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件.ppt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列宁指挥起义,工兵攻打冬宫,第六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改革,解体,1991.12.2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结构,1917.11.7,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0课,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阅读课本引言和第一自然段思考: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面临怎样的形势?,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国土被敌人控制,反革命活动猖獗。,经济
2、凋敝,物资奇缺。,形势严峻,?,列宁的探索,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在非常时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思考1:“非常时期”指什么?思考2:采取“非常措施”的目的是什 么?“非常措施”有哪些?,“非常时期”指的是:苏俄进入艰苦的三 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 军,战胜敌人。,措施:,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和实物配给制,有什么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目的,内容,结合以下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材料1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材料4:“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材料2: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评价,(1)积极:特殊历史时期中,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一项特殊政策;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质的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局限:但违背经济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是错误的。,材料1:“连年战争使苏俄2000多万人丧生,1
4、921年天灾造成饥荒,农业生产直线下降。日用品严重缺乏,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材料2: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使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更为严重的是,1921年2月28日,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水兵叛乱,(这里的水兵大部分在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 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材料3:正是这次兵变使列宁认识到,共产党的农
5、业经济政策存在重大错误,必须果断地根本扭转。列宁当时告诉党:“农民曾经不得不去挽救国家,无报酬地缴纳余粮,但是它现在已经经受不住这样的重担”。,结合材料思考: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又面临什么新的困难和危机?如何解决这些危机?,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自然灾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工人、农民不满,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参考图示),新经济政策,2、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1)根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
6、)直接:1921年海军基地兵变。,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不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比较两个政策,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余粮收集制,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内
7、容及特点,史料分析,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1913-1925年农业的发展,1913年1926年苏俄的工业生产情况,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依据以上材料思考新经济政策的影响,1913年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阅读材料:,影响:,(2)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1925年)巩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8、。,(3)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1)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不同时期俄、美、中的“改革调整”各指什么?,2)三国的“改革调整”的结果如何?,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192
9、5年,苏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大国崛起,1925年,苏俄基本完成经济恢复后,苏联在经济上面临着何种任务?应该如何做?,提示: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时代: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1.背景,(1)苏联建立,时间:1922年12月,加盟共和国:,(1924年),(2)列宁逝世,(3)苏联处于在西方资
10、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国内工业生产还极其落后。,大地的船长 叶赛宁 他是舵手,也是船长。跟他在一起,飓风也不可怕。因为来自全国各地所有的党员,整个的党,都是他的水手。那时,将不是我,而是另一种命运的诗人,在你们中间,用另外一种新的语言,向你们朗诵赞美斗争的诗篇。他会说:“只有那一个航海家,他在斗争中锤炼了心灵,终于为世界发现了谁也没有发现的新大陆。,3.表现:,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 业提供资金。,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农业: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 到集体农庄里(1937),2.定义:,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
11、,1928 年-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材料1 苏联的五年计划建设,评价,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材料2: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牛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材料3:实现农业集体化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
12、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原历史教科书,材料4: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的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吃米,又要马儿跑的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评价,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积极,(1)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欧洲第一、世界第二)(2)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
13、慢;(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结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化农庄,资本主义大农场,农业制度,农、轻、重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工业化道
14、路,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2.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1.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3.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4.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启示?,知识拓展:,5.要看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言之有理即可),1、(2003.上海.1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
15、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4、192
16、2年,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B、他被处以罚款C、他只能售出其中一部分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5、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6、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政策时最基本的依据是A、从俄国的国情出发 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C、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 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7、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政策的相似点是面临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战时 共产主义 政策 斯大林 模式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80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