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所有制结构调整及其政策措施.doc
《重庆市所有制结构调整及其政策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所有制结构调整及其政策措施.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市所有制结构调整及其政策措施杨 绍 政一、引言所有制结构指以生产资料的性质为划分标准的各经济成分的数量比例关系。以所有制为标准的经济成分主要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由于资料来源困难,本文使用的所有制经济成分没有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用,但这不会影响本文的分析和结论,因为本文论述的重点集中在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结构上。本文认为,当前,重庆市所有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低效益的国有经济比重高,高效益的各非国有经济比重低。这种不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依据效率原则需要加以调整:即如何降低效益较低的国有经济的比重,提高效益较高的各非国有经济的比重。这是重庆市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关键。本文的核心
2、观点是: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基础性力量是市场竞争,而非政府。政府的作用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调整和优化所有制结构。本文分六部分:1、引言,2、重庆市所有制结构存在的问题,3、公平竞争的市场是调整重庆市所有制结构的根本力量,4、所有制结构调整中的政府作用,5、评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各种观点和政府的所有制结构政策,6、结语。二、重庆市所有制结构存在的问题当前重庆市所有制结构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效益较低的国有经济比重高,而效益较高的非国有经济比重较低。1998年重庆市资金利税率:国有企业为-0.73%,而非国有经济均为正值,集体企业、港澳台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7.
3、05%、1.97%和5.96%;资本金利润率国有企业为最低,达-18.51%,非国有经济中集体企业、港澳台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5.86%、-16.99%、2.68%。1998年重庆市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分别为,以资本金为标准,国有资本占总资本的60%,非国有经济占40%;以占用的资产为标准,国有企业的总资产全部总资产的76.5%,非国有经济占23。5%;以工业增加值为标准,国有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3.4%,非国有经济占36.6%。上述数据说明:1998年国有企业占用重庆市总资本金的60%,但国有资本金却亏损了18.5%,占用全部工业企业总资产的近80%,而实现的工业增
4、加值却仅占全部工业企业的63.4%,这表明,重庆市国有经济占用了绝大部份社会经济资源,其产出效率却相当低,非国有经济虽然所占比重比较少,但其产出效率远高于国有经济。 重庆市所有制结构存在的上述根本问题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1、降低了重庆市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运行质量。1998年重庆国有企业亏损34.12亿元,1999年19月亏损额高达29.01亿元,如果国有企业不盈不亏,或者国有企业的资产运作效率达到非国有经济的平均水平,这将会大大提高国企的经济效益。问题还不仅如此,国有企业的巨额亏损却很少破产,继续得以运行,这本身就要政府以财政补贴,或劝说或命令银行以安定团结贷款等形式,将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
5、投入这些低效益的企业,而这部分资源如果由效益高的国有企业或非国有经济支配则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2、增加了重庆市的就业压力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当前减员增效的政策下,国有经济的严重亏损导致下岗人数激增。1999年10月止,重庆市累计进入再就业中心的职工有23.43万人,其中110月份全市再就业中心实有10.2万人,占在册职工总数的8.4%,这说明1999年110月,重庆市至少有10.2万人下岗,这还不包括没有进入再就业中心的下岗人员和其他失业人员。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会影响社会稳定、城市贫困人口增加、犯罪率上升和社会治安秩序。3、增加了政府压力和财政负担。国有企业的巨额亏损,导致国有资本金的严
6、重萎缩和效益低下,要维持其运转,政府要花大量的人员、物力、财力补贴这些企业,并且解决他们的困难,甚至动用政府的权威命令银行给其贷款,优势企业对其兼并。1999年的资料表明政府不但没有从国有经济中获得利税,反而利税的损失额为5.2431亿元。4、阻碍了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经济的低效率导致的大量政府补贴必然最终通过税收加以弥补,这将增加非国有经济的负担。同时,将延缓重庆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政府的产业结构政策意味着,在经济效益差,技术水平落后和生产能力过剩的行业中,企业自己转产退出较困难,政府要采取政策措施帮助其退出;或者采取政策措施鼓励传统产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鼓励其升级换代
