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课件.ppt
《如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加强大调解工作 努力化解矛盾纠纷 维护社会稳定,.(.)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第一部分讲 深化大调解工作机制建设重要性认识,一、当前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特点及成因(一)主要特点1、发生数量多,具有复杂性。2、串联行为多,具有延展性。3、重复上访多,具有反复性。4、激烈方式多,具有尖锐性。5、策划预谋多,具有对抗性。,(二)目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主要类型有:,1、企业改制引发的矛盾。2、由于城市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3、因城市管理引发的纠纷。4、干群关系引起的纠纷。5、计划生育和帮贫扶困引发的纠纷。6、退伍军人、军转干部安置引发的纠纷.。7、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引发的纠纷。8、林
2、权制度改革的纠纷。9、水事纠纷。,.(.)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三)产生以上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措施不配套。2、依法治理措施乏力。3、有些党政领导不够重视。4、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缺乏战斗力。5、涉法上访案件的增多。6、上访成本低。,二、以人民调解为依托,建立“大调解”机制,所谓“三位一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是指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综治部门综合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配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1、创新“诉调对接”机制 5、创新“检调对接”机制 2、创新“行调对接
3、”机制 6、创新“信调对接”机制 3、创新“仲裁调解”机制 7、创新“纪调对接”机制 4、创新“行业协会”机制 8、创新“援调对接”机制,.(.)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二、人民调解工作的意义、地位、任务,(一)人民调解的意义(二)人民调解的地位(三)人民调解的任务,(一)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义,1、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是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重要保障。2、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是坚持执政为民、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的重要举措。3、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是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楚雄”的重要手段。,.(.)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二)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我国宪法第111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委员会,
4、调解民间纠纷,确立了其法律地位。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明确了它的性质。,(三)人民调解的任务,1、调解民间纠纷;2、教育公民遵纪守法;3、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第三部份讲人民调解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一、人民调解工作基础知识(一)人民调解的概念(二)人民调解的范围(三)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四)人民调解的原则,.(.)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一)人民调解的概念,是由本地人民群众推选的群众性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弄
5、清事实真相、评断是非曲直,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劝导,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二)人民调解的范围,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包括一般民事纠纷、轻微刑事违法引起的纠纷以及违反社会公德引起的纠纷。,(三)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四)人民调解的原则,(一)自愿原则;(二)合法原则;(三)不是诉讼必经程序的原则;(四)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二、人民调解工作的基
6、本方法,(一)“冷却降温法”也叫“热案冷处理法”。(二)“情理交融法”又称“换位思考法”。(三)“扶正去邪法”。(四)“逆向求助法”。(五)“案例引导法”。(六)“亲情解怨法”。(七)“亲友疏导法”。(八)“褒扬激励法”。,(一)“冷却降温法”也叫“热案冷处理法”,当矛盾纠纷激化,有可能引发刑事案件的情况下,调解人员一定要临阵不乱,冷静思考,首先采取有效办法和策略,制止事态扩大和蔓延;然后依照法律法规,对双方当事人分别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待双方心平气和,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进行调解。,.(.)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二)“情理交融法”又称“换位思考法”,俗话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在民事调解
