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合同管理 模块五 成本管理.doc
《建筑合同管理 模块五 成本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合同管理 模块五 成本管理.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合同管理 模块五 成本管理任务1 两算对比任务2 人工费控制任务3 材料费控制任务4 机械费控制任务5 其他费用控制任务1 两算对比一、竣工决算的概念 竣工决算是建设工程经济效益的全面反映,是项目法人核定各类新增资产价值、办理其交付使用的依据。通过竣工决算,一方面能够反映建设工程的实际造价和投资结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竣工决算与概算、预算的对比分析,考核投资控制的工作成效,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技术经济方面的基础资料,提高未来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二、竣工决算与竣工结算的区别 竣工结算是承包方将所承包的工程按照合同规定全部完工期交付之后,向发包单位进行的最终工程价款结算。竣工结算由承包方的预算部门
2、负责编制。 工程竣工结算和工程竣工决算的区别 三、竣工决算的内容 竣工决算是建设工程从筹建到竣工投产全过程中发生的所有实际支出,包括设备工器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和其他费用等。竣工决算由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竣工工程平面示意图、工程造价比较分析4部分组成。其中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和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属于竣工财务决算的内容。四、竣工决算的编制依据(1)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投资估算;(2)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及其概算或修正概算;(3)经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及其施工图预算;(4)设计交底或图纸会审纪要;(5)招投标的标底、承包合同、工程结算资料;(6)施工记录或施工签证单,以
3、及其他施工中发生的费用记录,如:索赔报告与记录、停(交)工报告等;(7)竣工图及各种竣工验收资料;(8)历年基建资料、历年财务决算及批复文件;(9)设备、材料调价文件和调价记录;(10)有关财务核算制度、办法和其他有关资料、文件等。五、竣工决算的编制步骤 按照国家财政部印发的财基字(1998)4号关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要求,竣工决算的编制步骤如下:(1)收集、整理、分析原始资料。从建设工程开始就按编制依据的要求,收集、清点、整理有关资料,主要包括建设工程档案,如:设计文件、施工记录、上级批文、概(预)算文件、工程结算的归集整理,财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的清偿,做到账账
4、、账证、账实、账表相符。对各种设备、材料、工具、器具等要逐项盘点核实并填列清单,妥善保管,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不准任意侵占和挪用。(2)对照、核实工程变动情况,重工业新核实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造价。将竣工资料与原设计图纸进行查对、核实,必要时可实地测量,确认实际变更情况;根据经审定的施工单位竣工结算等原始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对原概(预)算进行增减调整,重新核定工程造价。(3)将审定后的待摊投资、设备工器具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工程建设其他投资严格划分和核定后,分别计人相应的建设成本栏目内。(4)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力求内容全面、简明扼要、文字流畅、说明问题。(5)填报竣工财务决算报表。
5、(6)做好工程造价对比分析。(7)清理、装订好竣工图。(8)按国家规定上报、审批、存档。任务2 人工费控制(一)人工费 人工费是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开支的各项费用,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工资:是指发放给生产工人的基本工资。(2)工资性补贴:是指按规定标准发 放的物价补贴,煤、燃气补贴,交通补贴,住房补贴,流动施工津贴等。(3)生产工人辅助工资:是指生产工人年有效施工天数以外非作业天数的工资,包括职工学习、培训期间的工资,调动工作、探亲、休假期间的工资,因气候影响的停工工资,女工哺乳时间的工资,病假在6个月以内的工资及产、婚、丧假期的工资。(4)职工福利费:是指按规定标准计提的职
6、工福利费。(5)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是指按规定标准发放的劳动保护用品的购置费及修理费,徒工服装补贴、防暑降温费、在有碍身体健康中施工的保健费用等。一、人力资源管理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劳动者为对象的人力资源的规划、开发和利用的综合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人事、劳动、工资生产、劳动纪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全面的、统一的计划、组织、控制和激励等管理的总称。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 1)加强人力管理,搞好职工的招收、录用、考核、晋升、调配、培训和奖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搞好劳动管理,科学合理组织劳动,改善劳动组织,节约使用劳动力,
7、建立健全劳动定额,定编定员定岗,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3)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和物质利益原则,搞好工资管理,正确解决职工的劳动报酬、劳动保险和集体福利,从物质利益上激励职工奋发向上。 4)加强劳动保护和劳动纪律,改善劳动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5)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政治、文化、技术素质,建设好职工队伍。二、劳动者管理 劳动者管理是对劳动者的任用、考核、激励、晋升、培训等综合性管理,其目的在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效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干部管理制度 2干部任期制度 3干部选聘合同制 4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三、劳动管理 劳动管理