7、。当前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的严重困境阻止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另外,还防碍了市民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削弱了重庆市整体经济的竞争能力。我们不但不能和国际上的竞争对手竞争,而且与国内的竞争对手相比,我们也难以有任何优势。理解重庆市所有制结构存在的问题应把握:1、国有经济相对比重虽高,但其绝对经济总量并不大。1998年500万元以上的各所有制企业中,国有经济产值比重:重庆约40%,上海约25%,广州约为24%。这表明各所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比重,重庆比上海、广州高出约15%,上海、广州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方,经济高速增长,重庆却是处于落后的西部地区,经济缺乏活力。这似乎说明当前在中国,地区经济越发
8、达,国有经济比重越低,而落后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越高。虽然重庆的国有经济比重高于上海、广州,但国有经济的工业产值总量却还低于广州、上海。1998年,500万元以上的国有经济工业总产值重庆为307.27亿元,上海为1278.56亿元,广州为533.09亿元,这表明,虽然重庆市国有经济的比重偏高,但总量却低于上海广州。这就提出一个问题,降低国有经济比重是否就必须对国有经济的存量进行调整,以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为什么上海、广州在国有经济总量远高于重庆的情况下,却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2、虽然国有经济整体效益差,98年存在整体净亏损,但重庆国有企业仍有许多发展势太良好,企业经济效益较好。如:1999年19
9、月重庆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18.27亿元,亏损面72.16%。盈亏相抵后净亏损5.46亿元。虽然如此,但是还是有27.84%的国有企业处于赢利水平。因此不能说所有企业都差。当然这里的盈利企业可能有部分上由于行业垄断所获得的垄断利润,如烟草行业。3、虽然非国有经济的整体经济效益高于国有经济,但非国有经济内部各经济成分经济效益差距相当大。如1998年,资本金利润率:集体企业为5.86%,港奥台企业为6.78%,而外商投资企业为4.99%,这说明即使非国有经济成分的企业,不同企业经济效益同样有高有低,就同一经济成分的企业,不同企业间的经济效益也会不同,有的会亏损,有的则会盈利。三、公平竞争的市场是重庆
10、市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基本力量 重庆市所有制结构存在的严重问题已经引起市民的密切关注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重庆市政府对所有制结构采取的策略主要是:集中力量加强国有经济改革,希望通过政府的力量重振重庆国有企业的雄风。其措施可以概括为:坚定破产,淘汰一批;债转股。保护一批;坚强内部管理,转化一批;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一批,脱困一批;中小企业改制,解救一批,扶优扶强壮大一批。(贺国强1999年),上述思路,作为国有经济所有者代表的市政府,以所有者的身份对国有资产进行调整加强管理是合理的,如果有效地减少了亏损,甚至盈利,那么国有经济的运行效率会提高,并且会推动整个重庆市国民经济的优化发展。但是政府如果以社会
11、管理者的身份,通过给国有企业优惠政策,将大量财政资金补贴给国有企业,通过政府的不平等政策将非国有的社会资源导向到国有经济中,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我们认为这可能起不到好的效果,他们不但无助于国有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抑制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会导致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恶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是因为:(1)国有经济本身的效益不好,如果动用政府的力量通过财政资金或政府引导社会资金(个人和非国有经济)投入国有经济,相当于把本来可以发挥更好效益的社会资源投入低效益的部门,这只会使这部分资源低效或无效使用。也许有人会认为,将社会资源投入优势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可以高效率的使用,不就行了吗?我们认为,这也欠妥。如
12、果是优势国有企业,他们本身的经济效益良好,发展前景佳,通过市场关系是可以获得资金,自我发展的。更何况如果政府以扶优扶强为名,将社会资源转移给优势的国有企业,这本身就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和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的公正裁判员的职能。(2)会抑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非国有经济的整体效益高于国有经济,如果通过政府力量将本可以用于非国有经济的社会资源投入国有经济,这不但会使转移部分的社会资源低效利用,还会进一步地损害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非国有经济高效使用这部 分资源,将会带来高利润,高利润将会增加资本金积累,进一步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特别是目前由于政策、社会等制约因素作用
