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发展模式探析.doc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发展模式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发展模式探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论文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发展模式探析姓 名: 学 号: 院 系:管理学院专 业:公共事业管理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 录中(英)文摘要11 前言21.1研究目的21.2研究意义21.3文献综述2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2.1研究对象32.2研究方法32.2.1文献资料法32.2.2问卷调查法32.2.3 数理统计法33 结果与分析33.1概念解析33.2杨畈村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状况33.3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现状分析33.3.1体育动机和态度33.3.2体育活动参与状况43.3.3体育内容和场地43.3.4体育消费43.4制约因素分析53.4.1制度因素53.4.2经济因素53.4.3工
2、作因素53.4.4资源因素53.4.5组织因素53.4.6观念因素53.5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63.5.1国家政策的支持63.5.2市场环境的改变63.5.3新生代自身素质的提高63.5.4城市社会的逐渐认同63.6体育发展模式分析63.6.1政府体育模式73.6.2企业体育模式73.6.3社区体育模式73.6.4体育组织模式83.6.5家庭体育模式84 结论与建议84.1结论84.2建议94.2.1深化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94.2.2完善相关立法,切实保障农民工体育权利94.2.3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民工体育参与积极性94.2.4加强宣传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
3、9致谢9附件任务书16开题报告13中期检查表17成绩评审表18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发展模式探析 摘要:作为日渐成为农民工群体中坚力量的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相比有着更强的市民化意愿和能力,其体育权利及实现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竞相研究的论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发展状况及制约因素,结合其背景及相关政策,对农民工体育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发展模式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Sports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the Second-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4、 Abstract:The second-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are becoming the core force of the whole colony, they have more willingness and better ability to be citizenry, their sports rights are also competitvely to be the study topic of scholars.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intentions to
5、 know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he second-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sports, then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Key words: the second-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sports; development patterns1 前言1.1研究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结合其背景及相关政策
6、,分析现有的农民工体育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1.2研究意义随着从“谋生型”到“发展型”,从“要生存”到“要生活”的转变,新生代农民工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社会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研究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发展状况和模式,对于维护农民工体育权利,带动农村体育发展,顺利推进“全民健身纲要”二期工程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1.3文献综述作为日渐成为农民工群体中坚力量的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相比有着更强的市民化意愿和能力,其体育权利及实现也成为国内学者竞相研究的论题。早在2001年王春光就在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村流
7、动人口”概念并对其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其社会认同趋向不明确和不稳定性会进一步催化和强化流动人口的“流动性”,提出应加快城乡社会结构变革,以符合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王春光社会学研究2001)随后鲁长芬、王健、罗小兵等在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对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认知、动机、消费水平行为与内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其基本策略就是要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完善的健身服务体系。(鲁长芬,王健,罗小兵等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刘传江、陈建林在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进程测度对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从生存职业、社会身份、自身素质以及意识行为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强烈的市民化
8、意愿和户籍、就业制度及社会保障等制度因素形成的矛盾使其进程任重而道远。(刘传江,陈建林人口研究2008)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现状方面,张英、程远义在新生代城市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的现状中认为他们具有比较全面的体育健身知识与较强的体育锻炼意识,影响其参加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社会的歧视,并由此提出在城市农民工中建立健身指导体系和“体质健康标准”责任制模式。(张英,程远义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秦婧云、陈喜珍则在农民工体育与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研究状况的比较分析中对两代农民工体育的研究现状作了一个比较分析,得出:与传统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的意识与城市居民无异,体育消费接近城市居民的体育消
9、费水平,体育健身项目也趋于多元化和城市化。(秦婧云,陈喜珍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体育模式方面,陆亨伯、王章明、赵国华论我国民营企业体育的特征与发展模式从我国民营企业性质特点的视角出发,提出企业策划共建项目模式、渗透学习文化模式、扶助“圈子”体育模式以及借助俱乐部双赢四种模式。(陆亨伯,王章明,赵国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刘洪涛在我国城市家庭体育发展研究中提到,应构建适宜家庭体育发展的社会大环境,建立多方协调家庭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利用城市家庭网发展家庭体育。(刘洪涛江西师范大学2007)吴修敬在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农民工体育模式构建中则提出,应以覆盖农民工群体的国家服务为主体、多元模式(
10、社会保障模式、工业园区体育模式、农民工体育俱乐部模式)并存的体育模式,形成一个多元素有机组合的整体系统。(吴修敬曲阜师范大学2008)纵观国内外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论题,可以发现众学者对农民工体育有了较为完尽的探究。本文在众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旨在通过对江西省乐平市杨畈村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体育发展呈现出的特征,结合现状研究与理论探析,提出切实可行的体育发展模式。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江西省乐平市杨畈村80、90年代后出生的城市农民工。江西省乐平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近5万人江西省乐平市邮政局小小车票总关情EB/OL 。杨畈村是该市下属
11、的一个行政村,劳务输出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出现,如今外出务工成为该村青壮劳力的首要选择。选其作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发展状况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围绕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开展所设计的相关研究,通过中国知网、国家体育总局网站和本校图书馆等文献采集方式,分析研究现状,揭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2.2.2问卷调查法针对乐平市杨畈村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7份,男性105份,女性82份,问卷回收率93.5%。其中有效问卷182份,有效率97.3%。2.2.3 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需要对问卷数据进行相关处理。3 结果与分析3.
