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发展简史课件.ppt
《国际贸易发展简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发展简史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论求知,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唐太宗 李世民,第二章 国际贸易发展简史,教学目的1、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历史2、理解当代国际贸易的特征3、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与现状,第一节 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国际贸易,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具备两个条件:1、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有可供国际间交换的剩余产品。2、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对外贸易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人类史上有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不同部落之间的交换成为经常的现象。有了定期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
2、分离。出现私有制和商品生产。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商人阶级。,二、国际贸易的初步发展 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当时的国际贸易具有以下特征:1.从商品结构看,十分单一有限。奴隶是最主要的商品,奢侈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物、香料等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有较大比重。2.从地理范围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欧洲贸易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和黑海的沿岸。我国集中在黄河流域。3.从贸易民族看,在奴隶社会,地中海一带的贸易主要操纵在腓尼基人、迦太基人以及希腊的某些城邦。,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仍处于从属地位,国际贸易的规模有限。早期:封建地租采取劳役和实物的形式,进入流通的商品不多。中期:随着商品
3、生产的发展,封建地租逐步转变为货币地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末期:普遍采取货币地租。同时城市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有了较大发展。在封建社会,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仍然是奢侈品。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原料和日用品也逐渐增多。,在封建社会,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由地中海东部,又逐步扩大到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早期阶段,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随着意大利北部城市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兴起,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下“西洋”总之,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和交通条件的限制,
4、国际贸易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不占主要地位。贸易的品种、数量和地区范围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才获得广泛的发展,才真正具有世界性。,二、早期贸易(1416世纪)早期的贸易主要是在地理区域相邻近的国家间发生。在欧洲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东方相邻的亚洲诸国也有简单的贸易,例丝绸之路。,1、欧洲的贸易 在欧洲大陆,中世纪时代形成两个商业世界,一个是波罗的海和北海的商业世界,一个是地中海的商业世界,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在北欧,布鲁日港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14世纪起,波兰、俄国和斯堪的纳维亚的木材也是东西欧贸易的重
5、要内容;15世纪的贸易,由英国的羊毛所控制。,在早期欧洲的贸易中,以城市为中心的贸易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例英国的伦敦、诺里奇、布里斯托尔,法国的巴黎、里昂,德国的科隆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威尼斯,它位于中世纪最大一条的贸易路线上,在15世纪后半期,威尼斯城的人口将近10万。另君士坦丁堡也是联接东西方的重要商业中心。,2、东方的贸易 东西方的贸易主要通过地中海和里海的重要港口来连接。东西方贸易中重要的港口,在地中海是威尼斯,在里海,为君士坦丁堡。,这时期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仍是奢侈品。我国与邻近其他民族的贸易:秦以后:中央集权,对外贸易向境外伸展。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辟。唐代:陆路贸易、海上贸
6、易出现盛况。宋朝:海上贸易活跃。明初:郑和下西洋。,归纳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对外贸易,主要特点:1、商品结构以奴隶、奢侈品为主。2、商品流通主要为满足当时各国的皇官贵族 消费。3、贸易地理流向,更多的是由东向西流入。,第二节 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16世纪18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以西班牙国王的名义接受这片土地,从此对美洲大陆的疯狂掠夺拉开历史序幕。,地理大发现:1492-1493年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伦布由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发现了美洲;1497-1498年西班牙贵族瓦斯哥达伽马绕过非洲发现通往印度的新航路;1519-1522年葡萄牙人斐南多麦哲伦第一次完
7、成了环球航行。,美洲的发现,正值欧洲资产阶级由出生走向青春期,欧洲各国奔赴美洲,美洲土著和美洲资源成了殖民者的牺牲品。,地理大发现后:美洲、非洲成为欧洲的殖民地,并卷入到国际贸易中。进入世界贸易的商品种类和商品总量急剧增加。世界商路不再经地中海而取道大西洋。欧洲国家出现了垄断殖民地贸易的特权公司。,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的特点 1、对外贸易和军事征服相结合,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 2、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3、世界市场开始萌芽,二、对外贸易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1、货币资本的积累 2、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国际贸易为资本主义提供:货币资本、市
8、场、劳动力结论:国际贸易的发展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三、产业革命对国际贸易的巨大影响(18世纪20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竟争时期)重要的事件是 18世纪产生于英国的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确立工厂制度,技术发明与机械化使得初期的工厂如同一座集中营,生产出远远超出本国需求的产品。欧洲人垄断着技术、制成品生产、运输,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强权者。,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1国际贸易额空前增加。2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不断变化,种类增多,出现了机器和运输工具的贸易,纺织品、粮食也成为大宗的贸易商品。3贸易方式有了进步。4经营国际贸易的组织机构日益专业化,出现了很多为国际贸易
9、服务的专业化的公司。5国家之间的贸易条约、贸易协定广泛发展。6英国首先完成产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贸易、金融、航运大国,在国际贸易处于垄断地位。,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贸易的发展(1913年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这个阶段的国际贸易具有以下特点:,1国际贸易额显著增加,但出现不稳定状态。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继续发生变化。3垄断资本在国际贸易中占统治地位 4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发生变化,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北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有所上升,美国取代英国在世界出口中跃居第一位。
10、5各国相继采取超保护贸易政策普遍建立了关税壁垒。,五、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国际贸易(19131933)受经济危机和国际金融关系混乱的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几乎为零,国际贸易的增长明显落后于工业生产的增长。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上,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较稳定,变化不大。,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1945年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明与利用为主要标志。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国际贸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际贸易无论在贸易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大大超过战前的水平。,世界贸易与世界产出增长率对比,国际贸易的增长状况
11、,主要原因:1、欧洲、日本生产恢复。2、创新、发明一系列耐用消费品。3、石油的广泛使用。4、新兴国家的出现。5、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为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6、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政策。7、GATT、WORLD BANK、IMF等组织的建立。,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的特点:1、国际贸易空前增长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发生变化3、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4、国际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迅速发展5、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产生和发展,2000年世界贸易网络图,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趋势,Share of Services Value Added in GDP Selected Countries,
12、2002,Economic activity,BOP,Services,Goods,GDP,Exports of Commercial Services by Economic Groups-Shares in Total,1990,Developedcountries,Developingcountries,1995,Developedcountries,Developingcountries,2000,Developedcountries,Developingcountries,25%,75%,BOP,Commercial Services Exports Shares by Regio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发展 简史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7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