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主要思想课件.ppt
《孔子的主要思想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主要思想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孔子的主要思想,孔子的学说,涉及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思想等为政治国、立身处世的一切方面,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孔子天命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孔子思想的主要精华有:“仁”的思想;“孝”的思想;“礼”的思想;中庸思想;天命思想;教育思想。,一、“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涵义十分广泛,所谓仁者,即“爱人”,就是爱别人,但最重要的是爱父母。故其爱是一种有等级的爱,和墨家打破宗法礼教的兼爱是对立的。,孔子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为仁的愿望,因此,他说“仁者,人也”;但要达到“仁”的境界比较困难,不仅必须做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
2、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仁者运用“恕”来行道。孔子均答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恕。这种以“恕”行道比较容易做到;至于孔子所说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这就对以“恕”来行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人要想“自己想建树的也帮助别人建树,自己想要做到的也帮助别人做到”难度更大,甚至尧舜都难以做到。,孔子还认为“仁”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准则,并希望把这种主张推及当政者。,孔子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认为仁比生命还重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为了达到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能做违背最
3、高道德准则的事,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二、“孝”的思想“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与“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孝”指尊敬顺从父母,“悌”指尊重兄长,是中国古代处理家族内部两大关系的基本要求,孝悌与政治相通,因此当有人问孔子“子奚不为政”时,孔子回答道:“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政)意思是,孝敬父母,尊重兄长,以这种风气影响当政者,就是从政了,并非只有当官才算从政。,孔子认为孝悌是仁之“本”不孝就是不仁。,那么,如何做到孝呢?一是合礼。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生前死后都能以礼待之,便是孝。二是真情实感
4、。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同上)就是说,赡养父母要有敬重的感情,不然,与对待犬马就没有分别了。,三、“礼”的思想“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对“周礼”十分崇敬。他以“仁”释“礼”,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佾),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把“不仁”视为礼崩乐坏的主要原因。他将“仁者,爱人”的精神融入“礼”之中,将“爱而无私,上下有章”称为“知礼”;他提出用爱亲人之心推及他人就是“仁”,把礼推到了社会各阶层。,孔子认为“治国以礼”既要注重形式,又要注重精神实质。他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5、(阳货)他认为玉帛、钟鼓是礼乐所不可少的,但只是限于形式上是不够的,要注重礼的精神。,礼的精神主要体现为“仁”、“恭”、“敬”等方面。“仁”是礼的最根本的精神内容。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意谓不仁的人,怎么能谈得上礼乐呢?“恭”是对人的庄重和顺。孔子主张“居处恭”(子路),“貌思恭”(季氏),但反对过分做作的恭顺:“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因此,要做到恭,必须依礼而行。,“敬”是对人严肃、真诚,以礼相待。孔子主张敬父母,在孝养父母的同时要有敬,只养不敬不是真正的孝,并且对亲人的生、死、葬、祭都必须用礼(为政);敬友。他自己也在行为上表现
6、了依礼而行的恭敬,如“人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乡党)。,另外,孔子主张以礼义来规范人欲,一方面,孔子承认人欲的存在与满足的合理性。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里仁),“贫而无怨难”(宪问);他主张统治者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民众的物质欲求,使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颜渊),孔子还主张先富而后教:“既富矣”,再“教之”(子路),这表明他看到了民众基本物质利益的满足对教化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他承认对人欲的合理满足是“求仁”的前提。另一方面,孔子强调以礼节欲,克制欲望的膨胀,以达到“仁”的道德境界。,孔子主张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
7、亦在其中矣”(述而)。孔子:“俭,吾从众。”,孔子还提出了“君子有三戒”:少时戒“色”、壮时戒“斗”、老时戒“得”(季氏)。孔子认为,人之患在于欲望太多,欲多则无刚,,孔子反对奢华,“礼,与其奢也,宁俭”(八佾)。,四、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这里,孔子主张哀乐中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一种体现。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意思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
8、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调和配合的思想。“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中庸思想主张在实际应用中时常变通,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庸思想的变通和稳定是孔子儒家思想与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本质区别。,中庸思想在实际运用中,注意避免“过”与“不及”。“过”与“不及”是事物趋于极端的表现,必须通过“执中”来维持事物的平衡。因此,孔子提出要避免“过”与“不及”。“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公冶长)三思未免太过,一思未免不及,再思就合中庸。太繁固然不好,太简也是不好。(雍也)在政治行为上,更要避免“过”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子 主要 思想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79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