13、下,非国有企业很难获得社会资金的情况下,转移到国有经济中的社会资金对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就显得更加宝贵。这种转移对非国有经济的危害还不仅于此,更为严重地是它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削弱了非国有经济进行经营活动的动力,使其投资经营的预期不稳,导致发展后劲不足,这种厚此薄彼的政策还会导致寻租活动的产生,致使本可以用于生产经营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如私企戴红帽子,国企找政府要补贴、要政策等。 通过上述分析,把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放在通过政府的力量,加大国企改革力度,将大量非国有部门的经济投入国有经济,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达不到优化所有制结构的目的。它不利于国有经济的发展状大,不利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也不利
14、于重庆市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那么,如果不对国有经济进行所谓的优惠政策的补助,而是将调整国有经济存量作为所有制结构调整的重点,并以此作为市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经济的重心又如何呢?我们认为也不行。理由如下:(1)仅就国有经济存量作文章,如果改革效果佳,目标基本实现,当然可以提高国有经济的运行效益,同时对整个国民经济质量的提高,会起到促进作用,但这一块的经济总量毕竟不大,如前述分析,重庆的国有经济总量还不及上海和广州,且支撑上海、广州经济快速增长的并非国有经济,而是高速发展的非国有经济。(2)国有经济的改革难度太大,不是短期就会收到明显的功效。重庆市的国企改革搞了这么多年,当然影响改革进展
15、缓慢的因素很多,原因复杂,但这也充分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的困难和难度并非一般,多年的病疾想迅速根治,可能对困难估计不足,何况从经济环境相对宽松的上海、广州等地的情况看来,目前这些地区的国有企业的运行质量也不理想,并且它们也没有把国有企业当成经济增长的重点。(3)理论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优势远不及非国有经济,其先天的缺陷,如所有者缺位(廉价投股权),过长的委托代理链条,企业缺乏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行政干预过度和所有者职能弱化并存等。这些分析从不同侧面分析了国有经济的弱势,因此,要想人为扭转这些固有弱势,可能会达不到预期效果,最后可能会出现好意成坏事。 如果将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政策重点放在发
16、展非国有经济上而不理会国有经济,任其放任自流又如何呢?我们认为这种政策也不行,理由如下:(1)这可能会与中央的政策相抵逐,中央将国企脱困定为政府目标,而市政府却不予理会,这不是市政府的理性行为。(2)中央现行的所有制政策并没有要求将国有经济定位在非竞争性领域,如果将发展国有经济作为重点,将会对国有企业至少是竞争性领域的国有经济不公平,这同样有违背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 上述三种政策思路都是将市政府作为调整所有制结构的核心主体,实际上是将政府政策作为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基本途径。我们认为这在本质上夸大了政府的作用,扩大了政府的功能,它不利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甚至会起反作用,更加恶化现存的所有制结构。既
17、然政府政策不能作为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基本力量,那么,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基本力量是什么?政府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能发挥那些作用呢?笔者认为:市场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竞争机制,强有力的竞争将淘汰掉低效率的企业,使高效率的企业生存并发展壮大。这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是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调整过程大致如下:(1)各所有制结构内部的优胜劣汰。前述分析,国有经济内部同样存在盈利企业和亏损企业,只要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发挥作用,那么,亏损企业会自动消亡,存在和发展起来的是有市场需求和发展前途的盈利企业,这样的结果将会使重庆市的国有经济亏损面大幅度下降,经济盈利能力显著增强。非国有经济中,各经济成分的竞争,及各经济成
