采集方案836.1.4业户数据采集方案846.1.5货运站场数据采集方案846.1.6营运路线数据采集方案856.1.7货物数据采集方案866.1.8车辆动态数据采集方案866.1.9警情
5、数据采集方案866.1.10执法数据采集方案876.1.11跨部门数据采集方案886.2数据库结构和部署896.2.1数据库构成及部署896.2.2数据库总体结构906.2.3基础数据库设计916.3数据清洗加工方案1006.3.1运政数据清洗加工方案1006.3.2GIS数据清洗加工方案1016.3.3车辆卫星定位数据清洗加工方案1036.4数据量估算1046.4.1生产库数据容量计算1046.4.2历史库数据容量计算106第7章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方案1087.1视频交换服务平台1087.1.1车载视频资源管理子系统1097.1.2车载视频资源鉴权子系统1097.1.3车载视频浏览客户端110
6、7.2车载移动信息服务平台1107.2.1信息接收子系统1107.2.2信息发送子系统1117.3区域及线路报警支撑平台1117.3.1行政区划区域报警服务子系统1117.3.2不规则区域报警服务子系统1127.3.3规则区域报警服务子系统1127.3.4偏离路线报警服务子系统1127.4行车路线规划支撑平台1127.4.1最短距离行车路线服务子系统1137.4.2高速优先行车路线服务子系统1137.4.3最佳路况行车路线服务子系统1137.5实时导航支撑平台1137.5.1车辆动态信息采集子系统1147.5.2动态信息处理子系统1147.5.3实时交通路况分析子系统1147.6用户管理平台1
7、157.6.1用户访问权限1157.6.2用户访问原则1167.6.3用户统一登录1167.7北斗RDSS应急保障支撑平台1177.7.1数据采集子系统1187.7.2位置报服务子系统1187.7.3通信服务子系统1197.7.4定位通信计次服务子系统1217.7.5用户信息同步子系统1227.7.6外部数据查询服务接口1237.8运力调查采集平台1247.8.1运力调查子系统1247.8.2运力统计分析子系统1257.8.3危险品货物流量流向特征分析子系统1257.8.4道路运输运行分析子系统1257.9事故后期分析平台1267.9.1重点运输车辆的行车事故统计分析子系统1267.9.2事故
8、车辆行驶特征分析子系统1277.9.3事故多发路段分析子系统1277.10二次开发平台1277.11仿真测试平台130第8章主机及存储系统建设方案1348.1系统构成1348.2性能要求1348.2.1主机需求1348.2.2性能要求1388.3现有设备评估1458.3.1部机关政务外网现有设备评估1458.3.2海事卫星地面站现有设备评估1468.4配置方案1468.4.1系统主机及存储系统配置方案1468.4.2系统软件配置方案1498.4.3主机及存储系统部署方案157第9章终端系统建设方案1589.1终端系统建设目标1589.2终端选型基本原则1589.3终端技术指标要求1609.3.
9、1北斗/GPS双模车载终端1609.3.2应急保障RDSS车载终端1629.3.3北斗/GPS双模手持执法终端1639.4终端系统建设组织管理1649.5终端系统建设工作内容165第10章网络系统建设方案16710.1车辆动态数据传输性能分析16710.2对外WEB发布数据传输性能分析16810.3手持机报备、稽查数据传输性能分析17010.4网络数据传输性能总体要求17110.5网络数据传输方案17110.6网络设备方案172第11章安全系统建设方案17311.1现有安全情况评估17311.1.1交通运输部机关17311.1.2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17411.1.3安全风险分析17511.2安
10、全系统建设思路17711.2.1安全系统建设依据17711.2.2安全系统建设目标17811.2.3本期安全系统建设内容18011.2.4后期安全系统建设内容18111.3安全技术方案18111.3.1物理安全18211.3.2网络安全18311.3.3通信安全18411.3.4数据安全18411.3.5系统安全18511.4安全管理方案18611.4.1安全管理机构18611.4.2安全管理制度18911.4.3人员安全管理19011.4.4系统建设管理19211.4.5系统运维管理196第12章备份系统建设方案206第13章运行维护系统建设方案207第14章工程组织与系统运行管理20814
11、.1项目建设组织机构20814.2组织管理总体方案21014.3项目招标方案21114.3.1招标范围21114.3.2招标方式21114.3.3招标组织形式21214.4项目实施进度21214.4.1项目建设工期21214.4.2实施进度计划21314.5人员培训方案21314.6系统维护管理21514.6.1维护管理机构21514.6.2系统维护的方式21514.6.3相关运维方案21614.6.4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217第15章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21815.1一般性风险分析及对策21815.2系统运营管理风险分析及对策21815.3技术风险分析及对策21915.3.1原有系统遵循不同数据
12、标准,加大了整合难度21915.3.2基础数据质量不高,对运行实际效果产生影响21915.3.3数据交换平台可靠性将决定信息共享效果22015.3.4长效运行风险分析及对策220第二篇 主要设备及材料222第16章主要设备及材料清单22316.1应用软件工程量清单22316.2软硬件配置清单225第17章主要设备技术规格23117.1主机设备23117.2存储备份设备23817.3网络设备23817.4终端设备23917.5安全设备24017.6系统支撑软件24317.7管理系统258第三篇工程概算259第18章工程概算26018.1概算编制依据26018.2概算编制说明26018.3概算表2
13、63第四篇附件277附件A 卫星地面站机房平面布置图278附件B 主机及存储系统部署示意图279附件C 安全系统建设网络拓朴图280第一篇 设计说明书第1章 概述1.1 项目背景“重点运输过程”指“两客一危”运输车辆,应急运输保障车辆和重载普货车辆等相对重要、相对难以管理的车辆运输过程。“两客一危”运输车辆主要包括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车辆、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等;应急运输保障车辆主要包括道路运输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承担战略物资、战备物资、军事物资、突发事件物资和抢险救灾物资等运输任务的客货运输车辆;重载普货车辆主要包括核定载重量8吨以上的货运车辆。在我
14、国经济产业布局中,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服务部门,他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服务行业之一,发挥着支撑经济发展、引导生产力布局、沟通城乡、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作用。交通运输部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机构设置的相关批复,交通运输部在物流、运输等方面被赋予了重要职责:“组织拟订并监督实施公路、水路、民航等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参与拟订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拟订有关政策和标准并监督实施。”、“指导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
15、理工作。按规定组织协调国家重点物资和紧急客货运输,负责国家高速公路及重点干线路网运行监测和协调,承担国防动员有关工作。”、“指导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监测分析运行情况,开展相关统计工作,发布有关信息。指导公路、水路行业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两客一危”等重点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对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国家财产等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两客一危”等重点运输车辆的运输过程是国家监管的重点。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中明确要求:“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要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
