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要素与空间思维课件.ppt
《地理空间要素与空间思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空间要素与空间思维课件.ppt(1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地理学家的观点:,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现象、一切地理事件、一切地理效应、一切地理过程,统统发生在以地理空间为背景的基础之上。地理学的探究必须朝向寻找空间的秩序。,心理学研究的结论,空间能力对学习的影响,可能超越其他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空间能力是可以是可以被训练的,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与安排可以增强空间能力。启示:应当加强地理空间能力的“适当教学设计与安排”的途径与规律的研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宏图(上海历史学科高考命题组组长):老师不要总去押题和应对高考的题目,而是首先要把课本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弄清楚,并且不要死记知识点,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基本的知识点、基本的概念
2、和线索有个梳理,对基本的理解力进行训练。,一个基本想法(假设),从“空间要素”着眼,立足“空间认知”这一维度,探寻提高学生地理能力的“适当教学设计与安排”,是否是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呢?,第二部分:空间要素及其“操纵”,空间的要素,在一般意义上,空间需具备五大要素:距离;可接近性;集聚性;大小规模;相对位置。地理学意义上的空间要素主要包括:位置、距离、方位、类型、形状、大小和配置等。,空间观念,空间观念就是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距离、类型、配置等空间特性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表象。,一、空间之构成要素一:形状,地理空间要素所涉及到的形状主要有:区域轮廓空间排列状态空间形式(包括空间形态如景观特
3、征、空间结构等;也包括空间运动的过程状态。)对如上各类“形状”的识别,是地理教学应当把握的重要方面之一。,阅读:区域轮廓,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分析定位。根据轮廓形状判断区域时首先要识别各种行政轮廓,侧重识别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其次要识别海陆轮廓,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对一些著名的湖泊(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死海、鄱阳湖、洞庭湖、
4、太湖、青海湖等)也要关注。,佐证:对“形状”的识别是地理高考命题角度之一,对区域轮廓的识别在高考试题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对地理空间排列状态的识别占有相当的比重;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形式的识别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案例:对区域轮廓的识别(1),读四条世界著名运河图。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巴拿马运河、莱茵河多瑙河运河、苏伊士运河、基尔运河 B基尔运河、莱茵河多瑙河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C莱茵河多瑙河运河、基尔运河、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D基尔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莱茵河多瑙河,B,案例:对区域轮廓的识别(2),读图,在下列选项中,各湖泊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马拉维湖、死
5、海、青海湖、贝加尔湖 B马拉维湖、咸海、维多利亚湖、日内瓦湖 C坦噶尼喀湖、死海、咸海、日内瓦湖 D坦噶尼喀湖、咸海、维多利亚湖、贝加尔湖,C,案例:对区域轮廓的识别(3),下列各图表示的工业区中,其工业布局主要是利用当地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是,D,案例:对区域轮廓的识别(4),图中反映伊兹密尔气候特征的是()。简述伊兹密尔的气候特点及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案例:对区域轮廓的识别(5),读某地区山河分布图,图中格利特峰海拔2472米,是该地区的最高峰,左上角的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海域的名称是,B山脉的名称是。(2)图中B山脉以东区域的地势特征为;图中B 海岸带的地貌
6、特征是,主要是由 作用形成的,这对当地发展 有重要作用。(3)图中B山脉以西区域的气候类型是,简要说明该地气候形成的原因:(4)B山脉以东、西两侧的河流,其水系特征有何明显不同?(5)此时该区域的昼夜长短状况:判断理由是;此时北京时间是。,案例背后的规律,对局部地区区域轮廓图形状的识别,是识图的重要认识任务之一。教学上要立足使学生形成观察、想象、记忆区域轮廓形状的能力。,区域轮廓识别的“教学策略”示例,空间排列状态,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地球表层呈现的空间形状、有序的方位顺序等分布状态。通常可以按形状、不同的“参照系”加以识别和总结。,阅读:觉察地理事物空间排列状态的主要“参照系”,以纬度作参照,对
7、空间有序性进行归纳概括以经度为参照,对空间有序性进行归纳概括以空间方位为参照,对空间有序性进行归纳概括以相对位置为参照,对空间有序性进行归纳概括以垂直方向为参照,对空间有序性进行归纳概括以人为划定界限为参照,对空间有序性进行归纳概括,案例:对空间排列状态的识别(2),下图中,表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的是:,案例:对空间排列状态的识别(1),图为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分析判断13题,1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该大陆上的是()维多利亚湖大自流盆地科罗拉多大峡谷潘帕斯草原该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温带落有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地是温带海洋性