18、分内部的企业的竞争,将会使优势企业和效率更高的经济成分发展壮大,经济效益也会显著增加,同时发展后劲会增加,其经济总量也会迅速增加。(2)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效率更高的部门成长会更快,低效率的部门会萎缩。实际存在的情况可能是,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两部门会有一个动态的均衡调整路径。当然也不排除确实国有企业存在体制上的缺陷,根本竞争不过非国有部门,最后逐渐萎缩,乃至发生在竞争性行业中国有经济消失的情况。如果真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那是优胜劣汰法则的胜利,是优胜者的胜利,是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竞争机制要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要存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所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9、指参与市场竞争的各方的外部约束条件必须平等。具体到各所有制经济成分及其企业,其内涵主要表现如下:(1)市场准入的平等。既然各企业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只要他们具备条件,均有自主决策进入行业市场的平等机会,如果政策人为限制某些企业可以进入,或某些所有制经济成分可以进入,而另一些则不能进入,这违反了最基本的市场准入的平等性,它严重地限制了竞争机制的发挥。当前,重庆在市场准入的问题上存在严重的不平等。例如:政府人为地制造行业垄断、市场垄断。如金融业、教育业和一些工业产业,国有经济占垄断地位,而这种垄断地位的维持不是因为国有经济的经济势力,而是政策原因限制其它经济成分的进入,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市政府政策的
20、公正性。上述政策造成的垄断应与另一种政策造成的市场垄断相区别,如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这些政策也会造成垄断,但这些政策主要是鼓励技术发明和知识创新,如果没有政策保护,它们很容易扩散和模仿,这样发明者的成本将很难被收回,将会打击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导致知识生产的供应不足。但这种保护政策一般都有时限,如美国的专利权保护时间为17年。同时,这种保护政策对所有企业和个人都适用,只要符合条件,都将成为保护对象。这时所有企业和个人机会均等。而前述的针对不同经济成分的保护政策都是人为地保护一部分企业或个人,而其他的企业或个人则受到歧视,根本无法受到保护。(2)自由退出的平等。自由地进入某一行业,但
21、由于亏损或利润较低,企业可以自由的退出经营。企业到某一地区投资,但由于该地区的市场盈利能力欠佳,企业也可以自由地退出该地区。企业自由退出行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企业不能自由地选择行业。当前企业进入哪些行业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企业在申请营业执照时,必须划定经营范围,超出经营范围将要受到惩罚。行业进入的审批制度将导致企业进入和退出行业的困难,并且会导致按行政管理当局的偏好选择企业的行业进入和退出,同时也会导致寻租活动的盛行。自由退出的困难还表现在企业不能被市场法则淘汰。这集中表现在国有企业部门,当前许多国有企业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比例相当高,这部分国有企业不能按照市场法则破产,却要政府下决心
22、让其破产,它们才能死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企业要办准死证相当困难。企业不能自由退出将会使企业不能按市场原则行事,而要受制于行政管理当局,这将会导致按政府偏好决定市场进退。这种情况在当前情况下,会造成政府想扶持谁、想歧视谁的情况成为现实。(3)公平的税费政策。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许多公共产品的供给,市场机制的运转本身需要政府的维护和公正的裁判,而这些活动均需要费用开支,这就需要政府收入。但政府的税收政策应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对各种经济成分应当一视同仁,实现统一的税收政策,实现税赋平等。政府的开支应做到真正用于公益支出,而不能将其用来扶持自己想要扶持的对象。这种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将会导致不公平税赋。对不
23、同经济政策的不公平税赋应与下述情况相区别:A、产业政策。政府为了扶持某些产业的发展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而针对行业实行不同的税赋和补贴,不能被看作是一种歧视性政策。在这样的政策下,只有企业能自由进退,则因产业政策导致的行业差别将会消失,并且对各企业都存在均等机会。B、调整经济波动政策。这些政策不是针对一些企业而制定的,它们对所有企业都将产生同等的经济作用。当前我国在公平税赋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表现:a、所有制经济成分的税赋不平等。b、针对不同经济成分的优惠政策太多、太杂。c、除税收以外,各种非税费用太多、太杂,并且弹性很大,人为因素相当严重。(4)公正平等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公平的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所有制 结构调整 及其 政策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87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