16、装置,于2年之内全部完成。”此外,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安监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客运安全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0210号)也对重点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我国在2004年首先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验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究、建设、推广和产业化等工作。国家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将“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科技重大专项”列入国家组织实施的16项科技重大专项之一,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由总装备部牵头组织实施“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11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审议通过的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
17、统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中,将“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系统”明确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推广与产业化的国家重大专项示范项目。交通运输部作为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的行业主管部门,拟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身研制建设规划,借助“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系统”的示范工程建设契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重要项目,促进北斗导航系统在重点运输位置监控领域的应用。通过实施本示范工程,将拓展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
18、用水平,夯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基础。在交通运输行业广泛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有利于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加强应急处置能力、规范道路运输经营行为、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同时对于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领域降低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程度、促进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交通运输部决定开展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建设,并于2011年3月对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详见交规划发201124号文),正式进行项目立项。随后,工程建设单位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委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开展重点
19、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以明确工程建设的技术方案、实施计划和投资概算,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1.2 设计依据(1)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55号令,2007年9月;(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2005年9月;(3)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2006年2月;(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010年7月;(5)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
20、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交通运输部,2010年;(6) 交规划发201124号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交通运输部,2011年;(7) 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2011年;(8)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客运安全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0210号,2010年4月(9) 关于加强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交科教发 2005648号,2005年12月;(10) 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标准建设方案(2007-2010年),交通部,2007年8月;(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国务院令2004406号;
21、(12)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69号;(13)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510号;(14)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59号;(15)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6) 有关软硬件设备厂商近期市场参考报价。1.3 工程定位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按照部机关信息化现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当前行业发展的关注焦点,确定工程定位如下:(1) 针对信息监测不到位,情报掌握不足的问题,先行完善目前重点运输车辆动态监测覆盖率较低省份的北斗卫星导航车载监测终端设备,并加强对交通运输部门和道路运输企业对重点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应用,监测范围包
22、括全国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交换平台目前纳入的所有车辆以及9个试点推广省市和玉树地区的大部分重点运输车辆;(2) 针对北斗交通运输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以国外GPS终端为主,北斗终端价格较高、应用不广等问题,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产品广泛应用,引导北斗卫星导航终端价格的降低、可靠性及易用性的增强;(3) 针对区域间、相关业务间信息不共享,业务不协同的问题,完善信息交换平台,使之具备交换重点运输车辆基本信息、动态监控信息、货物信息、执法信息的能力,并在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各级应用系统的联动或集中式架构,及其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功能协同接口;(4) 针对监管手段落后,监管威慑力不足的问题,建设部-省-市-企业四级联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点 运输 过程 监控 管理 服务 示范 系统工程 初步设计 研究 报告 293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87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