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材料.doc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材料.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材料 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于海俊同志,32年如一日,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林业事业,直至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先进事迹,让人动情流泪,今天整理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1中共中央关于授予周永开、张桂梅同志和追授于海俊、李夏、卢永根、张小娟、加思来提麻合苏提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秉持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境界、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的共产党员,他们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保卫着人民,他们用的生命和青春为祖国践行,他们无私奉献,面对危险从
2、容不迫,无所畏惧,用青春和热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也正是有他们这种精神感染着我们当代共产党人,激励着我们奋力前行,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于海俊同志就是这么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是内蒙古翁牛特旗人,1963年11月出生,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是内蒙古自治区原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根河林业局副局长、林业工程正高级工程师。在大兴安岭林区默默坚守32年。他精通业务、勤勉务实,参与编制多项国家级林业行业标准,参与完成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等项目100余项,2019年6月19日,在扑救上央格气林场山火时不幸壮烈牺牲,年仅55岁,中共中央授予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于
3、海俊离开了我们,他的精神长存,他给我们新时代共产党人留下的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敢于斗争、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我们要把坚定的信心、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当代共产党员党员要克服重重困难,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尽职尽责、恪守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砥砺前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2于海俊,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11月出生,内蒙古赤峰人。他带领科研团队累计完成重大林业工程项目100余项,参与编制国家森林工程标准4项,完成林业科研课题10余项,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创造性提出“补植补造”概念及森林经营
4、措施,并纳入编制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培育实施方案和检查验收办法中,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林管局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二十余项荣誉称号。2019年6月19日,于海俊同志在指挥扑救森林火灾中因公殉职,内蒙古党委追授于海俊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于海俊,男,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赤峰人,1963年11月出生,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在内蒙古林学院毕业后,他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支援边疆建设,来到内蒙古牙克石林业规划院工作,历任规划院规划设计室副主任、主任、副总工、副院长职务,20XX年被聘为全国森林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62)委员,林业工程正高级工程师。20XX年1月他调任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根河林业局副局长,分工负责生态保护、天保工程、资源管理、森林经营、调查设计、湿地及动植物保护、政务服务等工作。2019年6月19日下午15时07分,根河林业局上央格气林场突发雷电火,于海俊副局长急率防火办60名森林消防队员急速赶赴火场,到达火场后,他立即布置上央格气林场30人快扑队和防火办60人快扑队,分别进行扑救。他奋不顾身,身先士卒,奋力扑救森林大火,战至夜晚,火场于20时20分实现合围,接着,于海俊副局长不顾疲劳,逐段布置火场清理工作。由于大火已灭,为确保不死灰复燃,他不顾个人安危,自己逐段检查布置开设
6、防火隔离带和火场清理工作,在巡视检查火场情况时,被一棵胸径约为32公分、长约10米的火烧站杆意外风倒砸致重伤,经抢救无效于19日晚23点30分不幸因公殉职。于海俊同志为保护国家资源和生态安全勇于担当,不畏艰险。在根河林业局工作以来,曾多次带领扑火队伍亲赴一线指挥扑火工作,在扑救毕拉河、北部林区的战斗,有他的身影。在防火检查、扑救火灾时,有他冲锋在前。由于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丰富林业工作经验,每次都通过随身携带的林区林地影像图,以最近的距离、最快的行进速度带领扑火队伍迅速扑向火场,尽最大可能减少森林火灾受灾面积,保障林区的生态安全。2019年3月被评为“林区2018年森林防灭火先进个人”称号。于海俊
7、同志是一个专家型的领导干部,他参与编制国家林业行业标准4项;创造性提出了“补植补造”概念及森林经营措施,并纳入编制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培育实施方案和检查验收办法中;主持编制的森林经营、生态保护建设专项规划、方案和管理办法,指导了企业的生产实践和发展路径,为根河林业局及林区的生态保护建设、国有林区改革、转型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获得“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林管局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二十余项荣誉称号。随着国有林区改革的推进,于海俊同志推动根河林业局完善了已有的森林管护、森林经营购买服务制度体系和政策措施,在探索建立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动态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上做了大量工作。在天然林保护工作上,他运用自