7、中,双方当事人由于自私自利思想作祟,跳不出个人圈子,好“钻牛角尖”。我们启发双方当事人转换角色,换位思考,在考虑个人得失的同时,也要替对方利益着想,做到知彼知己自我约束;然后,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进行调解。,(三)“扶正去邪法”,是指运用法律的规定、道德的约束等,去除纠纷当事人的无理要求及邪念,弘扬正气,压制邪气,找准纠纷争议的焦点所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对症下药,进行调解。,.(.)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四)“逆向求助法”,是指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让双方当事人首先明白争执结果如何,然后冷静思考,端正态度,辅之调解员法制宣传及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从而达到调解之目的,(五)“案例引导法”,是
8、指运用调解成功的相似案例,以案说法进行剖析,让双方当事人结合案例,对纠纷重新思考,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六)“亲友疏导法”,是指用亲情友情加法律手段对纠纷当事人进行攻心疏导,在亲情友情的感化下达成成功调解。,(七)“亲情解怨法”,是指在纠纷的调处中,运用亲情感化,使双方当事人消除积怨。化解矛盾纠纷。,.(.)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八)“褒扬激励法”,在实际调处中,对被调解者优点长处及时予以表彰鼓励就是一种有效方法。通过表扬鼓励,缩短与当事人的距离,调动当事人的积极性,激活他的情绪,堵住可能反复的退路,从而使调解成功。,三、人民调解工作的实用技巧,(一)时间要素运
9、用技巧(二)地点要素运用技巧(三)人物要素运用技巧(四)情节要素运用技巧(五)原因要素运用技巧,.(.)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一)时间要素运用技巧,1、民间纠纷所涉及的时间问题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纠纷发生的时间;纠纷持续的时间;调解纠纷的时机。2、民间纠纷持续的时间,往往说明了民间纠纷的复杂程度和调解工作的难易程度。对于这类时间长、隔阂深、问题比较复杂的纠纷,调解人员要做好持续作战的准备。调解纠纷的时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对于持续时间长久调未决的纠纷,调解人员要选取最佳时机再一次进行调解;二是指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调解人员要把握好说话的时机。,如何灵活把握调解纠纷的时机呢?,首先,在调
10、解时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反复调查研究,耐心细致地工作,抓住有利时机稳妥解决。其次,根据谈话的环境和当事人的心态决定谈话的内容。,.(.)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二)地点要素运用技巧,受生活环境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发生在不同地方的相同民间纠纷,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三)人物要素运用技巧,纠纷的主体是双方当事人。调解纠纷实际上是调解人员对双方当事人所做的疏导、说服工作。调解人员只有把握了纠纷当事人的个性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调解方式和方法,攻心为上,突破当事人的种种心理障碍,以达到息事宁人的目的。,.(.)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四)情节要素运用技巧,纠纷的情节要素主要是指
11、纠纷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对于调解人员来说,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这些事实依据,才可以在调解中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调解方法,继而使当事人双方心服口服,使纠纷顺利得到解决。,(五)原因要素运用技巧,纠纷的原因是指纠纷发生的起因,也就是引发纠纷的事实,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远因和近因。纠纷的原因是纠纷的根结所在,因此,也就是调解人员调解时的切入点。,.(.)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调解工作“十心十法”,“十心”,(1)即顾大局、求稳定,要有决心;(2)断是非、评曲直,要有公心;(3)讲服务做公仆,奉献爱心;(4)晓以理、动以情,出自诚心;(5)喻以法、劝以行,怀揣耐心;(6)重证据
12、、听讲述,一定细心;(7)不畏强,不凌弱,有同情心;(8)口不贪,手不占,保持清心;(9)常学习、多探讨,永怀虚心;(10)学先进、比典型,树心信心。,调解工作“十心十法”,“十法”,即:(1)熟案情、拟方案,抓住焦点;(2)讲团结、求协作,共同上阵法;(3)邀亲友、靠律师,借助外力法;(4)排干扰、防非议,直对主角法;(5)讲事实、摆道理,换位思维法;(6)话不偏、语不倚,耐心说理法;(7)查心理、找时机,营造氛围法;(8)矛盾大、背对背,双管齐下法;(9)看对象、分缓急,冷热处理法;(10)依职责、细评判,运用折中法。,.(.)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四、调解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一)在人民
13、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应记入调解记录或询问申请人的笔录中)。(二)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承担下列义务(应记入调解记录或询问申请人的笔录中)(三)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费。(四)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必须遵守的纪律:,(一)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1、自主决定接受,不接受或者终止调解;2、要求有关调解员回避;3、不受压制强迫,表达真实意思,提出合理要求;4、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二)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承担下列义务,1、如实陈述纠纷事实,不得提供虚伪证明材料;2、遵守调解规则;3、不得加剧纠纷,激化矛盾;4、自觉履行人民调解协议。,.(.)专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化解 社会矛盾 纠纷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76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