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课件.ppt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一、古代汉语词的分类二、词类活用1、动词的词类活用2、形容词的词类活用3、名词的词类活用4、词类活用的条件,一、古代汉语词的分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虚词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二、词类活用,1、词类活用的定义: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即由甲类词临时活用为乙类詞,叫实詞活用(詞类活用)。2、注意区别词类活用与兼类: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经常性的,而活用是临时性的。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是词本身固有
2、的,一个词的各种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时的,偶然的。,如:“疾”作为一个兼类词,在“时操军众已有疾疫”(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赤壁之战)里是名词,当疾病讲;在“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里是动词,当妒忌讲;在“疾雷不及掩耳”(三国志魏书牙帝纪)中是形容词,作急速讲。,活用则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如:“从左右,皆肘之。”这句的“肘”本是名词,而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活用作动词,表示“用手肘撞”的意思。但是这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情况。动词的用法并没有成为“肘”的经常性的功能。所以这只是活用。,文言文中为什么经常词类活用?,A、早期没有为一些行为动作
3、专造动词。如:衣(“穿”早期是穿透的意思)。B、为了表达的丰富与新颖。如:春风又绿江南岸。,3、词类活用的类型: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一)动词的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前后的“来”都是谓语动词,而这个动作并不是主语所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来”的行为。即“使来”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
4、法。,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使动用法的句子从理论上说必须有宾语,有时宾语省略不出现,但是可以补出。“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这句承接上文“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还是使动用法,只是省略了宾语而已。,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如果带上宾语一定是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荘公寤生,驚姜氏。(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有时不及物动词的宾语可以省略.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B.及物动词的
5、使动用法: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及物动词本身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例如:武丁朝诸侯。(孟子公孙丑上)使动用法孟子将朝王。(孟子公孙丑下)一般动词,欲因此降武。(汉书李广苏建传)使动用法涉间不降楚。(史记项羽本纪)一般动词,中古以后人们曾经把用做使动的某些及物动词改变读音(破读):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饮yin4 饮余马于咸池,總余辔于扶桑。(屈原离骚)饮yin4,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食si4,见xian4,2、动词用为名词动词在句子中常常作谓语,用来陈述、描述主语,构成主谓关系。但是,文言文中,在特定的情况下,动词因表达的需
6、要,临时改变词类用作名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者宾语,这种临时将动词活用为名词的现象,在语法上,我们称之为动词用如名词。例如:入之愈深,而其见愈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见”是动词,意为“看见”,在句子中作“奇”的主语,意为“看见的”;中“至”是动词,意为“到达”,在句子中作“少”的主语,意为“到达的人”。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动词活用为名词,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句子中处于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上;一是具有名词的属性,充当名词的语法功能。,从上例可以看出,动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时,我们除了关注它的位置关系与语法作用外,通常情况下,它的前面会有
7、一个修饰语“其”;如果动词活用为名词不达意,在句子中充当宾语,有的时候会用表示连接定语与中心语的结构助词“之”。例如: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左传崤之战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句中“积”“卫”“出”“入”都是动词,在句子中都充当宾语,其前面有结构助词“之”,用以表示修饰关系,这些动词都临时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在翻译中,要将动词译为一个与这个动作有关的名词或者名词性的短语。以上四个词语分别译为“粮食”“保卫工作”“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二)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包括四种情况:用作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用作使动和意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比
8、如: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中“曲”是形容词,意为“弯曲”,在句子中作动词“中”的主语,临时充当了名词的语法功能,意为“曲度”;中“高”是形容词,意为“高的”,在句子中作动词“登”的宾语,临时充当名词的语法功能,意为“高处”。,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句子中处于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上;一是具有名词的属性,充当名词的语法功能。例如: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 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庄子逍遥游句子中加点的“圣”“愚”“小”“大”,都是形容词,因其处于主语的位置上,且具有了名词的属性,在句子中表示事、物或者人
9、。意为“圣明的人”“愚蠢的人”“小的知识”“大的知识”。由此可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翻译方式是将形容词翻译为具有该形容词性状的人或者事物。,2、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史记项羽本纪)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记屈原列传),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汉书艺文志)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
10、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小国寡民)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天论)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韩非子五蠹)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三)名词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包括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1、名词用做一般动词。普通名词用作一般动词:踵门而告文公。(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语法 词类 活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76000.html