8、身丰厚的、渊博的学识经验,推动根河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作走上一条科学、规范的新道路。在他的主导下,根河林业局确立了科学合理的管护方式和管护建设目标,建立健全了森林管护机构和林业局、林场、管护站(区)和管护责任人四级管护责任体系,落实了管护主体和职责,建设了一支专业化森林管护队伍,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推行森林管护内部购买服务,制定了各类森林管护内部购买服务合同文本,建立和完善了森林管护内部购买服务绩效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和承接主体责、权、利相统一的奖罚运行机制。抓好监督考核及四季森林管护成果两级验收和购买工作。制定了根河林业局森林管护站管理办法(试行),将木材检查站和防火检查站统一整合为森林
9、管护站,增加森林管护职能,配备牌匾和相关管护制度,实行一站多能,归属各林场统一管理。近年来,按照上级部署,他积极深入开展根河林业局毁林开垦专项整治行动、清理违规建设家庭生态林场等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推动林业局建立起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新时代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根河林区贡献突出。于海俊同志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时刻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全心全意为根河林区广大职工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肩负起实现“林区美、林业兴、林工富”的奋斗目标,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实干创造实绩,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推动林业改革、促进林区发展的具体行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艰苦奋斗、建功立业,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成为拼搏实干、敬业奉献的新时代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3于海俊:大兴安岭的绿色卫士“作为林业人,必须把改善林业局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决担起建设美丽根河的历史使命,坚持最重的担子自己先挑、最硬的骨头自己先啃。”这是今年6月,于海俊给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局根河林业局的一份报告中的话。6月19日,
11、当地突发森林雷电火灾。作为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他身先士卒冲进火海。山火扑灭了,56岁的于海俊却因公殉职。从1987年毕业到2019年,在林区的32个春秋里,于海俊先后7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次被评为劳动模范。来到大兴安岭林管局工作后,于海俊的第一站是森林调查规划院。在这里,他先后担任森林调查规划院规划设计室副主任、副书记、主任,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林业工程正高级工程师。国家启动一期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时候,没有模式可参考,于海俊带领规划院全体设计人员承担了各项工程规划设计任务。20XX年,于海俊被聘为全国森林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先后参与编制了4项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创造性提出“补植补造”
12、概念及森林经营措施,并纳入编制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培育实施方案和检查验收办法中,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突出贡献。20XX年调任根河林业局副局长后,于海俊运用理论成果更好地推动实践。通过他的努力,根河林业局构建起“以林业局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为责任主体、以生态保护建设监测中心和森林资源监督机构为两翼”的森林资源监管新格局,走出了生态保护建设良性发展的新路子。于海俊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所追求,我的追求是让青山常绿,家园更美”。据统计,20XX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海俊在根河林业局工作期间,带领扑火队参加扑救火灾12场(次),其中援外扑火5场(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4
13、于海俊,男,汉族,内蒙古赤峰人,1963年11月出生,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农学学士学位,林业工程正高级工程师,生前担任内蒙古根河林业局副局长。6月19日下午,根河林业局上央格气林场突发雷电火,于海俊同志率防火办60名森林消防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火场,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身先士卒,奋力扑救森林大火,战至夜晚火线合围时,被火烧站杆砸倒不幸因公牺牲,享年56岁。于海俊同志牺牲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布小林,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林少春,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秉荣等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内蒙