8、是有关劳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的总称。 任务是合理配备和使用劳动力,充分开发劳动资源,使职工发挥更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劳动生产率1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1)劳动者的技术装备程度,如工厂化、机械化水平、设备效率和利用的程度。 2)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和劳动态度。3)劳动分工及协作方式,即生产组织形式。 4)计划的安排与企业的管理水平。 5)劳动的自然条件。 6)领导水平和人际关系。 7)工资分配政策的合理性。 8)企业的经营情况等。2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1)提高全体职工的政治思想、技术业务水平,充分开发职工的能力。 2)提高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
9、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 3)不断改进生产劳动组织,实行先进合理的定员和劳动定额。 4)加强劳动纪律,改善劳动条件。 5)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和物质利益的原则。 6)。进行适当的激励,满足职工最迫切的需要。劳动定额和劳动组织 1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组织条件下为了完成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或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标准量。2劳动组织(1) 定员 定员是指企业确定各类人员配备的标准。定员是按生产任务、组织机构、劳动特点等具体况,按各类人员分别制定的。定员的方法有: 1)效率定员法。它是根据生产任务和效率来确定人数。 2)设备定员法。它是根据机器设备的数量、工人看管定额和准
10、备开动的班次来确定人数。 3)岗位定员法。它是根据岗位数来确定人数。4)比例定员法。它是按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另一类人员的数量。5)业务分工定员法。这是根据组织机构的业务范围、工作量多少,来确定人数的一种方法。 (2)劳动组织:是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根据定员的要求,把为完成劳动作业而相互协作的有关工人组织在一起的劳动集体,一般是指企业的最基层的班组。 劳动组织有两种形式: 1)专业队。它是按施工工艺需要,由同一工种的工人所组成的劳动组织。 2)混合队。它是由完成一个分部工程或单位工程所需要的互相联系较密切的不同工种的工人所组成的劳动组织。四、劳动报酬管理 I在岗职工劳动报酬的含
11、义 即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建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2工资总额的构成 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包括: 1)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 2)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 3)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萨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按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4)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技能工资及岗位工资。 5)合同制职工按规定缴纳的不超过本人标准工资一定比例的退休养老基金、职工受处分
12、期间的工资、浮动升级的工资等。 6)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 (2)计件工资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包括: 1)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等。 2)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3)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3)奖金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 1)生产奖,包括超产奖、质量奖、安全奖、考核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奖、提前竣工奖、年终奖等。 2)节约奖,包括各种动力、燃料、原材料等节约奖。 3)
13、劳动竞赛奖,包括发给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的各种奖金和实物奖励。 4)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年终一次性奖金,机关工人的奖金。 5)其他奖金,如提成奖。(4)津贴和补贴 1)津贴是为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费用。包括: 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津贴,如高空津贴、井下津贴、流动施工津贴、高温作业临时补贴、夜班津贴、特殊岗位津贴、野外作业津贴、水上作业津贴、专业技术职务津贴等。 保健性津贴,如卫生防疫津贴、特殊保健津贴等。 技术性津贴,如政府特殊津贴。 年龄性津贴,如工龄工资、工龄津贴、教龄津贴等。地区津贴,如边远地区津贴、地区附加津贴。其他津贴,如司机行
14、车津贴、合同制职工的工资性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洗理卫生费、书报费等。 2)补贴指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给职工的补偿费,如副食品价格补贴、房屋补贴、水电补贴、房改补贴等。 (5)加班加点工资指对法定节假日和公休假日工作的职工,以及在正常工作日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职工,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6)其他工资指根据国家规定支付的工资,如附加工资、保留工资、调整补发的上年工资等。五、职工能力开发(一)职工能力的含义 职工能力是指职工的各种素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识、控制和改变外部世界的一种合力。 (二)能力的内容 1决策能力 2合理利用时间的能力 3组织领导能力 4协调人
