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消防知识培训资料课件.ppt
《员工消防知识培训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消防知识培训资料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 言,火-是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但火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带来了健康和智慧,从而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火又是一种具有很大破坏性的多发性的灾害。随着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用火用电的不断增多,由于人们用火用电管理不慎或者设备故障,或者放火等原因而不断产生火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消防法有关规定,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第二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防
2、火安全责任制。第五条 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意识。第七条 对在消防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奖励。,第二章 火灾预防 第十四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二)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本单位和所属各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三)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四)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
3、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六)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第五章 法律责任第四十条 违反本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可以并处罚款:(一)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二)依法应当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时未经消防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擅自使用的;(三)公众聚集的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合格,擅自使用或者开业的。,第四十三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本法的规定,未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责令
4、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处警告。营业性场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可以并处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款:(一)对火灾隐患不及时消除的;(二)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的;(三)不能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的。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依照第二款的规定处罚。,火灾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燃烧三角形(火灾三要素),火灾的三要素,可燃物不论固体、液体、气体,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者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
5、质都可以称为可燃物质。助燃物亦称助燃剂,能帮助、支持和导致燃烧的物质。如空气、氧等等,是燃烧的必备条件之一。点火源(着火源)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点火源。,火灾的分类,火灾可分为A、B、C、D、E、F等类:A:指固体物质火灾;B:指液体火灾(可溶化固体);C:指气体火灾;D:指金属火灾;,E:指带电火灾;(电器起火原因:电器短路、超负荷、漏电、线路接触不良)F: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火灾的原因,1、人为的因素(如放火、乱扔烟头、违章用火用电等)2、设备的原因(如超负荷用电、线路缺乏维护检修等)3、物料的原因(如易燃易爆品)4、环境的原因等(如雷击、自燃),火灾等级,特别重大火灾
6、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防火的主要措施,控制可燃物:是破坏燃烧的第一个条件;隔绝空气:因为物质没有空气(氧)不能燃烧,是破坏燃烧的第二个条件;消除着火源:是破坏燃烧的第三个条件,如油库严禁烟火。,扑灭火
7、灾的方法,冷却法:将灭火剂(水、二氧化碳等)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把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可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着火点。此法为灭火的主要方法。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域,或用不燃烧的惰性气体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如用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惰性气体灌注容器设备,用石棉毯、湿麻袋、湿棉被、黄沙等不燃物或难燃物覆盖在燃烧物上,封闭起火的建筑或设备的门窗、孔洞等等。隔离法:将正在发生燃烧的物质与其周围可燃物隔离或移开,燃烧就会因为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如将靠近火源处的可燃物品搬走,拆除接近火源的易燃建筑,关闭可燃
8、气体、液体管道阀门,减少和阻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域等等。化学抑制法:将有抑制作用的灭火剂喷射到燃烧区,并参加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使燃烧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反应终止。目前使用的干粉灭火剂、1211等均属此类灭火剂。,扑救火灾的一般原则,1、报警早 损失小2、边报警 边扑救3、先控制 后灭火4、先救火 后救物5、防中毒 防窒息6、听指挥 莫惊谎,(先人后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控制后消灭),火场自救,平时要有很强的消防意识。进入陌生场所应该先了解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楼梯间的位置及是否关闭、是否上锁,查看消防栓、灭火器等各项灭火、避难器具的位置。头脑应保持冷静
9、,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并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逃生,逃出现场后应向集中地点集合。逃生时切忌蜂拥而出。,逃生时,不可留恋财物。必须穿过火区时,应采取低姿势弯腰前进,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以防止吸入浓烟;大火封门无路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求援。如果身上着了火,千万不能奔跑,可就地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熄灭,或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水中去,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如果身处楼上,应迅速判清火情,保持镇静,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逃生。寻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进入楼梯间后,在确定下楼层未着火时,可以向下逃生,而决不能往上跑。因为火灾发生
10、时强大的“烟囱效应”将使火势迅速向上蔓延,使进入者晕头转向,晕厥乃至死亡。如果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楼层不高时,可利用绳索、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制作成绳索,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等滑下逃生。如果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封堵,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可使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靠近没有火的一方的门、窗呼救。晚间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护人员的解救。火场中决不可乘坐电梯,也不可冒然跳楼。,火场逃生平时要有很强的消防意识。进入陌生场所应该先了解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楼梯间的位置及是否关闭、是否上锁,查看消防栓、缓降机、救助袋等各项
