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堡防漏堵漏工艺研究课件.ppt
《南堡防漏堵漏工艺研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堡防漏堵漏工艺研究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堡油田防漏堵漏工艺技术,汇报内容,一、概述二、地层特点及井漏原因分析三、室内研究四、防漏堵漏工艺技术,南堡油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港区,属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凹陷北部南堡凹陷,是冀东油田公司建设大油田的主战场,所钻遇的地层自上而下为平原组、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沙河街组。2007年18月份南堡油田先后有九口井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井漏,其中单井最大漏失泥浆量达到672m3,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严重制约了钻井提速,影响了固井质量,从而严重制约了南堡油田的勘探开发速度。,一、概述,20062007年大港油田集团钻井技术服务公司开展了孔隙、裂缝型漏失堵漏技术研究工作,通过分析孔隙
2、、裂缝型井漏发生原因,剖析各种传统堵漏技术的优缺点,经过室内研究,研究出针对不同井漏速度的孔隙、裂缝型漏失的堵漏方案。通过15口井的现场试验,堵漏成功率达到93.33%,将地层承压能力提高了315MPa。该技术成果已通过大港油田集团公司验收。,一、概述,地层特点 明化镇为曲流河沉积,地层为砂泥岩互层,以中细砂岩为主。明下段地层含砂率一般为43.5,砂层最大厚度20m,最小厚度1.0m,平均厚度7.0m。孔隙类型主要是原生粒间孔,孔隙度为29.533.7,平均孔隙度30.9;渗透率为6245840*103m 2,平均2746*103 m2,属于高孔高渗。馆陶组为一套辩状河沉积,中下部存在大段玄武
3、岩,储层岩性以砂砾岩为主,最大厚度31.5m,最小厚度1.0m,平均厚度7.6m。厚层砂砾岩主要集中于馆陶组顶部和底部,中部为砂岩、砂砾岩与泥岩互层。孔隙类型主要是原生粒间孔,孔隙度为23.631.1,平均25.8,渗透率为2885310*103m2,平均1171*103 m2,属于高孔高渗型储层。,二、地层特点及井漏原因分析,地层特点 东一段为三角洲沉积,地层含砂率一般为43.5,单砂层厚度主要分布在39m范围内,最大单砂层厚度10m,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次生孔隙,孔隙度23.428.4,平均孔隙度26.7,平均渗透率230.6*103 m2,属于中孔中渗型储层。东二段为浅湖沉积
4、,以灰色泥岩为主,夹浅灰色粉砂岩和细砂岩。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平均孔隙度17.9,平均渗透率61.1103m2,属于中孔中渗型储层。东三段属于扇三角洲沉积,地层含砂率一般为3040,东三上亚段平均孔隙度21.7,平均渗透率9.6103 m2,东三下亚段平均孔隙度16.9,平均渗透率5.8*103 m2,储层物性比较差。,二、地层特点及井漏原因分析,井漏原因分析 地层原因 明化镇地层成岩性较差,砂岩属于高孔高渗地层,承压能力较低;馆陶组地层的砂砾岩为南堡油田的主要储层,属于高孔高渗储层,特别是NgIV油层,由于先期开发过程中注水未跟上,造成地层能量亏空;馆陶组存在大段玄武岩地层,其地层坍塌
5、压力为1.28g/cm3左右,为了保证钻井安全,钻井液密度必须控制在1.28g/cm3左右;由于受地壳运动作用,玄武岩产生了形变,使玄武岩存在裂缝或微裂缝,这些裂缝未被完全填充而成为流体流动通道。人为因素 提高钻井液密度前未做好防漏工作,未首先调整钻井液,补充单封、细目碳酸钙、非渗透井眼稳定剂等材料,以提高地层的承压能力;加重速度太快、开泵太猛、加重不均匀等。,二、地层特点及井漏原因分析,承压剂特性 承压剂能有效封堵不同渗透性地层,即具有广谱封堵漏层和保护储层效果。承压剂封堵层形成速度快且薄,位于近井壁上,没有渗入井壁深处。承压剂封堵隔层承压能力强,能有效提高地层漏失压力和破裂压力梯度,相当于
6、扩大了安全密度窗口。不同于常规钻井液的泥饼,承压剂在井壁表面的封堵层很薄,阻隔压力传递能力强,因此,能有效避免压差卡钻。,三、室内研究,承压剂堵漏机理 粒径分布广,可依据需求进行调整。承压剂中包含大量有机材料,有机物中含有大量的-COO-、-NH2吸水基团,此基团的比例不同,其膨胀的倍数和速度不同。它吸水后变成粘弹性膨胀体而充满孔喉,阻止钻井液进一步向地层深处运移。粒径较小的颗粒进入孔隙或微裂缝中,在1-5小时内吸水膨胀,膨胀倍数是自身体积的3-15倍,充满孔喉或微裂隙,在漏失处锁住堵漏材料。由于吸水膨胀压力的作用,使其它堵漏材料发生去水化作用,因此,漏失地层的封堵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提高漏层的