8、气候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案例:对空间排列状态的识别(3),读下面自然保护区、宗教名山、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不含六大古都)分布。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宗教名山图、古都图、自然保护区图、历史文化名城图 B历史文化名城图、自然保护区图、古都图、宗教名山图 C自然保护区图、历史文化名城图、古都图、宗教名山图 D历史文化名城图、自然保护区图、宗教名山图、古都图 类似案例还有很多。,B,案例:对空间结构状态的识别,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
9、征。,案例背后的规律,地理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排列状态有一种敏锐的观察、想象、抽象与概括能力;应当教会学生按不同的参照系对“空间形状”进行归纳。,空间排列方式“教学策略”示例,以问题驱动的地图与略图观察、探究策略多媒体形象与动态呈现策略对空间排列状态的“形象加工”与引导观察策略按不同的参照系进行归纳与表述的策略其他,案例:对空间形式(空间形态地貌景观)的识别,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案例:对空间形式(空间形态人文景观)的识别,我国科学家从a地出发到b、c、d三地考察(图中标注的是经纬度位置和抵达时的北京时间)。读图1回答12题。,案例:区域轮廓与景观形态组
10、合(2005年天津文综卷),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性旅游形式,近年来在神州大地逐渐兴起。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用实例评价A区域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2)进一步合理开发B地旅游资源应采取哪些措施?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3)某旅游团从天津出发参观图中景观,最后抵达c省。请写出北、东方向连接c省省会的两条铁路线名称。,案例:对空间形式(地形实际状态)的想象,下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案例:对空间形式(地形图所反映的实际地形状态)的想象,读某地景观示意图及其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该景观示意图绘制者应位于图3中的 A.a点B.b点 C.c点
11、D.d点,案例:对空间形式(运动状态)的空间想象,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1314:,13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东经70 B东经90 C西经70 D西经:11014此日在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直射点,直射点,地球公转轨迹,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黄赤交角,案例背后的规律,规律:对地理事物空间形式(形象、形态)的识别,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上要立足使学生形成观察、想象地理事物空间形式的能力。,空间形式“教学策略”示例,重视学生画图、识图、析图和组合图能力的培养直观手段的组合运用,画图,让学生经常做这
12、样的练习:根据地图、图表、文字表述等所反映的已有表象或将想象中的空间格局正确地画出相应的图形。例如,根据文字描述画出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根据有关北美洲三个南北纵列带的文字描述,绘出其分布略图;根据非洲气候分布图,绘出其分布模式图等等。,识图,让学生根据地图、图表、文字表述等所反映的已有表象想象出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空间关系与空间格局。重视培养从景观图中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读中国山脉分布图想象并概括出山脉分布的网格状格局;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想象并概括出其半环状空间排列状态等等。,组合图,能够将地理事物在不同区域空间分布加以综合,想象和概括出其一般分布规律。例如,地中海气候在地
13、中海沿岸、非洲南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美洲智利中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均有分布,学生能够将其在头脑中加以综合,想象并概括出其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的一般规律。,析图在分析的基础上想象出空间形式,在A、B两地钻孔,何地能钻到煤层?_,原因是_。,直观手段的组合运用,以略图与其它直观手段的组合为例:略图与板画的组合略图与联系图表的组合略图与统计图表的组合略图与略图的组合略图与文字的相互配置平面与立体的相互转换,平面与立体的转换,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问题,判断图中各点之间是否为最短距离:AB CD EF 图中甲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甲,乙,二、空间之构成要素二:大小,先思考几个看上去似乎不
14、是问题的问题:为什么学习大洲、国家以及一些区域的时候,要认识其面积的大小?为什么学习某些地理事物的分布时,要关注其空间展开的范围的大小或宽窄?为什么有的地理事物要从全球的角度去加以认识,有的要放到“地方”的角度加以阐释?,理论依据:“尺度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改变分析的空间尺度能提供深入了解地理过程和现象的洞察力,能了解地理过程和现象在不同尺度上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地理学家认为地理区域的内部复杂性和差异性是由尺度决定的。,更为详尽的阐释,一般说来,高级分异规律是下级分异的背景。而低级分异的有规律联系又是构成高级分异的基础。地理环境在不同尺度分异规律的作用下,分化为一系列等级和规模不同的区域单位。大