11、灭火、避难器具的位置。头脑应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并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逃生,逃出现场后应向集中地点集合。逃生时切忌蜂拥而出。逃生时,不可留恋财物。必须穿过火区时,应采取低姿势弯腰前进,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以防止吸入浓烟;大火封门无路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求援。如果身上着了火,千万不能奔跑,可就地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熄灭,或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水中去,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如果身处楼上,应迅速判清火情,保持镇静,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逃生。寻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进入楼梯间后,在确定下楼层未着火时,可以向下逃
12、生,而决不能往上跑。因为火灾发生时强大的“烟囱效应”将使火势迅速向上蔓延,使进入者晕头转向,晕厥乃至死亡。如果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楼层不高时,可利用绳索、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制作成绳索,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等滑下逃生。如果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封堵,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可使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靠近没有火的一方的门、窗呼救。晚间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护人员的解救。火场中决不可乘坐电梯,也不可冒然跳楼。,三、安全知识3消防安全,熟悉建筑物内的结构,珍惜生命莫恋钱财,身处烟雾捂口鼻,匍匐前进莫站立,披上湿被子冲出
13、火海,身上着火的扑救,向门窗浇水,减缓火势蔓延。,用手电筒等发出求救信号。,逃命切忌进电梯,利用下水管道逃生,忌直接跳楼逃生,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给水:应满足水量和水压要求,对水质要求不高。用水灭火是当今主要的灭火手段主要灭火方式:消火栓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其他灭火方式,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给水,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一)消火栓灭火系统的设置1.高层建筑必须设置。2.300m2 的厂房(仓库),丁、戊类厂房除外。3.超过5层或体积大于 10000 m3 的办公楼、教学楼、非住宅类居 住建筑等其他民建筑。4.剧场 800个座位。
14、5.超过 7层的住宅。,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火栓系统设置,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二)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消防水源,消防水泵,消防管道,消火栓箱(消火栓、水带、水枪),消防高位水箱,消防水泵接合器。,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火栓系统组成,图5-1水泵水箱消防供水方式1引入管2水表3旁通管及阀门4消防水泵5竖管6干管7水箱8止回阀9消火栓设备10水泵接合器,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二)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1.水枪、水带、消火栓,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火栓箱内设备,消火栓箱,包括:消火栓箱体,消火栓头,消防水带,消防水枪,消防卷盘,消防报警按钮。,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二
15、)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1.水枪、水带、消火栓,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火栓箱内设备,消防水枪,材质:铝合金规格:DN50,DN65 13mm,16mm,19mm,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二)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1.水枪、水带、消火栓,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火栓箱内设备,消防水带,材质:麻质,化纤规格:DN50,DN65 20m,25m,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二)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1.水枪、水带、消火栓,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火栓箱内设备,消火栓,材质:铸铁(铜质阀芯)规格:单栓,双栓 DN50,DN65,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二)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1.水枪、水带、
16、消火栓,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火栓箱内设备,消防报警按钮,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二)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1.水枪、水带、消火栓2.消防卷盘,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火栓箱内设备,消防卷盘,又称“自救卷盘”,“消防水喉”规格:DN25,DN32;20米40米 6 mm,8 mm,9 mm,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二)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3.水泵接合器作用:供消防车水泵向系统里供水形式:地下式、地上式、墙壁式规格:DN100,DN150供水流量:10L/s 15L/s,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水泵接合器,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二)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3.水泵接合器,第一节
17、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水泵接合器,墙壁式消防水 泵接合器,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水泵接合器,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水泵接合器,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水泵接合器,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三)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类型1.常高压消火栓给水系统 该系统是水压和流量在任何时间和位置都能满足灭火时的需要,不需要设置消防泵的消防给水系统。2.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火灾时,通过起动消火栓泵进行加压供水的消火栓给水系统称为临时高压系统。3.低压消火栓给水系统 直接利用市政供水系统或其他有压水源,做为消火栓给水的系统称为低压消火栓系统。
18、,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火栓系统类型,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四)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及充实水柱长度1.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与建筑物的性质、高度、体积、耐火等级等因素有关。2.消防水池和水箱的储水量(1)消防水箱 保证10min。(2)消防水池 保证23小时消火栓消防用水量。3.充实水柱 是扑灭火灾的有效消防射流。7m,10m,13m,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用水量,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五)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布置1.消火栓的设置,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火栓的设置,(1)走廊、电梯前室、大厅、屋面消防试验栓。(2)高层建筑任一着火点,应保证两股水柱同时到达。(3)临时高压系统
19、,消火栓箱内应设消防报警按钮直启消防主泵。(4)消火栓栓口应距地1.1m处,栓口与墙面成90度角或向下。,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五)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布置2.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布置,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长春工程学院 工程造价管理教研室,接合器的布置,(1)超过 5 层的其他民用建筑,应设消防水泵接合器。(2)距接合器 15 40 m 内应设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3)水泵接合器应与室内环状连接,其连接点应尽量远离消防水泵输水管与室内管网的连接点,以使消防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输水的能力达到最大。,一、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五)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布置3.消防水泵,第一节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员工 消防 知识 培训资料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78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