14、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党委决定,追授于海俊同志“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林区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向于海俊同志学习,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为实现“林区美、林业兴、林工富”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于海俊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于海俊一生忠于绿色,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优秀品格的追求者、捍卫者;他恪尽职守、事不避难,是林区林业重大工程建设的探索者、实践者;他冲锋在前、率先垂范,是林区生态保护建设的指挥员、战斗员;他勤奋刻苦、精益求精,是大兴安岭人精神的诠释者、代言人!全国
15、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52019年6月19日,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同志,在扑救森林雷电火灾过程中,不幸因公牺牲。于海俊同志是林区党员干部队伍的标杆楷模,他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于海俊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许党报国、为民造福的精神风范永远镌刻在兴安大地。今日,本报刊登于海俊同志先进事迹长篇通讯,追记这位兴安之子为绿色事业执着奋斗的人生轨迹;弘扬于海俊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践行宗旨、崇尚实干的公仆情怀,严以律己、清廉淡泊的高尚情操;掀起向于海俊同志学习的高潮,汇聚起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筑牢
16、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磅礴力量。本报首席记者 赵佳佳 通讯员 李英“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优秀品格的追求者、捍卫者;他恪尽职守、事不避难,是林区林业重大工程建设的探索者、实践者;他冲锋在前、率先垂范,是林区生态保护建设的指挥员、战斗员;他勤奋刻苦、精益求精,是大兴安岭人精神的诠释者、代言人。”这是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党委关于追授于海俊同志优秀共产党员决定中的一段话。2019年6月19日晚23时30分,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同志,在扑救森林雷电火灾过程中,不幸因公牺牲,享年56岁。是什么样的绿色情怀,让他身先士卒、不惜牺牲生命守护这片林海?是什么样的一种执着坚守,让他三十二年
17、如一日扎根林海深处,在兴安大地上奋力追寻绿色梦想?又是什么样的人生轨迹,在为他送别时,让千百亲友同事、甚至普通路人潸然落泪,更有千万名网友在各种新闻和社交平台上同声悲挽沿着于海俊同志走过的路,本报记者踏上征程、寻找答案冲锋在前、事不避难, 用血肉之躯鏖战火魔6月下旬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各地普遍高温干旱,持续少雨且雷电频发,雷电火烽烟四起。19日下午15时07分,根河林业局护林防火管理处再次接到航空护林局火情报告上央格气林场47沟附近有烟点。烟点即是火情,火光就是命令。15时15分,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带领60名专业扑火队员紧急奔赴起火点。一路急驰,赶到火场时,时针已指向18时。由于火场内偃松
18、倒木较多、腐殖层厚,山火已发展成树冠火,加速蔓延。根据火场形势,于海俊制定了“一点突破,两翼推进”的扑火作战方案,全力组织扑救。20时20分,经过全体指战员2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救,火场胜利实现合围,外围明火被扑灭。20时38分,根据多年扑火经验和对火场植被分布特点的分析,于海俊没有休息,而是继续带领队伍从北往南逐段排查余火,布置火场倒木清理工作、开设隔离带,防止火场死灰复燃。此时,距离从根河林业局出发已过去将近五个半小时,这位年近花甲的火场指挥员却未曾休息片刻。此时,天已黑透,燃烬的草木灰四处飞散,火场上弥漫的焦糊气味炝人鼻息,一些倒木站杆上还有残留的星火在黑夜里无声的明灭。于海俊急切地希望在最
19、短的时间内彻底清理好火场,确保不发生复燃,确保受灾面积不再扩大。他一边查看地图,一边手持GPS定点坐标,查看火场面积和林木过火情况。护林防火管理处业务员邰德峰和电报员孙宝民拿着手电,一前一后跟在于海俊身边,一边为他照亮一边跟他交流着扑火的感受。于海俊身边的同志都知道他有个习惯,每次到火场扑火,他都会用随身携带的GPS测量拐点,然后将拐点的坐标标记在地图上,每次扑火返回后,他都会系统整理扑火过程中的各种经历经验,对掌握的火场山形地貌、植被特点等数据进行比照分析,研究总结各种不同火场林火形成和演变发展的科学规律。他身边经常携带着一本厚厚的林火扑救记事,上面详细记录了他参与扑救的每一场火。记事本的扉
20、页上,于海俊动情地写着这样一句话:本记录本,经过烟熏、火燎、油渍、尘埋、汗浸、水淹、雨浇等多道工序,得以保存,实属幸事21时左右,正带领队伍在前方清理余火的护林防火管理处副主任郑晓强,突然听到对讲机内电报员孙宝民的呼喊,“快来人!砸到人了!”听到呼喊,郑晓强赶紧回头,带着身边的扑火队员顺着喊声往回跑。跑到跟前看到,一根过火的站杆意外被风刮倒,砸中了正经过这里的于海俊。站杆长约10米,胸径约为32厘米。郑晓强立即组织队员将站杆锯断后挪开,于海俊的一只眼镜镜片破碎,人处于休克状态,可他的手仍然紧紧地攥着GPS定位仪。郑晓强赶紧联系指挥部,呼叫120急救车赶往距离火场最近的公路切入点。同时,他和现场
21、的几十名队员立即着手,把于海俊往山下转移。可是身边又没有担架,几名队员就砍来了碗口粗的树枝,拆下风力灭火机的背带,十几分钟后一个简易担架做好了,几个人把于海俊抬上担架往山下送。下山没有路,遍地是一人多高的偃松和灌丛,还有多条小河,就算任何装备都不带,走起来都特别艰难。此时天已黑透,浓烟弥漫,四周方向难辨,更何况抬着担架。20几个人在前面用砍刀开路,15个人轮番替换抬运担架,扑火队员杜铁成、朱小利摔倒爬起,一路坚持不跟其它人轮换。路上,于海俊渐渐苏醒过来。“老郑,我这是怎么了?”于海俊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守在身边的郑晓强却听得很清楚。“于局长,你没啥,就是被站杆刮倒了,破了点皮,马上到山下了,送你
22、到医院包扎一下就行。”郑晓强说。于海俊没有说什么,可郑晓强心里明白,挪起压在于海俊身上的站杆时,郑晓强已经发现,于海俊的左腿骨折了,头部有伤,可能还有内出血的情况。走着走着,于海俊突然说:“给我点水喝”。郑晓强不敢直接给他灌水,就把毛巾沾上水,慢慢擦拭他的嘴角。继续走了几百米,于海俊突然喊疼,“弟兄们停下来歇会儿吧,让我喘口气”。与时间赛跑,所有队员不能停下脚步。郑晓强告诉于海俊:“脚下有小河还有倒木,担架没有地方放,再坚持一会儿就到车上了”于海俊“嗯”了一声没再继续说话。大约半小时后,郑晓强等人终于将于海俊送到了山下扑火队车队的位置。此时,司机已经将一辆防火运兵车后排腾空,等待放置担架。但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优秀共产党员 先进事迹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