12、1 概念解析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指出生于1980年后,进城务工或经商的农村户籍青年。这个规模庞大的新型社会群体,正日渐成为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中坚力量。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承载着重要使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基础,也成为我国体育人口新的增长点。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发展状况,完善体育支持系统,提高其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对于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3.2杨畈村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状况 该村外出务工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较多,占比约为57%。受教育程度较高,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仅占1%,高中及以上者占68%。他们主要活跃在浙江、广东等省的沿海城市,从事服装、建筑
13、、销售等工作,大部分已有较长时间在城市生活的经历,是城市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3.3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现状分析3.3.1体育动机和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杨畈村新生代农民工参加体育的动机依次为:兴趣爱好、强身健体、减肥健美、修身养性、交流交际及其他(见附表)。可见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性较强,主要集中在兴趣爱好、强身健体以及减肥健美上,对体育运动的修身养性、社交等其他功能尚无充分的认识。这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意识和接受的体育教育不足有关。附表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参与动机选 项百分比(%)排 序兴趣爱好强身健体减肥健美修身养性交流交际其 他38232284412345664%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目前的体育状况感
14、到“一般”,81%表示今后会加强此类的锻炼,这说明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对体育的态度是积极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改善的欲望。3.3.2体育活动参与状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为8-10小时,75%的受访者每周有1天以上的休息时间。在关于“如何打发空余时间”的调查中(如图1),近半数的受访者选择了上网,接下来依次是聊天打牌、睡觉、逛街,而选择体育锻炼的仅占总数的4%。六成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每周的体育锻炼不到1次,其中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下者高达47%,达到体育人口标准者寥寥无几。新生代农民工消遣方式较为枯燥,参与体育锻炼的比率非常低,体育还未真正走进这一群体中来,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参
15、与状况亟待改善。图1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参与情况3.3.3体育内容和场地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参与的内容依次为:跑步(27%)、篮球(21%)、羽毛球(13%)、足球、乒乓球、台球、溜冰等等,体育参与方式集中在跑步和球类运动,体育锻炼方式单一,技术要求和资金投入低,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场地多为免费开放,且具局限性。3.3.4体育消费调查中,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集中在1000-2000元,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每月用于体育方面的支出小于50元者约占六成,32%在50-100元内,大部分体育消费用于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中,非实物型消费仅占总数的8%(如图2)。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受经济条件影响,仍
16、处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消费结构失衡。图2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状况3.4制约因素分析3.4.1制度因素二元结构在计划经济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却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元凶”。在此制度下,两种户籍带来的是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的双重标准。农民工为城市做贡献的同时却享受不到同等的公共服务,甚至沦为城市的“边缘群体”。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只将城市居民纳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忽视了农民工的体育诉求,在体育组织、场地设施、技术指导、宣传等方面都存在缺位。3.4.2经济因素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来自贫困农村,从事体力劳动,收入水平低下,同工不同酬。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17、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高层次需求是建立在较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的基础上。在消费水平较高的沿海城市,生存问题仍是新生代农民工们关注的首要问题,体育锻炼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奢侈品,导致其体育参与缺乏动力支持。3.4.3工作因素空闲时间和多余精力是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条件,而新生代农民工们从事的大多为服务、建筑等行业,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较大,休息时间之外的可支配时间很少,这在客观上严重制约了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活动。3.4.4资源因素城市公共物品的提供只针对城市居民,场地器材的缺乏影响了农民工体育参与的积极性。体育信息、体育指导员等体育资源更
18、是严重缺乏,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此外,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民工缺乏购买私人体育产品的能力。3.4.5组织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强,组织化程度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政府部门管理职能缺位,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企业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对员工精神生活和体育诉求的关注;社区工作未将农民工纳入服务范围,农民工体育失去了社区依托;农民工自身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门的体育社团指导。这一切导致了农民工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依托,失去了表达体育权利的渠道和载体。3.4.6观念因素一方面,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新兴群体,长期以来都是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人群”,农民工体育缺乏社会支持
19、氛围;另一方面,农民工由于户籍身份的不同,对于城市没有归属感,甚至产生非城非乡的身份困境,巨大的社会落差消磨了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再者,新生代农民工对体育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民工甚至存在“生产劳动就是体育”、“工作之后无需进行锻炼”、“体育是有钱人的事”等想法。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消极错误的体育观是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参与率低下的主观原因。3.5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3.5.1国家政策的支持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表明中央在战略上给予了新生代农民工更多关注。“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目标是:要全面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
20、规划,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关注下岗失业人群、城镇贫困人口和城市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身体健康,从政府、社会及个人三个层面构建相应的体育活动参与保障机制。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政府在健全农民工物质保障的同时,也在致力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这给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发展提供了政策前提。3.5.2市场环境的改变 金融危机的爆发凸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短板,单纯依靠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用工荒”倒逼企业提高劳动者待遇,进行产业转移和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也激励新生代农民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21、和综合竞争力,改善其生产生活水平,推动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发展。3.5.3新生代自身素质的提高与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是从学校直接进入城市的,有着较少的务农经历和乡土意识。80、90年代后出生的他们大多是未婚,经济负担较轻。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导致他们拥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丰富的个性,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不仅仅是贴补家用,他们渴望融入城市,得到城市社会的认可与接纳。而活跃的思维和开阔的眼界让他们更易接受新鲜事物,有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实力。他们追求更高的生存质量,对体育有着较为积极的认识。3.5.4城市社会的逐渐认同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
22、政府组织的不断成熟,和市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城市社会也变得更加包容开放。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为大同”,社会环境的改善能够加快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形成农民工体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实现良性循环。3.6体育发展模式分析 体育权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之一,保障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利,提高其体育参与,有利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体素质,丰富其精神生活,有利于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然而,当前我国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需求间形成矛盾,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因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代 农民工 体育 发展 模式 探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8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