15、尺度分异形成等级高、范围大的区域,在其背景下,中小尺度的分异又形成级别渐低、范围渐小的区域,使地球表面形成一个由多级区域单位构成的复杂的镶嵌体系。,案例:从不尺度看城市,由于观察的尺度不同,实际区域空间结构的类型也不同。例如,一个城市,若从宏观尺度考虑,它往往被视为一个点,而若从较小的空间尺度观察,它则表现为不同功能区组成的空间,其内部又有空间结构,如扇形结构、星形结构等。,城市扇型结构,教材编制案例:日本地理教材对尺度的直观呈现,小尺度:置身机场内分布的细节尺度稍变大一点儿:起飞到一定高度后空间变大有些细节“淡”了尺度再大一点儿:机场变为一个点了尺度再大一点儿:?,案例:从北京生态环境与绿色
16、奥运一文看基于不同“尺度”的分析,从大的尺度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史称“北京湾”。从大的地理背景看,北京湾的北面是燕山,跨过燕山即是辽阔的内蒙古高原,西面则是太行山,跨过太行山即是黄土高原。进而分析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成为北京沙尘的重要来源地。结论:周边不利的大环境(与其自身的沙地和大面积裸露地),加重了北京的空气污染,尤其是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就北京自身的气候而言(尺度缩小了),北京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西北大陆季风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气团影响。冬季干燥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高温高湿相结合。结论:北京这一气
17、候特点与海洋性气候截然不同,降水不均、温度变化较大、高温高湿相结合的气候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极其不利,草坪草的引种受到极大的限制。,从地形条件看,北京60%以上的山地呈环状围绕在北京的东北、北、西、西南,只有东南面为平原。北京的山地分属于燕山和太行山。结论:地形对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十分不利。东南风把污染物吹向北部或西部,但因山地阻隔而难以扩散,只有西北风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地理空间大小的主要表现归纳,地理空间的大小通过“地理事物的大小和范围”反映出来,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区域尺度、面积的大小地理事物和现象展开的空间范围的大小、宽窄“地理事物的大小和范围”反映着地理空间的“等级观念”。,总
18、结:尺度的大小反映了基本的地理学思想,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其空间的差别性,根据空间划分为大陆、地区、地方和地点来理解地表。地理位置中的大位置、中位置、小位置也包含有尺度大小的意涵。,佐证:对“大小”的识别是地理高考命题角度之一,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展开范围的比较及其原因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对地理区域尺度识别占有相当的比重。,案例:空间要素之“大小”的考查 2001年广东卷,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简要分析,此题对于两地气候不同特点,答案要点是从地理事物的展开范围上来归纳的。其背后反映的是对地理事物空间大小这一角度的把握。这对我们的地理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掌握这一
19、点,会使得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案例:空间要素“大小”之原因的考查2004年,图中两斜线区域面积不同,试从地形、洋流两方面对此现象作出解释。,2005年高考地理(上海卷),读印度洋周围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1分),自然带E面积广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成因主要是(多项选择)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势平缓 D西岸有寒流流经,总结:围绕空间展开范围大小命题体现了鲜明的地理学科特色,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范围内,但以这一分布规律对照在各洲的分布区,则其所跨纬度幅度互有差异,这便会启迪人们对各分布区作进一步探索。对于地理命题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
20、体现地理观点的“设问点”。为什么某一地区的地中海气候超出或略小于这个纬度范围?,案例:空间尺度,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3,回答911题。,9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从较小的尺度着眼,分析“细节”,10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 素11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黄海沿岸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比较:,如果从全国尺度着眼分析气温分布特点,则山东半岛的一月份气温分布图中的两个闭合区域这一“细节
21、”则被忽略。,由“大小”想到的教学要点,其一:致力于使学生懂得划分不同尺度的区域是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一种方法,学会从尺度大小的角度分析概括区域的整体性。并努力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学习地理。其二:致力于使学生按“大小”分析总结地理空间的有序性规律;其三:致力于使学生形成对某一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特定区域所占比重大小的敏感性;其四:致力于使学生形成对某一地理事物和现象在不同区域展开范围的大小、宽窄等差异的敏感性。,三、空间之构成要素三:方位,方位主要指地理空间位置关系,关注方向、邻接关系、所处部位等内容。常见与方位有关的词汇:地球上的八个方位(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在周围;绕;在附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空间 要素 思维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7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