7、承压能力。,三、室内研究,承压剂吸水时间与膨胀率关系图,三、室内研究,配伍性实验 室内对大港油田常用的硅基防塌钻井液、抑制性钻井液和聚合物钻井液进行了配伍性实验。从现场取回不同类型钻井液井浆,测定其常规性能,然后加入承压剂,充分搅拌后再测定其常规性能。将上述未加承压剂和加入承压剂的钻井液在滚子加热炉中同时热滚16小时,冷却至室温,再分别测定其钻井液性能,以此评价承压剂与钻井液的配伍性。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加入承压剂后对各钻井液体系的性能影响不大,其中中压失水有所降低、粘度略有所升高。这说明承压剂与常用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配伍性。,三、室内研究,承压剂与常用钻井液体系的配伍性实验,三、室内研究,
8、堵漏方案研究 孔隙型漏层实验 使用堵漏试验装置,将弹珠床改为砂床,通过缓慢加压,井浆和堵漏钻井液在砂床上形成封堵带,当压力不断上升时,封堵带会被破坏,会有钻井液流出,此时产生的最大压力即为承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堵漏钻井液在砂床上形成的封堵带能直接承受压力达3.5MPa以上,与原井浆相比加入堵漏材料的堵漏钻井液承压能力至少提高了3.0MPa。,三、室内研究,孔隙堵漏实验,三、室内研究,堵漏方案研究 孔隙型漏层实验 选用不同渗透率的岩心,利用高温高压动态失水仪使堵漏钻井液在岩心表面形成封堵带,再通过岩心流动实验装置,用清水反向驱替,当有液体从出口流出时,此时的驱替压力即为封堵带的最大承压能力。实
9、验结果表明:加入承压剂后可以增强不同渗透性岩心中颗粒间的联结力,提高岩心封堵带的承压能力,与原井浆相比,加入承压剂后平均承压能力提高了6.03MPa。,三、室内研究,岩心承压能力实验,三、室内研究,堵漏方案研究 裂缝型漏层实验 使用JHB新型高温高压堵漏实验仪进行堵漏效果评价实验,用不同堵漏方案进行不同型号裂缝的堵漏实验。在封堵宽裂缝时采用复合堵漏剂、果壳、纤维堵漏材料与承压剂配合,而封堵窄裂缝时采用纤维堵漏剂配合承压剂的堵漏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加入1.5-2%承压剂以及2%单封等能够封堵小于1mm裂缝,对于1mm以上的裂缝,用适量的承压剂配合适量粒径大小合适的果壳、复合堵漏剂和纤维材料,堵漏
10、效果明显提高,且承压能力也得到提高,相对提高了4.14MPa。,三、室内研究,不同裂缝封堵实验,三、室内研究,堵漏方案研究 酸化解堵实验 将已通过高温高压动态污染的露头岩心,用15%的盐酸浸泡3小时后,利用岩心流动实验仪来测量其渗透率恢复值的大小,以此来衡量封堵带酸化解堵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承压剂后在岩心内形成的封堵膜经过15%的盐酸浸泡3小时后,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达到了96%,接近岩屑的原始渗透率,完全能够达到保护油气层的效果。,三、室内研究,酸化解堵实验,备注:污染1露头岩心的钻井液为聚合物钻井液+1%承压剂 污染2露头岩心的钻井液为聚合物钻井液,三、室内研究,室内研究结论 承压剂中包含
11、大量有机材料,有机物中含有大量的-COO-、-NH2吸水基团,此基团的比例不同,其膨胀的倍数和速度不同。它吸水后变成粘弹性膨胀体而充满孔喉,阻止钻井液进一步向地层内部运移。承压剂能够在15小时内吸水膨胀充满孔隙或裂缝,并在漏失处锁住堵漏材料。由于吸水膨胀压力的作用,使堵漏材料发生去水化作用,因此,对漏失地层的封堵效果更好。承压剂封堵带形成速度快且薄,位于近井壁,能够被酸溶。因此,不会对储层产生永久堵塞损害。,三、室内研究,室内研究结论 针对不同孔隙、裂缝型漏失,研究出五套堵漏方案。方案一:井浆1.5承压剂+2%单封;方案二:井浆1.5%单封+2.5%复合堵漏剂+2承压剂;方案三:井浆+1.5%
12、承压剂+2%单封+2%石棉绒;方案四:井浆+1%承压剂+3%果壳+6%复合堵漏剂+3%单封+3%石棉绒+2%复配暂堵剂;方案五:井浆+2%承压剂+4%果壳+8%复合堵漏剂+2%单封+4%石棉绒+2%复配暂堵剂。,三、室内研究,基于对南堡油田地层特性及井漏原因分析,总结2007年我公司所服务NP1-1A2-P3井和NP1012井堵漏实践,结合室内研究成果和我公司在其它油田的堵漏成功经验,针对目前南堡油田常见的三种井身结构条件下发生井漏的现状,制定不同的防漏、堵漏措施,概括如下:,以NgIV油层为开发目的层的井 此类井均为三开井,三开井段实施油层专打,发生井漏的井段主要集中在玄武岩底部的玄武质泥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漏 堵漏 工艺 研究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76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