15、际关系的能力 5自学能力 6表达能力(三)职工能力开发的激励手段和激励机制 1职工能力开发的激励手段 我国在职工能力开发中常用的激励手段主要有两类:经济激励和精神激励。 (1)经济激励手段获得吃、喝、住、穿的物质资料,是人的一个基本的需求欲望。经济激励手段主要有:工资、奖金、津贴、各种临时性物质奖励等。 (2)精神激励手段人不只是“经济人”,而且还是“社会人”。作为“经济人”,他们需要各种各样的物质资料。作为社会人,他们希望在社会交往中不仅得到社会和别人的尊重,而且希望为社会、为别人尽自己的义务。因此,在职工能力开发中,不仅要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而且更要重视精神手段的运用。 精神激励手段主要有
16、以下几种: 1)表扬和批评。 2)记功和记过。 3)树立先进典型。2职工能力开发的激励机制 职工能力开发不仅要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而且还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职工能力开发的激励机制由激励时机、激励频率、激励程度三部分组成。 (1)激励时机指职工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在什么时候采取激励效果最好,激励时机包含期前激励、期中激励和期末激励三种。 (2)激励频率指激励次数的多寡或快慢。在一个工作周期内,激励的次数越多,或每次激励之间间隔的时间越短,则激励频率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3)激励程度指为激励职工完成工作任务而给予奖励标准的高低。激励程度的强弱,主要受到激励目标的制约。职工所要完成的任务
17、越大,越艰巨,激励程度就相对强些;职工所要完成的任务小,比较简单,则激励程度应该弱些。 3职工能力开发的激励原则激励手段的运用,是职工能力开发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要使激励充分发挥其功能。在运用激励手段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 2)可望达到的原则。 3)适度的原则。 4)及时的原则。 5)兑现的原则。 6)灵活变换的原则。任务3 材料费控制 材料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的费用,包括以下内容:(1)材料原价(或供应价格)。(2)材料运杂费:是指材料自来源地运至工地仓库或指定堆放地点所发生的全部费用。(3)运输损耗费:是指材料在
18、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耗。(4)采购及保管费:是指为组织采购、供应和保管材料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包括:采购费、仓储费、工地保管费、仓储损耗。(5)检验试验费:是指对建筑材料、构件和建筑安装物进行一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自设试验室进行试验所耗用的材料和化学药品等费用。一材料管理的任务 材料管理工作的任务,一方面既要保证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材料的消耗,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经济效果,其目的就是要用少量的资金取得最大的效果。具体要做到: 1)按期、按质、按量、适价、配套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2)经济合理地组织材料供应,减少储备,降低消耗。
19、 3)监督与促进材料的合理使用和节约使用。 二、,材料管理的内容 材料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两个领域、三个方面和八项业务。 1两个领域 物资流通领域的材料管理 生产领域的材料管理。 1)物资流通领域是指物资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过程中各种活动的总称。2)生产领域的材料管理是指在生产消费领域中,实行定额供料,采取节约措施和奖励办法,鼓励降低材料单耗,实行退料回收和修旧利废活动的管理。2三个方面 指建筑材料的供、管、用,它们是紧密结合的。 3八项业务 指材料计划、组织货源、运输供应、验收保管,现场材料管理、工程耗料核销(核算)、经济核算和统计分析等。三、材料消耗定额管理 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生
20、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所必须消耗的材料数量标准。 “一定条件”:施工生产的技术条件、施工工艺方法、工人技术熟练程度、企业管理水平、材料的质量、自然条件影响以及职工的思想觉悟程度等。 (一)材料消耗定额的作用 材料消耗定额的主要作用是: 1)编制计划的基础。 2)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 3)推行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手段。 4)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和降低成本的基础。5)提高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二)材料消耗定额的构成1消耗量的主要构成 1)材料在运输、装卸过程中的损耗,如散装材料(砂、石、灰等)的散落、易碎材料(玻璃、灯具等)的破碎等。 2)材料在保管过程中的损耗,如水泥硬化、木材腐朽等。
21、 3)材料在施工准备期间的损耗,如木材干燥、砂石筛选、钢材下料的断头或边角料等。 4)材料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损耗,如砌筑、抹灰中的落地砂浆、钢材切削加工的铁屑、木材加工损耗等。 5)材料最终构成工程实体或产品的有效消耗。 2材料消耗定额 一般分为施工(工艺)材料消耗定额、预算材料消耗定额和供应(非工艺性)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的构成主要内容如下: (1)净用量指直接用于工程实体或产品实体的有效消耗,是构成材料消耗的主体。其特点是,净用量将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机具的采用而逐渐降低。 (2) 损耗定额指在工程施工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损耗,如操作损耗、下料损耗等。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不可
22、避免、不可回收而且合理的损耗,也称为施工材料损耗定额。净用量与施工损耗定额之和为施工材料消耗定额。 (3)工程预算损耗定额工程预算损耗定额是工程预算定额的组成部分,它是由净用量、施工损耗量、经审定的加工废品率以及生产过程中合理的运输、保管损耗等项目组成的。(三)材料消耗定额的管理 1)设计与施工的差异,如混凝土、砂浆的设计标号与实际使用的标号不一致;施工中地坪、墙面抹灰、混凝土预制板比设计超厚等,都会导致实际消耗超定额的问题,必须加强控制,在施工中解决。或者有根据地(改变设计应签证等)进行调整,处理在结算之前。 2)材料代用的差异,如施工中钢材按规格以大代小、水泥按标号以高代低、木材按等级以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合同管理 模块五 成本管理 建筑 合同 管理 模块 成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8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