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岩石学第二十二章变质作用和原岩性质的研究课件.ppt
《变质岩岩石学第二十二章变质作用和原岩性质的研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质岩岩石学第二十二章变质作用和原岩性质的研究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变质岩岩石学 第二十二章 变质作用 和原岩性质的研究,本章重点,1.掌握变质作用研究的几个基本概念;2.初步了解变质岩原岩性质识别和恢复的主要 方面。,一、变质作用的研究,1.变质带的概念 在变质岩地区,常常可见变质程度不同的变质岩成带状分布,其成因主要与变质程度有关。变质带(metamorphic zone)由于变质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变质岩分带现象。亦称变质程度带。变质带的界线划分是以某些标志矿物或矿物共生对的最初出现或消失作为依据,各个变质带的名称也就以这些标志矿物或矿物共生对来命名。,1.变质带的概念,Barrow G.(1893)将苏格兰地区达尔累丁变质岩岩系(变质泥质岩类)分成六个变质
2、带:绿泥石带 黑云母带 铁铝榴石带 十字石带 蓝晶石带 矽线石带。四川丹巴附近的沉积中酸性火山岩系经研究也可分为六个巴罗型变质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矽线石带。上述变质岩的分带现象代表了变质程度由浅至深的空间分布特点,这类变质带一般称之为“渐进变质带”或“递增变质带”。,1.变质带的概念,变质带的意义:一定的原岩,由于变质条件(T-P)不同,其变质程度也就不同(等化学系列的递增变质)。每一个变质带内的岩石组合是在相似的变质条件下所形成,是等物理系列岩石。因此,不同变质带的连续变化,是由变质条件的连续变化所引起。变质带之间的界线称为等变线(isogrades)。变
3、质带的划分有助于了解变质地区的地质环境与变质程度之间的关系(变质岩形成时的温度、压力变化),其方法在野外工作时简便易行,因而目前仍常被使用。,2.变质级,变质带是根据某些标志矿物划分的,即标志矿物的出现或消失反映了变质条件由一个变质带向另一个变质带发生了改变。研究表明:许多标志矿物可以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由不同的变质反应形成;同一变质反应形成的同种标志矿物,也可有不同的温度、压力范围。因而由标志矿物划定的等变线往往不是等变质条件的。据此,Winkler H.G.F.(1976)认为:只有矿物共生组合的改变才是有意义的,才能提供变质作用期间有关成因条件的信息。因此提出了变质级的概念。,2.变
4、质级,变质级(metamorphic grade)根据常见岩石中,反映矿物共生组合重要变质变化的特定矿物反应来划分变质带。特定的矿物反应(变质反应)标志了一个特定矿物组合的首次形成,它们是变质条件的指示计,比用单个标志矿物更为可靠。温克勒将整个变质作用区间分成四个变质级:很低级 低级 中级 高级 根据实验资料获得的基性岩、超基性岩、泥质岩和泥灰岩中常见的14个变质反应作为划分变质级的特定变质反应(详见温克勒H.G.F.1976年著变质岩成因)。,2.变质级,很低级变质:其低限以基性岩中浊沸石开始出现为标志,其温度界限在200左右,它与低级变质之间的界限是基性岩中绿纤石或葡萄石和绿泥石的反应形成
5、黝帘石和阳起石,临界温度在350左右或稍高;低级变质:温度范围在350-550左右,和中级变质的界限是泥质岩石中十字石的出现或黑云母存在时,堇青石的形成;中级变质:温度在550-650左右,和高级变质的界限是白云母和石英反应形成矽线石+钾长石的组合;高级变质:温度650时,属于高级变质,上限可达800左右。,3.变质相概述,如前所述,变质相的概念是由P.艾斯科拉最先提出的,即变质过程中同时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及其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根据“变质相”理论,运用物理化学的定律和知识来解释和研究变质岩中的矿物共生组合、原岩组分和变质条件(即T-P条件)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变质作用的研究在变质带的
6、基础上更为详细和深入。,3.变质相概述,P.艾斯科拉划分了八个变质相。,3.变质相概述,随着对变质作用的深入研究与发展,目前对变质相的分类综合于表310中。,3.变质相概述,上述各个变质相都有一定的温度、压力范围,下图大致表示了这种关系。,3.变质相概述,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标志矿物的出现,划分出几个变质带,然后根据变质带的特点,进一步归并为若干的变质相。在研究变质相时,为了表示同属于一个变质相中的每一种岩石的矿物共生组合与化学组分的相互变化关系,常采用图解的方法来表示,这种图解称为“共生图解”。常用的有ACF图和AKF图等。,其中A=Al2O3+Fe2O3-(Na2O+K2O)、C=CaO
7、、F=FeO+MgO+MnO,A+C+F=100,各种氧化物的数量均用分子数计算。图解中每一个小三角形的顶点代表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的变质矿物,成分变化较大的矿物在图解中以粗线段或小面积表示(如黑云母、普通角闪石等)。,图解中两个矿物之间的连结线称为共生线。每一个小三角形或每一条共生线代表在一定变质相的条件下化学成分位于该三角形内或共生线上的原岩所具有的变质矿物组合。,其中A=Al2O3+Fe2O3-(Na2O+K2O+CaO)、K=K2O、F=FeO+MgO+MnO,A+K+F=100,各种氧化物的数量均用分子数计算。图解的使用方法及其意义与ACF图解基本相同。,4.变质相系的概念,巴罗型(递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质岩 岩石 第二十二 变质 作用 性质 研究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7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